- 相关推荐
家的散文随笔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的散文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的散文随笔1
一直眷念着青春飞扬的校园,以及迷漫在校园里的那种青草般甜涩的气息。虽然青春的码头已飘渺如烟,在随波逐流的庸常岁月里,偶尔的回望,心似乎久枯经雨的芭蕉,摇曳着的新绿泛着幽幽的光泽。
移居学院附近,内心颇感庆幸。虽非这所小城大学的学子,但这所旧称“师专”的学院,却是我青葱岁月里的一座温馨驿站。她朴素的校园边,曾经是大片的农田,清晨或者黄昏,校园广播站里悠扬的音乐,就如炊烟般袅袅升腾,继而如潺潺秋水,缓缓流淌在校园的每个角角落落,伴随着教室里的朗读声、操场上的口哨声、练歌房的琴声……组合成一曲激荡人心的校园歌谣。一茬茬的菜花谢过,一年年的风流云散,一届届的学生远飞,学院依然如巢,安然地静候在新安江畔、隆阜之地,迎纳着源源而来的莘莘学子。
经常在晚上散步的时候,悄然走进校园,走进一段久违的岁月。校园面积扩大了不少,但所幸老建筑基本还在,还有那些老树,依然蓬蓬勃勃,一种见到旧友的亲切油然而生。校园中弥漫着缕缕桂香,走在熟悉的旧径上,看着那些在阶梯教室里孜孜耕耘的学子,那些在图书馆大楼里遨游学海的学子,那些在操场上虎虎生风的学子,那些在树影路灯下谈笑风生的学子,我不由得肺叶翕张,深深地吸纳着空气中的勃勃青春,还有那淡雅如缕缕檀香般的书香,感到身心轻捷,如同一尾小鱼,悠游在旧日港湾。隐隐约约,已经镌入生命年轮中的那些校园民谣中所传唱的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那些往日漂亮的女生和白发的先生,烟雨一般将我笼罩。黑暗中,我走近一棵树,顺手握住一枝年轻的树桠,仿佛与自己的青春握一个手。
作为高校,学院历史不长,刚过而立。置身于古徽州这片曾经书院林立、学派纷呈的文化重镇上,学院显得年轻而单薄,就如初出茅庐的青衫学子,正跋涉在千障青山、长河落日里,但却目光清亮,神情坚毅,秉承了一股这片土地上独有的“徽骆驼”的精神。从这里走出的学生,也如清寒之家的孩子,坚韧,能承能当,脚踏实地,很是受人喜爱。天道酬勤,如今学院已经为自己攒下了一些可以示人的家业,那块牌子在外人的眼里也有了几分沉甸甸的.分量。
路过学院的宣传橱窗,见里面密密麻麻贴着许多照片。走近细瞧,原来是学院今年考取国内各高校研究生的毕业生照片,有200多人,占了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1%。暗想起来,学院所在的隆阜,还真是徽州大地上的一块钟灵毓秀之地。清初这里就走出了大思想家戴震,其光华四射的思想,至今令人为之景仰。民国年间,隆阜女中又在这里奠基,徽州的女子教育由此蔚然成风,一时领安徽之先。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依然是徽州教育重地,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院又续接上了这一缕文脉。小小隆阜,大有文章。
突然又想起早年见过的不知是师专中文系哪一届才子在迎新生时撰写的一副对子:新安广迎四海学子,黄山尽镌大块文章。大号楷体写成横幅高踞校园大路上,墨迹酣畅淋漓,笔力一如青春般饱满,在初秋明净碧透的晴空下,旗帜一般张扬。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这股冲霄豪情,有这般万丈青春,又有何锦绣华章做不了?这般想着,心情也隐隐泛起丝丝波澜,一些久远的感觉如蛰伏的冬虫,正拱出春草萌发的地皮,在煦暖的春阳中跃跃振翅。
家邻学院,仰可瞻望徽州大地星辰灿烂,俯可品味书香感受青春,实乃人生之福也!
家的散文随笔2
白的花,红的花,粉的花,无数不知名的花,在身边绽放,生机盎然。
然而九年,不曾留意花的样子,九年,不曾感受花的味道,干枯的心,早已将这些遗忘。不知道为什么,我又站在九年前的这里,感受着九年前的她。
这里曾是儿时玩耍的地方,这里曾拥有学生时代的记忆,然而现在,她已不属于个人,无数仰慕她的人,已将他的`左左右右,围的水泄不通 。
如今的我,远远的望着她,却不敢靠近,生怕她已不再是当初的她,生怕她已留不住我的记忆。
可是,我还是压不住心底的狂潮,我想再一次感受九年前的她,寻找九年前,走过的样子。
是的,树还是从前的树,只是少了许多;河还是当初的河,却已不再清澈;门还是当初的门,却上了枷锁``````
就这样,失落充满了我的内心,童年的时光,已被覆盖了厚厚的尘埃,也许九年,我们都在改变。
家的散文随笔3
金秋九月,休假回家,回到我曾经熟悉如今依旧的家乡。家乡的秋比异乡的秋晚了些,没有忙碌收割的欢喜,没有金黄稻田的景象,漫山遍野,绿意葱葱,生机盎然,庄稼肆意茁壮,家乡的人们悠闲自得,趁着不冷不热的天,背着背篓上山进林,寻找野果,也有访亲戚,谈谈相互帮助收割庄稼的事。
一路颠簸,满面灰尘,停停走走,急促的心都被疲惫抹杀。每次回家总是那么煎熬,山高路远的家,每天往返县城的固定小型中巴班次,每次都得提前几天预订,能买到票那就是幸运。即便如此,那又怎样,那是家,我生长成长的地方,日夜思念的地方。
一路虽然疲惫,但我始终无法睡着,我迫切希望看到家乡的山川土地,看到我离开后发生的变化。这次回家,一路让我惊喜,让我激动,我那山高路远的家乡正在修建高速公路,半山的凿出的道路雏形,山沟矗立的桥墩,来回奔跑的卡车,我看到家乡的未来,家更近了,堵车,我不再怨言。
