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
“让生命之根更深”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内容。“生命的滋味”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旨在启发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从而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而“让生命之根更深”是这一课的第二框,目的是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挫折虽然给人带来痛苦,却含有促进人成长的“生命之钙”。
【设计理念】
1、力争一个“创”字: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2、突出一个“悟”字:引导学生在阅读与体验中获得感悟,并在体验与感悟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3、突破一个“情”字:通过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将学会倾听内化为自己的情感需求,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与内化。
4、实现一个“导”字:通过阅读、情境、讲故事活动,在情感的体验与感悟中,生成学生的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生命之钙”的成分;挫折是人生的学校。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挫折,增强抵御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挫折的积极意义,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教学重难点】
“生命之钙”的成分,面对挫折要有“生命之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与挫折有关的名言事例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收集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挫折在所难免
师讲述一个学生遇到家庭变故不会调节,学习极速下滑的故事:这个同学遇到了什么?请用上节课的'知识分析其原因是什么?假如是你遇到了这样的挫折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交流。师导入:挫折总是难免的。挫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挫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框。(多媒体出示课题:让生命之根更深)
二、阅读感悟――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
1、多媒体出示短文《麦穗与挫折》,学生阅读后讨论:这篇短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讨论,小结:生命中的风雨雷电是必需的,正是这些挫折锻炼了小麦。
2、引导学生阅读《耐磨的人生》,然后讨论:保罗经历的挫折让他收获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小结:挫折让朋友更加坚强坚韧、乐观,豁达。
3、“生命之钙”包含哪些成分?
学生讲述有关挫折的故事(动植物的进化故事,名人、伟人成长故事等),并将自己的感悟写在黑板上。
归纳小结:“生命之钙”之钙的成分包括①顽强的意志;②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③积极进取的心态;④不言放弃的信念。
⑤人生智慧……
三、反思自我――情纳挫折
“想一想”:你所经历的挫折给你带来了什么?
生结合实际,展示自己面对待挫折的积极表现。并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考验人、更能锻炼人,使人受益终生。(板书)
四、活动体验――免疫挫折
朗读高尔基的《海燕》。比赛方式:①每小组推选2位选手,参加预赛;然后每组决出一名参加决赛。②小组推选一名评委打分,10分制,要有差距。活动结束,教师提问:落选的同学什么感受?如果还有复赛,你们会在哪些方面改进,让自己更优秀?
通过朗读竞赛,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五、课堂总结――内化吸收
学生朗诵、积累名人名言,并以此作为本课的总结(体现课改的综合性要求):
1、吃一堑,长一智。――俗语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冯梦龙
5、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2、配乐范读:
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题:
⑴ 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⑵ 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⑶ 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3、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⑴ 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⑵ 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⑶ 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奋斗
讨论: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2、“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
明确: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明确:“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4、“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5、“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
明确: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三、体验与反思
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四、作业
1、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2、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点评】
《生命生命》列举了一只飞蛾、一棵小瓜苗这些不起眼的小生命。说明这些小生命无论怎样卑微,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从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严肃的思考。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按新课程标准设计的,注重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设计了科学的教学流程,呈三大板块: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由与作者经历极其相似的张海迪的事迹导入,能毫不费力地设置一种情景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视结果,忽略过程,是语文课的大忌。一切事物的结果往往是简单明了的,过程才是复杂漫长的。诸多的东西都隐藏在过程当中。“找一找哪个词用得好──换一换行不行──读一读,读出情”,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体验读书的过程,侧重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体验与反思”,这一板块,是将课堂所学延伸到生活实际中,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高层次──应用,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珍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作必要的语言积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图: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生命”这个话题相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很抽象,故作者删繁就简,从具体、细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学生认识。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珍爱生命。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故确立目标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由具体现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我们应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放像机、录像带(森林大火的场面)、投影仪、投影片。)
【设计思路】
1、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根据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参与才能有审美活动,因此,本文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2、“生命”是个深奥的话题,要让初一学生真正理解它会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中具体生命现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语言,深入课文内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怀,或许可领悟生命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画面,教师讲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个蚁穴被大火团团围住,里面成千上万的蚂蚁为了活命,紧紧抱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蚁球,滚向火海,随着劈哩啪啦的声音,外层的蚂蚁纷纷死去,蚁球也越来越小,但它们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滚动,直到变成一个小球,但终于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边亲眼目睹,你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蚂蚁,你会选择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为了生命的延续,蚂蚁不惜代价,世间万物为了不辜负上苍赋予的生命,都在顽强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触摸着自己的心跳,走进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贵。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画面,导语的设计,渲染了氛围,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激起学生的热情,触动了他们对生命开始思索的情怀,进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为实施以下的教学环节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指名学生朗读课本,读时以适合本课的轻音乐相配。同时要求大家思考:
1、请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对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最有启迪或感触?
