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演讲致辞>感言>校庆感言

校庆感言

时间:2024-05-20 14:17:09 感言 我要投稿

校庆感言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萌生一些新的感悟,有这样的时机,就要好好写一写感言将其记录下来。是不是写起感言来就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庆感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庆感言

校庆感言1

  十年前,我迈着轻松的步伐,走进xx美丽的校园,只见茂密的代代桔,向蓝天抒写着迷人的姿容;鲜艳的塑胶跑道,向人们展示着少年的芬芳……倾听讲台上老师的讲解,激情满怀;教室里同学的回答,是多么响亮悦耳……乒乓馆里,身怀绝技的教练们智慧地传授乒乓技艺,初生牛犊似的小运动员们正挥洒汗水……青青校园里正撒播一片片殷殷希望!

  十年后的今天,融入xx校园的我,欣喜地迎来xx百年校庆,心中感慨万千,100年的历史,100年的沧桑,时代的更替变迁,栉风沐雨,其间几易校名,校址数迁,学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如此,植根于学校血脉之中的'“拼搏”精神始终在流淌,在传承……

  回眸中,xx昔日岁月的峥嵘和风采依旧;展望中,xx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与契机。祝福您啊,我亲爱的学校,百年后的今天,扬起风帆,又是一次新的起航……

校庆感言2

  十年的风雨沧桑,十年的流金岁月,十年的执着追求,留给我们的即使是点点滴滴,但也必是丰厚的、温馨的、难忘的。

  民兴中学的文化底蕴,宛如水墨画般悠扬铺陈。空气收敛了她的喧嚣,阳光淡然了她的热情,松柏放肆了她的沉稳,旗帜散漫了她的穆静。惟有我等,风华正茂,把书声朗朗体此刻走廊的风声间,把英姿飒爽绘刻在操场旁树影憧憧中。

  20xx年,我来到民兴,在那里,我追求着我生命中动人的章节,谱写出自我走向成熟的小调。而在蓦然回首中,我惊奇的发现。那里已经成了我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地方,我感恩,感恩同甘共苦的同仁,感恩悉心教诲的前辈。

  民兴人的学案,为静悄悄的教学区注入初春无法比拟的蓬勃,盛夏无法比拟的灿烂,清秋无法比拟的怡然,寒冬无法比拟的'温馨。民兴教师的爱给学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记得哈佛大学有句名言: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我想这句话真正注解了一个学校的内涵。今日我们的民兴人,应当以我们民兴的荣誉为骄傲。而明天,我们应当让民兴因以往有过我们培养的优秀学子而感到欣慰。让我们用职责和义务去完善自我,在无私的奉献中去诠释自我。把每颗爱校之心、爱生之心聚集起来。我感受:“民兴是一个团结的团体”。

  美丽的民兴,我们站在目光不及之处,关切着学子成绩的枯荣,心境的阴晴。今日的圆缺,是用她全部的力量搭起演绎教师和孩子梦想的舞台。孩子在舞台上舞过,赢来了掌声和鲜花,但也换来了她无怨的疲惫。民兴,我们会记忆着,记忆着你从不在乎的事情——沧桑的大手扶持学子踉跄上路,和蔼的声音指引莘莘学子漫漫长路的方向……

  在微笑中,我感受:民兴种下了一朵朵璀璨年少。

  在这10周年华诞吉日,让我们一齐翻动承载民兴人思想与创举的10年篇章,用心去诠释,用心去感悟。

  回首往事,我们骄傲。展望未来,我们向往。承前启后,我们任重道远。往事如歌,未来如诗。

  今日,我手捧鲜花来到您的面前,表达我深深的眷念,恭祝民兴明天更辉煌,恭祝民兴创造更多华美新篇章。

校庆感言3

  初见xx,那是二十三年前。精致小巧的校舍,闹中取静的环境,小花园中的'植物郁郁葱葱。二十三年了,还是那幢校舍,只是多了些创意;还是那环境,只是周围多了许多高楼;还是那些植物,只是代代桔更加金黄灿烂……

  二十三年,我的乌黑长发不再,简洁短发中夹杂了太多银丝。我的青葱岁月在此度过,xx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亦见证了xx的成熟。辉煌岁月中,自信洋溢在xx人的脸上;艰难岁月中,坚强是xx人唯一的风格。xx人用强有力的臂膀托起了一片蓝天。