到家第二天正是中元节,家乡的中元节和春节有些相似,全家不下地劳作,女主人做出好菜好饭,男主人按照传统为逝去的亲人们写袱子,寄去相思。祭祀完故人,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味辛勤付出收获的佳肴。我也记不清几年没在家过中元节了,这次,妈妈从一早便开始,进院子摘菜,杀鸡,烧豆腐,洗腊肉……,做了满桌子我喜欢吃的菜,吃着妈妈做的饭菜,看着妈妈欣喜的笑容,有妈在身边的时候真幸福。妈妈总说,外面的东西贵,吃不饱,回家来就多吃点。还不停地为我加饭加菜,妈妈担心平时我没吃饱,所以……
家乡是安静的,回家后第三天,刚睁眼,透过木墙缝隙,屋外静静地下着雨。走出房门,小雨击打着瓦片,沿着瓦沟,雨水静静地流淌,顺着屋檐,静静地落地。静静看着雨帘变密变窄,让我舒心,让我静气。饮烟串出瓦片缝隙,随着秋风散落雨中,好伙伴的狗和猫,追逐玩耍,打发着时间,刚出生小鸡,唧唧叫着,寻找着母爱。不远处,雨淋在芭蕉叶上,溅起朵朵水花,都是静静的,还有我那老屋,静静地破旧着……。我静静地看着,我是那么满足。
记得十来岁的时候,家里的'农活,我无所不能,无所不做,犁田,栽秧,打谷……,甚至还学会了用竹子编背篓,时常获得邻里夸赞。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没有做过农活。这次回家,看着父辈老了很多,走路不再那么硬朗,手脚不再那么利索。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常常说孝顺父母,回家父母管你吃住,怎能像个大爷无动于衷。我早起,吃了早餐,顶着太阳,重操旧业,脚踩泥土,除草挖土,满身大汗淋漓,泥土沾满衣裤,实在累就简短休息后接着干,一天下来,腰酸背疼,手磨出了几个水泡。连续几天,坚守阵地,没叫苦,独自干完妈妈念在嘴的活。妈妈很开心,我也舒心。何为孝,作为子女,能为父母分担,让他们高兴一次,这也是孝。邻居家卖猪,我正好帮忙揪了一次,三百斤重,使尽我的所有力气。邻居说,“你还干得,不怕脏”。
短暂的假期,我又一次不得不离家,万千不舍,又能如何?妈妈早早就起来给我做好了饭菜,给我装了满满一包我喜好的家乡特产,吃饭间,妈妈说,“盼星星盼月亮才盼回来,屋头才热闹几天,又要走了”,我顿时眼睛饱满了泪水,故作低头吃饭,真不是知味,儿不孝,儿之过啊!
年老的父母,破旧的老屋,孤独的山川,寂静的家乡,那么自然,那么美好,那样牵挂,那样难舍。我的家,我的乡,我走了……
家的散文随笔4
我的童年在爷爷家度过。
爷爷家坐落在山脚旁的小路边,院子外有一大片竹林,一条清澈的小溪环绕其间,溪水不深、约摸到大人们的小腿肚儿。竹林涵养着大地,一年四季,小溪里流水潺潺,给山村带来幸福满满。春之日,小溪流水涓涓灌入水稻田,恰好能没过大水牛的小半截腿,水牛一会儿摇着尾巴在长满青草的旱田里来回散步,一会儿又躲进油菜花田里追逐着恋花的蝴蝶;夏之日,骄阳暴晒着四野,调皮的小男孩赤裸着上半身跑到小溪边,舀上一大瓢水从头顶浇下来,水花打在青石板上泛出一层层耀眼的银光;秋之日,隔壁大叔把一捆捆的稻子堆成倒三角,用一块洗得发旧的灰毛巾在小溪里洗洗,擦干鬓角的汗水,远处传来一阵细细的桂花香,不知又是哪位巧手大妈在酿桂花蜜;冬之日,小溪边的山林依旧郁郁葱葱、毫无衰败之象,风来雨去,来年又是青翠欲滴、绿满山头。竹林的福气也给我的童年带来无尽的欢乐,留下难忘的回忆。
我记得,爷爷喜欢喝地地道道的家乡土茶。每次看见爷爷时,他常常半躺在竹椅上,穿着白汗衫,摇着大蒲扇,喝着土茶,哼着极富家乡特色的乡间小曲,煞是悠闲。我私下里觉得爷爷是一个爱茶如命的人,奇怪的是,他极少喝名贵的茶,诸如普洱、铁观音、六安瓜片之类,他只喜爱家乡那或无名或无味或苦涩的`土茶。我曾问他,您为啥如此热爱这茶呢?爷爷笑而不语,悠长的目光投向家乡那翠嫩的竹林、清清的溪水,以及那远方的重峦叠嶂、万家灯火。他一言不发,却似乎已经说了许多话。月儿皎皎,夜风微凉,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记得,爷爷喜欢欢乐的我。邻居家的小哥哥总会邀我去打水仗,在水中一待就是一下午,玩累了就躺在清溪旁的大石块上,聊聊天,睡睡觉。幼时的我甚是顽劣,常常在别人睡熟时,采两根狗尾巴草在别人鼻子上晃荡晃荡,以此扰人清梦;一旦被人发觉,那厮起来后立马涨红着脸、不依不饶地追着我满竹林跑,留下一路叫声、笑声。爷爷说,那时我们的欢笑声总能飘到很远、很远。
我记得,爷爷爱问问题的我。有一年夏夜,爷爷又在院子里煮茶,我看着天上,半颗星星也没有,便摇摇他的胳膊问:“爷爷,昨晚还有许多星呢,今天都不见了。”爷爷笑了笑说:“那是它们在跟我们捉迷藏呢。”我又看了看天,摇摇小脑袋问道:“怎么找到它们呐?”爷爷茗了口茶,道:“你性子太急,慢慢等,才会看到哦。”我等了个老半天,眼都花了,也没找到一颗星星。这时,爷爷就会拉着我,用手挡住我的眼睛,笑着说:“崽崽要用心感受身边的事,何必总抓着一个不放呢。”我渐渐安静,似乎听到风游走在大地把竹叶吹得哗哗响,蝉声也似乎在耳畔回荡。月光温柔地倾泻下来,我缓缓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漫天繁星,它们在天界像花儿一样竞相开放。时隔多年,我总觉得,那夜的星空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景象。
长大了,我离开了爷爷家去外地求学;但是,我心底里忘不了爷爷,忘不了爷爷家那片竹林。每次回到爷爷家,我都会在一个凉风徐徐的夜晚静静陪爷爷走一走,总有叙不完的爷孙情,有说不尽的故乡事。我常常觉得,在那里有一片竹林,竹林里有一小院,院里坐着一位爱茶如生命的白衫老人;竹林里,沉淀了许多许多岁月的沧桑、历史的记忆;清溪一路流淌,奔腾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摇曳着竹乡人小康路上的梦想。
