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幼儿园教学案例

幼儿园教学案例

时间:2024-05-07 12:25: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学案例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1

  曾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例事实:留学美国的教育学博士黄全愈的儿子,在国内时三岁学画国画,寄到美国的“竹子图”让美国教授大为惊叹。黄博士的儿子五岁到美国后继续去学画,去学校几次后,儿子不愿再去了。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儿也不教!”黄博士悄悄去学校观察,发现美国老师的教学几乎是将孩子们“放羊”,出一个题目,让孩子自由去画。老师不讲基本的笔法,不讲布局结构,也不在黑板上画示范画让孩子临摹。这样的教学方式黄博士觉得是误人子弟。

幼儿园教学案例

  这种类似的“放羊式”教学方法,自颁布新纲要后,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也曾有过,那所谓的“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忽略了幼儿已有的经验与艺术天赋,忽略了同周围环境活动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的相互作用。

  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发现少数教师喜欢怀旧,喜欢以前老教材——好学,喜欢以前的孩子——听话,喜欢以前的幼儿提出的问题——“老师,我画的像不像?”老师通常对于幼儿作品的.评价是“像与不像”,给予的指导是“不可以如何和应该如何?”黄博士发现儿子画完画总是问:“我画的像不像?”而美国的孩子则会问:“我画的好不好?”当然,在过去画的像的幼儿也就更讨老师的欢心。“像不像”是我们孩子习惯对老师作品的复制的发问,复制得越像老师越高兴,因为我们的传统教育不鼓励孩子去打破常规,创造自己独立的心灵世界,试想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长此以往,反复接受这种模式的训练,幼儿的创造性又从何来?而“放羊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画画时没有规范,没有限制,虽然画的不成比例,五花八门,但孩子在心理上永远在表现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与众不同。

  “放羊”与“复制”是一个对立的面,而又是相辅相成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孩子们应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在教育中我们既不能过分追求“放羊”,也不能全部舍弃“复制”,只有在新纲要的正确指引下,我们的幼儿教育才能进一步地推进。那如何搞好“放羊”与“复制”的关系呢?我认为:

  1、转变教师的观念

  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幼儿园要充分发挥教师改革的热情和积累教师有益经验,为教师提供适当的自主空间,教师自己要努力对新纲要的理解,大胆实践,把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要求,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转化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对幼儿的认识。

  2、幼儿创设更大、更多、更和谐的创造空间

  有了良好的环境,成功的机率也相应提高。因此无论什么活动,我们要在材料提供上动足脑筋,下够功夫,充分利用和体现材料多样性的效能,让孩子接触不同性质、不同种类、不同性能的材料,以启发他们灵感的火花,避免再次出现上述所讲的复制现象,提问注意启发性,多问“为什么,”少说“是不是?”这样安排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如幼儿绘画时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复制,续编故事是也不至于重复同一个内容。

  3、尊重幼儿,给幼儿于正确的指导和评价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老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一丝成绩都要肯定,让幼儿充满自信,在作业时不对每个幼儿作统一要求,因人施教,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能力差的幼儿可以“复制”的多一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放羊”多一点,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想象与创造。教师必须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平和而客观的心态去评价作品和创造行为本身,同时注重给孩子充分自由,不随意干预和打扰幼儿的自由发挥、自愿表达和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的条件限制他们,鼓励他们去创造。”对,只有“复制”、“放羊”相互结合,才能让幼儿创造的明天更美好。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2

  孩子们认识的光——《调皮的七彩光》

  《调皮的七彩光》是个语言活动,利用有趣的文学作品作为“七彩世界”的第一个活动,能让幼儿立刻关注到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从而产生观察探究的兴趣。活动运用一个故事,让小朋友们直观地了解到光的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在活动中,通过欣赏故事、回答提问,小朋友们都能理解故事内容。在“欣赏故事”和“理解故事”的环节中,孩子们的思维一直跟着活动主题进行,大家沉浸在光的七彩世界之中,围绕光与物体颜色展开讨论。第三个环节“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中,我问到:“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光会怎样”?一开始,大家还都围绕光的色彩进行想象,如,全部都是黑的了,没有好看的颜色了等等。后来,随着一个孩子思维的转变,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重心也都发生了转变。这个孩子说:“光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地球上要是没有了光,我们都会冷得冻死。”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其他孩子也立刻围绕光带给我们的冷与热这个问题说开了。这是前面环节中不曾提到的。但是孩子们能整合以往的经验,说到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好。

  因为很多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孩子们能从一个点,想到与此有关的各个方面,说明大家的思维很活跃,并且是在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是逐段讲述、分析的,四个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先听再讲,先猜再讲,边看边讲。

  结合图片分段讲故事内容,故事的生动描述将四季更替这一较为抽象的现象以拟人化的方法加以讲述,把四季描述为四个娃娃,我每讲到一个娃娃出去玩时,注重引导幼儿说出他和谁一起玩?玩的时候出现了什么变化?主要是让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来讲述四季变化的特征。为了让幼儿将四季特征和更替顺序这一较抽象的现象进一步的认识,我让幼儿上台戴上头饰分别扮演春、夏、秋、冬角色来进行表演,其余的幼儿做小朋友。当我说到“春天娃娃出来玩时”,扮春天娃娃的幼儿边做动作边走边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再喊来了春天姐姐、春雨妹妹一起玩。小朋友们有的表演出了春天来了,春天吹在身上觉得很舒服的样子,有的表演出了下雨的情景。夏天娃娃领着火辣辣的太阳公公出来,一边走一边说“夏天来了、夏天来了”。小朋友们有的表演热的擦汗动作。

  在分段讲述故事时注意精简环节,对于已经理解掌握的语句不再提问重复讲述,使各环节更紧凑,夏天娃娃出来时的情景分角色表演,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创编的动作也很丰富;完整听故事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季节娃娃分组座,仔细听这个娃娃出来时的情景,可以怎样表演?这个要求使完整欣赏故事孩子们更专心。

