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感情。
3、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
解决生字词;熟读诗文;查找有关 《黄河大合唱》资料;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2、教师:
查阅有关光未然和《黄河颂》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播放《黄河颂》学生欣赏,谈有关《黄河颂》的知识;
2、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病情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
(可用大屏幕投影)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
(播放音乐配音)
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
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欣赏到雄壮画面,以时代歌手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这是首颂诗,要把握豪迈、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要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伟大而又坚强。这句话概括了黄河的根本气概,因此在读这句时伟大坚强应重读而且应有停顿。学生配乐,表情朗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带问题读诗文。
大屏幕投影问题组: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用自己的话概括)
2、诗人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朗诵词 歌词
五、研讨与赏析(一)
教师导学:这首颂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颂黄河是诗人写作主体,可朗诵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六、作业
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三。(准备课堂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识记字词。
2、朗读背诵。
二、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歌词部分)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合作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1、歌词部分有一个关健字,起统领全篇的作用,是哪个字?
2、诗人望到的黄河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结合画面体会)
3、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黄河,作者联想到什么?你怎么理解的?
4、想到这些,诗人面对黄河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师小结:这首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绘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诗人看到黄河引发雄奇瑰丽的想像,他认为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巨人伸出了千万条铁的臂膀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适时启发挖掘文章主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
三、学生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难度的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学生在交流中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画面之美。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四、体验反思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抗日战争是哪年胜利的吗?1945年,坚强的中国人民彻底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日益昌盛,可是,我们的黄河母亲,她现在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屏幕谈感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据统计:1972~年27年间,黄河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1997年,山东利津站断流13次,累计330天无黄河水入海。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河颂》,应激起我们的热情,学习黄河精神,投身到改革开放狂潮中,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浪潮中。
学生配乐读课文(可一生领读朗诵词,全体学生读歌词)
五、作业
1、搜集有关黄河精神。
2、欣赏《黄河大合唱》。
3、学唱《黄河颂》。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朗诵词 歌词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
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描绘意境,深情导入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
二、“三读”课文 :整体感知——主旨把握——品味语言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用一句话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具体的事?
学生自由回答,边答边板书。 (请简要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100字左右。)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
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 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大胆发表见解,这里不需要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
(3)继续引导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尝试概括发言,老师明确:(中心思想概括的常见格式)
本文通过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颂并赞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责任重大,充满人情美。
(4)拓展——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并记录积累。
“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赏析重点句,品味语言美 :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 这里,老师应对初中语言赏析的基本步骤做个方法指导。(找出赏析点+分析句子含义+表达效果或情感)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进行赏析 : 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赏析:这是个内容上相对称的句子。意为我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对成年的我也很尊重。母子之间互相尊重,充满骨肉之情。
接下来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可以赏析的句子,尝试赏析,可重点分析以下句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意为“老一代”和“下一代”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例如文中对小路尽头的景物描写。
三、教师小结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四、作业:
1.写一篇同题目作文《散步》,集中记叙一件事情。
2.拓展阅读《孝心无价》,并借阅毕淑敏文章。
板书设计: 《散步》
课文内容: 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尊老
路线的分歧走小路(母亲) 爱幼
分歧的解决 尊老
爱幼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和谐、和睦、乡亲香爱 文章主旨(中心、主题):本文通过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颂并赞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责任重大,充满人情美。
语言品味:(找出赏析点+分析句子含义+表达效果或情感)
对称美、含蓄美、景物烘托美。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愫。
2、品味课文优美而富于激情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境界。
3、感受文章新奇的构思,充满童心童趣的写作特色。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抒情散文,构思新奇、想象奇特、语言清新、富于激情,且难度适中,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很适合中学生阅读。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大多数中学生或许都见过,“小桥、树木、山泉”……并非罕见之景,有的或许还见过更美的景色,但问题在于大多数都缺乏作者这样的那种发现美的眼光,缺乏与大自然真诚交流的童心,缺乏将美景转化成文字的写作技巧。这也就成为学习本文的一个重大任务。
【教学设想】
美文需要美读,在美读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作者奇妙的构思,奇特的想象。本课试图通过“美读五步曲”来完成对此文的学习。
1、诵读,初步感受美。
2、品读,探究发现美。
3、联读,拓展比较美。
4、背读,积累丰厚美。
5、写读,片段创造美。期望以读代讲,以读带学,读读品品中探究美文、美点。
【教学准备】
1、选择配乐音乐。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然之景”的美文,山水古诗。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诗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热爱读书的你,想必也曾游历过许多山山水水,在你的心之角落存放着哪些至爱的风景?不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自由畅说。
老师点评小结后导入,让我们跟着作者李汉荣到文字中去旅行,去触摸语言中的山山水水,相信灵气逼人的你们一定会有美的启迪,新的收获。
课题呈现。(见课件)
一、诵读──初步感受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自古以来诵读是学语文的最佳方法,何况今天学的是如此美的散文,美文更需要美读,让我们蓬蓬勃勃地读起来吧!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思考:
⑴ 积累本文的生字雅词。
⑵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就此文的?