爷爷家的这一片竹林,在我心中便像是一个念想,是一束温暖的阳光。它存在于我的心底,虽然无人知晓,但它在那里也已经枝繁叶茂。我知道,不论我走多远,它都会在原地等着我的归来,看看它新的容颜、新的姿色。
家的散文随笔5
家的方向给我们以力量。
回家,回家。
春运,汹涌的人流是回家的人们急切的渴望和期盼。无论路途有多远,只为了平安和团圆。无论路途有多难,只为了和亲人相拥的那一刻。
春节,这个在华人血脉中流淌了几千年的节日,演绎出了让几亿中国人天南海北大迁徙的壮观场面。
春节,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在这个节日被编织得密密实实。
轻轻地呼唤老家村庄的名字,那种亲切一瞬间便暖暖地包围了全身。老家是根,老家的天也蓝,老家的云也白,老家的风也清,老家的花也香。老家有血脉相连、声息相通的亲人,有伴着日月向前走、日新月异过光景的乡邻。
身在他乡的游子归心似箭,回家的大军汇聚成滚滚洪流。
回家的路,或许山高水长,风雪阻隔,或许车票很难买,车辆很拥挤,脚步很疲惫,但前行的步伐从不曾停歇。羁鸟恋旧林,那张贴近胸口的温热的车票啊,不正是游子归乡的翅膀吗?多少的风霜雨雪,多少的泪水欢笑,都凝结在遥远或切近的回家路上。回家的.人,讲述着一个故事;回家的人,写就着一篇文章;回家的人,吟咏着一首诗阙;回家的人,诵唱着一支歌谣。那飘荡在故乡山风里的遥远的召唤啊,让人热泪盈眶。
迫切的心儿跨过高山大河,越过乡间阡陌,穿过大街小巷,那熟悉的老屋濡湿了双眼,旅途的风尘烟消云散。回家,真好!年下,真美!
回家过年,路的尽头是亲人倚立门口的望眼欲穿;回家过年,再一次倾听家人的唠叨和挂牵;回家过年,满眼满耳是乡亲们开心的笑颜和祝福不断。家乡的月亮星星在天边,家乡的方言暖在心间。门檐下红红的灯笼高高挂,大门前张贴起春联喜洋洋,院子里燃起鞭炮脆脆响,厨房里飘出浓浓的香甜,那熟悉的味道、温暖的记忆,永远是游子心中最美的年。
春节,是一年的终点和起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常年在外拼搏的你,无论身居要职还是穷困潦倒,老家都会用她博大仁慈的胸怀拥抱你,为你梳理疲累的翅膀,使你于片刻的休整之后,重新展翅翱翔于理想的天空。回家,吃个年夜饭,慰藉亲人们一年的等待和期盼,在亲人们为你构筑的港湾里,栖息心灵,扬起新的风帆。
回家过年,你被包围在浓浓的亲情里。漂泊已久的游子,在乡间漫天的飞雪里,在贴着大红“福”字的窗花前,身边是慈爱的双亲,眼前是知心的爱人和嬉戏的孩子,平安,团圆,幸福!
春节是中国文化的大荟萃。国粹和民俗文化展现在一个大舞台上。到了过年时候,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说着大人们教的吉利话祝福拜年,满心欢喜接过大人们给的压岁钱,大人们则风风火火地走亲访友,吃吃喝喝,逛庙会、看大戏,把沿袭了几千年的春节搅和得欢天喜地。
春节,像华夏大地上一棵生长了几千年的老树,它的根深深扎在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里,随着岁月的洗礼,愈加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春节,是个恒久的约定。每逢春节,让我们打理好心情,收拾好行囊,向着家的方向,出发。
家的散文随笔6
《北纬36°中国行》栏目有一档节目叫《远方的家》,主要反映处在这一纬度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平生最爱旅游,所以我就随着《远方的家》摄制组的镜头游览在北纬36°上,在为祖国疆土的辽阔喝彩、为北纬36°上那些民俗风情沉醉的同时,忽然有一日,我对着荧屏上《远方的家》这四个片头字浮想联翩,陷入了沉思。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远方的家,那是给疲惫的身心松绑、遮挡风雨的.港湾,是浓浓亲情升华的地方。游子说,远方的家就是村口的老槐树,就是白发苍苍的老爹娘;老人说,远方的家就是叶落归根的故土、就是归宿。
这个世界现在很浮躁,我感到冥冥之中“远方的家”其实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概念,身边的人总是在匆匆忙忙的奔跑着,以至于火车票难求、高速路堵车,他们在跑什么?看似为生活、为工作、为看望远方的家中的老人孩子,其实他们是在找自己灵魂深处的“远方的家”。
有一对年已七旬的老人,一个儿子在省城,一个儿子在老家农村,于是老人就奔波在都市和农村之间。忽然有一天,他们因为年迈跑不动了,于是在哪里定居就成了老人永远的纠结。不是孩子不孝顺,而是一条儿女一条心,老人难以取舍,在省城,老人想念农村的儿孙;在农村,老人又想念省城中的儿孙。家是什么?就是亲情,老人其实就是在找他们的“远方的家”。
快节奏、多压力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于是我们感到我们“形”、“神”分离,“形”就是没有灵魂的疲惫的身体,而“神”就是我们的心灵、灵魂,就是我们“远方的家”。我们每天苦苦挣扎着,就是试图拉近“形”与“神”的距离,让身体回归“远方的家”,达到灵与肉的统一。