  我加强了每一段的学习,从中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了内容,知道了找朋友都不能够完成了心愿了,也发现了他们在一起发生的变化,小朋友对于这些自然的变化是非常感兴趣。从这次的活动中让幼儿仔细去欣赏,了解内容,从中小朋友都能够发现一些密秘所在,也是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通过活动让自己发现关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动的落脚点,这也是根据发展能力所确定的,这样一来小朋友都学得开心,学得快乐,并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疑惑,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此活动中让幼儿沉浸到四季的情景之中。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角色表演结合起来,产生情感共鸣和丰富联想。让孩子进一步认识了解了四季特征的基础上,体会四季不同的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从这次的活动中让幼儿仔细去欣赏,听,了解内容,从中小朋友都能够发现一些密秘所在,也是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通过活动让自己发现关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动的落脚点,这也是根据发展能力所确定的,这样一来小朋友都学得开心,学得快乐,并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疑惑,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抢椅子”游戏教学案例反思

  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更有耐心,帮助并等待幼儿行为的转变。

  心理健康活动《快乐和不快乐》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快乐和不快乐》,活动一开始是老师带领孩子一起跳《健康歌》,利用师生同乐游戏,使幼儿充分感受快乐。通过谈话引发幼儿的共鸣,使幼儿理解“快乐使人精神健康,不快乐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我们要时常保持快乐的心情”的道理。在此环节中,大部分幼儿对“快乐”似乎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激发了孩子与快乐做朋友的愿望。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玩“快乐大转盘”的游戏,来寻找快乐的秘诀,通过象太阳的光芒一样展示出来。在此环节中,一开始我是想直接就采用这个游戏的,但是由于被孩子这样那样的一说一带,就跟着孩子跑了,“快乐大转盘”也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游戏后半部分,本想采用留白的形式让孩子在生活中继续寻找的,但是还是忘了,此环节也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

  活动的第三环节是“大抽奖”,目的是让幼儿体验生活中会遇到不如意、不快乐的事情,通过对获奖和没有获奖的小朋友的采访,引导获奖的小朋友和没有获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使幼儿体会到原来快乐是可以分享的。在此环节中,我由于对借的班级还不是很了解,本来准备的五个“幸运之星”结果只产生了两名,而且我发现我把糖果用塑料袋装好的糖果,孩子没有打开,只是把另一包分给了自己的好朋友。

  最后一个环节是集体舞《和快乐在一起》。在欢快的氛围中,让孩子进一步体验自己快乐和别人也快乐的意义,再次提升活动快乐的气氛。

  从整个活动来看,我觉得自己在活动的准备中比较用心,从材料的准备、环节的设计,到两次试教后,对活动的进一步调整。但在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关注例如:对所借班级的了解还不够,材料的准备没有和班级实际相结合,教师语言还不够简练等等。

  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课后反思

  幼儿常常见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却又不知道其中的“奥秘”。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通过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对物体下落想象产生兴趣,并对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认识。

  本次活动我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坠落现象,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自制的“轱辘轱辘”教具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看到老师手上的物体落到地上,纷纷讨论“老师一松手东西就会落到地上”“老师要把他们捡起来” ……看到孩子们有了兴趣,我及时告诉他们物体下落的必然性,认识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同时在活动中我说到地球把所有的东西都“吸”在身上,有的孩子便问“那为什么飞机和小鸟都能在天上飞呢”,当知道它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离开地面时,孩子们又对热气球产生了兴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热气球,“热气球是靠压力飞起来的吗”“热气球里边的火灭了它就会落下来”“热气球没有被吸住” ……看着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我便赶紧应孩子们的兴趣简要地说了说热气球,并让他们课后在讨论。

  在最后一个环节“美丽下落路”实验中,我先演示给幼儿看一遍。当看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于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孩子们认真看自己的“路”是怎样下落的,仔细体验操作的乐趣,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

  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桌面与地面一团糟,应事先考虑周全。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于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应有待提高。

  大班语言教材《七色花》课后反思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实现了自己的七个愿望,而只有最后一片帮助别人的橙色花瓣才让珍妮得到了真正的快乐。这个故事内容比较长,如果把握不好时间就很容易拖堂,造成孩子学习的疲劳感。所以在活动中,我牢牢地抓住故事的主心杆,珍妮是怎样用这七片花瓣的?珍妮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以分段的形式展开讲述,孩子们在倾听故事时很是投入,对故事中的细节掌握的也很好,在讲述中我以第一片和第二片花瓣为讲述重点,让孩子体验七色花的神奇,学会说故事中的语句,从而为接下来的想象讲述做好铺垫。所以活动下来孩子对于珍妮每一次飞出去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及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能完整的说出来,孩子们也都认为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是最开心,最有意义的,懂得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在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活动氛围十分活跃,孩子们也都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发现他们的愿望都是围绕自己展开的“奕铭说想要很多的玩具,允乔说想让自己的房间变的更漂亮,思佳说想要很多漂亮的.花”……虽然在孩子们说的时候我有引导孩子们多与别人分享,想想有什么愿望我们可以帮助别人,但孩子的回答仍是围绕自己展开。孩子的情感提升非常的单薄。我想这与我对孩子的引导以及启发还不够突出有关,在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了别人让自己很开心时。我可以追加着问一问你有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情怎么样?我们可以怎么去帮助别人。这样在下面的环节中就不会出现都以自己为中心展开了!

  大班数学活动《区分单双数(一)》课后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

  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

  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3

  案例描述:

  下午起床时间,当小朋友陆续起床,穿好衣服和裤子,要去穿鞋子.大多数的小朋友还是自己会穿鞋.可是有个别几个小朋友还不会穿自己的鞋子,本案例先以贝贝为主进行描述,当时,贝贝只是手里拿着鞋子,小眼睛东张西望,即不要求老师帮助,也不自己试着穿鞋,就傻傻可爱的站在那里.当小朋友们都穿好鞋或请老师帮助穿好鞋的小朋友完成后都去小便、洗手,准备吃点心.

