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故事:勤奋的齐白石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齐白石名人故事
齐白石名人故事1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现代著名书画家,在我国画坛上,素有“北齐南张”之说,即南有张大千,北有齐白石。齐白石属大器晚成者,他9岁学作木工,一直是位木匠,二十几岁才学雕刻,然后学画,37岁才跟王湘绮学诗文、学书法,最后终成一代大师。
据说,齐白石在湘潭黎威圣家作工时,见其兄弟二人皆好刻 印章,他便求授方法,黎氏不理。有一天,齐白石又去请求,黎威圣正在抽水烟,便和他开玩笑说:“你能把这水烟袋里的水喝干,我就教你。”齐白石果然皱眉把水烟袋中又臭又辣的脏水喝干了。黎威圣大为惊讶,为他的至诚感动,于是尽心传授齐白石的'篆刻治印方法,几年之后,齐白石习成绝艺。齐白石脾气怪僻,他住在北京赶车胡同时,并不欢迎生客来访,客厅门口常挂着一块牌子,上书:“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客。”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了北京,齐白石来不及转移,但他很有气节,根本不依附日伪军。日本人听说他是大画家,派人来求他画画,他在门口贴了一张告示: “中外官员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他还有个怪癣,对家里的一切东西,都由自己保管,一步一锁,数十年如一日。他的腰上老是挂着一串串的钥匙,象个管家婆一般。所以,有人说齐白石“身上驮着半斤铜”。
齐白石曾画有一张“不倒翁”的画,配诗嘲笑道:“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齐白石名人故事2
国画大师齐自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县,自幼家贫,木匠出身,二十七岁才从师学诗,刻印,绘画。
他有首诗说:“挂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多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讲的便是自幼勤学的事。因为家里生活困难,齐白石只随外祖父读过不到一年的书,他的知识,本领,全是凭自学得来的。
自学也须从师。最初的老师叫胡沁园,会画工笔花鸟草虫,写汉隶,诗也写得可以。陈少蕃是胡家的教读老夫子,也乐意教齐自石读书。“岁数大了,怕来不及了。”当时,齐白石曾经以为自己都二十七岁了,恐怕学不出什么名堂了。胡沁园笑着对他说:“你是读过《三字经》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今年二十七岁,何不学苏老泉呢?”
学苏老泉,发愤图强。这就是齐自石立下的志愿。待到三十岁的'时候,他的画就画得很不错了,在家乡一带开始有了名气。
不仅学画,学写诗,齐白石还对书法、篆刻很有兴趣。有一次,在请他作画的人家里,遇到了一位篆刻“名家”,他请“名家”刻一枚图章。儿天后,他去询问刻好了没有了“名家”伸手把刻章的石头还给了他,说再去磨磨平去。他一看石头,挺平滑的,但既然“名家”说了,就磨磨吧。磨好送去后,一拖又是几天,再去询问时,“名家”把石头扔给了他,说:“没有平,拿回去再磨磨生”其实,毛病并不在石头没磨平,而是这“名家”看不起木匠出身的人。一气之下,齐白石把石头拿回来,取把修脚刀自己动手刻,当夜就刻出了一方印章,而且还很稚致。这是他学治印的开始。那时,无钱买印泥J。石头,他就用蓖麻油调上石黄、章丹末代替印泥,利用家乡的石头作石章,磨呀刻呀,不拘昔人绳墨,力创自己风格。他回忆当年刻印的情最说:“余学刊印,刊后复磨,磨后又刊,客室成汲,欲就千,移于东复移于西……”