⑶ 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
二、品读──探究发现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精思可谓学习之高妙技艺,让我们在读读品品中发现课文的美点,在赏赏读读中探究课文的亮点。(如从语言、结构、修辞、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1、学生再读课文,探究:
⑴ 你最喜欢哪一个段落,谈谈它的美处。
⑵ 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谈谈它的美处。
⑶ 你最喜欢哪一个词,谈谈它的`美处。
2、学生交流,且配乐朗读喜欢的段落,并由学生点评。(音乐见课件)
3、教师推荐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与学生分享。
小结:
文章的美处:
语言清新之美 描写细腻之美
想象丰富之美 情景交融之美
结构新巧之美 童心童趣之美
前后呼应之美 自然生活之美
……
作者用他新奇的构思、充满童心童趣的笔墨让我们走进了画中,走进了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我们似乎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一缕微风,一抹夕阳。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不热爱生活呢?带着感情朗读段落(第4、第5段)或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三、联读──拓展比较美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陶潜的读书求知之道。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自然美文”,四人小组合作。
⑴ 传阅诵读。
⑵ 选择其中一篇重点联读,比较课文,发现异同。
2、小组代表交流。
3、教师在学生推荐的美文中选一篇,作较详细的联读。
教师小结:自然之美丰富多彩,用语言描绘自然更是异彩纷呈,无论哪一种自然之美,哪一种语言表达,却都有其共性的方面:饱含激情的心绪是妙笔生花的前提,奇特的想象是灵秀文字的翅膀。
四、背读──积累丰厚之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美文似珍宝,需要好好珍藏,积累使你丰厚。
1、竞背文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背读收集的自然山水诗,学生交流展示。如:
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烟来,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落,
云从窗里出。
晚秋
(南朝)庾信
凄清临晚景,疏萦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传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风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五、写读──片段创造美
(绍兴名胜风光照片连放)见课件。
让我们带着好心情,拿起笔去勾画你心中美妙绝伦的景致,用语言阐释风景,用真情铺染底色,相信你的妙笔会生花。
要求: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1、学生在背景音乐中仿写。(音乐见课件)
2、学生交流汇报、点评。
小结:我们跟着作者从“清晨出发,踩一路月色回家”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学读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和启迪呢?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悟得。
学生交流。
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4
〖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
2、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3、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思路
1、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开课时讲故事引入,初步感知课文:小动物帮助正音,为正确朗读课文打好基础。
2、 理解课文内容,引入探究性的合作学习、讨论,鼓励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
①引导孩子们自由分组(即“蜻蜓组”、“青蛙组”……),合作学习,讨论“为什么各个小伙伴把荷叶比作了不同的事物?”
②在“小暗号”的帮助下,尝试变成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
3、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①讲自己的故事。
②将这里发生的故事变成一幅画,一段小作文等。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
1、 激趣引入
黑板上,你看见了什么?
2、 边听边想:故事讲了荷叶和哪些小伙伴之间的事?
出示课件,师范读课文。
生回答(师贴图)
3、 生字正音
故事中的小伙伴要带着我们一起读准字音、读好词语
①(出示课件)生示范,全班齐读生词
②齐读生字卡片
③开火车读卡片
二、讲读课文,探究学习
1、 看黑板。荷叶是什么样的?
看见这么多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你一定非常喜欢,课文虽然只用了一句话来说这样的景色,但从中,你也可以体会出作者和我们一样的心情。
出示1段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圆圆的”、“绿绿的”)
2、 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多美呀,小伙伴们都来了……
首先出场的是——小水珠
①出示“小水珠”段(文字课件)
小声自读,你知道了什么?
● 小摇篮是用来做什么的?