  他还是站在那里,一声不吭.这时我过去问他:贝贝,小鞋子怎么不穿啦?他不答复我,只是看看我,你不会穿吗?他还是不答复我,不会就点点头于是他点了下头.不会穿我们自己可以试着练一下,你坐下来,我来教你怎么穿小鞋,先把鞋子和小脚找对家,然后小脚套进去,用力往前钻,小手拿住小鞋的后跟处,往小脚的后跟紧靠,使劲就能把鞋子套进去.结果说了半天,他还是站在原点不动,很无奈我只好帮他穿了这次鞋.(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过好几次,有时不帮他穿,只教他方法,一圈转回来,他还是站在原点,不穿鞋)

  案例分析:

  贝贝是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在平时的'接触中,很少说话,与小朋友之间也较少的沟通.家庭方面也是重大因素,由于他父母平日很忙,没有太多时间还照顾他,所以请了个专业的阿姨来陪同他,平时也是和他的阿姨一起生活的,交际的范围受到局限.所以溺爱更是发生在这里,由于照顾,根本上他的一切生活起居都是他阿姨包办,没有让他自己实践的时机.而且爸爸妈妈偶尔见面,照顾下也只有疼爱的份,更别说注意他的各方面的开展.教育方式假设不当,小朋友的开展也会受到限制.

  小班的幼儿在动作开展发面已起到了一定的阶段,也是从大到小的开展规律进行的其实贝贝的年龄在本班中并不算小,如果教育得当,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较有较好的开展,最重要的是一种训练,绝大多数也是开展在家中及他的主要抚养者给不给他实践的时机.

  指导策略:

  一、家长方面:

  1、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教师要与其主要抚养人多沟通,交流让他在家中可以得到锻炼的时机,家长只是交给他一种方法,让他多多尝试错误,最后总会穿鞋.

  2、多带他外出,与同龄人多接触.这主要针对于他内向的性格,不要圈住他的交际范围.不要以为只要在家中就是平安的,就是好的多于同龄人接触,才会更好地开展他的社会性.

  3、要学会持之以恒,有些习惯结果,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是一种持续、动态的开展过程,既然学会了穿鞋,从此以后让他自己穿,再也不用帮助他穿鞋,这才是真正习惯的养成,就可提升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师方面:

  1、不断与幼儿沟通,知道他的弱项,想出方法帮助他提升.

  2、多给幼儿自主锻炼的时机,允许小朋友犯错,成功时进行及时表扬.

  3、与家长个别交流,家园同步,步调一致.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4

  我去某幼儿园参加评估督导工作,旁听了一节大班绘本阅读课《亲爱的小鱼》。老师在第二环节提问:“如果你是小鱼,你来到了大海还会游回来吗?”一名幼儿回答:“如果我是小鱼,我会把帽子捡回来给小猫,然后游回来和小猫做游戏!”老师露出吃惊的神情,有点不知所措,因为这名幼儿说出了故事后面的情节。老师本计划是新授故事课,现在幼儿已经知道了下面的故事情节,让她感到课无法进行下去了,脸涨得通红,责怪地说:“昨天我把书放在办公桌上,你们偷看了是吧?我真的后悔了,不该把书放在那里。”

  案例分析:

  老师缺乏经验,观念相对滞后。她认为预设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固定的,如要幼儿明白故事情节,学说对话,体会故事中的友爱情感等。当她发现幼儿已经知道故事的后续发展后,就无法进行教学了,因为预设的内容变少了,教学时间不能有效保障。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求得新的发现与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所以它不可能是固化的。而幼儿是好学、好问的`生动个体,这要求老师的应变能力要强。老师需要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才能以自己的“不变”应幼儿的“万变”,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把握教育的最佳契机。

  同时,幼儿发现有一本新书放在桌子上,从而好奇地翻看,这种现象也暗示了幼儿阅读的匮乏,教师在增加幼儿阅读量的同时,也要爱护幼儿这种渴望阅读的热情。

  教学建议:

  1。忽略幼儿说出的结果,继续让没有看过绘本的幼儿进行猜想、讨论。

  2。如果有很多幼儿都已经看过绘本,那么可以请“偷看”过的幼儿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回忆书中的内容,激发全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如老师可以说:“昨天老师刚拿来这本书的时候就有好学的小朋友先看了,是哪些小朋友啊,能给大家讲讲书中还发生了什么吗?”然后把重点放在故事的深入学习与讨论中。

  案例二:

  在大班音乐活动《加速度圆舞曲》上,老师身披黑色披风,拿着一瓶无色纯净水,做旋转绕圈动作。在孩子们的注视下,“奇迹”发生了,纯净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激动不已,大声惊叹。原来老师在矿泉水瓶盖里面涂了红色颜料,当水碰到瓶盖时,“奇迹”就发生了。执教老师信誓旦旦地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们也学会了魔术(随音乐做画圈动作,是教师设计的辅助理解音乐的重要方法,也是本节活动的重要教学流程),你们的水也会变色哦!”孩子们开始随乐舞动起来,但是他们的水没有变色。因为老师希望孩子们再多欣赏几遍音乐,所以没有在瓶盖里预放颜料。接着,老师继续让孩子们欣赏乐曲的图谱,感受音乐的加速特征,但孩子们明显兴致不高,有些孩子露出失望的神情,像是上当受骗了一样。

  案例分析:

  老师精心设计了趣味魔术,希望孩子们在魔术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来看,这样的设计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因为《加速度圆舞曲》比较抽象,借助趣味魔术可以激发孩子的欣赏热情。但是,老师在孩子兴致勃勃时,没有满足孩子“学会魔术”的期望,孩子们在接下来的环节里明显就没有兴趣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教师专业知识这部分提出:幼儿教师要掌握“幼儿发展知识”。就是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只有满足孩子的活动意愿,遵循孩子的认知特点,把握了一般教学的规律,才能夯实教育机智的基础。教学建议:

  在孩子的瓶盖上涂上各种颜色的颜料,当孩子们变出各色的魔术水时,老师可以这样说:“小魔术师们,原来你们的本领比我还强啊,变出了这么多五颜六色的魔术水,真有趣!这段音乐真有魔力。”

  案例三:

  小班音乐游戏《小鱼“占圈”》中,教师在场地上放置了大小不等的呼啦圈充当小鱼的家,教师扮演捕鱼人,孩子们边唱歌边学小鱼“游动”,当唱到“快快找到你的家”这句歌词的时候,孩子们要先停止动作,然后才能回家(占圈)。教学活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部分,幼儿学会玩游戏;第二部分,幼儿按小鱼的大小和颜色(胸饰)占圈,每玩一轮就要减少一个圈。但是活动过程并不顺利,孩子们被地上五彩的呼啦圈吸引,不等唱完最后一句,就开始占圈了。教师很失望:“你们记住了,一定要等唱完‘快快找到’这句时才能跳到圈里啊!不然游戏就没有意思了。”第二次游戏时,孩子们怕自己找不到“家”,多数不唱歌,只顾着找家了。游戏结束时,老师说:“捕鱼人为什么能捕到这么多鱼呢?因为你们听不清要求,没有唱完最后一句就开始找家了!我很开心能捉到很多小鱼,因为很多小鱼速度慢啊!你们开心吗?”孩子们没有听懂教师的反语,依然接答:“开心!”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继续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3、让幼儿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情感,知道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大图片6张、小图片8张、录音故事《奇怪的桥》、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用亲切的语言激发孩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二、观察图片,说一说

  教师用语言、手势、形体动作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引导幼儿说完整话,教师及时评价。渗透助人为乐的情感。

  (一)教师引导:1你看到了什么?(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

  2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3你能看着这幅画,说几句话吗?

  (二)在观察、讲述第六幅图画的时候,教师引导,使学生感受助人为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三、欣赏完整的故事。

  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学说普通话,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教师通过提问题,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力。

  (一)放录音故事《奇怪的桥》

  提问:故事中有哪几种小动物?原本鸭妈妈是来帮忙的,后来没有帮上,可是鸡妈妈也过了河,这是怎么回事呢?

  请小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的听一听。

  (二)幼儿说一说。

  (三)再听一遍,检验一下孩子们说的对吗?

  四、分组讲故事

  由于幼儿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所以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的讲述,既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提前分好组

  (二)老师提要求:每个人都要讲一讲,一个人讲话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

  五、个别幼儿讲故事(鼓励幼儿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

  1、请一个小朋友讲故事,其他人认真听。教师提示:他讲的好不好 ? 为什么?

  2、注重评价,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使幼儿明确自己讲的好,好在哪?其他小朋友学,应该学什么。

  六 结束部分

  表演故事《奇怪的桥》(通过表演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教师组织好孩子。

  2、放录音故事,教师和孩子一起表演。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6

  我班幼儿大多数都是入园半年左右的宝宝们,在幼儿入园前我们对每一个幼儿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调查,使幼儿还没来园,我们就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一个了解,为幼儿入园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入园以后,针对托班幼儿的特点,为了缩短幼儿的分离焦虑,我们班三位老师齐心协力,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玩耍。在游戏:我是小司机、大家都是好朋友等活动,引导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在家教园地中,指导家长做好幼儿的入园的各项工作,使家长们能够在家也帮助幼儿尽量缩短分离焦虑,通过一系列活动我班幼儿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们也都放心的把幼儿放在这里。正由于老师这种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及奉献精神,一年来,我班的孩子快乐茁壮地成长着,做好托班升入小班的准备。

  根据开放教育理念,及幼儿潜能为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将各领域的学习关联起来,园内园外活动并重,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与环境中人、事、物产生交互作用中获取各种经验而成长。在一日活动中我能根据主题目标、幼儿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在开学初制订周计划并每周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严格按照周计划开展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活动中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并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努力探索孩子自主学习的`所需要的条件和因素,总结教师在实践中,促进孩子自主学习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从而切切实实地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小组教学和个别教育相结合,让教师和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对话。

  一年的工作中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前往合肥参加了上海幼教名师幼儿园“有效教学”现场观摩会,观看了几位名师的现场教学示范活动,收获颇多,认识到了很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好的施教方法,此后我便积极参与园内老师的公开课,取长补短,自身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在这一年里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即将翻开新的一页,迎来新学期。在迈向新学期的征途中,我更有一种迎接挑战的勃勃雄心,一种对更大成功的渴望。我将总结经验教训,对不足之处找到补足的途径,把握新时代的机遇,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午睡安全最容易被忽视。由于“午睡不会出事”的麻痹思想,部分值午班的教师没有严格执行午睡巡视和护理规定,往往在孩子睡着以后,做一些上午没完成的工作或在床上打打盹,有的甚至与幼儿同睡。殊不知,这个安全管理的空白档,会出现让人警醒的安全事故。以下安全案例使我们在高度警醒、克服麻痹思想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如何关注幼儿午睡安全,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案例一:

  保育员王老师满脸通红地跑进医务室,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去看看,我们班涵涵的大拇指被易拉罐环套住了,怎么也拿不下来,我越往下拿就套得越紧,现在手指都肿了,快点儿,快点儿。”值班医生迅速把孩子送到医院,医生和消防人员共同配合,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把涵涵大拇指上的易拉罐环取了下来。

  启示:幼儿喜欢将一些细小的物品藏在身上,午睡时把玩,比如案例中的易拉罐环,还有一些豆子、珠子等。幼儿容易将这些东西塞入耳、鼻、口内,因此,午睡前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幼儿不带玩具上床;对于特别淘气的孩子,要加强检查与督导,杜绝此类安全隐患。

  案例二:

  湖南省某幼儿园,小宝阿姨去幼儿园接小宝(2岁零5个月)回家,却发现小宝俯卧在床上,面色青紫,遂将小宝送到医院,可惜到达医院时,小宝已死亡。

  启示:幼儿睡觉姿势不正确,比如趴着睡、蒙头睡等,都会影响其身体健康,严重的还可能因呼吸困难而窒息,这就需要教师留心观察,来回巡视;另外,班级教师要做好幼儿特殊疾病调查和记录,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幼儿,要重点巡视和管理,一旦发现幼儿有不适症状,要及时救治。

  案例三:

  某幼儿园中班幼儿入园率仅达50%,园长进班巡查午睡时发现,教师坐在床上看书,有些孩子的被子已经垂到床沿了,她却视而不见。

  启示: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睡觉时自己不会盖被子,这是引起幼儿感冒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在午睡期间要随时给幼儿盖好被子,观察幼儿的面色、呼吸,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对于生病及吃药的幼儿,午睡前教师要做好交接工作,交代清楚孩子生病的原因等,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护理。

  案例四:

  幼儿离园后,园长接到一个家长的投诉电话,说自家上小班的孩子在午睡时被同伴咬伤了脚指头,孩子没敢告诉老师,回家后一直喊脚疼,一问才知道,是午睡时被同伴咬伤了。

  启示:当幼儿提出不想上幼儿园、想要得到某个礼物、想与同伴玩耍等要求,遭到拒绝的时候,就会出现负面情绪,他们往往喜欢用伤害同伴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压力。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特别是入园时情绪异常的幼儿,要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了解孩子情绪失常的原因,以便有效引导与管理。另外,每个班级都会有攻击性强的孩子,在安排床位时,可将其床位安排得离教师的位置近些,以便管理,切忌将他与同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或性格懦弱的孩子安排在一起。

  案例五:

  某幼儿园一名小班幼儿,午睡时趁教师上楼晾被子,悄悄下床,走出寝室,幸好门卫在门口拦住了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启示: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习惯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很多孩子不喜欢午睡,一旦离开教师的视线,就想趁机离开幼儿园。教师在值午班时,千万不能离开寝室,有特别需要时,可与其他教师交接代班,然后再离开。同时,在幼儿上床时要清点人数,起床时也要清点人数,防止幼儿走失事故的发生。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7

  “临港菜场”开业了,今天我请李亦菲做菜场老板,她又请了三位小朋友做菜场上的员工,几个人在菜场里忙乎了一会就做那不动了,我看了好一会儿走过去问:“老板,今天菜场上怎么这么安静?“李亦菲回答我说:“银行里还没人来取钱呢?”“那如果真没顾客来该咋办呢?”“那就做广告!”李亦菲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于是,她对夏鑫说:“你去做广告!”夏鑫爽快得答应了,他走到菜场门口开始吆喝起来:“快来买菜喽!五块钱一斤萝卜,买一斤送一条鱼!”他在那儿一个劲儿喊,一会儿陆续来了几位小朋友买菜,直到游戏结束菜场一直很忙。游戏结束时,夏鑫跑到我身边说:“吴老师,今天我们菜场里赚到了好多钱呢!你看!”说完他拿着一张一张地数。

  分析:

  菜场游戏中出现生意不好时,让幼儿试着走出去引进来——以“做广告”的形式招揽生意,这不仅满足了参与游戏的需要,还锻炼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而且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很喜欢尝试新的角色,当担任一个新的角色时,夏鑫表现得异常认真,整个几十分钟一直都在门口吆喝着。更让人开心得是菜场的老板—李亦菲遇到问题没有逃避,而是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

  指导策略:

  在一连几天的观察中我没有给与帮助,只是在看、问、听中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从老板、员工的表现说明幼儿游戏的规则意识很强,顾客能买到满意的`菜。但一连几天都有人投诉菜场上太吵了,我请全班幼儿一起想办法解决“声音大“这个问题,有人提议:除了嘴上吆喝,还可以用发传单、画画的方式告诉别人菜场上搞优惠活动。幼儿游戏能力正是在这“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在逐步得到发展。(吴云波)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8

  一、对旧时代的幼儿师范教育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改造旧教育的目的,教育部于1952年7月首次制订了独立幼师的教学计划。幼师学制三年,所设课程有:语言及语言教学法、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及计算教学法、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达尔文主义理论基础、政治、幼儿心理、幼儿教育、幼儿卫生及生活管理、认识环境教学法、体育及教学法、音乐及教学法、美工及教学法、参观实习。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这一计划最大的特点是各科教学法由各科教员担任,分别结合本学科及幼儿教育实际需要进行教学。1953年7月,教育部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减少了化学、三角、时事政策的课时,增加了几何、物理、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教育等课程及课时,总课时减少28节。1956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针对1953年的教学计划存的问题进行了调整,主要表现在:

  (1)将部分教法课与文化课分离。

  (2)增加“植物学”和“动物学”等科,取消“计算教学法”“生活管理”和“世界近代史”三科。

  (3)“认识环境教学法”改为“认识自然教学法”。其中认识社会部分通过语言教学来完成。

  (4)减少了数学、物理学科等科的教学时数,增加了幼儿教育学、语言教学法、教育实习等的教学时数。

  (5)增加钢琴选修科。至此,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语文(汉语、文学及儿童文学)、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学、化学及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地理(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中国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语言教学法、认识自然教学法、体育及体育教学法(体育、幼儿园活动性游戏体操及其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绘画手工及绘画手工教学法、教育实习。教育部规定该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求各幼儿师范学校必须努力贯彻执行。

  从此,政府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计划的规定,与各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了。这与解放前官方幼师课程计划对幼教师训机构影响不大,到有很大的区别。这有利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二、幼儿师范的改革实践

  1995年,原国家教委又根据新的形势对幼教及幼师改革发展的需要制订了新的三年制幼师教学方案。即《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该方案对培养规格首次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表述改变为培养幼儿园教师。规格涉及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及基本能力,身心素质三大方面。这些规格体现了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所具备素质的全面要求,有利于指导幼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也比以前有很大调整。该方案规定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四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各部分课程的比例分别为65%、15%、10%、10%。这一方案最突出的变化是:

  (1)确定选修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丰富了幼师课程的结构。方案规定选修课一般应开设文化知识、教育理论、艺术、体育、劳技、外语等类课程,各校可自行决定。

  (2)课外活动也成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3)在必修课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变化:教育类课程过去的“三学六法”改为“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概论”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四门课程。其中“六法”综合为一门课,变化最大。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育由过去的分科教学逐步过渡到综合教育;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及90年代以来我国在幼儿课程理论方面的建设都要求幼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

  但是,笔者认为六法课整合为一门课的实践效果很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的设置是必要的,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前完全没有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这门课程的内容被架空。这门课程应是原“六法课”基础之上的统整性课程。靠这一门课来完成原来六法课的内容是极其困难的。