  百年风雨历程,xx历练了几代辛勤的xx人,培养了数不尽的人才。愿xx谱写新的辉煌,永远闪烁璀璨光芒。

校庆感言4

  我是一九五四年考入陵醴一中高十六班的。z老师教我们班的语文兼班主任,长达三年。

  我家住陵醴北乡偏僻的山村,简直比红薯还土气,可王老师待我却十分亲切、温和。记得开课不久,老师有一次提问,我用家乡土音说到“看见”的“看”字时,班上同学哄堂大笑,原来是陵醴县城的同学读“看”字较平,北乡人读“看”却是高亢的入声,念作高扬短促的KONG,而将两个“看”字连起来读就有点似小狗的叫声,故而笑之。这时,王老师立即说,张秀英同学读的“看”字声更接近普通话音,那一刹那,我内心由衷地感激王老师,而且学习的自信心也陡然倍增。

  高中语文课本中古文很多。王老师备课从来就是精雕细琢,针对学生实际帮助“解渴”。我至今清晰地记得,王老师讲授“诗经”时,逐字逐句剖析,并且娴熟地用吟古诗的韵律唱给我们听,还不时配以恰到好处的手势,声情并茂带引我们畅游在中国古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都陶醉了,那种兴奋和欢快至今仍回味无穷。

  王老师爱才、惜才之心深似海,高十六班不少同学步入社会,在诸多方面有过卓越的贡献,不少是得益于王老师的启蒙、引导和帮助。记得刘国平同学考入一中后,因家境贫寒无法上学,王老师在开学排座位时特地给他留了个空位,并三番五次去他家走访、动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半个月后国平终于进入了高十六班,后来成为深受全班以至全校同学信赖的班长、校学生会主席!至今我们同学的重大事件,仍多推他领头办理。

  王老师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到底的人。有一次王老师患重感冒、发高烧,两天未能进食,我们同学要求把语文课改上自习,以后再补上。王老师断然不肯,他端来一把椅子放在讲台上,坐着给我们讲课,声音十分清亮,可以推断,他准是竭尽了全身的精力,这是多么令人揪心又动人的场面!我这才真正读懂了“呕心呖血”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疯狂的“xxx”给老师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王老师就更惨了,他毫无觉察地掉进陷井,身系囹圄近四载,身心倍受折磨,几年后,他炯炯生辉的双目被折磨瞎了,但他依然光明磊落,无所畏惧,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学生,就在谢世前夕,他还口授儿子执笔写了一首绝笔诗给我,另嘱家人挖一些家乡的冬笋一并送来。这是何等伟大的爱心!又是何等可敬的老师!他给学生的是太多太多,学生给他的回报是太少太少!这种失衡,永远无法弥补,我只能仰头疾呼:王老师,您在哪里?请您停一下脚步,回头接受学生的敬礼和祝福,母校百年校庆将临,回来看看吧,我们好想念您呀!

校庆感言5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集美中学的90周年校庆,桂花配合着散发出了香甜的气味.这香味仿佛快乐分子,轻轻吮一口,便忍不住露出一个微笑.大家喜形于色,兴奋地迎之后校庆的到来.90年,一个苍老的数字.它能够使小孩儿白发苍苍,它也能够使树苗变成参天大树,它更使这天的集美中学仿佛一位体验过人生百态的老者,散发着古老的人文气息.像一个盛大的"party",一个富有激情又充满温情的"party".舞台上,同学们热情洋溢地唱着,舞着,用肢体语言与歌声来表达自己高涨的兴致;舞台下,些许年过半百的`老人,或许是母校情怀吧,各个感慨万千,似有千言万语却哽咽难言;有的校友遇见了自己五六十年前的旧知甚至激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

  不管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每个人都为共同是集美中学的校友而自豪.校园里每个角落都在怀旧,都在欣喜.饮水思源,集美中学能有此辉煌的成就大部分都归功于他的创始人-陈嘉庚先生.一座座高大的教学楼,映衬着嘉庚先生并不高大的身躯.是的,虽然嘉庚先生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就如这栋栋教学楼,将近百年了,却一如既往地教育着我们,鞭策着我们遵循"诚毅"二字.一天的校庆,留给大家的,不仅仅仅是二十四小时的记忆,而是一辈子难忘的体验.

校庆感言6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xx迎来了百年校庆,所有xx人都为之振奋自豪!

  百年的历程,见证了学校自强不息的辉煌,它凝聚了多少老师的辛劳、智慧和期望,更承载了我们的信心和骄傲!