● 小水珠说什么是它的摇篮?
● 一阵风儿吹来,荷叶微微摆动,小水珠躺在这“摇篮”里,轻轻地晃动着身子,可舒服了! 指导朗读“摇篮” 。
● 聪明的'小水珠一边晃动着身子,一边眨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好奇地四处瞧着,他一定看见了许多许多,有什么?
● 为什么把荷叶说成小水珠的摇篮?
②这么舒服的摇篮,让我们和小水珠一块再去感受一下吧!其读和试背第二自然段。
3、 了小水珠,其它的小伙伴也有话要说,我们把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说的话,用“——”在书上勾出来。
生答,师课件展示
①四个大组分角色读
②观察这四句话,都说的是谁?
都说的是荷叶,为什么小伙伴说的确不一样呢?小水珠,你们说荷叶是你们的?小蜻蜓/小鱼儿?
师勾出。
4、 小水珠的秘密,老师刚才和孩子们通过认真读课文,想想自己生活中看,已经找到答案。
剩下的三个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进行讨论学习。
5、 自由分组。(蜻蜓组、青蛙组、小鱼组)
布置任务:你们为什么说荷叶是你们的停机坪?(歌台、凉伞)
汇报形式:⑴我是谁?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设想】
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2、感知内容:
《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认识作者在我面前展现的紫色的、绚丽多彩的紫藤萝,必须听一听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到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
① 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②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③ 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可以在听读的基础上简要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教师领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对文章进一步理解做铺垫。
二、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好文章总有眼睛似的`精彩片段,研读好的章节、段落,其实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贴近了。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
① 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②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③ 赏析语段中好句子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各有千秋,归结起来,本文主要内容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教师指导朗读)。
⑴ 简单的内容归结:
看花──繁花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的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⑵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⑶ 赏析语段中的好句子,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了解的一些社会事例,展开思考。
教师小结:(注意文章里提到的“生死谜、手足情”六个字,结合作者的简历稍做介绍。)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的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做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学生可以找出多处,指导学生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三、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一一作答,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2、拓展延伸:
⑴ 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⑵ 用一株实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 _____花》。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象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面: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四、延伸作业
1、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
2、抒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
教学目标
1.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教具准备
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二、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再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借助注释、词典自行解决)
(二)再读课文,读准句读,理解文章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学生齐读)
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文意简析
提问: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三问三答
提问: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邹忌领悟到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道理为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相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
(2)“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圆”,因此在“今齐”之后一大停顿后,“地”“方”之间作小停顿。
文意简析:
提问: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确:邹忌以切身体验通过三比讽劝齐王。
第三、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
(1)“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
文意简析:
提问:第三、四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写齐王纳谏的三赏,悬赏求谏之后的三变,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指名一学生读三、四自然段,然后齐读课文)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三问
缘起三答
邹忌进谏内容三比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按照正确笔顺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3、感悟周总理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体会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是重点,感悟课文是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周总理的课文,板书“关怀”。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2、再度课文,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读课文,全班参与评议。
(三)学习生字
1、组自主识字。
2、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教师巡视。
3、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认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怀周恩察握镜段;朗聚神灿烂幸福。
“恩段神灿烂”的韵母是前鼻音,“镜朗幸”的韵母是后鼻音,“周察神”的'声母是翘舌音,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读准确。
4、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启发学生多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①熟字加偏旁认记:怀恩握灿烂。
②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认记:察。
③熟字换偏旁认记:神。
④编顺口溜或猜字谜的方式识记:
“竖撇横折钩,内藏土和口;翻开百家姓,这姓就是周。
“每一口人都有田,表示生活喜连连,家家户户过大年,把它倒贴门上边。
5、巩固识字。
①多种形式练读,反复与生字见面。
②小游戏,考考你。
③小组合作学习,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熟读课文
(四)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明之处。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疑问,小组内汇报。
3、全班交流。
4、再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视察、聚精会神”两个词语。
5、分小组朗读,理解感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周总理对少年儿童的关怀,指导读出对周总理的热爱、怀念之情。
(五)拓展活动
讲关于周恩来的故事。
(六)作业
通过阅读课外书、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集关于周恩来的事迹。
(七)教后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8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谈话激情:
现在,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微机出示自信 课前谈话是走向成功的桥梁),同学们一起来读。 的目的是对,只要相信自己,课上敢于思考,积极发表 激发学生的自己的见解,就一定会有收获。好,上课。 课上参与
一 、导入新课 热情。
同学们,你们欣赏过早晨或傍晚的云霞吗?这美丽的云霞就是火烧云[板书:火烧云]。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美丽景色吧!(出课件)
二、检查朗读 通过检查
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 读让学生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整体感知
三、自主学习 课文 。
A.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看看你 通过学生自会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读) 学探究理解课
B.同学们都读得那么认真,下面请你们前后 文内容培养四人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收获多。(学 自主学习的生交流,师巡视。) 习惯。