  三、幼儿教师培养探索

  幼师到底设置哪些课程是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决定的。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幼师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总是比较盲目。研究这一问题就是为幼师课程设置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将极大地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由于我们的目标不明确,培养学生缺乏针对性和重点,导致许多幼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较长时间才能胜任工作。笔者以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善于学习和钻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机智的人。其中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吸取历史的经验,幼师的课程设置应能突出培养幼师生教育能力的课程,这可以使幼师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幼师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平衡文化基础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在幼师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始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应该说两类课程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来说都是重要的。但教育类课程更加体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因此教育类课程应该成为幼师课程体系的核心。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应该加大,而不是减少。为了保证幼师生的文化水平,可采取招收初中毕业生,但延长学制的做法;也可招收高中毕业生。这都预示着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文化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应考虑如何适应幼教实际需要的问题,应从幼教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文化课门类及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9

  《打怪兽》是小班健康领域的活动,以情境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正面投掷的动作,发展孩子们的上下肢力量及手眼协调性。并且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感受情境活动的乐趣。

  活动前,我创设了这样了以司令员练兵的情境,让孩子们扮演小士兵的.角色。因为村子里经常有怪兽出现,欺负小动物们,使得整个村庄都不安宁。小士兵们将要学习新的本领,用石头去打败小怪兽。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让他们在情境游戏中,学习投掷的本领。然后,我将场地分别布置成“小兵热身区、小兵训练区和小兵实战区。亮点是在小兵实战区放置了垫子和呼啦圈,摆放了栅栏和怪兽的形象。在投掷活动中,不单单是上肢的锻炼,也要锻炼孩子的其他身体部位,所以创设了穿过丛林和跨过小河的情境,一方面使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活动开展后,孩子们还是相当投入的。但由于在活动中,自己心急,所以时间没有掌控好。孩子们貌似没有很尽兴。在训练区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多练习几遍。将投掷的动作再仔细讲解下,或是可以将投掷较好的幼儿请出来,做下示范;而在实战区,由于过度重视投掷的技能,所以在匍匐前进和双脚跳障碍的时候,只让孩子进行了一次。其实可以让孩子们多次进行。最后打怪兽环节,如果更生动形象的话,下一次吸取经验,可以放怪兽来了的声效。

  总体来说孩子们对怪兽有着莫名的激动与兴奋,因此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激发孩子的潜能,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性积极性都非常高,也基本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若是能注意细节,好好掌握时间,在活动中让孩子们练习多一些,我想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10

  观察时光:

  每次午睡时光

  观察记录:

  第一次与丙小朋友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十分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睡不着的孩子。针对这种状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绝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持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先还丙小朋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绝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之后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丙小朋掐我!"原先又是丙小朋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

  丙小朋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光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光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动其构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丙小朋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忙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光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光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构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实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11

  活动目标:

  1. 认识并练习画直线、折线、波浪线、螺旋线等多种线条。

  2. 了解美发师的工作,尊重他人的劳动。

  活动准备:

  各种发型图片,彩笔每个幼儿1盒。.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欣赏发型

  1、出示发型照片,与幼儿一起欣赏。

  2、请幼儿说说:每张照片上是发型是什么样的?

  3、请幼儿说说妈妈、爸爸和其他家人的发型是什么样子的。如:妈妈的头发烫成大波浪,弯弯曲曲地披在肩上很漂亮;爸爸的头发很短是平头,很精神;......

  4、请幼儿之间互相观察发型,说说朋友的发型是什么样的。

  5、你经常去哪里理发?理解美发师的工作.

  二、探讨头发的画法

  1、欣赏画册《OK发型师》画面。讨论如何为光头人添画头发,用什么样的线来表现。

  2、幼儿看发型图样,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出几种线条:直线、波浪线、折线、螺旋线......说说哪种发型适合用哪种线条。短发适合用短直线来画,卷发可以用波浪线、折线、螺旋线来画。

  3、示范线条的画法

  (1).教师示范直线的画法.

  师:再画直线时要注意笔不能晃才会画的漂亮.

  (2).教师示范曲折线的画法

  师:曲折线像鲨鱼的牙齿一上一下,尖尖的牙齿!

  (3).教师示范波浪线的画法

  师:波浪线也是一上一下,不过没有尖尖的牙齿.

  (4).教师示范螺旋线的画法

  师:螺旋线像蜗牛的家一圈一圈的。

  三、幼儿设计发型

  1、幼儿说说自己要设计什么样的.发型,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线条绘画。从发际处开始向外画。

  2、教师提醒幼儿画时线条要一根一根紧挨着,直到将整个头顶部画满,要画的多,画的紧密。

  四、展示评价

  将幼儿的作品排列在一起,互相欣赏。

  启发幼儿给自己设计的发型起个别致的名字。

  请幼儿评出最佳“发型设计师”。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12

  1、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

  案例分析:

  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1.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波波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礼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告诉波波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波波与同伴之间合作,逐渐体验到友好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让自己变得被大家接受,喜欢。

  2、案例分析与反思:生命的故事

  案例描述:冬季的告别,迎来了一个美丽新鲜的春天,孩子们在我们的带领下寻找着春天的气息,泥土中探出一点点“小脑袋”的小草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偶尔蝴蝶的飞过总能激起孩子们纯真而又俏皮的笑脸,最近的植物角也热闹了很多,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

  贝贝一早来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分享她的新发现:“老师,我来了就去看小鱼了,它们也想和我一起寻找春天”。“小鱼”?一时间我还未反应过来,其他孩子就已经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琪琪说:“那是河里不结冰了,小鱼开心就出来了”。强强说:“不会是小鱼想和我们做朋友吧,可是今天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游走了。”妙妙这时插上来还抱着我的肩膀兴奋地说:“老师,要不我明天给小鱼带好吃的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只有璐璐和航航一声不响坐在座位上,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介于他们两个内向的性格我也没有多加留意!

