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的词句,借助想象和联想来理解文意。
2.能理解文章的主题,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岳阳楼所承载的精神内涵。 3.能通过朗读感受全文的浩然之气。
【教学重点】
理解岳阳楼所承载的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
学生要熟悉本文,扫清文言词语的障碍。
【教学环节】
一、史书中的两段记载给人的启发(3分钟)
宋代《过庭录》记载: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滕子京给范仲淹的信(摘录):
“古今诸公于篇咏外,率无文字称记。所谓岳阳楼者,徒见夫屹然而踞,岈然而贞,轩然而竦,伛然而顾,曾不异人具肢体而精神未见也。”
结合这两段材料,我们发现滕子京要求范仲淹通过写《岳阳楼记》而写出什么来? 范仲淹正想借写《岳阳楼记》的机会为滕子京做点什么?
出示本课的探究内容——范仲淹长岳阳楼之精神
二、范仲淹长岳阳楼之精神
探究第1步:范仲淹认为,岳阳楼重建后,“大观”有无明显变化?(3分钟) 要求: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并准备作口头回答。
推理并小结:新岳阳楼雄风依旧,但精神依然难见。精神是思想层面的东西,只有人才这精神。新岳阳楼的内在精神,来往的登楼者以及重建岳阳楼的人,他们的内在精神是关键。
作者先从岳阳楼登楼者来研究。
探究第2步:(思考3分钟,小组交流4分钟,全班交流8分钟,共15分钟)
迁客骚人看到
(填两三句文中的原句)的景,就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
的情景,因此产生了
的情感。
要求:
先独立思考。阅读文章第
3、4两段,先在文中用曲线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某些写景的句子,然后按照探究第2步的要求思考横线上的内容。
接着在小组交流并完善自己的思考,准备在全班交流。
小结:
迁客骚人遭遇挫折,意志消沉,情绪消极,这种颓废能长流与天地之间么?
迁客骚人时来运转,取得功名利禄,他们春风得意,忘乎所以,这种得意忘形能长留于天地之间么?
滕子京算迁客么?是骚人么?难道他就没有在岳阳楼上伤感过么?现在,他政绩辉煌,说不定马上就能得到重用,他登岳阳楼,怎么不会把酒临风,重现昔日将帅的风采呢? 由此可见,作者说什么迁客骚人,其实就是暗点滕子京啊。 既然迁客骚人不能赋予岳阳楼真正的精神,那么谁能赋予岳阳楼真正的精神气质呢?这样的人,在哪里呢?
探究第3步:范仲淹的偶像是谁?他为什么把他们作偶像?(3分钟)
要求:用红线画出有关语句进行分析,准备全班交流。
偶像具有的品德:不求功名利禄,具有豁达的`胸怀;始终忧国忧民,怀抱远大的政治抱负。
关于偶像的遐思(5分钟)
· 这样的古仁人在范仲淹之前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呢?
· 假如这样的古仁人登上岳阳楼,他们会使岳阳楼显现精神吗? · 要求:举一个历史人物,根据他的事迹或诗文来谈。
小结:岳阳楼雄伟壮观,远眺洞庭,豁达是它的内在精神;它在洞庭湖边顶天立地,那么为民而忧,为国而忧,这种为民为国顶天立地就是它的内在精神啊。登楼的人位卑未敢忘忧国,重新修建此楼的人,为国为民,为人所称诵,岳阳楼的浩然之气将万古长青啊!
关于偶像的追问(3分钟)
· “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问题是抛给谁思考的?表达了范仲淹怎样的愿望? · 要求:根据课堂所学,作合理的猜测。
三、诵读全文3分钟
附注: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题岳阳楼(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2
1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2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优等生占百分之三十,中等生占百分之五十,后进生占百分之二十。班内人数不多,我们教师在辅导学生,检查作业时,力求照顾周全,逐一过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作业精益求精。在课堂教学时,想尽各种办法,努力学习各种先进而适用的教学方法,使之付诸于课堂效率上。
3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4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检查背诵《诗两首》。
2.《游岳阳楼记》作者简介:
袁中道,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二、感知课文
1.请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第二段写作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联想和感慨。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
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识为我们客观准确地回答了此问题,他在文中谈到如此盛大的水势,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第七,如果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
结论是: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2)找出文中表作者因景变而发生感情变化的句子,对于这情感的变化,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提示:作者居然因为风景变幻而哭将起来,可见不但感情容易激动,而且对感情相当放任。这种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为风气的时代,明清小品作家敢于表述自由的性灵,正是其可爱可贵之处。
(3)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哪些历史人物?有何用意?