“身未动,心已远”,也许生活就是一场赛跑式的运动,愿每个人离自己“远方的家”越来越近,不再遥远。
家的散文随笔7
我酷爱吃葡萄,每次走进超市买葡萄,都会想起大姐家的葡萄园,而每次吃葡萄,女儿总会叹息:“不如大姨家的甜。'
大姐家住在银川的玉泉营,那里是葡萄基地,被称作万亩葡萄园。坐车远远望去,到处都是白色的水泥杆绕着铁丝,铁丝架上爬满了郁郁葱葱的葡萄,如同绿色的草原上点缀着白羊一样壮观美丽。大姐家有十多亩葡萄,每到春天草木发芽的时候,昏睡的葡萄藤也醒了,这时姐姐和姐夫就忙着要把压在一米多深的土层下的葡萄树挖出来,然后再上架。那些藤上先是长出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那些叶子便会很快毛茸茸地舒展开了,随着微风在藤上如同翩翩起舞的绿蝴蝶。一般的水果都是春天开花,然后结果,可是葡萄只结果不开花。当四月多葡萄的叶子爬满架的时候,几乎看不见葡萄,凑近仔细一看,黄豆大的小葡萄串已经挂满了枝条,葡萄粒如谷米大小发着黄绿色隐藏在叶子下面,这就是最早的葡萄了。葡萄一天天慢慢地长大,成了青绿色的小串,这时要把多余的串剪掉,每棵树上留八到十串,这样葡萄才能长得又大又甜。姐姐和姐夫每天早出晚归的忙着修剪,打药,除草,虽然很辛苦,但是看着长势茂盛的葡萄,他们总是乐呵呵地很开心。姐姐的三个儿子都很聪明懂事,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每年暑假,三个儿子都会在葡萄园帮忙,全家人有说有笑的在园子里忙地不亦乐乎。这个葡萄园寄托着姐姐全家的希望,就如同姐姐寄托在三个儿子身上的希望一样。
去年八月葡萄成熟的时候,我带两个女儿去葡萄园给大姐帮忙。秋天的葡萄园美不胜收,园内碧云层叠,那一垄垄密匝匝的葡萄,远看如同绿色的海洋静静地荡漾着,走近一看,大串大串的葡萄从叶子缝里垂下来,晶莹剔透。那些又大又圆如同紫宝石般的是扎娜;那些翠绿欲滴如玉雕的翡翠般的是维多利亚;那紫红似玛瑙般闪亮的是红提和新华;还有椭圆形带点长黑紫的是马特;那黑油油如圆豆子的是酒葡萄,这满园果色丰富的一串串沉甸甸,水灵灵的葡萄似珍珠般的挂满了藤架,那些翠绿的叶子恰似一顶顶小巧玲珑的遮阳伞给葡萄遮着阳光,葡萄在叶子的陪伴下悠闲自在地成熟着。看着,真让人馋涎欲滴,匆忙摘一颗放在嘴里一咬,那饱满的果汁噌地一下溅满嘴,溅满舌尖,一股清凉的甘甜沁入心脾,滋润着全身,让人感到洪身甜蜜而喜悦。就连麻雀也馋得垂涎三尺,尽管有网罩着,麻雀们还是会想尽办法三五成群地从网外钻进去偷吃葡萄。它们很会挑拣熟透了的.葡萄,用尖嘴吸葡萄汁,这么好的葡萄被它们糟蹋,很是生气。一听到有麻雀叫,我们就往外赶,可是狡猾的麻雀就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往西赶,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飞向东边,有时还悄悄地藏在叶子下面,实在赶不出去了,就只能让它们吃饱喝足了自己飞出去。
收获的季节是开心而喜悦的,卖葡萄的是时候,要是有车来装葡萄,我们都忙着剪葡萄,中午饭都顾不上吃。葡萄一串一串的从藤上剪下来,还要仔细地把坏的,小的粒修剪掉,每一串只能提在串根上小心翼翼地修剪,还不能用手抓,因为触了葡萄表面的霜会显得不新鲜,客商不要。有时剪到五六斤的大串子,提得胳膊也酸疼,但姐姐还是会眉开眼笑地夸赞:“看这串多大。'修剪好的葡萄装回框里,侄子们气喘吁吁地用小木车拉到地头包装。姐夫装箱的技术很好,把一串串的葡萄顺着纸箱的四个角装得象一座座小塔似的,然后上面撒上几片鲜嫩的叶子,打上保鲜膜,透亮美观,惹人喜爱。看着那一箱箱丰收的果实,每个人都感到是那么的开心和快乐。而每次发完货,总会看到姐夫回到家,饭也顾不上吃坐在炕上,半靠着被子笑眯眯地数着钱,丰收的喜悦让他忘了饥饿和疲劳,那时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
秋天总是多雨,那天下了一场濛濛细雨,把葡萄冲洗得更加鲜亮剔透,我抓住这个好时机用手机拍照。亮晶晶的雨珠在葡萄鲜嫩的脸蛋上滚动着,阳光透过叶子斑驳地照耀在不同颜色的葡萄上,闪烁着绚丽多彩的光芒,如同害羞的少女娇美迷人,惹人爱恋。地边上还有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李子树,几颗青绿的大苹果上也挂着晶亮的雨珠,鲜嫩无比。紫红色的大李子挂满树枝,把树枝压得低低地弯下了腰,似乎能听到它们的呻吟声。姐夫和我女儿抓着树枝说说笑笑地摘李子,我趁机拍下了那开心快乐的一幕。
姐夫还会用葡萄酿酒,买的几百元钱的葡萄酒,也比不上姐夫酿得好喝,因为买的酒发酵时加水,加发酵粉等多种元料,而姐夫不放任何东西,把葡萄放在缸里,在热炕上自然发酵二十多天,再过滤出纯的酒汁,甘甜中带点酸,很纯正好喝。听说葡萄酒有调节血压,调整睡眠,养颜美容等功效,因此姐夫每年都会忙里偷闲地酿一些葡萄酒送给亲人们品尝。当我们都夸好喝时,姐姐和姐夫脸上总会洋溢着满足而幸福的笑容。姐姐和姐夫做人也如同这酿酒一样,真诚善良,他们在纯朴简单地酿造着他们的生活。
时光匆匆,又是葡萄发芽的季节了,我每次翻看着这些在葡萄园照的照片,看着那些鲜嫩的葡萄,总有种馋得要流口水的感觉。
家的散文随笔8
当我们出生那刻,父母就将家给予我们。它是一轮太阳,家人欢乐的笑容,合成温暖的天堂。
也许它不够华丽,甚至贫穷,柴米油盐的生活琐碎中,有爱的点缀,庸庸碌碌也是甜蜜的幸福。
家是人生起点、事业的支助、爱情的港湾、前行的动力。
它能让我们丢掉逢场作戏和尔虞我诈,享受快活自在的安逸,修复千疮百孔的心灵。它还能让我们热爱生活,从中认知思索,汇聚成创作素材。