  第二天一早先是璐璐带着小金鱼来了,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小金鱼的到来,璐璐悄悄的告诉我:“老师,能把我的小金鱼放在我的植物旁边吗?我想让小金鱼和我一起照顾植物”我为她的想法感到骄傲,一整天她都很开心,只要有空就会去看小金鱼。同时也很意外内向的航航和妈妈一起带来了两条小金鱼,奇怪的是为什么要分两个鱼缸呢?我再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也不许我把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下午的时候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的小鱼死了”当时我并未特别重视,只是疏散了孩子和他们说明情况小金鱼有可能吃得太饱了,草草就把小金鱼处理掉了。没过多久又传来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哭了”,这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璐璐虽然内向但却很懂事也很能干,从来不会没缘由的乱哭!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宝贝你怎么了?老师抱抱好吗?”抽泣声好久没有停止我只能询问原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想妈妈了?”......她都摇头表示不是!还是孙老师问了一句:

  “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都沉浸在此次活动中,只是航航时不时就去看他的小金鱼们,还会傻傻的露出笑容。我隐约知道他肯定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于是晚上放学我悄悄问了他的妈妈,他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金鱼因为放在一起死掉了,他爸爸告诉他是因为打架了!原来孩子,你的善良不因你的沉默,你的纯真只因你的善良。

  只是双休日的时候,门卫告诉我,小鱼一条被猫打翻了,一条被猫吃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的心里藏着多少的秘密呢?这些秘密都来自于孩子的善良与纯真,只是由于孩子年龄特点,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他们只能用细微的变化传达他们的情感,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情绪表现。“蹲下来”和孩子去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和他们玩耍在一起的孩子,但是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

  小鱼的死对于璐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是她很心爱的东西,她不能很好的接受这个事实,同时潜意识中她认为原来最心爱的东西总有一天也会消失,所以让璐璐感到很是伤感,我的及时拥抱与关心让她有了一丝安慰,但是我们不是要一直做一个大树妈妈,我们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出他们的天空,我们必须要让她们勇敢,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于是我结合本班特色绘本选择了《生命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凡事生物都是有着一定的有限生命,包括我们人类。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1.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波波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礼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告诉波波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波波与同伴之间合作,逐渐体验到友好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让自己变得被大家接受,喜欢。

  2、案例分析与反思:生命的故事

  案例描述:冬季的告别,迎来了一个美丽新鲜的春天,孩子们在我们的带领下寻找着春天的气息,泥土中探出一点点“小脑袋”的小草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偶尔蝴蝶的飞过总能激起孩子们纯真而又俏皮的笑脸,最近的植物角也热闹了很多,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

  贝贝一早来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分享她的新发现:“老师,我来了就去看小鱼了,它们也想和我一起寻找春天”。“小鱼”?一时间我还未反应过来,其他孩子就已经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琪琪说:“那是河里不结冰了,小鱼开心就出来了”。强强说:“不会是小鱼想和我们做朋友吧,可是今天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游走了。”妙妙这时插上来还抱着我的肩膀兴奋地说:“老师,要不我明天给小鱼带好吃的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只有璐璐和航航一声不响坐在座位上,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介于他们两个内向的性格我也没有多加留意!

  第二天一早先是璐璐带着小金鱼来了,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小金鱼的到来,璐璐悄悄的告诉我:“老师,能把我的小金鱼放在我的植物旁边吗?我想让小金鱼和我一起照顾植物”我为她的想法感到骄傲,一整天她都很开心,只要有空就会去看小金鱼。同时也很意外内向的航航和妈妈一起带来了两条小金鱼,奇怪的是为什么要分两个鱼缸呢?我再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也不许我把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下午的时候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的小鱼死了”当时我并未特别重视,只是疏散了孩子和他们说明情况小金鱼有可能吃得太饱了,草草就把小金鱼处理掉了。没过多久又传来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哭了”,这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璐璐虽然内向但却很懂事也很能干,从来不会没缘由的乱哭!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宝贝你怎么了?老师抱抱好吗?”抽泣声好久没有停止我只能询问原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想妈妈了?”......她都摇头表示不是!还是孙老师问了一句:

  “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都沉浸在此次活动中,只是航航时不时就去看他的小金鱼们,还会傻傻的露出笑容。我隐约知道他肯定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于是晚上放学我悄悄问了他的妈妈,他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金鱼因为放在一起死掉了,他爸爸告诉他是因为打架了!原来孩子,你的善良不因你的沉默,你的纯真只因你的善良。

  只是双休日的.时候,门卫告诉我,小鱼一条被猫打翻了,一条被猫吃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的心里藏着多少的秘密呢?这些秘密都来自于孩子的善良与纯真,只是由于孩子年龄特点,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他们只能用细微的变化传达他们的情感,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情绪表现。“蹲下来”和孩子去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和他们玩耍在一起的孩子,但是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

  小鱼的死对于璐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是她很心爱的东西,她不能很好的接受这个事实,同时潜意识中她认为原来最心爱的东西总有一天也会消失,所以让璐璐感到很是伤感,我的及时拥抱与关心让她有了一丝安慰,但是我们不是要一直做一个大树妈妈,我们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出他们的天空,我们必须要让她们勇敢,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于是我结合本班特色绘本选择了《生命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凡事生物都是有着一定的有限生命,包括我们人类。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都沉浸在此次活动中,只是航航时不时就去看他的小金鱼们,还会傻傻的露出笑容。我隐约知道他肯定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于是晚上放学我悄悄问了他的妈妈,他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金鱼因为放在一起死掉了,他爸爸告诉他是因为打架了!原来孩子,你的善良不因你的沉默,你的纯真只因你的善良。

  只是双休日的时候,门卫告诉我,小鱼一条被猫打翻了,一条被猫吃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的心里藏着多少的秘密呢?这些秘密都来自于孩子的善良与纯真,只是由于孩子年龄特点,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他们只能用细微的变化传达他们的情感,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情绪表现。“蹲下来”和孩子去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和他们玩耍在一起的孩子,但是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