  忆往昔,我们建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未来,更大的.成功在向我们招手。作为xx的一员,让我们人人都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学校因我而光荣,我为学校添光彩。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xx将因为我们的辛勤付出而壮大,我们也将伴随着学校的成长而成功。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发奋努力顽强拼搏,我们相信xx的明天会更辉煌。

校庆感言7

  生命本是一切漂泊的浪漫之旅,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遇见你却是我生命的情缘,事业的导航。一种缘分、一种幸福,在那金色的九月里,我迎着火红的朝阳,踏入了天长一小的大门,从此,我便深深地喜欢上那里。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幸福、欢乐地成长着。

  回顾来时的路,如一弯流淌的河,于平凡中漾出缕缕亮丽的波。十五年的风雨兼程,你一步一个脚印,描绘出一幅又一幅精美画卷,伴随着多少孩童欢乐成长;十五载沧海桑田你一天一个变化,谱写着一页又一页辉煌篇章,带给了我们无限荣光;十五载艰苦奋斗,你记载了多少光辉的历史,又留下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十五年的星火相传,十五年的生生不息。十五年校庆对我们来说,是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展望未来。

  岁月的长河,铭记着我们的.荣辱与共,镌刻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承载着我们的星火相传,记录着我们的茁壮成长。我们爱过,我们恨过,我们哭过,我们笑过,但我们一向没放弃创一流名校的远方召唤。选择教书育人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事业,选择的就是无私的奉献!还因为我们选择的是勇于开创,不断创新的天长一小!在这个充满青春活力、充满进取精神的学校,有可敬可亲、勇于开拓创新的领导;有爱岗敬业、团结友善的同事;也有活泼可爱、勤奋好学的孩子们。

  美丽的一小,也许我不能为你高声朗诵赞歌,也许我不能为你落下宏伟史诗,也许我苍白的语言无法将所有关于你的思绪真切地流淌。但你那美丽的身影永在高阳中映日高歌。霞缓缓变幻,拉上殷红的绸带;风,轻轻吹奏,和上优美的旋律;叶,纷纷飘落,递出一份份邀约。那里的一切,都在为校庆而送出点点祝福愿学校明天更完美!

校庆感言8

  辉煌校史,血泪铸就。百年xx梦,几代人苦苦追寻。那是传播信念的梦想,是追求品质的梦想,是播种希望的梦想,更是铸造辉煌的梦想。百载风雨兼程,百年青春如歌,不变的是xx的魂。当我第一次踏进xx的校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永芳乒乓馆”五个大字,当时十分困惑:怎么一所学校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崭新的教学大楼,不是宽阔的操场,而是一座带有岁月沧桑感的乒乓馆?可在xx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后,这个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乒乓是与每一位xx人密不可分的一项运动,乒乓精神浸润着每一位xx学子的心。那见证着一代代xx人辛勤汗水的`“永芳乒乓馆”所象征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它自然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光阴荏苒,在馆内训练的学子换了一批又一批,可不变的是xx精神;岁月如流,在教室里传道授业的教师逐渐老去,可永恒的是师者的魂。老一辈xx人用生命启迪智慧,用爱心滋养希望。新一代xx人用双手绘出灿烂云霞,用行动回报百年的期盼!

校庆感言9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在这金秋十月我们伯阳双语学校迎来了十年校庆,十年的艰辛,十年的努力,十年的奋斗,中间有辉煌,也有低谷,然而我们坚定地走完了这十年。

  教育行业一向是竞争激烈的,不说大范围内,仅在鹿邑这个小小的县城里就有大大小小的中学就有七所。如果说在十年前伯阳的实力和别的学校有十分大的差距,她的起点不高,没有办法和一高、二高相提并论,甚至和远志中学还有必须差距。那是的校园没有硬化,每逢阴天下雨到处是泥泞。伯阳的师生连一所像样的厕所都没有。然而我们的前辈们坚持下来了,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浇灌了伯阳,他们的倾心付出换来了伯阳今日的成就。今日的伯阳不仅仅师生人数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大大提升,她已经成为全县民办学校的龙头老大,是民办学校都梦想着超越的楷模。她的升学率连续数年超过一高,一度引领鹿邑县的教育行业。成就是辉煌的,但那只代表过去的荣耀,如今的伯阳绝不沉溺于过去的辉煌,她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其他学校亦步亦趋的学习着伯阳的模式的时候,伯阳的领导层又高瞻远瞩的按照国家新课改的精神,在伯阳学校试行教改。使伯阳学校远远地走在了其他兄弟学校的前面,扬起一路的`飚尘。

  记得伯阳初建的时候,全县有上学的孩子的家长都在观望,他们在想这个新的学校能不能办下去,她能走多远,她能爬多高。而如今当全县的家长再次选取学校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们的子女送到伯阳来。伯阳以治校严谨著称,每一个被送来的孩子伯阳都秉承她的诺言,不放下,不姑息。将每个伯阳的学子培养成才。