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中,他以“天趣胜人”为目标,大胆创造。当时有人称赞:“自石刻印,其刀直下,长可一寸,深可半米,石不坚硬,立时崩裂,风驰电掣,俄顷而成。”
齐白石绘画,取材、构图、笔墨均有自己的特色,但初时他还缺乏自己的风格。四十岁后,齐白石五次游历南北各地,五岳名川,巫峡洞庭,珠江黄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对他扩大视野、开拓心胸,起了显着作用。五十岁那年,齐白石移居北京。五十七岁了,老而弥壮的齐白石宣布要“变法”:“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齐白石是有非凡的勇气的。他敬重先师,但不因袭先师。技艺越趋炉火纯青,越痛感到自己受到限制。齐白石“破釜沉舟”了!他的变法要旨在于从只讲形似不求传神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变革,就一定会遇到阻力。世俗的偏见,保守的议论,开始向他袭来,说他荒去。齐白石认为,“百年之后自有公论”,不必多费口舌。他还借画明志,画了幅芙蓉小鱼图:一枝红艳的芙蓉倒悬于水面,离花枝很远的地方,游来一尾小鱼,娇花照水,游鱼弄影。那芙蓉妩媚而庄严,自信地挺立着,时而俯首挪偷那些大惊小怪的弄影之鱼—保守派先生。今天,当我们欣赏白石老人的一幅幅佳作时,怎能不由衷地佩服他那可贵的变法精神。
齐白石的杰出艺术创作,赢得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崇高评价。他曾荣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一九五五年又荣获国际和平奖金。
这些成就的获撼,靠的是他几十年勤奋不懈的努力。终其一生,他手不离笔,笔不停挥,平生只有几次大病和心境欠佳时没有作画。一次,是他母亲去世,悲伤过度。还有一次因心情不好,停下画笔,第二天补画时题字道:“昨日大风,未曾作画,今朝作此补足了,不叫一日闲过也。”同时,刻一方图章,文云:“痴思长绳系日”。
齐白石常说:“天道酬勤”。他还爱引用韩愈的话:“业精于勤”。在谈到自己成长历史的时候,齐白石还说:“由木匠而雕石匠,又改业画匠,直到如今,靠着卖画为生,略有一点成就,一句话概括,就在一个勤字。”
关于齐自石勤奋绘画,苦心孤诣的轶闻很多:他九十一岁那年,作家老舍请他画幅画,表现“娃声十里出山泉”之意。“蛙声”是不易用画面表现的,“蛙声十里”更不好着墨了,他就在“山泉”上做文章。他思考了好几天,后来终于拿出一幅杰作:四尺长的立轴上,一股急流从山涧乱石泻下,水里夹带着一群蛾鲜,高处抹有儿笔远山。构思得多妙啊里观众从隐约的远山、欢乐的流水,黑亮活泼的蜡鲜形象里,似乎听到了呱呱的蛙鸣。真是妙笔绘声,令人遐想!
推陈靠勤奋,出新更靠勤奋。是勤奋把一个普通的农村木匠,造就为一代国画大师。
齐白石名人故事3
在齐白石的众多绘画作品中,蔬果类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蔬果类中他又对白菜情有独钟。
齐白石对乡下的白菜情有独钟,他深深地热爱着这种蔬菜,因此每每取笔时,总是能够捕捉到白菜肥硕、娇嫩、翠绿的特点,将其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画布上,使得白菜栩栩如生,仿佛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有一位画家,平时喜欢学习大师齐白石的白菜画,但总是感觉画不出白菜的灵动和神韵。于是他决定向齐白石请教画白菜的诀窍。齐白石听了他的问题后,笑着说道:“你的画里缺少了蔬菜的气息,要画出好的白菜,首先要有蔬菜的灵气才行啊!”