离家的人就像一盆温室的花搬到室外,没有爱的遮挡,难免蕾破瓣残,伤痕累累。
离家孤苦无助,心情总会落寞惆怅、冰冷悲凉。想家时候别流泪,学会自食其力,才能照顾自己,不让家人担心。
抖落岁月的尘埃,数数离家的脚步。往事悠悠久远,经历风雨,踏过落寞,走过繁华,一根思念的线连着乡愁。
会唱那首《常会家看看》吗?“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或许你常给家寄钱,或许你常给家打电话,尽管你寄的钱再多,报喜不报忧的事再动人,也扩大不了家人的喜色。
你知道什么是父母想要的吗?其实,他们不需要我们为家做多大贡献,常和他们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报答。
家给我们的东西,是无价之宝。
家那种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情,是饥饿时的饭菜、口渴时的甘泉、寒冷时的衣服。家和万事兴,只要懂得这个道理,难关不是问题。
爱家,也应该有颗爱国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家与国是分不开的,有国才有家,将家的小爱和国的大爱捆绑一起,才是懂家、爱家的最高境界。
家的散文随笔9
总是在黄昏的晚霞中
留恋天边的那一抹嫣红
总是在晨起的炊烟里
闻到家中飘出的一缕饭菜香
总是在飘洒的细雨中
淋着一轮又一轮的向往
总是在那一地枯红的落叶里
感慨季节变换的悲伤
总是在纷扬的白雪下
留下那一路的彷徨
池塘,三五只青蛙窜上荷叶
来来回回蹦跳嬉戏
田野,数只蚂蚱垂在弯弯的稻穗上
不停的穿梭飞跃
一群光着屁股的.孩子
在清澈的河水中追逐闹打
那溅起的水花
也把路边的牛犊惊吓
错落有秩的梯田
叠出一年又一年的希望
遍地的油菜花
落满那一座村庄的金黄
远山的晨雾
覆盖着山水与人家
连天边的云朵
也被引入到高山之下
爷爷坐在门槛木墩上
装满一袋旱烟
吧嗒吧嗒
抽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奶奶围着灶台忙前忙后
嘴里偶尔嘟囔着一句抱怨的话
躺在竹椅上的孩子
抹着满脸的鼻涕
嘴里不停的叫着妈妈,妈妈
钢筋水泥的丛林里
浸透着我的思念
穿过秦岭的万水千山
穿过层层梯田
几丛黄花,几片庄稼
稀疏竹园,茂密灌木
黄色篱笆,红黑砖瓦
以及那深深的眷念
围着我远方的家
家的散文随笔10
自文字里走出来后,关掉电脑的音乐和所有页面,竭力的想拽回思绪。欲把网络中的自己,拽回到现实中。
现实生活记录,最近很少提及了,非我所愿。因随笔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已经很多年,不想为了网文,而搁浅了现实。
冬日天寒,小小的家里,暖气供应的温度很高,燥热得让人总想推窗,让冷风袭面而来。
上周,刚刚返乡看望过爸妈的,可这周,胖子又开始怂恿我回家。从市区到老家,路程近百余里,他那股邪风犯起来,一踩油门就走人,为的啥,说是就为了回老家吃顿晚饭。
上周返乡,胖子是高歌一曲“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这周回家,他说:天冷了,不能让咱妈出去买菜了,咱这次去,把家里冰箱的食物全部填满了。
就这样,昨天裳小主儿又架不住胖子的软磨,如土匪下山般的抢了一车食物,直奔老家。
老屋,炊烟,透过窗明几净,是爸妈慈祥的笑容。这就是无论身居何处,都让我们牵念的`家。
老妈说:娘家是闺女的懒窝儿。每每回家,妈第一句话就说:脱鞋上炕,土炕上暖和着呢,什么也不用你做。
家中土炕的温度,适中,远比城市中暖气的温度舒服很多。老公坐在炕沿儿,我伏在他的后背上,背背驼驼,来回晃悠着。
老妈嗔怪道:你都那么大年纪了,孩子也不小了,一点儿正经样儿都没有。
是呵,只要回到家里,我不仅喜欢腻着胖子,更喜欢和爸妈撒娇,仿佛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一般。
赖于温暖的土炕上,我开始戏腻老爸。一遍一遍,拉长音的喊:爸……
老爸相当溺爱,我每喊一声,他都会应声一次。喊了十多声后,把胖子喊急了,朝老爸说:爸,您别理她,她又抽风了,走,咱爷俩去下棋。
黄昏时,屋顶上炊烟袅动,大锅特有的饭菜香,飘满了老屋,这就是家的味道,久久,长长。爸妈给我的是大家,老公给我的是小家,我在家的味道中,幸福着,享有着,知足着。
家的散文随笔11
20xx年,为家乡捐资建校。谨立天山之石以作纪念,并赋诗赠与家乡学子。
我的家在哪里?就在那个叫乌兰图嘎的地方。它的天格外高,它的地格外阔。雪域荒原上耸立着千里冰峰,砾滩戈壁脚下连绵着驼铃沙漠,八百里瀚海联姻大草原,圣水泛起青野牧歌……
我的家在哪里?就在那个从梦想出发的地方。它的眼格外远,它的衣格外薄。多想做长河里小小浪花一朵,多想迎击崖壁急流追逐碧波笑涡。多想呼江河注若谷,多想闲绕溪流暖村舍……
我的家在哪里?就在那个思念无边的地方。它的骨格外硬,它的喉格外渴。也曾在雪原荒漠里孤独跋涉,也曾回望故里分不清羊群与云朵,也曾越过龙岗越沟壑,也曾马头琴音碾阡陌……
我的家在哪里?就在那个呼吸着抗争的地力,它的气格外刚,它的血格外热。几多风雨坎坷日月不甘磋跎,几多先辈的遗愿和乡亲的重托,几多快马扬鞭催奋蹄,今又重整云帆风浪里搏……
这就是我的家!一曲美丽的牧歌,一次梦想的'破壳,—场彩虹的飞渡,一个饱含梦呓的结果,我的家在雪里沙里,梦里爱里,魂里血里,我的家原来就在我的脚窝窝心窝窝里……
家的散文随笔12
展开眉,捱黑夜,只缘我有家的期盼:
家不需要多大,但一定要暖!