  在这十年校庆之际,我为做一名伯阳教师而自豪,同学们也以作为一名伯阳学生而自豪。

校庆感言10

  时光荏苒,岁月静好,不经意间,兴永中学已经50华诞,我离开母校兴永二中也已经22年了。坐在书房里,看着昔日的照片,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青葱的岁月,回到了那个谱写出自己走向成熟的小调的地方。闲暇静思时,总会想起母校的老师;同学聚会时,总会说起母校的往事;走进梦乡时,脑海总会活跃着那一群活泼的少年……无论岁月如何流逝,记忆不曾抹灭。

  在母校读书的时间,犹如流星划过天空,但对我们来说,初中三年的读书生涯,那是一段艰辛而又美好的回忆。

  记忆中的兴永二中十分简陋而朴实,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完善的'教学设施,没有操场。学校只有2幢房子,只能容纳12班学生就读。一幢是白色的三层房子,另一幢是绿色的两层房子。两幢房子中间还有一段破围墙,反而成为同学们冬天晒太阳聊天的好去处。那时的母校坐落于永民村下沙田,农舍与庄稼地之间,没有如今城市的喧嚣,简陋的校舍里是和我一样有着青春憧憬和梦想的同学们。

  学校没有食堂。像我家住五溪沙的同学,每天都要骑四趟自行车,行程至少在10公里以上。每到冬天刮风下雨,我们到达学校或回到家,手脚冻僵,脸如刀割般麻木。读点书,经常要接受老天爷对我们的考验,甚是艰辛。

  记忆中的老师们富有爱心。他们用自己全部的知识、爱心与责任呵护我们成长。刚建校时,学校基建项目多,比较乱,时常有社会青年校外骚扰。潘庆明校长到校后,学校进来了一批年轻的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校风明显转好。由于当时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教育商业化氛围不是很浓,老师们勤劳纯朴,经常组织课间免费辅导讲课,因材施教。这种亦师亦友的境界,是何等的恩情。

  记忆中的同学们善良而单纯。那时候,男孩子基本上穿着白色的确良衬衫,女孩子基本上穿着鲜艳大红的衣服,头戴一顶大红花。老师安排座位时,一排女生、间隔一排男生,错落有致,构成一幅完美的红白相间的写意画。那时总觉得天总是很蓝,心就像小鸟一样快乐。当时正逢流行音乐卡拉OK,香港“四大天王”明星的话题成为课间“主角”,郑智化的“水手”小调响彻校园,生活简单而充实。同学之间没有利害关系,到处都是互助的友情,都是困难时的鼓励,都是学习竞争时的奋发向上的拼劲。

  三年学习中,兴永二中教会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赋予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开启了我们人生发展的航标。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兴永二中与兴永一中合并,统称兴永中学。而兴永二中校址变成了工厂,成了我们永远的回忆。

  回忆在兴永二中的那段求学历程,弥足珍贵。22年前,我们很自豪,在您的怀里,洒下了汗,洒下了泪;我们很幸运,因您的无私,得到了爱的滋养,得到了知识的灌溉。今天,我们都已到不惑的年龄,在秋天里回忆春天,我们的心里充满感激。亲爱的母校,祝您永远青春激荡,永远生机勃勃!

  兴永强,则教育强;教育盛,则兴永盛。今年,恰逢兴永中学建校50周年华诞。50年的积淀是一笔丰厚的财富;50年的智慧是一道亮丽的风景;50年的奋斗是永远不变的历史。穿越50年,经历的是岁月洗礼;穿越50年,刻下的是努力开拓;穿越50年,留下的是累累硕果。

  作为一个学校,50年并不悠久,它像一个年轻人,前进的过程中充满着活力和激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动力发展着。让我们共同祝愿兴永中学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桃李满天下。

校庆感言11

  母校兴永中学对于我和我们一家人而言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因为我们一家兄弟姐妹四个都毕业于兴永中学,也因为我的父亲退休前曾长期在兴永中学工作。

  母校的意义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却又不尽相同。对于祝校长和我的父亲等老一辈校领导而言,母校兴永中学就是他们的创业史。那时候的他们一边在学校教书,一边在地里务农。一边是求知若渴的学生,一边是春耕秋收的大地。被忙碌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他们可以选择平庸,循规蹈矩,默默接受一切。但是他们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能有比他们更好的未来,决定奋力一搏,尽他们的努力来改变这一切。他们既是同事,又是好友,几乎天天聚在一起一边激烈争论一边互相依靠扶植。对内,他们狠抓教学质量,鼓励新老教师热情投入教学,大胆创新;对外,他们教育家长摒弃读书无用论,重视教育,为孩子在家里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对上,他们向教育机构争取各种资源,满足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对下,他们鼓励学生好好学习,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未来的希望。