C. 谁能把自己的收获说给大家听?
(1)知道了霞光照在地上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谈自小结:火烧云上来时地面上发生了这么多让 己的收获。人惊喜的变化,真美!你们还有什么收获? 及时的肯定
(2)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根据学生的 与鼓励增强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学生的信心
四、朗读体会 与积极性。
(一)颜色
A.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你们都抓住了火烧云 引导学生联的颜色和形状来谈,很好!谁再把描写火烧云 系课文内容颜色的这一部分读读。(指名读) 解决问题,
师:(出示文字)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这一 训练学生的段,体会一下火烧云颜色有什么特点?(让 分析和归纳学生看屏幕读) 的综合能力
生:颜色多。[板书:多] 。并训练学
师:有什么颜色?就这些颜色吗?你怎么体 生有感情的会到的? 朗读课文。
师:火烧云不但颜色多它还有另外一个特点,读读课文试试能不能体会出来? 根据对颜色的
生:变化快。[板书:变、快] 学习让学生自
B.天空中的火烧云不断变化它的颜色,那会 学形状这部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欣赏 分,目的是一下。(播放课件) 培养学生思
师:这是一幅多么绚丽多彩的画面,自己试 维的深刻性一试怎样读才能把这种美表达出来。(自由读 和逻辑性。----指读----范读----体会读----齐读)
(二)形状
A.刚才我们通过读体会到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那么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呢?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读也能体会到。好,读吧。
师:谁来谈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特点?怎样体会到的?
师:作者对火烧云形状的描写非常有趣,你喜欢哪种动物自己选择试着读读,把那种喜欢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师:火烧云形状变化可真奇妙,一会儿像狗, 发挥学生一会儿像马,接下来会像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的想象,激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读的也不错。 活学生的思
五、课堂质疑 维的火花,
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小组或集体讨论解 培养学生的'决) 自主意识和(机动课时)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确实体会到火 创新精神。
烧云的颜色、形状那么多,变化又那么快,这篇文章写得多么美啊,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好,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六、课堂总结:
我们跟随作者欣赏了火烧云美丽壮观的景色,就让我们把这美丽的云彩、美丽的语言,永远的记在心中吧!
附板书设计:
火烧云
颜色 多
变
形状 快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谈话激情:
现在,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微机出示自信 课前谈话是走向成功的桥梁),同学们一起来读。 的目的是对,只要相信自己,课上敢于思考,积极发表 激发学生的自己的见解,就一定会有收获。好,上课。 课上参与
一 、导入新课 热情。
同学们,你们欣赏过早晨或傍晚的云霞吗?这美丽的云霞就是火烧云[板书:火烧云]。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美丽景色吧!(出课件)
二、检查朗读 通过检查
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 读让学生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整体感知
三、自主学习 课文 。
A.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看看你 通过学生自会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读) 学探究理解课
B.同学们都读得那么认真,下面请你们前后 文内容培养四人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收获多。(学 自主学习的生交流,师巡视。) 习惯。
C. 谁能把自己的收获说给大家听?
(1)知道了霞光照在地上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谈自小结:火烧云上来时地面上发生了这么多让 己的收获。人惊喜的变化,真美!你们还有什么收获? 及时的肯定
(2)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根据学生的 与鼓励增强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学生的信心
四、朗读体会 与积极性。
(一)颜色
A.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你们都抓住了火烧云 引导学生联的颜色和形状来谈,很好!谁再把描写火烧云 系课文内容
颜色的这一部分读读。(指名读) 解决问题,
师:(出示文字)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这一 训练学生的段,体会一下火烧云颜色有什么特点?(让 分析和归纳
学生看屏幕读) 的综合能力
生:颜色多。[板书:多] 。并训练学
师:有什么颜色?就这些颜色吗?你怎么体 生有感情的会到的? 朗读课文。
师:火烧云不但颜色多它还有另外一个特点,读读课文试试能不能体会出来? 根据对颜色的
生:变化快。[板书:变、快] 学习让学生自B.天空中的火烧云不断变化它的颜色,那会 学形状这部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欣赏 分,目的是一下。(播放课件) 培养学生思
师:这是一幅多么绚丽多彩的画面,自己试 维的深刻性一试怎样读才能把这种美表达出来。(自由读 和逻辑性。
----指读----范读----体会读----齐读)
(二)形状
A.刚才我们通过读体会到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那么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呢?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读也能体会到。好,读吧。
师:谁来谈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特点?怎样体
会到的?