家是容纳,家是关爱;家是归宿,家是风情;家是浪漫、家是牵挂;家是温馨、家是着落、家是充满亲情的地方。
家是冬日的暖阳,让人感受爱的温暖;家是雨天的伞,让人得到亲情的关护;家是黑夜的明灯,照亮温馨的港湾……
家是恋人心中的阳光,家是一切美好的期盼:
家还是避风港,是一叶疲惫的小舟,停驻的.宁静湾;家是暖热床,供我在疲倦之时休憩安眠;有家不再孤独,有家倍感安全的。
拥有一个和谐的家,是每个人的愿望:
希望有温情的一壶热茶,在一身疲惫归家时,驱乏而解渴;家是热毛巾,会为人拭去脸上的灰尘;家是和美的餐桌,会为人准备可口的热腾腾的饭菜;晚上,和爱人相拥着一起进入甜甜的梦乡……
家不只是一间房子的概念:
家是风里雨里,有这世上最爱我的人在亮着灯的房子里等你,翘首盼归;家是其乐融融,让你忘了腰酸背痛;家是天伦图,被喜气洋洋所充满;家是五弦琴,总会奏响和谐快乐的仑音。家,失意时,是激励;伤痛时,是良药;落寞时,是臂弯……
如草原的歌所唱的: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亲爱的你在何方?让我们共建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园。
我等你回家……
家的散文随笔13
因为娃娃闹起了别扭
小倩的娃娃是豪华的“休闲仙蒂”,佳佳的娃娃是会眨眼睛的,有一头金法的“小公主”,而小玉却只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布娃娃。
佳佳说:“小玉,你这个娃娃太不好看了,瞧我的娃娃,眼睛会动,你的会动吗?” 小倩也说:“小玉,你妈妈真舍不得花钱,看我妈妈多好,这个仙蒂要好几百呢。”
小玉听后,低着头一语不发,佳佳和小倩抱着娃娃,骄傲地昂起头,在其他女孩子的簇拥下,到别处玩去了,只剩下小玉孤零零地站在那。 我轻轻地走到小玉身边,问他:“小玉,怎么不高兴了?”
小玉含着眼泪对我说:“老师,她们说我的娃娃不好看,都不跟我玩了。” “把你的'娃娃给我抱抱,好吗?”我微笑着对小玉说。 小玉点点头,我抱着小玉的娃娃,轻轻地在娃娃的脸上亲了一下,说:“多可爱的娃娃呀,我好喜欢。”
这时,小倩和佳佳跑过来,把她们的娃娃递过来,说:“老师,您抱我的娃娃吧。” 我抱着这三个不同档次的娃娃,对孩子们说:“这三个娃娃都很漂亮,多很可爱,我都喜欢!”
小倩说:“老师,应该我的仙蒂最漂亮,她要好几百块呢。”
佳佳也说:“我的娃娃也特贵。” 我将目光转向小玉,问她:“小玉,你说呢?” 小玉鼓足了勇气,说:“我妈妈说,小孩不能花太多钱,因为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也不能跟别人比,那样不好。”
我赞同地点点头:“小玉说得对,小朋友不能让爸爸妈妈花很多的钱。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我们要学会珍惜。小朋友之间要互相比学习,不是比谁的娃娃贵,你们说呢?” 孩子们听了,都点点头,小倩说:“小玉,我抱抱你的娃娃,好吗?”
于是,孩子们抱起娃娃,高高兴兴地玩去了。 望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想:如果每位妈妈都能这样教育孩子,该多好呀。节俭是一种美德,但愿这种美德能传下去。
吃过饭,丁丁、晨晨和小杰都来到“小医院”。可是“小医院”只能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于是他们三人便发生了争执,谁也不肯让谁。 我走过去,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丁丁说:“我先来的,我要当医生,可小杰他跟我抢。” 小杰马上分辨到:“不是,是我先来的。” 说完,他们便又吵起来。我想了想,对他们说:“这样吧,咱们医院增加一个流动医生,专门到家里给人看病,上门服务,怎么样?” “好吧,我当流动医生,出去给人看病,你们俩留在医院。”小杰高兴地说。
“那我们就在医院给人看病,你去上门服务,有事打电话联系。”晨晨说。 小杰背上小药箱,假装开着车走了,丁丁说:“注意安全,早点回来。” 就这样,一场争吵化解了,孩子们又高兴地玩了起来。
家的散文随笔14
领导一进家门,第一句话就是:“你的下岗再就业,如今也算有眉目了。就你那出门记不了二里半的头脑,还是重操旧业的好,这样也会省心很多。就算你回到了地方,还是象在部队一样,不指望你养家,能把家持好就行了。”我呢还是装出一本正经又略显无奈的表情:“是,一切听从首长的安排。”
说实在的,一直以来,我都是在享受着岁月的宽容,被爱人疼着,被儿子爱着。而我在单位又被科室的同事公认为是我这年龄段中最有气质的一个,还别说,我也确实爱听这句话,它成了我在爱人面前可炫耀的唯一资本。
也许是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所以对周遭的环境也就不那么敏感,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不爱操心的习惯。去超市购物,大多数时候有爱人和儿子陪着,否则十有八九找不到车停放的位置。而我总会对爱人的戏谑来个自我解嘲:“如今城市的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同一个地方,再来一次也许就会让你摸不着北。”为这,我也曾被宝贝儿子调侃,上周末去学校给他送被子,由于他所在的学校是全市最好的一所中学,所以学校的规模很大,当我和儿子整理好床铺,我准备离开时,儿子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老妈,你能找到校门吗?要不要我送你出去?要不把你手机的导航打开?”“你个臭小子!”我笑着走出了儿子的宿舍,然而还没到大门口,他的电话就来了:“老妈,找到大门没?”