  很快,兴永中学的教学质量声名鹊起,享誉整个瓯海地区。于是外地的许多学生家长克服种种困难纷纷慕名而来。到了我入学的1992年,因为外地来求学的学生实在太多,我们班最后有93位同学,成了兴永中学历史上的“第一班”。到我们这届毕业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辜负老校长们的期望,在瓯海中学两百多人的入学名单上就占了六十多个,从此瓯海中学有了永强班的说法。二十年后,母校五十周年校庆,退休了的老校长和我的父亲他们再一次快乐地为母校忙碌奔波,看着他们过去的事业如今结出了累累硕果,这对他们是莫大的欣慰。

  对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而言,母校就是我们的成长史。入学的第一天,我第一次骑着自己的新单车沿着再熟悉不过的家乡河边小道骑向了人生的下个篇章。从此这里就是我们接下来三年生活的全部。课堂上,我们肆意翱翔在知识的天空,我们开始知道什么是物理化学,什么是天文历史,什么是人文地理。二十年后,我们仍然记得当年老师们幽默而潇洒的讲解和课堂上发生的各种趣事。课堂外,我们追逐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开始接触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旁边的沿河田间小道记录着我们很多人人生的第一次长跑。在这里,我们开始成群结队,呼朋唤友,其中的一些人成了我们一生的好友知己。在这里,我们开始在心中默默关注异性同学,欣赏她们(他们)我们从未欣赏过的一面。

  那时候的母校除了我父亲一辈的老教师外,也有很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我想对他们而言母校就是他们的工作史。我们“第一班”的班主任周长涛老师就是这么一位。他是我们真正接触的第一个大学生,而且也是母校兴永中学的毕业生。现在想来那时的他刚刚结束自己的学生时代应该是带着一点彷徨和紧张走上讲台的,但对于当时的我们而言,他就是知识的权威,为人的榜样。年轻的周老师除了课堂上教我们语文以外,课余时间更像我们的大哥哥,古今中外,名人历史,神话体育,还有我们向往的大学生活,无不和我们一一分享。

  这一切对于当时的我们都是无比新鲜和激动的。周老师这些年轻教师还会组织篮球比赛,大大活跃了我们当时稍为贫瘠的校园文化。我想我们“第一班”许多同学后来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各自小有成就,和周老师们当时积极引导我们各方面的兴趣是很有关系的。等到了初三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当时在语文教学方面已小有名气的李新平老师。相比于年轻周老师的热情奔放,李老师却是干练沉稳的典范。于是到了初三的我们,在经历初一初二的快乐和放纵后有了恰到好处的管束,让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准备中考。李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来自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这不仅帮助我们在中考语文中取得了好成绩,也让我们中的很多人从此喜欢上了文学。

  二十年前,我们三代人在母校相聚,共度了美好的三年,二十年后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离开母校,或者说母校已远离我们而去。可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一个母校,那里有着我们各自的回忆和感激。

校庆感言12

  忙碌了近一个多月的校庆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其中既渗透着许多辛劳的汗水,又洋溢着许多心慰的收获。当然在努力过程中使人刻骨铭心是教训,让人更难以忘怀的是收获。

  感想之一,精益求精就能出精品。从个人来讲,我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精益求精,这是从我们校长身上感悟到的。她的确令我敬佩,让人感怀。这一个多月来,身为一校之长,到处是她忙碌的身影。在她眼里,事无大小,必定亲历亲为,做到精益求精;每一细节都再三谋划,做到万无一失。她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能在这样有魄力的领导的手下工作,我真感到是一种幸运。仅有工作的'高标准,才能工作的高效率;仅有工作的高效率才能创造工作的高业绩。仅有不断地适应环境,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仅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三尺讲台上真正地实现自我。

  感想之二,尽心尽力就能出成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仅有用平时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成功后激动的泪水;仅有用真心才能换来真情;仅有工作中的尽心尽力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现平凡的真谛。这次校庆对我负责的班级来讲,变化也是很大的。刚接班时,对这个班的班风我只能用俩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散、乱”。第一个星期真让我有点焦虑万分,该从何入手呢我深知“纪律是学习的保证”,“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纪律不好,学习如何也上不来。校庆活动的准备过程正是一次抓纪律、抓养成的一次绝好的机会。利用这次机会,首先要增强全班师生强烈的团体荣誉感,使大家切实地感觉到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班级兴荣靠大家,荣誉连着你我他”,班荣我荣,班耻我耻。其次,订班规,抓落实。最终,树典型,做榜样。我将这三点落实到校庆的准备过程中,从比站姿到比坐姿,从比礼节礼貌到比清扫卫生,一点一滴地抓,一点一滴地规范,渐渐地我看到了他们的提高,看到了他们的变化。要想彻底地改变当前这种现状,也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对这些本来就自制力差的孩子来说,更需要从长远着眼,从小处着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想只要我能够在三尺讲台上乐于挥洒辛勤的汗水,就必须能换来成功后激动的泪水,就必须能