明确: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宋朝滕子京、范仲淹,联系了修建岳阳楼的滕子京因在在官场上受到打击而宾客间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示:用这样的联系来对照自己当时的人生经历,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慨。袁中道认为滕子京不应该哭,因为他已经在中央朝廷为著名的谏议,在地方也是著名的将帅,又有范仲淹这样的知己,到了岳阳这个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该有政迹可报,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这个样子,四十多岁了,头发都白了,还没有为保卫国家作出什么贡献;遭逢兄长病故,加上飘零异乡,又是面对“寒雁一影”这样的遭遇,“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他这不仅是为自然现象而哭,更是为个人政治遭遇而哭!他这种敢哭敢笑的个性追求,即他文学创作中一直追求的“独抒性灵”。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正确的朗读课文
2、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3、理解文中“心忧天下”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正确的朗读课文
2、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心忧天下”的思想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导入
师:当我们读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时,我们为张养浩关心民间疾苦之心所感动,这似乎代表的是所有读书人的心声。所以当我们再次诵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我们心中涌起的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感。让我们共同走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2、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世称“范文正公”。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3、朗读训练
自由朗读--------听范读-----------齐读。
提示:注意语言的停顿、字音的正确、情感的变化。
4、文意疏通
师:同学们以小组讨论课文前两段的大意。
(小组讨论,请同学说大意。)
明确:谪、作(写)、政通人和、具、属、浩浩汤汤、大观、然则、迁客、骚人。这些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应特别注意。(具体可参照课下注释)
小结:修建岳阳楼的背景、滕子京的政绩: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写作此文的`原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总领第二段的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从空间表现盛景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从时间表现盛景的句子: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课后训练
反复朗读此文,感受文章的情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2、理解文中“心忧天下”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心忧天下”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
1、文意疏通
师:让我们齐读第3、4自然段,领略一下岳阳楼的风光。(朗读)
同桌共同欣赏画面,用大意法讲述出来。
明确:重点掌握若夫、淫雨、国(国都)、忧谗畏讥、萧然(萧条的样子)、锦鳞、或、一、郁郁青青、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把(握)、的含义。(参见课下注释)
这两段景物描写形成鲜明对比,一则是悲凉阴暗一则是欢乐明亮。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耀”“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点与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第3、4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要点: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句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先忧后乐”一段正论。如果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也破坏了文章的内在联系。
2、探究
师:作者在具体的描绘了景色后,用了一大段的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让我们来齐读体味古人之心。(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发言:你最欣赏哪句话,说明原因。小组交流。
提示: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同时又体现作者的旷达胸襟。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1)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2)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
(3)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既是对友人的勉励也表明自己的志向,委婉含蓄。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了解范仲淹的生平,识记重要信息。
2、熟读成诵,熟练翻译课文,识记文言词汇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培养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范仲淹的生平,识记重要信息。
2、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熟练翻译课文(前三段),识记文言词汇。
预习检测
1、范仲淹,字,苏州吴县人,北宋家、家、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2、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范仲淹谪守属予作文以寄之予观夫巴陵胜状浩浩汤汤若夫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忧谗畏讥一碧万顷岸芷汀兰宠辱偕忘嗟夫
3、朗读训练
老师范读学生仿读齐读
整体感知
1、翻译课文前三段,学生根据课下注释以段为单位翻译课文,标记难点和重点词语向组长或老师询问;老师巡视,帮助解答疑难。
2、自主翻译后,学生课堂串译。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总结交流强调本段的重点词语。
当堂训练
1、解释画线字词越明年乃重修岳阳楼予观夫巴陵胜状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连月不开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薄暮冥冥
2、翻译下列句子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增其旧制属予作文以寄之朝晖夕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翻译第四、五、六段,识记重点词语。
2、了解内容,理清思路,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培养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
整体感知
1、翻译课文后三段①学生根据课下注释以段为单位翻译课文,标记难点和重点词语向组长或老师询问;老师巡视,帮助解答疑难。
②自主翻译后,学生课堂串译。
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总结交流强调本段的重点词语。
2、文并非单纯的写山水楼观的狭境,而是融自然、感情、理想于一文,你能不能抓住表达方式的变化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探究文本
1、解本文的写作意图参考资料:据史料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情绪极为低落,此时,范仲淹应邀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岳阳楼记》。如果你是滕子京,你能从中明白老朋友的良苦用心吗,你明白了什么?
2、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思想情怀?
课堂升华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先忧后乐”的思想源于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发展了这一思想,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他不为外物所动,不论社会环境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同学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风华正茂的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当堂训练
1、解释画线字词
波澜不惊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宠辱偕忘把酒临风此乐何极是进亦忧
2、翻译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以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名言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欣赏本文的立意美、语言美、结构美;朗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前两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布置学习预习:
(一)泛读课文及阅读提示与全部注释。
(二)阅读背诵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岳阳楼上的一副对联: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问: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是什么意思?以此引出本课。
(二)阅读理解。
1.学生试读课文(亦可教师范读)。
2.正音:
谪()守 霪()雨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忧谗()畏讥 岸芷()汀兰 宠辱偕()忘 浩浩汤汤() 阴风怒号() 嗟()夫
3.学生提问。
4.师生讨论,释疑。
5.学生朗读课文。
6.指导学生逐段阅读以至熟读全文。
7.限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朗读或背诵。
(二)学生质疑。
(三)教师归纳几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释疑。
1.怎样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2.上述警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文章中各段具体内容是如何联系的?
3.本文的结构和语言有何特色?
(四)比较分析。
问:本文与杜甫诗《登岳阳楼》都是以岳阳楼为题材的,它们的`内容、结构有何异同?