其实,我也习惯了被爱人和儿子调侃,看着他们因我出的洋相而开怀大笑时,我倒也有一种傻得可爱的成就感,这样的气氛,还真是我喜欢的那种,能给我爱的人带来快乐,人生舞台上的生旦净末丑,又何必在意扮演哪个角?细想想,这也算是从傻当中沉淀出的人生的睿智吧。
平日里,我是一个不爱交际的女人,总想把大千世界的每一缕温情,点点滴滴,都凝结在家的记忆上,化作流晶,铸成通往幸福的路。
如今,世界变小了,我们拥挤在现代化的过道里,屏住呼吸,竞争收紧了心弦,爱人因工作的升迁而烦恼,儿子因学习的压力而苦闷,他们为追求理想而失去了太多的欢笑,而家这个小小的世界,却可以栽种哺育他们的情思,让发芽的梦想,在此找到赖以生存的温床,而我,就想用一个女性的温柔,让他们感觉到爱的存在,在这一隅,让他们找回放下烦琐后的真实,心,可以毫无拘束地寄情于这一方净土。
我爱家甚过爱事业,事业有太多难跨的障碍,这一切往往使人屏息,而家却不然,它如一湾浅溪的明净,给人的感觉是宁静与亲切。我不是一个多智的女人,却也富于情感,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剖析人生的得失,也会感叹世态的缤纷,人事的错杂。单纯的我也知道一切未必单纯,可我却愿把看透的那点红尘俗世的通透与豁达凝冻成一潭深碧,淡定且从容。
爱人曾对我说,家是男人前进的动力,也是男人停靠的港湾,它好似一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表面的凸凹,更多则是人的内心世界。男人在外面吃苦受累,一踏入家门,呼吸的瞬间,喜悦和悲伤顿时淡然如水。家的温馨,足以让人忘却尘世的诸多纷扰。
佛语有云:前生的一千次回眸才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我虽不信佛,可我却感动于佛语的内涵,它让爱成了心灵的唯一信仰。与家人牵手一世,在这茫茫宇宙,也许是短暂的一瞬,也许是永恒的一生,也许是未知的几个轮回,可爱却能参透到灵魂的深处。
我的喜好就是周末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大餐,看到爱人和儿子围着我在厨房绕来绕去,时不时叼一口菜放入口中,那夸张的表情真的能激起一个母性的柔情,这一瞬间会让我觉得他们就是两个长不大的孩子。看着他们吃地津津有味,看着桌子上的一片狼藉,总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幸福的时光就这么拥入怀中了,我也常想:谁说世间幸福难寻,温暖的家就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天堂啊。
有时候看着吃饱喝足的爷儿俩甜甜地睡去,一种满足感就会溢满我的胸口,在这物我皆忘的瞬间,一切语言幻化为虚空,只剩下心灵的震憾,安逸的时光就这样凝固在我的心上。家是什么,是传统与现代,勤劳与慵懒的矛盾体,它也正因这些矛盾而魅力四射。人这一生啊,过往再美的记忆,不过只是一场隔世的梦,再完美,最终也只是化为梦的碎片,唯有家这道亮丽的风景,依旧会真实地在记忆中翻腾沉浮,闪闪发亮,陪伴着你我走完生命。
对我来讲,爱人就是我的天,而儿子则是上帝赐给我的最好礼物。他们好比河溪里的`水,总是以一种无比的惑力要我赤裸的双脚去涉行,走进那片水雾,静待守候,无须有花香,无须有鸟语,拥有的,我已知足。我常不知该把自己的那颗心比作月亮还是星星,总之,一下子就被他们捉了去,我也不知我的爱是湖泊还是杯酒,总之,一口就被他们饮尽了。
当爱人和孩子不在身边,我一个人独对小窗,独对白云时,却没有感到冷清与孤独,并不是我的胸怀广阔坦荡,而是他们的爱一直都在,对我来说,家人不在的日子也很充实,眼见的少了,心里的却多了,想到他们,心里就要甜上一个时辰。当我把想法说给爱人听时,他说:“有爱心里不会空虚。”
我在我的世界是畅游,地球在脚下移动,日月在肩上升起,那颗单纯的心一样的平和,一样的快乐,在我心中,爱人和孩子的地位很高,而他们山岩般的体魄,能为我弱枊一样的身躯遮风挡雨。
有时一个人呆在家里,一边哼着老歌,一边收拾着屋子,让整个的身心自然得到放松,以慵懒的姿态合着音乐的节奏。在这远离喧嚣的家中,甘愿这么彻底地沦落,对我而言,幸福是一种感觉,快乐是一种心情,就这样从清晨到日暮,从春夏到秋冬,默默地守候着这个家,守候着心中对爱的执着。
当然,是生活就会有五味杂陈,是家,就会经历雨打风吹。“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日子久了,渐渐懂得如何去生活,起于笑亦笑于笑,举手挥手,挽牵风里的绮思,那一树的风景,便是家的点缀,一双手不停地栽种,岂能一无所获?栽种之中也能取到一份尽其在我的欢乐。
一直以来,我向往一个净化的世界,把一枚日色浓缩成一张笑脸,日色,在替我记录,把爱给了家人,渐渐忘了自已,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就在此刻,我又独坐灯下抒写,今年,我退居到寂然的一角,从部队到地方,虽有不舍,可我没有遗憾,来时是坦荡的平途,,归路依旧平坦,我凯旋似地大踏步归来,家是引路的灯火,这光照着我的归路,也照临着我自已。而我还是有事情好做,也许别人会感叹我收获的微小,可我依然会充满笑意,因为我收获的是人生,我爱着,被爱着,也体味着,彻悟着。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明明白白地付出,也就够了。必竟,亲人自有他们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还是不值得。
写到这里,一缕一缕的清香开始围绕着我,抚摸着我,我也知道我心中有梦境万千,唇边有微笑无数,做为一个有依赖感的平凡女人,我承受不起太多的甜蜜和忧愁,情不自禁地,渴望着自已软弱无力时有一双可握的大手,更渴望的是,能为我爱的人分担忧愁,共享快乐,能给予他们我能给予的。看着他们有滋味地吃我做的饭菜是一种甜蜜,让孩子索取着母爱的温情是一种幸福。