齐白石画有一幅《清白传世图》,淡雅的画面上一棵白菜,三个柿子。几笔淡墨挥写出菜叶,再用较浓的墨勾出叶筋,然后以几笔淡墨画出菜头和菜根须,一棵青鲜的白菜便跃然纸上。作为与白菜形成对照的三个柿子,则用加了稍许淡墨的橙色圈写出,再以浓墨点出柿蒂,呈现出柿子的`成熟甜美。极为平常的白菜和柿子和谐地搭配在一起,成就了一幅素雅、生动的《清白传世图》。柿子有“食之可清火”之意,寓意“清”,白菜则寓意“白”,两者同处一图,象征着齐白石清白于世的人生理想。
齐白石也是个热爱美食的人,他曾说大白菜“越嚼越香”。当他读到曾国藩提到“鸡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时,他还补充道:“我觉得曾国藩这番话透露着一种富贵之气。但是,冬笋白菜才是真正不需要借助其他调味料,绝对胜过满汉筵席的二十四味。”
有一次,一位客人带着烤鸭去访问齐白石家,烤鸭外包裹着葱段和姜片。齐白石细心地把葱段和姜片取出,保存起来。他告诉家人把这些葱姜切碎,腌制一下,再加上适量的酱油和醋,兴高采烈地说,晚上又有一道美味佳肴了。
据传闻,有一次齐白石想用一幅“白菜画”换取小贩一车大白菜,可小贩却不知道他是名画家,傲慢地说:“我的白菜可以充饥,你的白菜能填肚吗?”齐白石只能无奈地离开了。
齐白石经历了一生的风风雨雨,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生活的平和态度。他曾说过:熟悉了世间的滋味,却觉得菜根的清香最为动人。
齐白石名人故事4
曾见齐白石册页四开,都很有趣,内一开画淡蓝色的藤花数穗,很多很多野蜜蜂在花间上下乱飞,他用金冬心体作了颇长的题跋:
家山有野藤,花时游蜂无数,×孙小时曾为蜂所螫。此×孙能作此藤花矣。静思往事,如在目底。
题跋似明人小品,极有风致。“静思往事,如在目底”,用老人的家乡话说:“此言说得有味。”
时隔多年,画和题跋都不忘。题跋字句或小有出入,老人孙子的.名已模糊,只好以“×”代之。此画已被印为单页,倘或有缘再见,当逐字核对。
此畫之美,在于有温情、童心和人道主义。第一流的画家高出平庸(尽管技法很熟练)的画家,正在一片童心。
齐白石名人故事5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位于西单跨车胡同的`齐白石寓所。主客寒暄后,徐先生开门见山:“齐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我想请您到北京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但只心领,恕难应命。”徐悲鸿真情挽请:“大学教授中,古稀之年的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人可及?正当大有用武之时。”但齐白石仍婉拒:“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为好,以免误人子弟。”两天后,徐悲鸿再次登门盛邀,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顶风冒雨前来,三顾齐宅,再表敬爱之心。徐悲鸿的诚恳相邀,使齐白石深受感动。老人道出“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老朽木工出身,从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洋教授不也是徒有虚名嘛?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齐白石摇手不迭,说:“不敢,不敢,徐院长您太谦逊了。”“事实正如此,并非过谦,”徐悲鸿说,“齐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理论阐发,只须作画示范,稍加要领地提点即可。开学之初,我陪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齐白石终于点头应允:“那就试一试吧!”
开学那天,徐悲鸿亲自乘马车把齐白石接到学校,向全校师生恭敬介绍齐白石的高超造诣。言出行随,徐悲鸿为齐白石授课“护驾”。考虑到白石先生年事已高,徐悲鸿给予多方照顾:入冬后天寒,给他在讲台边生个火炉;到夏天,又给他装电扇;刮风下雨,派车接送,可谓无微不至。
为此,齐白石深受感动,为报答知遇,赠徐悲鸿一幅《月下寻归图》,题诗云:“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齐白石名人故事6
在齐白石的众多绘画作品中,蔬果类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蔬果类中他又对白菜情有独钟。
齐白石在乡下时对白菜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在下笔时,他总是能抓住白菜肥大、嫩白、翠绿的特点入画,画出的白菜甚是鲜活,“通身蔬笋气”。
有位画家私下里学齐白石画白菜,总是画不出白菜的神韵,便向齐白石请教画白菜的'诀窍,齐白石毫不客气地说:“你通身无蔬笋气,怎么能画得和我一样呢?”