师:作者对火烧云形状的描写非常有趣,你喜欢哪种动物自己选择试着读读,把那种喜欢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师:火烧云形状变化可真奇妙,一会儿像狗, 发挥学生一会儿像马,接下来会像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的想象,激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读的也不错。 活学生的思
五、课堂质疑 维的火花,
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小组或集体讨论解 培养学生的决) 自主意识和(机动课时)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确实体会到火 创新精神。
烧云的颜色、形状那么多,变化又那么快,这篇文章写得多么美啊,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好,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六、课堂总结:
我们跟随作者欣赏了火烧云美丽壮观的景色,就让我们把这美丽的云彩、美丽的语言,永远的记在心中吧!
附板书设计:
火烧云
颜色 多
变
形状 快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
实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以下是我英语教学两年来的几点体会:
(一)课前准备。
1、深入钻研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线路图,也是成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深入研究,精心思考,大胆整合教材,广泛查阅占有相关资料,弄清课标要求及知识能力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根据学科和课型特点,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基本固定的“格式”,突出“问题设置”环节,使学习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设计好各环节时间,讨论交流次数,展示点评方式,师生互动形式等。
2.认真做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备课组成员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确立重点难点、知识能力目标及策略方法的基础上,首先进行自备。在个体设计的基础上,抽签确定中心发言人说课,然后备课组成员集中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形成个性教案。其一般流程为:提前一周安排自备→现场抽签确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说课→组内讨论交流→修改定稿→形成个性化教案。
3、组织学生课前预习。预习越充分,课堂效果就越好。课前预习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也可以在上课前10至15分钟进行,让学生自主学习,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精心思考课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导学案”。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找出难点和疑点并做上标记。教师一定要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便于课堂重点解决突破。
(二)课堂活动。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学过程的落脚点。课堂活动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学习目标呈现→情境问题设置→学生独立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生生质疑对抗→师生评价点拨→知识归纳总结→当堂检测反馈。
“课堂活动”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一要凸显合作学习的“模式”,二要突出“自学、合作、展示”环节,三要体现互动“双边”特点。设计时现各环节的时间分布、策略方法、师生行为、问题预设、难点突破、包括前后环节间如何衔接等问题均要思考周全,写进“教学设计”中去。
(三)课后复习。
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课后任务也要纳入,主要包括课后整合梳理当堂知识,复习巩固所学旧知,布置预习下节新知。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是学生学习的导引,是教师教学的指南,是师生实施课堂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完成常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特点,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训练“实”起来、效果“好”起来的高效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经常使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广泛应用在我们的课堂上。但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使用那些适合我们和我们学生的,并努力去实践它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
为了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避免发生伤害事故,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责任单位:教务科责任人:任课教师
二、工作要求
(一)体育课、课外活动
1、责任人:体育教师、课外活动组织者。
2、学生必须遵守体育课课堂常规,按时上课,听从指挥、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3、上体育课任课教师、学生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4、上体育课前体育教师或器材保管员,要对所使用的体育器材进行安全检查,无问题的'才可使用。
5、体育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运动注意事项,带领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6、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自我保护意识。
7、体育课或课外锻炼中,凡出现受伤情况,应及时送往医务室或医院,并及时向学校汇报。
8、老师不得指导学生开展有危险性的活动,学生不准离开老师自行开展有危险的活动,不要强行让学生做一些力所不及的运动。
(二)文化课、自习课
1、责任人:任课教师
2、负责本节课的学生考勤,对于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告诉班主任。
3、不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不允许校外人员找学生,也不允许校内学生上课找学生;上课期间陌生人找学生时更不要放学生出去,不要把学生赶出教室,更不允许把学生赶出学校;
5、遇到陌生人问学生住址、电话、联系方式时不要告诉;遇到有人强行闯入教室时,由当时的任课教师来制止、制服,并报警和通知校园管理组、保卫科。