提示:两篇都写了岳阳楼周围的景色,也都用了借景抒怀的方法。两篇的开头都交代原因:《登》是慕名登临而作,《记》是应约有感而发。两篇中间都是写景。《登》:"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魄宏大,意境广阔。《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也有着同样的气势。不过《记》在写阴雨、睛明景色时,情景相生;而《登》诗三联写自身经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与次联写景没有直接联系,两篇最后都抒怀,但《记》是在与前文的"悲""喜"之情对比中提出了"先忧后乐"的主张,显示了作者志趣的高远;《登》诗是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吐蕃入境,边境不宁,百姓遭战乱而流离。"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同样于"忧时伤乱"中见其忧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可以说范仲淹与杜甫这两位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诗、文),大致相同的结构(述因--写景--抒怀),写同一对象(岳阳楼),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与民同忧乐)。
(五)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写作特点。
(六)检查背诵全文。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体会对偶手法的修辞作用,并能迅速辨认对偶句。
3、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2、师共同疏通课文大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层。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文章背景
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主张“与民同乐”。
范仲淹,字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家_________家,谥号_________,著有《_________》。
二、范读课文,注意句读
三、正音,完成预习二、三
谪(zhé) 属(zhǔ) 浩浩汤汤(shāng) 霪(yín)
霏(fēi) 樯(qiáng) 薄暮(bó) 谗(chán)
顷(qīng) 芷(zhǐ) 汀(tīng)
四、齐读课文,注意句读
五、学生自读课文,力争读熟,体会作者的感情
六、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谪 越 具 增 属 予。(板书)
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板书)
4、齐读课文第一段。
七、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胜状 汤汤 大观 备 然则 迁客骚人 得无(板书)
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胜景,并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为下文铺垫。(板书)
4、齐读课文第二段。
八、总结本节课内容
第一部分属于叙事,第二部分属于写景。
九、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课文。
3、预习三、四段。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叙事)
第二部分:第一层(2)概述岳阳楼的胜景,并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为下文铺垫。(写景)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分析课文2、3两段。
3、体会对偶手法的运用。
4、找出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字词:拼音、解释。
2、齐读、抽背。
二、新授第三段、师生共同分析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三段。
重点词语:若夫 排空 去国。
3、教者纠正、归纳、总结。
第三段写物暗己悲,为下文议论“不以己悲”伏笔。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板书)
4、学生齐读第三段。
三、师生共同分析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四段。
重点词语:至若 春和景明 而或 把酒临风
3、教者纠正、归纳、总结:
第四段写景明则喜,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伏笔。先写景,后情,情景交融。(板书)
4、学生齐读第四段。
四、师生共同找出文中的对偶句
如:“衔远山,吞长江”“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欧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五、总结本节课内容
三、四段为第二部分第二层两段文字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其实,看起来是写“异”,实际上是写同。因悲和喜表现虽“异”,但本质相同,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容辱为转移的`悲喜观。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下文论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来。
六、自读三、四段,力争背诵
七、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课文。
3、预习最后一部分。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3)物暗己悲,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
为议论“不以已悲”伏笔。
第二部分:第二层(3、4)
(4)景明则喜,先写景,后写情,交融。
为议论“不以物喜”伏笔。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分析最后二部分。
3、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意义。
4、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字词:拼音、解释。
2、齐读、抽背。
二、新授第五段、师生共同分析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五段。
重点词语:求 古仁人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第五段: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被。
这里自然总结出全文中心意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这一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自己高远的志向。
4、学生齐读第五段、力争背诵。
三、师生共同分析第六段
1、指名朗读第六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六段。
3、教师总结。
第四部分(6)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四、齐读课文、力争背诵
五、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课文。
3、预习下一课。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报负。
第四部分(6):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尝试背诵课文。
2、识记文言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3、能找出过渡性的词句,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多媒体出示词句练习:
1、解释词义:
⑴乃重修岳阳楼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⑶予观夫巴陵胜状
⑷此则后阳楼之大观也
⑸前人之述备矣
⑹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⑺若夫霪雨霏霏
⑻薄暮冥冥
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⑽至若春和景明
⑾而或长烟一空
⑿宠辱偕忘
⒀或异二者之为
⒁是进亦忧,退亦忧
2、翻译:
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微斯人,吾谁与归?
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精心导入
1、以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课文。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三、解难答疑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预习感受。
3、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后,教师点拨明确。
4、学生自由朗读刚才自己有疑难的语句,进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读分析
本文做到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请同学们找出对应的语段或语句。
2、第一节的“谪守”与第二节的哪个词对应?他们被“谪”后的.心情会怎样?
明确:“谪守”与“迁客”对应。
3、第二节中有一个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迁客”之“情”的描写,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过渡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异”,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明确:“物”“异”而“情”“异”:阴冷险恶──悲;春光明媚──喜。
5、“古仁人”的“览物之情”又怎样呢?他们是怎样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么,他们以什么为“喜”,又以什么为“忧”呢?