  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

校庆感言13

  我的少年是在敏成小学渡过的。我家有幸,从我的父亲起,四代人中都有从敏成毕业的。我的父亲吴秋实(吴庆鸿)是敏成创业时第一届学生,我们兄弟姐妹六人都是从敏成毕业的:哥哥承武是50届,我是52届,三弟承杰是54届,四弟承序是58届,妹妹承璧是61届,最小的弟弟承志是64届毕业的,我们的下一辈中是外甥女姚悦和侄女吴海明也是从解放路小学毕业的,我哥哥的两个女儿照明和仲明在迁到南京去之前也曾在解放路小学读过书。我们兄弟和个就象长大后离窝的小鸟一样离开了故乡,没有想到我的侄儿吴忠从外地考入了镇江医学院,毕业后留在江滨医院,他的儿子吴陶然在20xx年成了我家从敏成毕业的第四代学生,这在敏成校史中虽在校说是绝无仅有,大概也是屈指可数的了,我的姑母吴怀英在52年离开镇江前还担任着敏成小学教导主任。

  小时候曾听父亲说过敏成小学的创办历史,敏成小学是凌敏成老先生创办的,凌老先生既不是象陆小波、严惠守那样的社会名流,也不是旧时镇江的“四大家族”:陶、茅、陈、蔡,只是经营一家名为增泰来的颜料店,规模也不大。时运从一战开始终于来了,当时有一个德国人,有一批颜料不有出手,欧洲开仗了,就将这批颜料托付凌老先生管理,只身回国去了,当时德国的颜料在世界上就很有名气,特别是“阴丹士林”更是抢手,欧战一开,德国货断了,这批颜料成了奇货可居,价格一涨再涨,不知翻了多少倍,凌老先生陆续将这些颜料出手,赚了很大一笔钱,靠这笔资金又投资了西药、典当等经营项目,更是发了,后来一战停打了,那位德国人回来了,凌老先生随即将那批颜料的货款如数还给了这位德国人(当然是按他离开中国时的价格),这位德国人不有想到世界上竟有这么讲信义的人。我估计除了货物的原款外还有一笔不菲的利息,德国人也不是傻瓜,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的那批颜料造就了一位新的财主,他得到的不过是凤毛麟角而已,由于德国人信任凌老先生,还把德国颜料在中国的代理权给了凌老先生,真是发了又发。

  中国人的老传统,发了财第一件事是盖祠堂、买田。当时辛亥革命成功不久,清朝时镇江是镇江道,道台衙门改成镇江县政府,东面这一半(估计是道台的官邸)闲置着,凌老先生就把这一半买了下来(不知从何人手中买下的),改建凌氏宗祠,这一下犯了众怒,因为道台衙门是公产,必须办公益事业,不有办法,凌老先生就在这官邸的后花园部分创办了敏成小学。由于当时三年学堂还不时兴,读得起书的孩子往往在私塾中,招不到学生,于是想了了免费提供午饭才招到学生,家父有幸成了敏成小学第一批学生,后来凌老先生的生意愈做愈大,缺人手,就在这批学生中挑了些中意的去增泰来颜料店学生意,家父有幸又被选中,据说乔嘉陵、卞志琳等也是同时被选中的,学成后便在凌老先生旗下供职,抗战前去了樊川,10年回镇江,在中英大药房(大西路山巷口西边)供职,记忆中凌老先生的二公子凌少曾(还是凌老先生的晚辈凌焕?)解放后曾在中英大药房供过职,记忆中解放前俞校长曾领着我们在西操场开纪念会,纪念这个学校的创办会。

  我是抗战胜利后敏成复校的'第一批学生,记得46年的敏成还是在道署街南面,道署街北面的校址(就是现在的解放路小学)当时是借给京江中学(后来的市一中)。地方虽不大但精致得很,一进门就是一颗很高很大的雪松,雪松四周还有木栏杆围起的草地,教室是“西洋式”的建筑(复校当时可能还是初级小学,而且是“合班”因为只有二个教室,直到52年我毕业,也是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室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小房间,东面的那个小房间里还有口井,学生们是不准进去的,教室的西面还有我们中式的小平房由俞校长一家住着,操场很小,当时的校工就是敏成的老校工石象泰老人。