(设计意图:音乐是最好的催化剂,在它的熏陶下,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这也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情感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用简洁的比喻句概括,可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语言的能力。)
三、赏读课文,感悟生命
1、师:同学们,刚才在朗读后,大家谈了自己对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么作者有没有在文章中告诉我们她对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他们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文章的最后两节,并指名学生示范朗读,然后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因此,朗读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他们读中感悟。学生有了心得,朗读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挚。)
2、作者的这些对生命的.感悟是由什么引发的?具体在哪些语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在文章的1、2、3节。学生体会朗读时的感情、语调,然后分角色男女生朗读1~3节。
(设计意图:初一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让学生体会作者由小事引发深刻思考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3、小组讨论: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它们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从作者对生命的呼喊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回指导:三个事例内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浅;学生谈感悟时应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研讨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在这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产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训练了口语的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难点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课标明确了语文具有人文性,教师应适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成他们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可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4、如果时间允许,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己还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拓展练习,加深感悟
学完文章,我们感觉到,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生活中的种种生命现象,用心灵去体验它们对生命的珍视、渴望,我们就会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你在生活中还见到哪些类似的现象,你的想法是什么?
仿照作者这篇文章的结构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请你就生活中见到的其他类似的生命现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写现象,再写感悟,字数100字左右。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这道写作训练题,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从中得到新的体会与认识,达到一堂课的目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归结板书
今天,我们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车,经历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声了,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获吗?
(学生回答,归结板书)
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能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顽强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们一定能见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资料链接】
杏林子,本名刘侠,女作家,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但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作业设计意图】
课外阅读田彩虹的《生命的问句》,这是一篇与课文的思想主题相近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训练,拓展延伸课堂的内容,有利于新课教学目标的巩固。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4
一、设计思路
这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虽说是四年级的一篇教材,但是教学对象可以是四年级、五年级甚至初中生,只不过根据受众的不同对教材进行灵活的挖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今天我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让学生触摸生命,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指导学生领悟其中蕴藏的内涵。最后,结合作者杏林子去感悟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但是,在教材处理过程中我顾虑到以下问题:这篇文章的人文性太强,稍有不慎,很容易把语文课上成道德课、煽情课;如果顾虑着这些,偏向工具性的话,则盯着狭隘的、皮毛的语文知识,课堂就干巴巴了。所以,如何顾及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使教学的实效性有所落实,就成了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教材取舍
表面上来看,我这节课把整篇文章都上完了,但是说实话,一节课真的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如果给我两节课时间,第一课时我就会只让学生研读二、三、四自然段,就是飞蛾、瓜子、心跳这三个段落,先让学生初步触摸生命到底是什么?引起思考。第二课时则是走近杏林子,进一步去品读生命的意义,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用练笔、小演讲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但碰到公开课,到底如何对教材进行取舍,一堂课的量究竟得多少呢?
上次奉化市研修活动,教研员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很多公开课一般一课时就把整篇课文上完了,公开课的教材如何取舍呢?像今天,到结尾,过于匆忙,内容过多而不明确,反而什么目的都没有达成。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请老师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教后思考
一节课永远是有遗憾的,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了许多遗憾。如:在品读完飞蛾求生、瓜子抗争、静听心跳之后,应使孩子们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体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落实,致使后面的提升:生命是什么?这一感悟学生有所感却无法很好的表达,说明教学时的落实操作有问题。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比比皆是,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体验还未能真正地走在一起,非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其它
很久不上公开课,上一次才感受到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但怎么说,却是一次难得的提升过程,与老师们共勉。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5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同时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目标】
1、教学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轻缓而哀伤的音乐声中出示面色苍白的小钱无奈地躺在病床上的挂图。
2、教师描述:
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的真实故事。刚满18岁的年轻人──小钱,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夺走他的生命。(停顿)
3、教师继续描述:
所幸的是小钱得救了,是谁在这紧要关头挽救了小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自学生字词
1、各自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拼读一下,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
读准生字词:
移植 涓涓流出 余震 血脉 彼岸
突如其来 袭击 空旷 暂停 间隔 凋零
读准其他词语:
患病 骨髓 甜丝丝 红润 几经辗转 步履匆匆 绽放
3、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分组讨论: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汇报。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了病床上,最先让你感受到他内心不平静的是哪一句话?