明确:“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以“天下”为“忧”,以“天下”为“乐”。
6、作者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既是自勉,更是劝慰友人。
7、另外,本文能做到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还得益于几个关键性词语的恰当地配合使用,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明确:“观夫──然则──若夫──则有……者矣──至若──则有……者矣──嗟夫──然则──噫”这些标志性词语的运用,使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教师小结:全文先以叙事带出写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议,点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议的高度融合。
板书:(多媒体显示)
迁客骚人谪古仁人
以“阴”悲,以“晴”喜“览物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即景抒情)(由情入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体会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五、尝试背诵全文
1、教师指导背诵:
⑴全文结构:叙事──写景──即景生情──议论抒怀
⑵抓住关键词句:
谪守──观夫──然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则有……者矣──至若──则有 ……者矣──嗟夫──然则──噫
2、学生尝试背诵。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赏析,去探究,比如还有文中的对偶句,凝练优美的四字句等等,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常读常新。阅读这样的文章,会旷达我们的心胸,照亮我们的灵魂。
七、布置作业
1、熟练地背诵全文。
2、仿照课文3、4两段,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即景抒情的文章(可以尝试用文言文创作)。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学常识和文言词语。
利用注释,疏通第一段文意,并探究其内容。
过程与方法:
反复的诵读课文,品味文章意境。
合作探究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感受美好的江南风光,提升审美能力。
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文学常识和文言文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探究理解第一段的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意境。
掌握本文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所体现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图片,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活动3【讲授】品读美文、疏通文意、探究内容
品读美文
聆听多媒体朗读,品味文章意境。
朗读训练。
展示温馨提示和朗读指导。
全班齐读课文,老师点评。
疏通文意
要求及过程:
1、借助注释,分组翻译第一段,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句。
2、请各小组的代表汇报翻译结果,老师点拔,同时展示重点字词,强调学生记好笔记。
探究内容
(一)问题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2、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进行详细的描绘,原因是什么?
3、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成语填空。
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俱新。
(二)过程及方法
1、问题3由同桌合作完成,叫个别同学回答,老师点拔。
2、问题1、2由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活动4【讲授】小结
作记缘由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叙事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
《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活动5【作业】作业
1、积累文学常识和文言词语。
2、背诵课文第一段。
3、预习2、3、4段的内容,并找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情”和“异”。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9
【课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1温习上堂课内容—-作家知识、一二段段意、课下注释词语解释。
2读三四段,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意。
【课堂学习】
1复习提问
(1)提问学生关于范仲淹的知识
(2)文章一二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3)解释词语
谪守越明年百废具兴增其旧制属予作文
胜状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大观迁客骚人得无异乎
2导入
同学们已经说了,文章第二段,简单写了洞庭湖美景,然后转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那么,这览物之情到底如何呢?下面就来继续学习。
3学习过程(精讲内容)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译文,一人一句。注意下列词语。
淫雨霏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催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3)概括此段内容:
描绘洞庭湖天气的恶劣,淫雨、阴风、浊浪是主景,进而写迁客骚人之悲。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5)指名译文,一人一句。注意下列词语。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长烟一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乐何极崇辱偕忘把酒临风
(6)概括此段内容:
描绘洞庭湖阳关灿烂及月下的.美妙景色,进而写迁客骚人之喜。
(7)从内容、写法、表达方式、句式及修辞等角度分析这两段-----
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共同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结论见板书设计
4练习
解释词语
淫雨霏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催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长烟一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乐何极崇辱偕忘把酒临风
5反馈练习
从内容、写法、表达方式、句式及修辞等角度解析这两段?
6知识总结
我们主要学习了三四段的内容,多个角度进行了学习,希望同学们要认真理解,课下努力消化。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0
预习检测
(你已经背诵课文了吗?,看谁最棒,按要求填空)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象万千。
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写法。。
学习难点
学习古代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精神,处世、处事要胸襟开阔。。
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品味,体会文章的特色。。
2、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自主学习
通过自己的实力和小组成员的智慧,解决下列重点字词,以致能独立翻译全文。(先独立完成,后合作讨论)
1、通假字:
百废具兴:通,解释: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解释:
2、一词多义:
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国恒亡()③则有去国怀乡()或:①而或长烟一空()②或异二者之为()
居:①居庙堂之高()②面山而居()③不可久居()通:①才通人()②政通人和()③不能通其意()
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不以物喜()
③策之不以其道()④全石以为底()
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小组集体的智慧,展示本小组的智慧)
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用原句作答)
2、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拓展延伸
阅读杜甫的诗《登岳阳楼》,比较这首诗与《岳阳楼记》在写景和抒情上的异同。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②乾坤:指日、月。③戎马句: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④凭轩:靠着窗户。
达标测试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范仲淹所说的___,的旷达胸襟。
(4)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________,“退”指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山岳潜形潜:——
(2)薄暮冥冥薄:——
(3)把酒临风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顺畅地诵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节奏鲜明、凝练优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互评。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节奏鲜明、凝练优美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 (请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去闻名天下的风景胜地——湖南省的岳阳楼,尽情游览大自然优美的风光。(板书课题)谈话导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二、解题,简介作者
1.文体介绍: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2.作者简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内容,教师补充)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幼年家贫,十岁辞母,到外地求学,昼夜苦读,五年中没有脱过衣服睡觉,有时夜间困倦,就以冷水洗脸。几年苦读,于1015年中举进士。为官以后,关心人民疾苦,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范仲淹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主张坚决抗击西夏的侵略。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号令严明,爱护士卒,采取合理的方针,戍边多年,敌人望而生畏,不敢侵犯。庆历三年范仲淹任副宰相,上书改革,提出“减徭役、修武备”等十项改革措施,受到阻挠而未能实行。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的路途中病死。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结合《渔家傲 秋思》
滕子京,范仲淹的朋友,政绩斐然,后因事被贬岳州,上任后兴复学校,在岳阳楼附近修筑虹堤,以利舟楫商旅的往来。庆历五年重修岳阳楼,写信给范仲淹求记。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系情于民的高尚情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与好友共勉。
人物简介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宽阔胸襟与雄伟抱负打下基础。
三、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也可放朗读带。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明学生分段朗读,教师正音。 易读错的地方,教师提示正音。(多媒体展示)
浩浩汤汤(shānɡ)
谪守(zhé)
霪雨(yín) 皓月(hào) ....岸芷汀兰(zhǐ)(tīng)
属予作文(zhǔ)
樯倾(qiáng) ....