这时,电话响起,住校的儿子在电话的那头说:“老妈,学校让我们每人买一本《爱的教育》,你去书店帮我买吧,我和老爸不在家,你一定要打的去,别自已开车,当心别再把自已走丢了,要知道城市变化是日新月异,弄不好就会让人摸不着北。”
“这臭小子!”我笑着挂掉了电话。
细想想,儿子的调侃也挺别致,用这段话为文章收尾,倒也适合,索性,就以此来作结吧。
家的散文随笔15
第一年来海南,先到的三亚,住在渔村。房东是一对三十多岁的青年夫妇,男的叫阿强,女的叫阿果。上有老母亲五十几岁,下有两个儿子,一个九岁,叫阿财,一个七岁,叫阿富。两个小孩一个读三年级,一个刚上一年级。另外还有两个弟弟,一个二十八九岁,瘫痪在床;一个二十五六岁,还没成家。一家人前一年盖了三层小楼,妈妈领着瘫痪儿子住一楼,老三住三楼,阿强夫妇领着两个儿子住二楼。按理说,每层楼只有两个卧室,一个卫生间,一家人已经住得够满,不太具备出租的条件,可能是为了增加点收入吧,硬是招了两份租户,我们是其中一户。三楼还好一点,老三住一间,一早就上班走了,一天不回来。另一间卧室和一个露台当厨房给一个租户,还算完整。只是这个租户是我们同来的伙伴,年龄又比我们稍长,我们就发扬了风格,把三楼让给了他们,我们和房主住在了二楼。二楼的两个房间,原本是夫妇俩一间,两个孩子一间,现在他们在自己的屋里又支了个简易双人床给孩子睡,原来孩子住的一间租给了我们。厨房只有一个,没办法,给了我们,他们一家和老母亲都在一楼一起吃。卫生间也只有一个,那就只好大家共用了。两个大人整天不在家,还好说,两个孩子就不行了,每天洗澡冲凉上厕所,玩起水来更是半天不出来,经常排不开,诸多的不便。电视也是和房主合着看,周一到周五和大人一起看,周六和周日是孩子的。也没有办法,谁让咱图便宜呢,月租一千也只能住这样的房子了。
渔村都是当地的疍家,世代打鱼为生,原来的日子很苦,也是靠老天赏饭的日子 。解放后改善了许多,真正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后,三亚成了“候鸟”的集聚地,房子身价倍增,渔民们把自己家的房子都尽可能的扩大翻盖,横向里没有地方,就向空中发展,渔村成了房子的森林,有的墙与墙之间只有十公分左右的距离,没有窗户的黑屋子比比皆是。即使这样,由于租金比酒店的便宜,所以租房的人还是越来越多,搞得象阿强家这样条件的都招了租户。
住了一段时间,看出了点门道,疍家的男人比较清闲,女人要担负大部分家庭劳务。在那里住了两个月,阿强外出上工的日子不足半月,好像是帮人修机船,剩下的日子都是在家赋闲。而阿果和他的婆母一直都在打工,每天很晚回来,有时现做饭,有时是阿强饿不过,做好了,还能吃口现成的'。这时阿果会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表现出非常满足的样子。 吃完晚饭已近十点,阿果还要洗一家人的衣服。(南方人的习惯,每晚必冲一次澡,换一套衣服)。不光阿珍家,渔村好像就是这样。赶上几次有人家办喜事,更是壮观。一早可能是从出租处拉来桌椅板凳,锅碗瓢勺,还有柴火,焦炭。只见几个中老年妇女一阵忙活,三四个大灶就搭起来了。支起大锅,点上火,放上水就开始打焯,放上油就开始过油,干得热火朝天,有条不紊。男人们也来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围在一起喝茶,打牌,聊天。整整一条巷子,酒从早喝到晚,最后还要唱渔歌,直到深夜。这是第一天,是序曲。第二天才是正日子,酒喝得更欢,歌唱得更响。第三天吃过中午的酒席,方才收尾。还是那些中老年妇女,一转眼就把锅灶桌椅所有东西都收拾没了,跟变魔术一般。小巷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女人们依旧去上工,男人们凑成伙一群群的坐在门口喝茶,聊天,打牌。
日子一长,逐渐和两个孩子也熟起来。因为是房主包水包电,所以每天由阿财负责给我们送开水,小家伙很认真,每次我们回来都会有烧好的开水放在那里,自己提回去就行了。两个孩子虽然只差两岁,可阿财的哥哥味十足,总是哄着弟弟,让着弟弟,经管着弟弟。一同洗澡,都想先洗,可阿富喊完1,2,3,本来站在前面的阿财却总是假装跑慢了,输在弟弟的后面。当然,调皮的阿富有时刚喊完2,根本就不喊3,自己先跑了,哥哥也不计较。
有一幕更让人难忘。有一次我们从早市买菜回来,一进门,看见阿财恭恭敬敬的给设在大厅里的爷爷的牌位上香。这才明白,为什么老爷子的牌位那里总是香烟缭绕,原来每周或是过年过节家人都有上香,一般是老太太和阿财两人居多。阿强的父亲好像是海军,在一次什么事故中因公殉职,看照片当时还很年轻,现在能够享受到长孙的祭拜也是莫大的安慰了。
一天天,大人忙,孩子也忙。每天早晨,阿财督促着阿富早早的上学,帮弟弟记得带书包和红领巾,不然顽皮的阿富准会出错。晚上五点回家,吃完晚饭,又要上补习班,直到十点左右才回来。我们就很奇怪,那么小的孩子,才一年级,三年级,有什么功课学校里讲不完,非得上什么补习班呢?而且费用不菲,每个月一个孩子一千!象阿果这样在外面打点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一个月恐怕连孩子上补习班的费用都不够。说起这些,阿果会充满希望的说:“过段日子阿强出海打鱼就好啦。”可是,直到我们走,也没看到有人找阿强去打鱼。
告别的那天,由于走得早,孩子们还睡着,没看到小哥俩。只是嘱咐阿强夫妇,要好好地培养孩子。两个孩子很聪明,很懂事,千万别耽误了。夫妻俩认真的点头答应着,坚定的说:“是,孩子的事肯定是大事,等孩子长大就好了。”
是啊,日子总是在一天天的过,孩子总是在一天天的长大。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小哥俩该长高长大许多了吧,阿果和阿强都好吗?
【家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散文随笔精选01-27
离家散文随笔09-10
让座散文随笔09-29
空白散文随笔03-10
偏见散文随笔03-10
过客散文随笔03-10
清明的散文随笔10-09
孤独散文随笔01-05
在家散文随笔01-05
中秋心情散文随笔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