6、自习课不允许学生随便出入教室。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2、 能力目标: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3、 情感目标: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②学习梭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四、教 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 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就是《桃花园记》,作者笔下的桃花园,成了许多现代人向往的生活环境。无独有偶,在100多年前美国的诗人梭罗写了一本题为《瓦尔登湖》的散文随笔,里面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现在,就让我们走出烦嚣的都市,跟随着梭罗走进瓦尔登湖,感受那妙不可言的美吧。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的作家、诗人、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受爱默生思想的影响,选择了积极的政治生活。1845年,28岁的他单身只影在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过了两年多的自耕自食的生活。《瓦尔登湖》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三)学习生字词:
1、 字音深邃 (suì) 葱(cōng)郁 俯瞰(fǔ kàn) 黛(dài )绿 渲染(xuàn rǎn) 调(tiáo)和 模样(mú yàng) 一泓(hóng ) 菖蒲(chāng pǔ) 熠熠(yì yì) 黄澄澄 (dēng dēng)
2、 词义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上溯:从现在往上推(过去的年代)。嬉戏:游戏。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如许:如此这样。罕有其匹:很少有与它相当的。
(四)自主、合作探究:
1、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
2、 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这说明了什么?
3、 作者在文中说:“在我所见过的特异之物中,或许瓦尔登湖最为奇崛,它一直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结合课文说说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的?
4、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五)分析、明确:
1、 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周围环境及湖水的特点。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叹世事更替,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
2、 文章第一段的“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为下文细腻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作铺垫,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心跟瓦尔登湖已融为一体,才挖掘到瓦尔登湖一般人所不能领略的魅力。
3、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明确:远近结合,动静相生,有点有面。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绘颜色的变幻。
4、 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说明了瓦尔登湖的水本身并没有颜色,是由于湖水太纯净而产生的折射或倒映缘故。
5、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清澈的?明确:通过在湖中潜游人“犹如大理石一样洁白”、“湖中嬉戏的鱼的条纹”、“掉到湖中不动的斧子”、“洁白的鹅卵石在湖底延伸一两杆之后便是细沙”及“绿亮亮的水苔”等细节描写来衬托湖水的清澈。
6、“斧子掉到湖中又钩起来”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衬托湖水的清澈,反映作者的心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融为一体,也揭示了作者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7、 章的最后一段写到“蒙蒙细雾”、“习习南风”、“金色的'春雨”和在湖上遨游的野鸭、天鹅等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些景物的描写,充分说明了瓦尔登湖不仅美丽、纯洁,而且充满生机。也充分抒发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深厚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8、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明确:《瓦尔登湖》的语言虽朴素却明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作者的心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融为一体,才对纯洁无暇的瓦尔登湖作如此精彩的描写。但在这简单直白的语言里,不难看出其蕴涵的哲理——只要你愿意,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你完全可以轻松的去克服你的无聊、无趣和寂寞,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六)小结:
文章用朴素的语言描写了瓦尔登湖的湖光山色。文章首先介绍瓦尔登湖所处的位置、大小和四周的环境等情况,为下文的展开作好铺垫。接着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湖水,瓦尔登湖的湖水颜色变化奇幻,随着远观近看,四季流转,气候变化,湖水会呈现不同颜色,让人叹为观止。瓦尔登湖的湖水清澈纯净,在这里,湖水不仅清可见底,而且纯洁无暇,毫无污染。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跟梭罗的心融为一体。宁静、纯洁的瓦尔登湖正是作者朴素淡泊心境的反映,他在这里躬身耕种、采果垂钓,从容悠然;他在这里倾听松风天籁,静观湖光山色,玄思妙想,无拘无束。文章的最后,作者用毫不掩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这个不仅纯洁无暇而且充满生机的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里,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七)作业: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三两题。
(八)板示设计: 瓦尔登湖梭罗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周围环境及湖水的特点。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 远眺而现对瓦尔登湖的赞美 [近观而现 奇湖水颜色 站在同一点上,湖水忽蓝忽绿 幻 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的角度湖水的颜色都有明显的变化对大自然的热爱深却见物 纯湖水清澈 水中捞斧 净游泳所见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叹世事更替,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充满生机。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2