3.教师指导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要求学生在文中 划出朗读节奏。)
如: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前人之述/备矣; 吾/谁与归;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四、再读课文
1.指名学生当众朗读,教师指正、评价。 2.全班集体朗读,校正读音和节奏。
五、学生结合注释,自学课文。 (小组合作,教师补充注释)
重点词语:
【乃】于是;
【旧制】原来的规模;
【作文】写文章; 【夫】那;
【胜景】优美的景象;
【气象】景象; 【衔】包含;
【际涯】边际;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大观】雄伟的景象;
重点语句: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贤人名士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洞庭湖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六、课堂小结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生字词的正确读音; 3.朗读节奏的划分。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
一、二段 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节奏明快
音韵和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检查复习
提问第一教时的基本字词及文学常识。
二、继续疏通文意
(学生先提出有疑难的语句,全班集体解疑。具体方法:一个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给这位同学解说明白;学生都不能解释的,教师再讲解。)
重点词语: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排空】冲向空中;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迹; 【而或】有时; 【何极】哪里有穷尽,无穷无尽;
【古仁人之心】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微】如果没有;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的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 或喜或悲。
重点语句: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滩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译:有时湖面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波澜荡漾,浮动的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上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下去的白璧。渔夫的歌声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译:这时登上这座岳阳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要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偏远的江湖间就要为国君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译: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快乐”吧!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课堂小结 总结文言现象:
1.请学生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2.教师明确文中的古今词义:
去国怀乡
古:离开;
今:往
春和景明
古:日光;
今:景物,景色 是进亦忧
古:这
今:判断词 微斯人
古:如果没有 今:微小
越明年
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
3.师生共同分析一词多义现象: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欣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 然:然则北通巫峡:这样;
满目萧然:··的样子 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者 极:南极潇湘:至,到;
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4.教师指出词类活用现象:
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日星隐耀:动词作名词,光辉;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作名词,心情,想法;
四、布置作业
1.对照注释,疏通课文,要求能比较准确地翻译;
2.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掌握一些文言虚词实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归纳小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并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指定几名同学口头翻译几个句子。 (同学交流,订正,教师补充)
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本文的写作背景、重修岳阳楼的盛况和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各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作记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重修岳阳楼的盛况: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写作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2.第一节文字显示作者对滕子京的什么态度?
明确:赞赏滕子京积极从政的政绩,支持重修岳阳楼的盛举,反映了作者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应该奋发而有所作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第二节:概括洞庭湖的美景。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1.空间上写出洞庭湖广阔无边的句子是: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时间上写出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明确: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三、四节:“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何同不?为何不同?
物暗己悲,景明则喜。过分关注个人的得失与荣辱。 总结第二部分:
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物:一暗一明;
情:一悲一喜;
这些都是古代文人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这样就过渡到下文关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议论。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以及在现实中的积极意义。
这一千古名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和远大的抱负,表达了作者向古仁人学习的决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古人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天下为已任,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为祖国与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第四部分:交代 写作本记的时间。
三、回顾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答: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
(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
(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2.古仁人为什么会“异二者之为”?
答:迁客骚人的情绪受不同天气的影响,而古仁人胸怀宽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所以面对不同的天气景色,既不会“感极而悲”,也不会“喜洋洋”。
3.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答: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4.“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与朋友滕子京的志同道合;
(2)希望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3)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
(4)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5.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的含义。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这一传诵千古的警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
四、教师总结
1.本文表达了作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2.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结合文中具体语段分析)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卡,疏通文意,读懂课文内容。
2.感悟名篇的描写之美、意境之美、情理之美。
3.体会学习对举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感悟名篇的描写之美、意境之美、情理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
自古以来,多少楼台胜景令人留恋忘返。滕王阁旁“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黄鹤楼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思,更有那岳阳楼上,范仲淹振聋发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洪钟大吕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给我们警醒。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思
活动一:检查预习,交流独学成果
1.说说你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师生相互补充(屏显)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2.请同学展示文言积累卡,找出你认为同学可能忽略的两到三个重要的词语。
——生读课文,圈画疑难字词。梳理出本课的古今异议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齐读记忆,疏通诗意。
活动二:积累美词,体会言简意赅之美
1.读准字音,疏通文意,同桌逐段互译。
2.再读课文,勾画积累四字词熟读成诵,并请同桌描绘互译。
3.学生自由吟读,能大致读懂文意,理清文本内容。
活动三:品读佳句,感悟宏阔意境之美
1.听配乐朗读,理出文章结构层次。
2.研读3、4自然段,勾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熟读成诵,同桌间用自己的'话,互相描绘出两段文字呈现的自然景象。
3.比较这两段文字的异同点。思考: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活动四:赏读名句,浸润情理高尚之美
1.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如何理解“或异二者之为”的含义?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含义?
