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北京版《母亲》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版《母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版《母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2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4个字,能够正确书写词语。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的意思。
能力
1、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课文主要内容。能说出自己读文后的看法。
2、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且写下来。
思品
能体会到母亲在细微处对子女的关爱,懂得穷并不可怕,它也许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使之产生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勇气,去创造自己的未来;懂得要树立信心,把握自己的命运。
教学重点:理解句段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练习书面归纳段意、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到父母用不同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完成记事习作。
教学难点:
1、书面归纳段意和主要内容。
2、完成记事习作。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3课《母亲的纯净水》,齐读课题。课前大家已经读过了课文,说说你对课文内容有哪些了解?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生词。
形近字比较:刚 钢 纲 冈 岗 分别组词
注意写端正:下岗 时髦 围拢 瞬间 节俭 虚伪
嘲笑 丑陋 魔术 绚丽 不菲 薪水
理解:下岗 时髦 不菲
2、检查读书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师相机指导。
出示易读错的字和词语,读一读: 岗 菲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尴尬 虚伪 随心所欲
(2)自己觉得不太好读的地方,再练一练。
三、初读感知
1、默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标记下来。
2、汇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试着说一说。
(2)生质疑,随着学生的提问点击出示相关问题:
①母亲的水是凉白开,为什么课文题目却叫做“母亲的纯净水”?
②为什么后来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
③小女孩不得不说母亲是对的,可为什么她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
④“再穷,……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心穷”怎么理解?
⑤“如果把它看作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可能遮住心灵的光芒……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姿的未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⑥为什么当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饮料时,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
四、默读思考
师小结: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能够发现问题就已经在开始解决问题了。答案就在课文里,请大家认真默读和思考,寻找答案的同时在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母亲的纯净水》。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来。
二、深入学习
(以学生汇报为主,你读懂了哪些内容?遇到难理解的大家共同解决。)
(一)母亲的“纯净水”带给了小女孩不同的心情。(随机板书)
每周星期二和星期五下午有体育课,吃过午饭,母亲就拿出一瓶,递给她。她接过瓶子的时候,心里隐隐有点不安。
她为什么“隐隐有点不安”?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1、 出示填空:
她接过瓶子的时候,心里隐隐有点不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她还是为那瓶纯净水高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习读,体会她的心情。
导:一次体育课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谈谈你感受深刻的地方。
女孩回到家后质问母亲,母亲如实地回答,教育了她。
出示:
可是想到同学们一张张嘲笑的脸,她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
(1)结合2~9及第10自然段体会:
大家沉默了一下,都笑了。是的,是像凉白开。一瞬间,她突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确实有可能是凉白开。要不然,一向节俭的母亲怎么会单单在这件事上大方起来呢?她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
(2)自由读,为什么她觉得“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
(3)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谁来读一读。
于是她下午放学回家,一进家门就质问母亲。指名对读10——14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景。
2、导:听了母亲的解释,她知道母亲是对的,可是她为什么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呢?
她“委屈和酸楚”在哪里?此时如果换了你,你又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自己拿了这么长时间的凉白开,一直以为是纯净水,妈妈没有告诉自己,受到同学的嘲笑。)
3、出示:
我们是穷。但是穷有什么错?富也罢,穷也罢,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穷人不见得可怜,富人也不一定高贵。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
(1)都来读读母亲的这段话,谈谈你的理解。
(2)点击变色,“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这句话有几个“穷”字?意思一样吗?
(3)小女孩和母亲分别是怎么看待穷的?
(小女孩:认为丢脸,没有面子;母亲:勇敢地面对,认为“穷”是一种过法——虽然穷,但是母亲的心不穷)
(4)讨论交流:那天晚上,她想明白了母亲的话。“母亲的话”指的是什么?从“母亲的话”中“她想明白了”什么?
(5)放声读18自然段,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认识。
如果因为穷而看不起自己会怎么样呢?(希望破灭)——这就是心穷,心要是穷了,就真的穷了。
“心穷,那可就真穷了。”用自己的话该怎么说?
(心穷,精神财富匮乏,人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师小结:小女孩想明白了,我们也明白了:穷并不是一种耻辱,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穷”人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对穷的认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4、师生合作朗读(师读如果……生接读。)
出示
后来,再去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给她灌的凉白开。也有同学故意问她:“里面装的是凉白开吗?她就沉静地看着问话的人说:“是。”
她此时为何如此“沉静”?(不在为喝凉白开而尴尬)
(学生可能谈到母亲的话;也可能谈到“那天晚上,她想明白了母亲的话……则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母亲对她的教育)
小结:读到这里,请想一想:课文还可以换作什么题目?生自由回答。
(二)母亲的水是凉白开,为什么课文题目却叫做“母亲的纯净水”?
1、生自由回答。
2、交流讨论补充。
师小结:母亲的话改变了小女孩对穷与富的看法,使小女孩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母亲具有不以穷困为耻的精神,以平和的心态为改变穷困现状竭尽努力。这种精神在经历了世态炎凉之后依然健康、纯粹,依然保持了充分的尊严和活力。母亲的'这种精神,使女儿的灵魂得到净化,不再在意物质上的贫穷,而要用它变幻出绚丽的未来和梦想。
3、 为什么当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饮料时,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
对母亲深爱与感激。母亲的精神激励她实现了自己美丽的梦想,并继续为更绚丽的未来和梦想而奋斗。
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在她看来,没有什么东西比母亲给与她的这笔财富更宝贵。
三、评价人物 7
1、写出你对文中“她”或者“母亲”的评价:
小女孩和她的母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怎样评价她们呢?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下来。
小女孩:很懂事(隐隐不安、母亲是对的);听从教导(想明白);从母亲的纯净水事后,她能正确地认识“穷”与“富”;心中永远铭记着妈妈的教导……
母亲:一向节俭;善于理解人(体育课拿纯净水,与女儿的对话);言传身教;心不穷……
2、展示学生的评价……
四、布置作业
把这篇文章读给你的家长听,听听他们是怎么评价文中这对母女的?