  记不清是47年还是48年敏成从道署街南面搬到了现在的校址上课(解放后不久,大约是51年南在的校址建了敏成幼儿园),刚进北面的校址真是大开眼界:大门是朝南的,门外有矮砖墙围着,墙上复着麻石条,麻石条上是一排高高的铁栏杆,直到58年这些铁栏杆才被锯下来炼钢成了一在这个样子。进了门就是门厅,也许就是以前所说的轿厅,然后是一个铺着大石板的天井,天井的西面就是凌氏宗祠的大门,记忆中这扇门直到解放才打开,天井的东北角的一个小门,进了门迎面就是一颗高大的批杷树,每年端午节前后枇杷成熟时节,满树黄澄澄的枇杷既好看又馋人,枇杷树的后面是一个雕花的厅(我猜想是不是当年道台老爷的书房,后来由汤振麟老师住过)西面沿墙是一条有顶的长廊,沿长廊向北穿过一个小门再往西一拐便是一个有假山的小花园,花园的西面有一个花瓶门,门里是一片废墟,小花园的东北面便是桂花厅,当时桂花厅的四周早已没墙了,只剩下我十根柱子顶着个大屋顶,桂花厅东在有一排桂花树,桂花盛开时香气四溢,老远就能闻到,我印象中除了秋天桂花盛开外,奏也是成株桂花树开花。紧挨着挂花树的东面又是一片废墟,从废墟地面仅存的两高两矮的雕花石墩来看当初应该是座小深楼,1950年在废墟原址上盖了一个冰厂,隆冬时节在社会上广收天然冰,至时,冒着寒风,手提肩挑冰块的人排着长队等侯收购,紧挨桂花厅的北在是一棵老态龙钟的紫藤树,架有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水泥的紫藤架,树不高,可以方便爬到树上去,奇特的是树上有一处长成一个躺椅的梯子,小时侯都喜欢争着爬上去在上面躺一躺,紫藤树的北面便时荷花池,池深大约2~2.5m,四周有水泥围栏。记忆中的荷花池从没有长过荷花,而且基本上是干涸的,50~51年学校的老师们还集资在荷花池里养了不少鹅,可惜病死了不少又被黄鼠狼咬死不少,养大的并不多,桂花厅和荷花池的西面就是进教室的必由之路,路的西面又是一个小花园,里面栽了不少桃树、杏树和紫槿树,一开春,满树的桃花杏花,不久就是开满紫色花朵的紫槿条,不过只见开花不见长果了,倒是桃树上分泌了不少树胶,成了我们做手工劳作的胶水,小花园的西面是一堵墙,小花园和荷花池北面又是一堵墙,沿着荷花池与小花园之间的路穿过一个月洞门(八角门?)便进了“教学区”了,教学区又被一堵在北走向的墙(就是小花园西面那堵墙的延伸)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部是西操场,西操场的西面和西北面是教室。南面解放前是县政府,解放后成市公安局,西面的是排质量较差的平房是一、二年级的教室,墙外就是北水关和太平桥之间的那段河,当时这段河里还有水,可以洗衣钓鱼,这条河当时就已被填了好几段,县政府门口填了一段,中正路(解放后改成解放路)又填了一段,过了四牌楼在万古一人巷那里又有一段水在直到千秋桥,过了千秋桥往地就再也不见水了,五条街菜场就是在原河道上建的,但多少依稀还留下原河道的遗迹,如拖板桥、太平桥、千秋桥、纲巾桥……隔河便是一个油脂化工厂,生产蚌壳油和肥皂,西操场的西北面是二间比较好的“洋式”教室,是三、四年级的教室,朝南,往东就是一个小花园,有两棵梧桐树,非常高,有白鹭在上面筑巢,两棵树的中间竖着一根旗杆。东区比较小些,只有一幢建在一半左右的高台上的教室,有两个教室,那是五、六年级的,教室中间是教师办公室,两个教室的南面名有一个房间,东面是教师开会的地方,西面是作为学生活动室、卫生室,这幢房子的台阶下有两颗伞状的小树,每逢下小雨同学们便挤下小树下“躲雨”玩,这幢房子在1996年初改建时拆掉了。解放前后,敏成的最后一块禁地也对学生开放了,这就是“凌氏宗祠”所在地:南至道署街北至桂花厅西至当时的镇江县县政府,一共有三进,先开放的是北面一进,有楼,楼上有戏台,楼下是一个很大的堂前,东面各有一个很大的厢房间,解放后东面的由俞校长一家住着,西面的沙名鹿副校长住着,南面有一个稍低些的花园,中间是一个有顶有矮墙和雕花窗的过道,与中间一进相连,中间一进和南面一进没有东面厢房,两进之间是一个很大的天井,解放后好几个镇江的确良业工会开会就借这个二进房子和天井作会场,记得附近好几个学校集中控诉美帝国重新武装日本的大会就是在这个地方召开的,这块禁地刚刚开放时旧时道台衙门的一些“肃静”“回避”等执事牌都在,我们还举着玩过,还有好多大的台子都搬到楼上去了,后来都改作新课桌椅和运动器械了,但始终没有看到宗祠应该有的牌位和宗谱。