齐白石画有一幅《清白传世图》,淡雅的画面上一棵白菜,三个柿子。几笔淡墨挥写出菜叶,再用较浓的墨勾出叶筋,然后以几笔淡墨画出菜头和菜根须,一棵青鲜的白菜便跃然纸上。作为与白菜形成对照的三个柿子,则用加了稍许淡墨的橙色圈写出,再以浓墨点出柿蒂,呈现出柿子的成熟甜美。极为平常的白菜和柿子和谐地搭配在一起,成就了一幅素雅、生动的《清白传世图》。柿子有“食之可清火”之意,寓意“清”,白菜则寓意“白”,两者同处一图,象征着齐白石清白于世的人生理想。
齐白石也爱吃白菜,他说大白菜“越嚼越香”。在他读到曾国藩“鸡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时,他又补充道:“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不若冬笋白菜,不借他味,满汉筵席真不如也。”
有一次,一位客人带着卤肉去齐白石家,卤肉外包裹着大白菜的叶子。齐白石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不舍得扔。他吩咐家人把这些菜叶子切切,用盐码上,再加点油,得意地说,中午又是一顿美味。
据说还有一次,齐白石想用一张“白菜画”,换小贩的一车大白菜,小贩根本不知道这个老头是何许人,不屑地说:“我的白菜可以吃,你的白菜能吃吗?”齐白石只好黯然离开。
齐白石一生起伏跌宕,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生活的那颗平常心。正像他自己所言: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
齐白石名人故事7
尚未成名时,身份卑微的艺术家难免会遭到外界的热讽和冷遇。清末文豪王闿运是齐白石的恩师,素有冰鉴之称,他看人没看走眼,看诗却看走眼了,齐白石的旧体诗被他哂笑为“薛蟠体”。谭延闿是民国时期的高官和有名有数的书法家,颜体字写得出神入化,他同样看走了眼,居然听信一位丁拔贡的胡说(“齐氏刀法太懒”),干出焚琴煮鹤的蠢事,将齐白石镌刻的十余方藏书印磨平。齐白石的心理承受能力令人佩服,面对外界的贬损,他能做到八方吹不动。他说:“画好不好,诗通不通,谁比谁高明,百年后世,自有公评,何必争此一日短长,显得气度不广。”他借物言志,《题棕树》一诗妙句传神:“任君无厌千回剥,转觉临风遍体轻。”齐白石心胸豁达,性情洒脱,唯其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齐白石一生俭朴,于银钱事不肯轻信旁人,他总疑心这世间牛头马面无所不在。王森然在《齐璜先生评传》中揭秘:“因为人少鬼多,所以处世对人,(齐白石)总不放心。即家中一切琐务,亦由其自己处理,甚至对油盐酱醋茶叶米面,自己经营,菜蔬劈柴笔墨纸张,自己购买,门窗箱柜钥匙,自己管理。此种生活之烦苦,在他人以为可厌恶,在先生以为有趣味。”然而齐白石的精明确实有限,骗子的额头又没黥字,自然防不胜防,他受骗上当不止一次两次。曾有人找上门来,主动提出帮他在香港卖画,三言两语就轻而易举地哄走了他亲笔订下的'润格,他很开心,殊不知那人更开心,回去正好借此公开地卖假画。李苦祥先生曾撰文《忆恩师白石翁二三事》,狠揭过一回“短”:“齐老师对于艺术之外的事都很‘傻’,常爱人骗。那时因国家动荡,钞票骤然变成废纸乃是常事,齐老师不知丢了多少血汗钱,才想到要买黄金。他不瞒我,让我看买来的黄金,我很吃惊:‘金子还有绿色的吗?’老师明知又吃了亏,还不敢声张,生怕惹祸。真是哑巴吃黄连,苦在肚里。”
艺术家本就异常天真,心如赤子,不谙世事,倒也不足为奇。有一回,外宾参观白石老人现场作画,一个个欢笑着叽里咕噜地赞美了一通,他却不高兴,不为别的,就为洋人没翘大拇指!
齐白石名人故事8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冒雨三顾金石开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齐白石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故事:勤奋的齐白石01-14
名人的故事04-29
名人故事05-16
经典名人故事05-19
名人的故事11-29
名人的故事01-04
经典名人故事11-14
名人故事01-30
《齐白石与李苦禅》教学设计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