3.“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范仲淹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议
学习小组内依次发言,交换意见并求大同存小异。
四、展
小组代表依次发言,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并提出困惑。
言简意赅之美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迁客骚人、樯倾楫摧、虎啸猿啼、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岸芷汀兰、一碧万顷、心旷神怡、静影沉璧。
宏阔意境之美
衔远山,吞长江;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情感抒发之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情理高尚之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评
师生互评,共同解决疑难困惑。
六、检
活动五:聚焦对举,学习表现手法之美
1.在文中找出“词的对称”,不少于6个。示例:“唐贤”对“今人”。
2.在文中找出“句的对偶”,不少于6个。示例:“北通巫峡”对“南极潇湘”。
3.在文中找出“段的对比”。
4.在文中找出“景的对比”。
5.在文中找出“情的对比”。
6.在文中找出“境的对比”。
七、用
背诵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资源文件列表: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
朗诵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全班齐读。
二、研讨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诵全文。
2.掌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三、学生齐读课文,分步品味课文
1.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6.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7.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8.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0.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1.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箴之意。
12.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3.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PPT展示)
四、拓展延伸
(一)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叙事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用骈句,起、结句又为散句,洞庭湖上一阴一晴多为骈句,结句又为散句,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五、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2.搜集整理关于岳阳楼的诗歌、对联。加强理解文本能力。
3、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先后 叙事: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天天 ↓↓
下下 写景:暗 明
岳阳楼记之之 抒情:悲 喜
忧乐 ↑↑
而而 议论: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忧乐
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当我讲完课文后,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基本上这节课我完成了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我的设计本着语文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的朗读感悟,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我仍然觉得有一些遗憾在其中我对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赏景悟情
对于文章三四自然段的处理纠结中的不断变换,最初的计划是让学生在赏析了巴陵胜状,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学生体会到了这段景物的特点“壮美“。继而自读领略三四自然段的美景,有一个词语概括其特点?(凄美,优美)再让学生赏析从哪个语句中品味到的,进行景物的赏析、但是后期发现学生赏析不到位,效果不佳。变改为了读文绘图,正所谓:美景配美词,美词绘美图,让学生展现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引导学生去体会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本打算要重点指导“登斯楼也……”的情感处理,更加突出后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但在课堂实施中却发现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做这样的处理,自己觉得悟情的力量略显单薄。
二、拓展延伸
对于拓展延伸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走近作者内心世界我设计了“面对范仲淹如此的感叹和期盼,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学生的感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除最后一课是五首古诗外,其余四课均足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痴情。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两个
(1):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
(2):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散文,以“记” 为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特色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外本文语言内涵深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领会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应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已经具备 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本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五、设计思路:
作为千古名篇,本文不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写作技巧,都有值得品读讲解的地方。但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实际,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课堂设计上面面俱到。因此,怎样对教学内容进行斟酌取舍,做到“长文短教”,这是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本例教案以理解感悟课文的立意美为中心,理清课文“由楼写景,由景写情,由情显志”的写作思路,设计了学生数遍阅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深意,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实际生活,通过想、辩、写的过程重点体会古代政治家范仲淹的思想境界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让人回味无穷;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其楼高三层,下
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可鸟瞰洞庭湖,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范仲淹自己也说:“前人之述备也。”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湖南)
黄鹤楼 (湖北) 鹳雀楼(山西) 滕王阁(江西) 登鹳鹊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1015年(皇佑三年)以户部侍郎知青州27岁中进士,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4.文体简介: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都可以叫做“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它可以全是叙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全是写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可以兼有叙事、写景、状物、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虽有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记”在写法上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作者不直接说,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状态,而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记》。另一类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发生出情理,而常以“卒[卒:完]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二类。
(二)根据指导,朗读课文。
1、一读,正字音
2、二读,揣其意
范仲淹为什么要写《岳阳楼记》?(用原文回答)
提示写作背景:
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
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3、三读,用对情
教师提示: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写洞庭湖景色的文字,应读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平缓,“然则”一句引出新意境,语调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学生揣摩: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写景文字,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4、四读,品其人
文中刻画了哪两类人?两者有何“异”?你属于哪种人?
迁客骚人
古仁人
出示今人图片:
郭德纲和郭麒麟
鹰爸何烈胜和多多
点评:丁肇中就这么说过:“考试能拿第一名并不代表一切,因为考试是解决别人解决了的问题。我所认识的20世纪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拿诺贝尔奖的,几乎没有在学校考第一名的,考最后一名的倒有几位。但这些人都能挑一个题目,根据客观情况,认定这是自己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这个,其余的东西都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5、齐读,悟深意
让我们重回经典,再次感受范仲淹高尚的气节,齐读《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 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断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4.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本文对仗工整、音律协和的语言。
5. 通过“妙点”赏析,品味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3. 通过“妙点”赏析,理解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本文是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叙事后写景,由景入情,
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远之处,理当成为重点。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写景方法精妙奇绝。这是本文语言和写法别具一格之处,也列为重点。
本文被安排在苏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从编排的角度和疏通意思的要
求看,这样安排既是对已学过的写景散文(如《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的小结,又是对即将要学习的《醉翁亭记》的引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又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这是它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突出本文的个性特点。
教学设想:
努力构架立体式的课堂。从对文本的解读上,着眼于全篇,按音读、译读、理读、
析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的顺序展开,从不同的层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点”作铺垫,并在读、析、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又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上,采用冰糖葫芦式,力求做到板块之间的连接自然。这样,力求做到既夯实基础,又突出重点、训练能力;既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又引导学生领略文章的美,并在学生自主活动、生与生合作、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课堂内容饱满,节奏和谐,充满生命的灵动。因为,一方面,9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新课标写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他两岁丧父,家贫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致于遭谗言被贬官后,不仅自己心忧天下,还在他的传世名篇中劝勉好友藤子京也这样。他是?这篇文章是?