板书:
小钱
1、他才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⑵ 含苞的花朵指什么?文中指什么?原本就像含苞的花朵,可如今花朵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要凋谢了。能告诉我,现在你的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个小钱?
(痛苦,绝望,悲痛。)
⑶ 说话:
此时,小钱会想些什么呢?你呢?
板书:
骨髓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⑴ 辗转是什么意思?
⑵ 如果是你,你会到什么地方找?
⑶ 通过这个“辗转”你可以想象什么?
师:是呀,多么累啊!谁能带着这种累的感觉把这句话读一读?
⑷ “这样的人”指的是怎样的`人?(板书:台湾青年)找到这样的容易吗?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同学们,在同一时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样来挽救小钱的生命呢?当我读到这一节时,格外感动。相信你们也一样,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3~7自然段,看看到底什么感动了我们。
⑴ 学生自由朗读。
⑵分组交流。
⑶ 小组代表汇报,声情并茂地朗读:
①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骨髓。
此时的台湾怎样呢?是啊,面对余震,本来大家应该想到什么,可这位青年呢?李博士呢?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过渡:当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时,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又怎样做呢?
②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们为什么能如此镇静地面对这一切?结果呢?
③ 骨髓抽取后,李博士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黑板出示李博士的行程安排:
慈济医院──花莲机场──台北机场──香港机场──上海机场──杭州机场──杭州医院(提示: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当时大陆和台湾没有直接通航)
作为当时已是60多岁的李博士来说,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已是 非常疲劳,可他顾不上休息,又连夜做手术,他为了素不相识的人奔波劳累,是多么无私呀!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这位老人说些什么呢?
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④ 出示第7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台湾与大陆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学生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拓展思维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小钱得救了。小钱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想:
1、他会感激谁呢?
2、除了台湾青年,小钱还会感谢谁?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心中,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板书:
生命桥
音乐播放《爱的奉献》。
四、作业
展开想象:假如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骨髓
小钱 台湾青年
生命桥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6
【教材说明】
《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具体到对《生命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词,会背诵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和珍惜之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珍惜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包括杏林子相关资料及文中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命话题,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生命生命》,这节课让我们同台湾作家杏林子一起继续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
(师板书课题,生读)
二、感悟生命形态
1、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小飞蛾的生命形态:
⑴导入:
第一个走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只飞蛾。(生读第二自然段。)
⑵思考:
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找出印证自己观点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生读,思考,全班交流,练习朗读重点。学生思考的结果肯定是多方面的,如可恶的,可怜的,顽强的,了不起的等,师可相机引导生思考讨论:作者重点想表现的是哪一方面?)
⑶现场采访:
热爱写作的作者捉住飞蛾我们很容易理解,放了飞蛾我们也能理解,但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假如你是作者,能否接受我的.采访,为大家解开谜团?(师采访生,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评价,可适时引导学生再读但放了它!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品读第三自然段,感悟香瓜子的生命形态:
⑴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⑵汇报读,生互评。
⑶学生再读。思考交流:你认为自己从香瓜子的生命故事中收获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是还可以相机组织生再读引人深思的句子。)
3、小结:
这些文字哪里只是在讲述小飞蛾、香瓜子的故事,这分明是一曲曲生命的赞歌呀!