课题研究
创意说明:
阅读这类较长的文章,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不仅要学会阅读理解,还要学会主动发问:
有疑而问、于无疑处生疑或者依据文中有关事实,向作者、老师或同学提出商榷性的疑问。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没有发问,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就不可能解答,不能解答就不能发展。因此,要鼓励学生善于敏捷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能够以新颖的形式表述结果。
〖教学步骤
一、阅读全文
二、对课文发问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从不同的角度来发问,并将自己发现的`所有问题罗列出来。
三、课题的选择
指导学生在他所罗列的问题之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探究的问题。选择课题也是一种学问和能力。在选择课题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1、量力而行。课题尽量小一点,容易突破,以免半途而废。
2、问题明确。在选择一种课题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其意义价值,以及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3、避免重复。尽量避免与别人的课题重复。当然,如果认为自己的观点比别人的更深、更新、更透、更高一筹,也是可行的。
四、资料准备
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有所见地,有理有据。资料的准备,包括平时的阅读资料收集和根据此课题而有目的、有系统地查阅文献两种。
五、深入研究
在资料准备就绪之后,就要展开研究了。研究的时候,要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六、小论文撰写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敏捷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以新颖的形式表述其研究结果,富有创意地进行小论文的撰写。
七、交流总结
先小组交流,后由小组选出代表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师作总结。
提供以下课题范例以供参考:
1、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2、有人说,本文作者是大手笔,表现在哪里?
3、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见得?
4、从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截然不同的个性风格来看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
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6、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景仰的?“德才兼备”的传统价值观如今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你认为“做事”与“做人”哪个更为重要?这二者之间会有一些怎样的相互影响?
7、人应当怎样在事业中完成自己的生命?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3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1、教师:
搜集黄河的影视材料和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搜集一些与黄河相关的歌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兴趣,增加积累。
【教学设计】
一、导语
(多媒体播放一段黄河录象,以《黄河颂》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老师激情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在艺术作品当中广泛出现。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今天我们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篇──《黄河颂》
设计意图:黄河气势磅礴,《黄河颂》的旋律激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充分利用了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打动学生的心灵。渲染课堂气氛,奠定本课情感基础。
二、 话说黄河历史
1、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介绍有关黄河的知识带人课本,与课本内容相链接)
如: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而把学生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相联系,既完成初步感知课文又读厚文本,拓展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和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此所谓“出乎其中,入乎其内”。
2、小结时自然介入背景:(多媒体显示)
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认知比较浅显,在小结时介入时代背景,使学生更易领悟诗歌的内容,积淀情绪,为第二板块的“吟诵黄河颂歌”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 吟诵黄河颂歌
(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
1、学生自由畅谈,可不按文本的先后顺序,按照学生喜欢的句或节指导朗读:
以下几点朗读技巧的指导供参考:
如;以歌词第一节为例指导朗读时应注意情感、语气、节奏。
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教师适当师范朗读,学生个别朗读或齐读。
又如:朗诵“颂黄河”的部分,要注意感情的变化。
第一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养育,所以要读的舒缓。
第二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屏障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显示她的伟大和坚强,所以读的要高亢、激昂些。
第三个“啊,黄河”一节是借用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来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感情达到高潮。所以,读的更要高亢、激昂,感情应完全迸发。两个“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不仅要读的铿锵有力,而且,要读出变化,后一个要比前一个感情更要强烈,“你一样的”和“伟大坚强”都要比前一个语气重,“伟大”的“大”和“坚”的“强”都要采用拖音,
三个“啊”要读的深沉,声音稍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赞颂。朗读形式可以有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
2、分小组朗读、学生评价。
3、师生联读。(配乐)