二、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
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导学案中的内容(见下面【】中),要求:
1.由组长负责,先校对、补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组的疑难,写在黑板上。
2.点评本组小短文的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推荐本组的优秀短文准备集体展示。
【(一)音读。读课文,用智慧的眼光发现自己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音、字形,小组交流时补充。
字音:略
字形:〖百废具兴(俱) 横无际涯(崖) 朝晖夕阴(辉) 忧谗畏讥(馋饥) 静影沉璧(壁) 宠辱偕忘(庞)
(二)译读。再读文章,结合注释,翻译句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交流时订正。
1. 用红色笔在文中画出自己翻译时有困难的词句。
2. 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xkb1.com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叮嘱。)
3.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一词多义:
极: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岁赋其二 更若役,复若赋
一:洞庭一湖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国:去国怀乡 死国可乎 国恒亡
以: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词性活用: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3)同义词:文中与“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它的意思是
(4)虚词:然则北通巫峡 若夫霪雨霏霏 则有心旷神怡
4.找出自认为该重点翻译的6条句子,写在下面并翻译。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理读。三读文章,按要求整理,积累词汇,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1.四字短语:
①写滕子京政绩的: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②写天气的: (朝晖夕阴 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春和景明 日星隐耀 长烟一空 )
③写洞庭湖地理位置的:(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④写湖水的:(浩浩汤汤 浊浪排空 波澜不惊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横无际涯 一碧万顷)
⑤写动物的: (虎啸猿啼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⑥写植物的: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⑦写心情的: (感极而悲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此乐何极)
2.句子:
①对偶句(不少于3句):
衔远山,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②比喻句: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质疑的词句意思:
(四)析读。 仔细阅读第三、四两段,仿照例句,从备选项中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景写几句话。
示例:我看那洞庭胜景在多姿之水。水波浩淼无际,湖光山色织入。水湍急汹涌,有万马奔腾之势;碧绿澄清有娴静典雅之态;乍起涟漪之时,漾着金光,闪闪烁烁,似逗人嬉戏。
备选:水上之鸟/水中之鱼/水中之月/岸边植物/素淡月色/湖上蓝天/……
我看那洞庭胜景在:
三、精讲点拨。 (5分钟)
1.集体交流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中未能解决的词句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朗读本组优秀短文,老师评分。
四、组内研读 (6分钟)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整齐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朗读,在读中初步感受本文语言节奏和谐的音律美。
2.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自评和他评,揣摩如何控制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才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效果。
(§3:语气凝重、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4:语气轻松、语速轻快、语调激昂)
3.再次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语言的音律美。
五、小组品读。(6分钟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个获得展示机会的小组展示自己的朗读,老师点评并判分。
六、课堂小结。(3分钟)
各人小结本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写在导学案上,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巩固练习:组长负责抽查自学中错误率高的内容。(5分钟)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导学案,组长负责抽查10个词语解释和5条句子翻译。(其它组负责检查的人在下节语文课前向老师汇报被检查组的完成情况)
2.完成第二课时的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昨天,我们感受了《岳阳楼记》的文采之美。不过,华美的词藻下还有哪些妙处铸就了它的非凡风骨、朗朗英气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一起探幽觅胜。
二、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准备展示。
(一)由组长负责,按A-D,B-C的组合检查导学案中§1-3的背诵情况并纠错。(5分钟)
(二)按DCBA的顺序依次交流导学案中的内容(见下面【】中),做好订正、补充工作;然后由B同学准备上黑板展示。(7分钟)
【1.仔细阅读全文,先仿照示例依次概括§2-5的内容,再结合全文分析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然后提炼出文章的中心。
示例:§1: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述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原因。
〖§2: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概括描写了洞庭湖的全景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3: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描写了“阴冷”的画面。
§4: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描写了“晴明”的画面。
§5: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即中心)
各段在结构上的作用:§1:引出下文;§2:引出第三、四段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3-4:抒发迁客骚人或“悲”或“喜”之情,形成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5:总结全文。
2.第三、四段写景,历来为人称道,有14个“妙点”值得同学们品味。你能列出其中的8个“妙点”吗?有谁能说出11个吗?
