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优秀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时间:2024-06-30 09:57: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1

  诗人里尔克在书中展示了他所认知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世界和自我的看法,并深入挖掘恐惧、孤独和爱在他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恐惧是里尔克生命中最重要的体验之一,长久地侵占他的内心,却又成就了他的诗歌;孤独是里尔克生活和创作所固有的情感状态,也是他以本然自我面对世界的重要前提;而爱在他看来,则是需要终其一生去学习的最为重大的工作。

  里尔克在信中告诉我们,人到世上来,是艰难而孤单的。人每每为了无谓的喧嚣,忘却了生命的根蒂,不能在寂寞中、在对于草木鸟兽的观察中,体验一些生的意义。人若要真实地生活,就必须脱离习俗,独立成为一个生存者,担当起生活中种种的问题,不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品读此书时,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里尔克的.走向内心、居于寂寞的观点,像木头似的等待成熟,在寂寞中起始练习将来许多人或能做到的事情,去为那最后、最高、最艰难的工作做好准备。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2

  “生活有时顺遂,有时艰辛,有时顺理成章,有时充满疑惑,我们都要用心生活,品味每天生活的酸甜苦辣,用最单纯的心,面对这一切,观察世间万物与人事。”

  这是一本走向内心的书,书中字里行间洋溢着里尔克对世事的睿智,对创作的执着,对青年的谦逊与循循教导,也让我获益匪浅。十封信,字字珠玑,却道出无数思考,适合寂寞时细细品读。无怪乎,有人曾言,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

  以下是我个人阅读后的感想:

  一、走向内心,探索要写诗的起心动念。

  要接近自然,要好好练习说出所见到的,所体会的,所爱的,还有,所遗失的事物。

  里尔克还提到,躲开普遍的题材,要归依日常生活呈现的事物。他还很坦诚的说,如果生活很贫乏,不要抱怨生活,而是要抱怨自己,因为,对于创作的诗人来说,应该没有贫乏,也没有无关痛痒的地方。里尔克劝青年诗人,一切顺其自然,走向内心,探索生活发源深处,那时,就会有答案出现是不是“必须”创造。他提到件事。暗嘲。在创作力丰富的时候,可以当作一种方法去理解人生;但,在创作力贫乏的时刻,要谨慎,不要被它支配。

  二、要阅读有深度的书籍

  他提到他出行的行囊里,一定会带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丹麦伟大诗人茵斯。彼得。雅阔布生的书。因为,有深度的书,可以向我们展示世界,而我们也可以发现值得学习的事物,而且,这些都将成为自我成长很重要的养分。他之前给予建议阅读的书,青年诗人给予良性的回馈,他提示寄信人要阅读,并且建议阅读的顺序。有深度的书,永远不会失掉其魅力,透过阅读,我们观察会更明确而单纯。而且,在看书中序言时,不一定要照单全收,最好是有自己的理解。这样判断力会跟着慢慢进步,这种累积,强求不来,也不好催促,都是时间到了才能累积。他提到了一个重点,要天天学习,特别在痛苦中,要“忍耐”!他另外评价了另位作者的书,其实,这个评论也提醒我们,在看书或写作时要跳脱性别,别局限本身性别自带的偏见,否则,自己的世界将容易充满狭隘与粗糙。

  三、年轻,要亲身生活,体验生活,对于心里的'疑问,多多忍耐

  年轻,总会对生活有很多疑问,也拼命去追寻答案,但有时并不能马上得到答案,为什么呢?因为是生活体验的不足,很多问题的答案,是在生活中慢慢地领悟,也急不得。里尔克提到,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生活,多多注意生命中出现的事物,像蜜蜂酿蜜,从万物中采取甜美的资料,生活会回馈你回答问题的境地。另外,坚持忍耐,不迷失在浅易与轻浮中,生活的体验有时不是件容易的事。留意情绪,是从内在而生。里尔克提到,在悲伤的时候,在恐惧不安的时刻,安于寂寞,安于沉静,安于忍耐,安于坦白,这样,就会成为自己的命运,他特别提到,要像病人一样忍耐,又像康复者一样的自信。

  四、写作时,选择幽静寂寞与不太生疏的时刻

  里尔克提到他在回信时,会选择幽静的环境,身心静下来,不在繁华喧闹,而在自己不陌生的时刻,可能是清晨,可能是夜晚,可能是深林里,他享受寂静,自然,会有写作的灵感源源不绝的产生。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尝试写作时,总会很急切的想要充分利用时间,但是,写作可能需要灵感,需要酝酿,有时早上源源不绝,有时却一片空白,或者,也有可能,身处有轻音乐的咖啡馆,闻着浓醇的咖啡香,这样的环境,说不定是比安静的房间面对电脑键盘、可是心里想着刚刚看的手机新闻来的强。所以,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心情,一个人安静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