  小鱼的死对于璐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是她很心爱的东西,她不能很好的接受这个事实,同时潜意识中她认为原来最心爱的东西总有一天也会消失,所以让璐璐感到很是伤感,我的及时拥抱与关心让她有了一丝安慰,但是我们不是要一直做一个大树妈妈,我们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出他们的天空,我们必须要让她们勇敢,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于是我结合本班特色绘本选择了《生命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凡事生物都是有着一定的有限生命,包括我们人类。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13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焦点。多方研究和实践证实: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大部分是通过在职培训来实现。

  我国针对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研究并不多。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方式由单一的讲授式走向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职培训的模式从专门的院校集中封闭式培训模式向院校集中培训与各种专题研训相结合的开放式培训模式转变。探索有效的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方式,必然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适龄儿童优质的学前教育。

  二、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特点

  (1)由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认知态度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显性知识转化为默会的教育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往培训主要让参加培训的教师了解和掌握一些外在的、易于用言语表达的教育显性知识,忽视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过一定幼儿教育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不是没有教育理论知识,而是应该对他们已有的教育知识加以理顺和提升。因此,尝试运用默会知识理论,将其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进行揭示和分析,转变为教师真正的思想财富,充分发挥在教育实践工作中的作用。

  (2)由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化为互动式的交流。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通常分为:集中学习、分组学习、园本研修、自主研修等几大模块。由于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加之时间的有限,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大多采用传统课程教学来完成集中学习中的理论部分。这就变成了单方面的把教育理论知识“灌输”给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因此,我们要重新正视我们的培训教师,将教育理论与幼儿教师已有的默会教育知识进行比较、研讨、反思,使幼儿教师在交流中凸显和检验自己的默会教育知识,达到建构和优化其教育知识结构其专业素质,引导幼儿教师参与讨论和交流其教育默会知识,从而实现双边的有效“对话”。

  (3)从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一直以来,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传授与专业课程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事实证明,传统的在职培训不能充分发挥幼儿教师自身的主体性,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来,在职培训的教育效果是难以保证的。因此,打破传统的被动参与学习方式,让幼儿教师自主学习,让他们觉察出一些教育理论知识就蕴藏于他们的工作实践之中,最终实现积极主动探索式的可持续发展。

  三、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方式

  笔者将幼儿园教师成长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新手阶段、成长适应阶段、成熟阶段。

  新手阶段的幼儿园教师刚刚走出校门,对《纲要》及有关教育法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常规、幼儿园生活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并不熟悉。对于此阶段培训的新手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分组研讨法”,通过具体教育案例描述,引导教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与分析,从中获得实际解决问题的经验,并能举一反三地处理日常教学中的同类问题。

  成长适应阶段的幼儿园教师已经是个体知识较为丰富、对本职工作较为投入的教师。此阶段的幼儿园教师能够意识到培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会主动完善自身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实施幼儿教育教学的能力。因此,在采用新手阶段的“案例教学”和“分组研讨”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情境体验”法促进教学情境,让参与培训的教师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情感上深刻体验和感悟。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14

  设计思路:

  泥塑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能提高幼儿小肌肉群的灵活性,

  和一定的美学素养,并能使幼儿积累一些初步的立体雕塑技能。但以往的泥塑活动都以实物范例为主来引导幼儿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独立创造性,违背了当代幼教界提出的自主学习,幼儿被动地学,学得辛苦。

  这次活动,我决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泥塑活动,试图在指导方面突破以往的“范例+临摹”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逐渐掌握一些基本造型。于是我通过设置一定的悬念来调节幼儿的心理,促使幼儿自主地尝试,学习,积累。

  过程实录:

  目标:

  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讲一讲,充分感知花瓶的造型特点。

  2、能恰当运用搓、揉、捏等技能,学习创造性地泥塑花瓶。

  3、设置情境,提高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准备:每组一只用彩色塑料袋包裹好的花瓶(各种形状)。

  每人一块橡皮泥,泥工板。

  若干朵用铅丝、皱纹纸做的彩色纸花。

  过程:

  1、猜一猜。

  请小朋友猜一猜,桌上塑料袋里藏着什么?

  [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出悬念,激发幼儿对这次活动的兴趣。]

  2、摸一摸,讲一讲

  大家轮流摸一摸,边摸边讲,讲讲里面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塑料袋里藏着什么?(花瓶)

  [让幼儿主动去感知塑料袋里的物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通过摸一摸,讲一讲,初步感知了花瓶的造型特征,为以后的泥塑活动奠定了基础。]

  3、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今天,老师给每组带来了一只漂亮的花瓶,每只花瓶的样子都不一样,请你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然后用橡皮泥做一做,花瓶会是什么样的呢?

  要求:

  (1)保持安静,小嘴巴抿紧

  (2)可以一边摸,一边捏,一步一步感知。

  (3) 花瓶要做得大一些,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小花朵,花瓶做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就送他一朵花,好吗?

  [整个活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幼儿主动的去感知,并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知,没有范例,但更多的是老师有意识地引导,比如悬念的设置,鼓励幼儿边摸边捏,用小花朵激励幼儿把花瓶的.形象做得更精致等等,幼儿少了范例的临摹,一下少了许多限制,不用考虑象不象,只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老师针对每只幼儿的花瓶给予肯定,可以树立每个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相信自己做得都很成功。]

  4、展示作品,小结

  请每组小朋友打开塑料袋,大家相互欣赏。

  [揭示迷底,使整个活动首尾呼应,更有整体性,并且通过比较、欣赏,使幼儿更进一步地提高美学素养,为以后的美术活动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活动评价:

  在整个活动中,由一个悬念紧紧吸引着幼儿,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很投入,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结束后,揭示谜底,幼儿通过比较、欣赏,通过老师的肯定,对自己树立了更大的自信,也积累了更多的泥塑经验。

  在设置情境时,如果能结合时代特征,布置成有一定艺术品味的陶吧环境,更易激发幼儿的内在创造欲望。

【幼儿园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教学案例幼儿园大班12-31

幼儿园感恩教学案例02-23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01-14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学案例11-16

孩子的潜能幼儿园教学案例02-21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学案例02-26

案例的教学反思12-12

教学反思案例09-29

幼儿园大班关于线的教学案例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