(①段落之间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②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形象生动的效果;
③先描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而又融情于景;
④多用四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气势;
⑤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⑥抓住特点写景,用词准确:如,用“霏霏”写雨的繁密,用 “怒号”写阴冷之风的呼啸之声、猛烈之势,写日星用“隐”,写山岳用“潜”;
⑦语言精练,如“排空”的`“排”就形象地写出了混浊的波浪借助怒吼的风势直向天宇冲去的奔腾之势,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⑧动静结合,“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是动;“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静;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⑨用声音渲染气氛,如“虎啸猿啼”陡增凄凉之感,“渔歌互答”亮出愉悦之情。
⑩人的活动与景物特点和谐交融:阴雨连绵,湖面模糊一片,只有细雨低泣,冷风长吟,此时商旅不行;晴明之际,月朗星稀,渔夫对歌,乐此不疲;只有景或只有人的活动,都显单调,惟有二者有机结合方显和谐统一,耐人寻味。
(11)选材独具慧眼,画面内外互相补充,立体而丰满。霏霏细雨,连绵一月,湖面除了阴风、浊浪难见它物,而作者偏偏邀来日星、山岳、商旅、虎猿和桅杆、船桨这些画面之外的景物和人组成了由上而下、由近而远的立体画面,怎能不令人于反复玩味之中品尝其妙? (12)第四段色彩雅而不艳,润而不媚,明而不炫。兰的天,绿的水,白的沙鸥,青的小草,皎洁的月亮,金色的波光,组合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啧啧称赞。
(13)从不同的感觉器官角度写景。如,第四段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不同反响。(14)既写白天之景,也写暮色(夜色)之景,使画面之景处于运动之中,富有动态之美。)
3.文中说“前人之述备矣”,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你能写出至少2句“前人”描写洞庭湖风光的诗句吗?作者又如何另辟蹊径的? (从选材和详略安排上加以分析)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刘禹锡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杜甫
从来湖上胜人间;
作者另辟蹊径之选材:不侧重于写洞庭湖的胜景,转而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入手,自然引出多会于此的迁客骚人以及他们或悲或喜之情。接着把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和古仁人的进行对比突出中心。可谓慧眼独具,别出心裁。
作者另辟蹊径之详略安排:对于洞庭湖“前人之述备矣”的“大观”,作者只是概括描写。接着详写了洞庭湖阴冷、晴明的画面和迁客骚人或悲或喜之情,为下文议论蓄势,再通过探寻古仁人的荣辱观,将之与迁客骚人进行对比,自然突出文章中心。
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三、小组展示(8分钟)
由老师分工:简单的题目一组一条,难一些的题目两组甚至三组一条;其它组可以进行对已形成的答案进行补充、订正。
四、教师精讲。集体交流,老师点评判分。(8分钟)
五、课堂小结:(3分钟)
各人小结本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写在导学案上,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五、巩固练习:(5分钟)
1.背诵第4-5段。
2.组长负责抽默文中的5条名言佳句。
六、 布置作业。
1.组长负责检查导学案的订正、补充情况,抽查导学案中的部分错题。
2.依据下一课的文后探究练习进行预习。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立意高远
语言音律和谐
写景别具一格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教学
教材分析:
重点:1.掌握重要加点字词,背诵课文
难点:1.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2.抓住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教学设想:
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译理解外,还要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因此学习中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的掌握上,难点放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鹊起。
三、合作探究
(一)研读第1段。教师范读课文,从情感上抓住学生。
1.对照书下注释,理解重要的词句。
词: 越明年、谪、守、增、制、属、作文
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思考与讨论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2)作者开篇用“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可见滕被谪以后心情不会太好,作者开篇直指,有何用意?
滕子京虽被贬岳州,却积极从政,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既是为了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寄情与民的高尚情怀,也是为了勉励他像 “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也是为了自勉勉人。
(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朗读朗读,然后学生合作解决重要的词句。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词:夫 、胜状、晖、备、然则、极、 骚人、得无异乎
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l)找出本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重点句子的赏析
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衔”、“吞”字连用,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从岳阳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开阔的景致描写,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
大声朗读这两段,在熟练的基础上背诵
四、总结: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五、作业设计: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作记的缘由 属予作文以记之。
洞庭全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岳阳楼的景致宏大而又气象万千。它的早晚景致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又有何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复习旧知。
1、重点词句翻译。
2、检查1、2两段的背诵。
三、讲读第3、4段。
1.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
2.学生齐读第3段。
3.讲析第3、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
4.学生齐读第3段。4段。
重要的词语:霪雨、霏霏、开、排、樯、楫、;薄、冥冥、景、一、集、芷、汀、而或、
重要的句子: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四、合作探究
(1)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的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来写:
先写了霪雨霏霏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悲苦的情感。表现了迁客骚人“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其次,描写洞庭湖春和景明时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主要表现迁客骚人“物喜则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2).作者写迁客骚人们或悲或喜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五段。
五、教读第5段。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掌握重要的词句及翻译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词:尝、求、古仁人、心、或、、为、以、是、进、退、然则、先、后、微
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2、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产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就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议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他们“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4、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忧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忧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5、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表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六、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总结:今天学完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知道封建士大夫们尚且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胸怀天下,以天下事为己任,努力成才,勇担责任,为国家的富强作出贡献。
七、作业设计:
1、继续背诵课文,要会默写。
2、完成《同步导学》本课练习“学后巩固强化”部分。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迁客骚人: 霪雨霏霏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悲
春和景明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喜
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 进亦忧
不以己悲 退亦忧
作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