  五、顺应内心

  他提到自己的例子,就与卡卜斯的书信来往来书,他自己会先就“看信'这件事会带来什么,而不去想“回信”是否可以带来帮助。他希望让我们体会到的是让生活自然的进展,再者,也希望我们了解,情感,可能有助我们集中向上,有可能也带有伤害,希望我们体验的都是美好丰富的情感。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可以好好培养,就是“怀疑”,在培养的过程中,带着理智与智慧,遇事有“批判”的精神,要求证,要考据,在这过程中要站稳自己的立场。在这些回信之后,有篇里尔克的文章”论山水“,对于顺应内心有很传神的的描述。他说,人画山水,并不意味就是“山水”本身,恰恰是画家自己。“山水“,就成为感情的寄托,这可能是画家的欢悦,素朴,或称是虔敬。

  这本书,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每每点醒大家,遵从自己的心。生活有时顺遂,有时艰辛,有时顺理成章,有时充满疑惑,我们都要用心生活,品味每天生活的酸甜苦辣,用最单纯的心,面对这一切,观察世间万物与人事。也许,有一天,就瞬间了然。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3

  《给青年诗人的信》是里尔克对创作的思考,更是对艰难、寂寞、爱等人生问题的解答,是给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导。

  《给青年诗人的信》的第一封就打动了我。一个陌生青年诗人的来信,里克尔却用了极大的谦逊、热情与爱回复了,其中谈到创作的部分,极大鼓舞与安慰了我。

  第一封信提到“你在信里问你的诗好不好。你问我。你从前也问过别人。你把它们寄给杂志。你把你的诗跟别人的比较;若是某些编辑部退回了你的试作,你就不安。那么(因为你允许我向你劝告),我请你,把这一切放弃吧!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

  我想许多人对于创作,最经常寻找的就是对外的评价,无论是编辑部的回馈,还是其他人的欣赏,常常都让一个人感到自己是否值得、应该去写作。但是里克尔却说,这些都不是需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是否有一股催促的力量,催逼着我们要写作,要表达,要创作。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大的安慰,是因为它让我知道了原来寻求外界对自己的认同与理解,在绝大部分的人身上是一样的,为此我不再为此感到没来由的羞愧。

  接着,我也明白了,我需要的不应该是认同,而是我要问问我内心的渴望,这种渴望,“像一个原人似的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而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这样的创作渴望,是写作的原动力,也是创作真正的缘由。也就是说,创作是出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以及我们表达的渴望,而不是出于外界的评价或者认可。我想起中学时,老师说,我手写我心,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吧。

  另外,我为作者这种“素昧平生”的温和的爱所震动,让我体会到了,封面所说的——爱是最高的工作。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4

  有个爱好写诗的人寄给里尔克一封信,向他诉说自己的不解和哀怨,询问他如何才能写出让别人认可的诗作。上面这段文字,就摘自里尔克在《写给青年诗人的信》中的回信。

  没有什么比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更重要的了,也没有什么比活成别人认为的'样子更可悲的了。

  主流不代表正确,小众不等同异端。

  在外界影响下放弃自己的声音,就像逼布鲁诺在刑场上喊出“地球是宇宙中心”、塞住瞿秋白唱着国际歌的嘴一般可恶。

  心理学家荣格在自传中感叹道“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其实和你日常的琐碎没有多大关系。”为了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我就曾像乔布斯一样问过自己:“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去做那些事情?”答案出乎意料——我写下的事和前一天晚上做出的计划没有几处是相同的,于是我就不禁感叹起荣格——这个弗洛伊德门生的智慧了。

  而生命里的最后一天或许就是里尔克在回信中提到的那种【蕴藏着最深情感的最微妙的时刻】吧。

  对我而言,不因外界轻易改变内心,是对自己的尊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尊重,还有什么理由去获得他人的尊重呢?