设计意图:感情朗读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重视,诗歌是训练朗读水平最好的题材,况且这首诗歌感情澎湃激越,尤其值得朗读。相信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美读的能力,再加上前面的情感铺垫,先给一点时间在小组中交流,在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朗读的看法。效果一定要比老师要你怎么读好得多。
四、 探究黄河精神
1、课堂讨论:(多媒体显示)
⑴ 黄河有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⑵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写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⑶ 你能仿写一节诗歌替代本诗的结尾部分,来发出你自己的誓言吗?(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它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同时显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五、 咏唱黄河歌曲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黄河。学生交流所查阅资料补充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小结:这节课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设计意图:配乐朗诵、理解性欣赏朗诵,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引入古代文人颂黄河诗句是横向拓宽视野,“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结束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中华儿女,维护的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我们的民族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课外作业
1、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2、 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写成专题文章,为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母亲河,黄河》做准备。
设计意图:作业1美都是相通的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作业2学习语文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人文关注。
【板书设计】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4
小小螃蟹运球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本事,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2、幼儿能在游戏中体验游戏带来的欢乐。
【活动准备】
螃蟹头饰若干,皮球若干。
活动玩法:
男女两队排在前面的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两人学小螃蟹的姿势,背靠背,夹住球。胳膊像钳夹一样互相勾住,向前走,走到标志处再走回来,把球放入筐内,然后排在队尾等待下次继续玩。下一组小朋友只要前一组的把球放入筐内就能够出发。两只"小螃蟹"必须要注意团结协作好,球不要掉下来,如果掉了,从头再来,走时必须要注意安全。
中班游戏教案:网小鱼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反应本事,学会躲闪。
2、培养幼儿合作本事
【活动预备】
1、小鱼头饰若干,鱼网头饰两个。
2、用一个呼啦圈放到地上做小桶。
3、音乐CD《很多小鱼游来了》
【活动玩法】
一、将全班幼儿分成两部份,两个幼儿做鱼网,其余的幼儿做成群结队的小鱼。做网的两名幼儿双手相握,举过头顶,然后分开成鱼网状,做小鱼的幼儿排成一字队形,等待穿越。
二、游戏开始,全体幼儿念童谣:“很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很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快快捉住!”,扮做鱼儿的幼儿低头弯腰快速从鱼网下部经过,扮鱼网的两名幼儿听到“捉住”二字后,赶紧把鱼网放下,捉住没来得及经过的幼儿,把鱼儿网住,放到桶里,没有捉到的鱼儿继续参加游戏。当捉到3-5条小鱼时,让捉到的小鱼团体表演一个节目。
三、第二次游戏让幼儿换主角进行。
【活动反思】
很多幼儿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教师要随时提示扮鱼网的两名幼儿不要提早放下鱼网,当听到“捉住”两字时,迅速将鱼网放下。扮小鱼的幼儿要首尾相接,鱼贯而进。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5
切西瓜
活动目标:
1、学习围圆圈追逐跑。
2、能在教师的帮忙下,进行自主游戏。
3、在游戏中学习轮流与等待,和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能四散跑开的场地。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做植物模仿操。
第1~2个八拍:春天到,柳树发牙微微笑(上肢运动);
第3~4个八拍:夏天到,西瓜地里咕噜噜跑(跳跃运动);
第5~6个八拍:秋天到,菊花柿子枝头摇(俯背运动);
第7~8个八拍:冬天到:腊梅雪松压不倒(腿部运动)。
(这些动作能够重复3~4遍)
2、基本活动。
(1)和幼儿简单谈论植物与水果,进行本课游戏。
教师:刚才我们做得模仿操里都讲到了哪些植物?
幼儿回答
教师:其中夏天的水果有什么?(引出本节课所要玩的游戏名称)
幼儿回答
教师:西瓜是怎样吃的呀?
(2)引导孩子了解游戏规则,学习玩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今日我们玩一个叫“切西瓜”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大圆圈,请一个幼儿当切西瓜的人,边念儿歌边在幼儿挽起的两手中做切的样貌,大家一齐念“切西瓜,切西瓜,切了一个大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当念到“半”字时,切西瓜的人把相邻两个幼儿的手“切开”,然后这来年两个小朋友迅速围着圆圈的外围向相反方向跑,沿着圆圈跑一圈回来后,谁先占住刚才的位置,谁为胜。赢的那个幼儿和切西瓜的人交换,游戏重新开始。
(3)教师的指导下,请部分幼儿先示范玩一次游戏。
(4)幼儿团体游戏2~3词,期间教师用语言进行指导,提醒暂时没有玩到的小朋友耐心等待。
(5)分组进行游戏。
教师:此刻我们把西瓜变成两个小西瓜,继续玩“切西瓜“的游戏。
幼儿分组玩切西瓜的游戏时,教师能够在傍边指导或者进入他们的游戏中去。
继续分组,两个西瓜变成四个小西瓜,幼儿自我选切西瓜人,自主游戏。
3、放松活动。
能够做前面的植物模仿操。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9-12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2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2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7-0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7-07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1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优)12-27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优秀]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