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纸和衣服很容易吸水,木头也能吸水、塑料和金属却不太能吸水。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但学生们可能从没有真正地去比较过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和把它作为一种物理性质看待,更很少会去思考各种材料吸水能力不同的原因。因此,本课让学生通过对金属、塑料、木头、纸这四种材料吸水过程的观察、比较和描述,产生关于“材料是怎样吸水的”“为什么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不同”等问题,去尝试发现材料的吸水性能与它们构造的关系。通过进一步对纸的观察、造一张纸的活动,认识到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的构造相关联的。
物质的吸水性是由于材料组织结构间的空隙形成毛细现象造成的,因此材料不同的构造和组成导致吸水性能的不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之一——吸水性,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吸水特性。
2.运用放大镜观察纸的构造,将纸的吸水特性与纸的纤维与纸的构造之间建立联系。
3.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动画:造纸术。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后的变化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
可预期的发现:
①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为什么更易吸水
(一)观察纸有什么特点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二)纸是如何制造的
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造纸术动画。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学习评价:
学生对水滴的描述可以建议他们采用画图的方法。从侧面看,滴在金属片和塑料片上的水滴比滴在木片上的水滴更圆、更高,滴到纸上的水滴则很快就看不到了。这说明水无法渗透到金属和塑料中去,能部分渗透到木头中去,纸的渗透性是很强的。能认识到这些为优秀。
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自己造一张纸。
课后小结: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教科书的四个活动进行有机的组合,更好地形成结构。以下的教学设计对活动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把第三个活动和第四个活动整合在一起,可以尝试。
活动一:观察比较“金属片、塑料片、木片、纸片”的吸水能力
1.提供给学生四种材料,让学生说说它们谁容易吸水,要求能解释自己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比较材料吸水能力的需求。
2.提供给学生滴管、红墨水,请每位学生按照教科书的比较和观察方法比较四种材料吸水能力。教师通过活动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向细致观察及科学描述方面发展。
活动提示:
●滴水时要考虑水滴的大小和滴水的位置,尽量保持相同。
●从侧面观察水滴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上的变化。
●用图画和合适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如材料的吸水速度、材料浸润面的大小、材料上水滴的形状等。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四种材料的吸水性,并按照吸水能力强弱排序。
3.小组观察比较后,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排序结果,着重引导学生描述木头和纸吸水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提出新的问题:这四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不同,纸最容易吸水。有没有同学发现纸吸水能力强的秘密呢?吸进去的水到哪里去了?(细心的学生可能会发现纸和木头在吸水时的变化与材料构造之间的联系:如纤维结构、木头或纸表面相对粗糙些,中间可能有空隙等)
活动二:观察铅画纸和餐巾纸
1.提供铅画纸、餐巾纸,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铅画纸和餐巾纸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折、撕、揉等方式对纸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纸是由纤维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
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
在这个活动中用两种不同的纸效果会更好。一方面,小组四个人观察一张纸,很容易造成有学生游离在活动外;另一方面,学生更容易发现纸的特点,提供餐巾纸进行观察比较容易发现纤维和空隙。一个小组形成两个小小组,有利于合作和思维碰撞,提高活动效率。
2.观察水中的纸纤维
组成纸的纤维是怎样的呢?给学生提供杯子、水和筷子,把餐巾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使纸分解成一根根细小的纤维,让学生观察,描述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活动三:用被分解的纤维重新造一张纸
1.用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
2.继续搅拌杯中的餐巾纸,做成稀纸浆。或像教科书中所呈现的那样,用事先浸泡好的废报纸做成稀纸浆,用纱网制成的抄纸工具仿造古代造纸的方法自己造一张纸。教师可以帮学生用电熨斗熨干纸。
3.观察自己造的纸,看纤维是怎样排列的。希望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对纸吸水性强的原因作出自己的解释。
4.展示各组造的纸,讨论我们造的纸与使用的纸相同吗?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发现纸的厚薄、疏密程度、纸纤维叠加的方式都不同。这些不同会造成纸吸水性、牢固程度等不同,这是与纸的加工过程有关的。
5.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各种纸的名称及作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的纸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纸的多样性。
6.全班交流纸的用途,讨论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教学设计10-05
它们的家教案10-06
爱它们作文04-02
它们在哪里教案03-22
爱它们作文(2篇)06-06
爱它们作文2篇04-02
《吸水的纸》中班科学教案09-24
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吸水01-11
《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小班教案02-28
神奇的吸水现象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