  人不可不向外看,否则从何体验人生的曼妙;亦不可只向外看,看到别人某些方面做的比自己好就心生自卑,这样自卑的人生不光写不出诗,就连美丽的远方都到不了。

  如果你面前摆着两片树叶,除非给一个既定的标准,你一定说不出哪个树叶更漂亮。就像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至少现在没有),所以在没有既定标准的前提下,谁都没有资格说【哪个人比你更加优秀】。

  这就是我的人生哲学——没有一个人可以全方位碾压我,我总能找到自己更闪光的地方,所以我就没理由去妄自菲薄。

  今天,我的劳动经济学老师在课上讲起了王阳明的一件趣事,说在【学而优则仕】的明代,人们皆以考取功名为荣,而为名落松山羞耻,王阳明就是“高考”中的“失败者”,可他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世人皆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写到最后,我想里尔克也是想劝告这位青年诗人——“勿以不得赏识而动心”吧。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5

  如果不是心底孕育着一颗梦想的种子,如果不是诗歌氤氲着古色古香的气息,如果不是大一偶遇第一封《给青年诗人的信》,或许我永远不会去找寻那完整的十封《给青年诗人的信》,甚至,我永远不知道里尔克这位伟大文人的存在。

  卡卜斯把他的诗的试作寄给里尔克,请里尔克批评。《给青年诗人的信》正是里尔克写给卡卜斯的回信,一共有十封。近日我阅读了序言和前七封信,还剩三封信没看。以下纯属我个人在看完这部分后的些许感想,没有所谓的正误。

  里尔克以第一封《给青年诗人的信》震慑了我。阅读了第一封信后,我喜欢上他的那些话语。一个著名的诗人会回一个青年的信,而且言语是如此的亲切,完全没有一点盛气凌人。更重要的是,看了第一封信,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一些事。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暗自想象了我的未来。未来的某部分,是个很美的梦,于我却始终带着些羞涩,不敢随意说出口。但同时,我又为这个羞涩的梦感到迷茫,我不知道这条路到底该不该往下走。我想创作,写文章,写诗歌……所以,我感谢命运如此的安排,让我遇见了那些信,让我在迷惘的时候找到了一点答案。

  第一封信中有段话我反复咀嚼,在此引入其中两句:“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这些天,我三番五次地问自己:我一定要写吗?不写我会死去吗?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找不到答案,我想我是不是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呢?呵,不是的,那时我也睡着了。后来,我想通了。其实不会,我不写,不会死,一样可以活下去,死不了。只是,如果生活不再有写作,或许会变得枯燥无味,只是或许。所以,我认为,写作,还是一样可以成为我规划的未来的一部分,还是可以作为一个梦而存在,只是,它不是工作,只是业余,它也不再羞涩。

  另外,在第三封信中里尔克提到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艺术家:是不算、不数;像树木似的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的到来。我喜欢这段话。因为它,我不会再勉强自己在文思枯竭抑或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写出个什么旷世之理、千年之情。因为它,我也不会在迷惘中怀疑那无法预测的未来,我应该更乐观更坚定地相信未来。

  第七封信中里尔克回答了卡卜斯先生关于爱与寂寞的一些问题。在此不多说,只摘抄其中一句话: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每个人对这话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此外,里尔克诗人还把卡卜斯先生的十四行诗眷抄给他,因为里尔克觉得在别人的笔下又看到自己的作品充满新鲜的体验。他希望卡卜斯在读这首诗时把它当作别人的,在最深处感到它怎样更像自己的。我觉得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有新的发现。

  好,就此打住。生活,容得下梦想,却不等于梦想。梦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可以有一个很美的梦,却不可以把它当作你生活的全部。梦想与理想不同。未来究竟会怎样没有人知道,但我们都要勇敢地微笑。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6

  《给青年诗人的信》,辑录里尔克在1903至1908年间写给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这些信是里尔克对创作的思考,更是对艰难、寂寞、爱等人生问题的解答,是给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导。

  “我们必须认定艰难;凡是生存者都认定,自然界中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防御,表现出来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生存,抵抗一切反对的力量。”“寂寞在生长;它的生长是痛苦的,像是男孩的发育,是悲哀的,像是春的开始。你不要为此而迷惑。

  我们最需要却只是:寂寞,广大的内心的寂寞。‘走向内心’,长期不遇一人——这我们必须能够做到。”

  “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这本书附录译者随笔《里尔克》及其选译里尔克斯文《论“山水”》、小说片段《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和诗歌等,是诗人创作的独特展示。

  这是一本很小的书,拿在手里一点也不沉,重量几乎感觉不到,也就是说阅读的时候可以仅用一只手就能举到眼前,而另一只手可以腾出来干点别的(也就是抽支烟)。

  这本书的主体由十封信组成,每一封信如果用现在的通用信纸来写,也就是一页两页的篇幅,因而读起来一点也不累,非常轻松非常舒适。读完一封虽然会有意犹未尽烟已燃尽的情形发生......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相关文章:

《诗人》教学设计10-05

我与诗人的距离散文09-18

文艺青年写辞职信09-27

给青年的一封信10-07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09-27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03-20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05-17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01-26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热]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