板书设计
3、母亲的纯净水
小女孩:高兴→酸楚→沉静→喜欢
北京版《母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读本课3个生字。
能力:默读课文,了解文中的母亲,简要写出对她的评价。
思品:体会“我”对继母的情感历程,感受继母的无私伟大。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继母的情感变化,感受继母的无私伟大;简要写出对母亲的评价。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我”对继母的情感变化,感受继母的无私伟大。
一、激情导入,了解作者。
1、人生在世,无论你多么微不足道,无论你多么光彩照人。你的身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人,那就是——母亲。说说自己的母亲。
2、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读题(深情地)。这篇课文是当代作家肖复兴写的。
3、说说你对作者的了解?
肖复兴,北京人,当代作家。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等。小学教材曾收录作者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
教师引读:这是一个特殊的母亲,这是一种特别的母爱,阅读这篇文章大家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概览大意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自由读通全文。
(2)检查一读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落下”的“落”lào,不读lù。
2、二读课文。
提出二读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浏览课文,思考:这是写人的文章,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她的哪几件事?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检查讨论,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忆母往昔
第二部分(13、14段):思母之痛
三、潜心会文、自主探究
1、自己轻声地读一读文章,读到感动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交流:什么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特别震撼?请你朗读出来。
简单说说为什么这位母亲特别让你感动?
3、有没有哪些话语令你的思绪涌动起一些感叹?读一读,并说一说。
教师导引:
大家读了很感动,可是这个做儿子的却不是一下子感动起来的。这也难怪,对一个不是自己亲生母亲的女人发自内心地喊出“妈妈”,谈何容易!大家读读“儿子”直到喊出“妈妈”之前的心路历程就知道了!
4、静心思考:“我”对母亲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让学生围绕该题自学,在书上画出有关的句子(如文中几次出现“第一次”的句子),并写出简单的批注。
作者的情感是这样变化的:开始_________,接着_________,然后_________,最终_________。
5、汇报交流:
(1)体会心理之变
指名分角色读几个“第一次”的句子,读出心理的变化。
(2)体会嫁女之凄
继母远嫁亲生女儿,车站送别这一情节是最令人感动的,请一位同学把这一部分给大家读一读。(从母亲“一句话也没有说”起,到“‘妈妈!’我第一次喊出……”)
送女儿的路上,继母“一句话也没有说”,继母真的没有话要和亲生的、还没有到嫁人年龄的女儿说吗?她会在心里说些什么?
可是,她“一句话也没有说……”(引读)
回来的路上,继母叨叨地连说四个“好”,范读继母的话。
大家默默地读这句话,体会她说话的语气和语气根本无法掩饰的内心的隐痛。
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补充体会继母的慈与悲:寒风中,看到继母颤抖的枯枝般的手臂,看到继母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终于第一次喊出了——齐读“妈妈”。在发出呼唤前的那一刻,“我”的脑海怎能不浮现当初拒绝继母的那些情景呢?回过来读读继母进家门后发生的几件事,体会继母既宽厚善良而又尴尬、压抑乃至泣血的心灵。
如今,妈妈又把亲生的女儿已经远离远嫁他乡,为自己留下了更深的创痛、思念、孤独,“她也是母亲啊?……”(引读)
怎么能再把她看作继母?让我们和这位儿子,也替她女儿一起对这位寄人篱下、为人继母、形容枯槁的苦难女人,发自内心地喊一声“妈妈!”吧!(引读“‘妈妈!’我第一次……”)
(3)体会天伦之乐
一声深情的呼唤,继母所有的悲伤、母子所有的隔膜都烟消云散,瞬间永恒,继母成为“我”永远的妈妈,妈妈成为“我”生命的依靠,欢乐的源泉。自由朗读,体会提到“妈妈”时欢快的心境。
请学生读。要求突出读“妈妈”时的幸福。
(4)体会思母之痛
可是,正当“我”想要回报妈妈的大恩大德时,妈妈却永远地倒下了!走得这样匆忙,走得这样无声无息。她走了,往事中的那些生活细节也许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消退,但是,总有一些是难以磨灭的。想想“我”曾经给母亲带来那些尴尬与苦痛的.情景吧,想想母亲那慈爱而布满沟壑的脸庞,那双和善而充满悲戚的眼睛吧,它仿佛在诉说什么?如果你就是她的儿女,你能从她的脸庞和眼神中读出什么?(配乐)。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四、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出示几段描写母爱的文字,思索:母爱究竟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怎样的滋养?而我们又究竟在什么程度上是理解母爱的?
齐读:“母亲是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
五、袒露心扉、真情表白。
你觉得作者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写出来。
六、流有余韵,课外延伸。
母爱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灵;母爱如甘霖,滋润着生命的幼芽。学完这篇文章之后,相信大家会对母爱有一种更深的理解。课后,请大家阅读我推荐的《疯娘》一文,同时更希望大家用一生的时间,在书本的海洋和生活的世界中阅读母爱这本永远写不完、也读不完的书。
教学小结
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了我对继母的情感变化,感受到了继母的无私伟大。
【北京版《母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北京》教学设计10-13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10-15
《北京》教学设计和反思10-27
《北京》教学设计15篇10-26
《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10-17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0-17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0-20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11-10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11-21
《北京》教学反思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