  敏成小学的教育也是全在的,教师力量很强,教师都很潮流,殷吕樵、关仲子、汤钦美、李清彦、杨联真等都很优秀,解放前就教我们唱西部歌王洛宾的新疆民歌了,特别是关老师(还是殷老师?)自己谱曲填词的“远足歌”六十多年了还有印象,解放前夕敏成的老师也很进步,有个姓何的老师是地下党员,警察到学校里来抓他,俞校长和同学们与警察周旋。赢得了时间成功的逃脱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我印象里是解放前教我们的。

  解放初,敏成有2个亮点在镇江是出了名了,一个是“敏成乐队”另一个就是文艺演出,这二个亮点都倾注了关仲子老师的心血,“敏成乐队”当是是风头出尽了,镇江市政府开会邀请、市运动会是在“司令台”上,国庆、五一游行也是敏成乐队开道,话剧“小雪花”和“小霸王”是轰动镇江。“小雪花”还在当时的“人民电影院”公开演出,卖座率极高,小雪花的主演王金虎(现名王平,住在太平寺巷2号2幢404室)就是我们班的同学,小霸王的主演陆霞云(?)也是我们班的(住大西路新西门桥东南陆正兴刀剪店),敏成乐队的指挥光是镇江著名小儿科(西医)医生张志清(双井路仙鹤巷口)的长子张但达,他50年毕业后接任的是我们班的尤启文,当时为了要同敦本乐队比高低,甚至奖大鼓的皮都敲破了,终于赢得了“胜利”,回想起来真有意思。

  小学毕业近60年了,很想念母校,教导我们的老师特别是尊敬的俞焕光校长,今年清明有幸是到方校长,今后如有52届校友的信息请转告我,谢谢!

校庆感言14

  xx的校园不大,却韵味十足。校园里每一处景物都承载着传统,每一扇七彩门上都记录了幸福的xx生活,每一间教室里都蕴含着孩子们远大的理想,每一位老师都用爱心和汗水浇灌xx美好的明天。

  百年xx,留下了许多辉煌的'瞬间,作为xx大家庭中的年轻一员,愿在平凡的每一天中创造出xx更璀璨的未来。

校庆感言15

  每年十月的十二号,总是滨海最张灯结彩的日子。今年,滨海学院迎来了她第二十个生日。20年来,学校在广大师生员工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的汗水滋润下,由一棵幼小的树苗,步入发展、壮大、成熟的辉煌时期。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这是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母校的光辉灿烂。从一片荒芜的山岗上开创了滨海的传奇。滨海是韩校长的艰辛努力的结晶,也是所有滨海人的努力成果。校庆之际不少昔日的校友都远道而来,参加学校校庆,为学校更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滨海人所具有的奉献精神与感恩情怀。是的,滨海教育我们要学做人现学做事,滨海教育我们开拓勤奋,坦诚务实,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这些都让我们终身受益,为我更好的发展打下结实基础。校庆当天,学校还新开方了自然博物馆,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滨海的新发展,新变化。在校庆大会上,韩校长,校友代表,老师,学生代表,青岛市领导同志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着深深的鼓舞了我们,也深深的感召着我们,滨海的学子就应奋发有为。

  文艺晚会上,大家各展才能,充分调动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与各位老师校友一齐打造了视听的盛宴。其中让我印象个性深的是,晚会上关于自己梦想的节目,好多学生老师都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最后韩校长也大声的`说出了他的梦想那就是期望同学们有好工作,有好房子住,同时期望滨海越办越好。这个意味深长,情真意切的祝福真的让我们感动了。校长的祝福必须会成为现实,个性是滨海成为名办“清华”的梦想必将会实现。因为我们滨海人会为之持久奋斗下去。最后在那里,我想对滨海说我爱你,也许大一大二的我充满了抱怨和不满,但是此刻我才领会到了滨海的爱,一切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思考,一切为了学生。是的,我期望将来我也能为滨海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校庆感言】相关文章:

感谢母校校庆感言02-23

校庆邀请函11-28

校庆策划书02-04

校庆邀请函01-30

校庆作文600字08-15

校庆作文300字10-19

校庆作文400字03-31

校庆策划书范文01-25

校庆庆典活动总结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