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观潮》

教学案例:《观潮》

时间:2023-11-03 12:27: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案例:《观潮》

教学案例:《观潮》1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观潮》

  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现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们基础教育高奏的主旋律。我们所确立的培养目标,应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再向个性和谐发展转变,强调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积极主动、独立自尊的能动的人。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精读课文《观潮》一课中体会得最深:在初步谈话,理解课题,检查预习,反馈交流之后。我马上让学生观看录像,感受大潮雄伟的情景。这过程让我感到如果把传统的阅读教学与现代的计算机教学有机地融合,阅读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具体过程如下: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陈老师呀,把这大潮从网上给下载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教师播放从网上下载下来的钱塘江大潮录像:随着由声音到影像的越来越响,越来越近,潮水越显得壮观。并出现了一线潮、回头潮、碰头潮等。)

  (此时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同声调的“啊!啊!……”的惊叹声时时发出。)

  生:真漂亮啊!

  生:真的不一样啊!

  ……

  从学生不时发出的惊叹声,我发现了此时借助的影像资料容易使学生形成较为直观的感受,,这对于下个环节的阅读教学起了个“行军打仗,粮草先行”的作用,于是进入下一环节──让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在学完课文后,我第三次以大潮影像为背景,布置研究体验性作业:

  以电台记者的身份,以课本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

  此时,通过直观的影像和对课文文字的理解,学生已经对大潮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此时学生显得“胸有成竹”。每个学生都爱说话,效果不错。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下课后,班上的郭豪、洪于翔、黄礼文等同学马上凑到我的身边,“陈老师,这节课真是有趣极了!”“从小到大,我们还没见过这么壮观的景色啊!”“陈老师,下节课再看一遍吧。”“课文中的三、四自然段的'内容你们都能理解吗?”“起先对课文内容还有点不理解,有了电脑上的资料,我们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一群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兴奋劲头,让我陷入了反思之中: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第三次作为作业让学生当“现场主播”,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注意。

  总之,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理解透彻。如果像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反而比多媒体教学要低效得多,多媒体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创设情境,缩短心理距离,才能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在图画、动画及音乐等渲染下,生动地再现课文,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引导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物极必反”。我们在为语文课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时候,首先要充分考虑语言文字自身的特性,不能简单地以为多媒体就是一切。计算机在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应是起辅助作用,帮助教师教,帮助学生学。对于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应有平常心,不妨把计算机视同于粉笔和黑板,圆珠笔和作业本。它就是工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用的工具,不是什么天外来客,完全没必要把它神化。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案例:《观潮》2

  练笔类型: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很多阅读课教学只是实现了文本的“内化”,学生得到的只是文本的意旨、情趣,得“意”而忘“言”。其实,一个人语言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别人告诉获得的,而是从一次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渐建构习得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为学生“言语作品”(书面的、口头的)的外化提供契机,捕捉文本语言、句式、表达上的典型之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迁移运用。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张虹波老师的这篇《观潮》练笔案例较好地从中年级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孩子们进行句式的仿写。

  如果说张老师的句子仿写是“点仿”的话,那么“《落花生》练笔指导”便是“面仿”教者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落花生》一文“针对一种事物,分角色对话,谈出这件事物的特点”的篇章构成方式进行指导仿写。

  《观潮》随文练笔教学案例

  1、出示片段,练读发现:

  (1)学生练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文字:

  作者是按从远到近顺序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2、感受壮观,学习表达。

  (1)重点研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小组讨论:

  b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c、比较体会。(小黑板出示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D、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从以上四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体会四个句子的不同之处:一个句子比一个句子更具体。特别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把句子写具体。

  (2)、引导练笔:在平时的作文中,我发现同学们也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这样不仅使描写更加细致,更加形象,拿起你手中的笔,把平时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运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句子更形象生动。

  3、展示评价

  树林里到处都是火红的树叶,它们就像一团火。枫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红地毯,走在上面脚底软软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像在奏响秋的乐章,舒服极了。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那满树的枫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像一朵朵的红花在风中绽放。

  (赏评:小作者运用了形象比喻的修辞方法向我们展示了秋天树林独特的风景,那如火的颜色;地毯般的形态;蝴蝶翩翩起舞般的动态美,把原本静态的树林风光描绘得如诗如画。)

  反思:模仿是沟通读写迁移的桥梁,它顺应了儿童的写作心理,巩固语言的训练。“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文本里面有丰富的可供学生学习的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学生学语文首先要学好这些范文。根据能力训练的渐进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教师让学生以文本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文本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由文本作迁移,在练笔中形成语言技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佳句的基础上,从中体味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再要求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出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景物。这样得法于课内运用于实践的的练笔并会如鱼得水。

  经典片断链接: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选自课文《槐乡五月》)

教学案例:《观潮》3

  〖片段一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学生闭眼齐背。)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得十分精彩,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

  (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案例:《观潮》】相关文章:

《观潮》教学设计06-17

《观潮》教学反思05-28

观潮教学反思08-19

《观潮》教学设计(荐)11-13

教学反思案例09-29

案例的教学反思12-12

《观潮》教学反思15篇07-28

《幸福》教学案例11-02

教学案例分析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