三、寻找生命意识
1、了解作者的故事,体验自我生命的存在:
⑴师深情讲述杏林子的生命故事:
(出示杏林子相关图片和资料)
简介杏林子:
她的文字曾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她十二岁时突然患上了至今人类都无法彻底医治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钻心的疼痛与她伴随,直到她六十一岁离开人世,她只上过小学,在关节坏后,她依然坐在轮椅上,膝上架着小木板,创作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这篇文章就是从她那苍白的扭曲的手指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流淌出来的。
⑵带着感受读杏林子的内心独白:
(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句子:这就是我的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组织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师可以相机引读,如:咚、咚、咚听着那强有力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听着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等)
⑶体验生命的存在。这就是杏林子的生命,单单属于杏林子的。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生命呢?(组织生静静感受生命脉搏的跳动后自由谈感受,并练习朗读这句话)
2、品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⑴ (继续出示句子我可以对自己负责。)师引读:杏林子接着写到:我可以,也可以,如果你是杏林子你会怎样好好的使用它?又有可能怎样的糟蹋它?(生在此可能会思维受阻,师可以相机补充介绍一些杏林子的生活细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⑵结合学生发言小结。
⑶ (引读一切对自己负责。)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自己,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生谈自己的见解,师相机引导朗读)
四、探索生命意义
1、(出示课文末一段),生自由读。
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用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读着这句话,你想到了谁?(生思考,全班交流,师相机总结提炼出无限的价值的含义)
3、小结,指导朗读。
五、留下生命思考
1、全文小结:
杏林子已经用自己光彩有力的生命历程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也将做出属于自己的回答,也许我们要用上一生的时间。
2、品读文题:
让我们在对课题的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吧!(引导学生用多种读法读课题。)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
价值?香瓜子
我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7
(一)知识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书写“欲望、坚硬、糟蹋、短暂、珍惜”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具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生活中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能不能告诉大家。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白板出示杏灵子的简介。
二、精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几个事例,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指导学生读好:“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读完之后,你想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提几个问题。
三、研读课文
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是由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写的,下面让我们来研读课文,看以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偏重哪一方面,给了我们关于生命什么样的思考。
(一)飞蛾求生
1、默读:读出言中之意。
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飞蛾求生中令你有所感触的词句,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品读:悟出言中之理,学生交流反馈,重点是学生体会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
(2)“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
(挣扎: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体现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3)小飞蛾在我写作时一直骚扰着我,为何我还忍不住放了它?师生共同学习“骚扰”一词,指导书写。
3、诵读:诵出言中之情。
生选择读相关句子或整段,师加以指导,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
(二)分小组合作学习
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两件小事
1、师生总结学习方法:(白板出示)合理形成学习小组(4人一组)。
默读:读出言中之意
品读:悟出言中之理
诵读:诵出言中之情
小组任选其中之一事学习
2、选择其中之一交流反馈(要求反馈的小组人人发言)。
3、师生互助诤友式评价。
4、生品读后师引导重点反馈。
(1)“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扣住“掉”与“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体现了生命力。)
(2)“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为何不屈向上,又仅仅只活了几天?这不矛盾吗?
(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在外部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瓜子还能这样,更体现了生命的`顽强。)
(3)理解“震撼”。
(感受到那只属于自己的旺盛的生命力)
(4)“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指的是什么意思?它相反的意思呢?理解“可以……也可以……”对人生的两种态度。
(三)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作者最后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四)师引导生总结课文
(白板出示)练习:用课文内容创编一首小诗来总结课文:
生命/是一只小飞蛾/它体现强烈的求生欲
生命/是/它拥有
生命/是/它警醒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
/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四、剖析文中空白
课文题目为何连续用了两个“生命生命”,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想法?
如果要给他们之间加上标点符号,你认为添加什么标点比较合适,说说你的见解。(逗号,感叹号,省略号,破折号等,因为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不同,感悟不同。)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12岁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这篇文章就是她对生命发出的强烈的呼喊。
本文被人教版教材四年级语文选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的是一些平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砖缝中长出小苗,静听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小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自身的情感体验,做到各人学中有得。
教材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朗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理解课文中重点的词语和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懂得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激发创新的欲望。懂得要珍惜生命。
设计思路和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中段指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课主要采用阅读体会、研读欣赏、体验领悟、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课堂设计以学生朗读体验为主,扣住生命主旋律,辅以各种形式的阅读设计,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四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获得对生命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本设计的特点还凸显在课文内容的拓展上,通过不同的拓展丰富学生的积累,是文章思想的升华,让学生能够领悟生命的真谛,整堂课都被笼罩在音乐之中,希望通过音乐来实现学生思想与课文的共鸣。
教师课前准备:
希望学生读一些关于生命的文章和了解一些杏林子的故事。
老师完成拓展内容的收集和相关连接的资料收集。
根据设计制作出cai课件。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播放课件(《命运交响曲》)内容:孩子出生的幸福瞬间,植物破土的力量瞬间,蚕破茧而出的瞬间,花朵开放的瞬间等。老师有感情的介绍引入并板书课题。
学生随着音乐仔细的欣赏感悟。获得对生命初步的感悟。读课题三次。不同的力度(轻缓的.,有力的,高昂的。)
运用音乐和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有心灵的触动。
阅读体会
1、扣内容。本文围绕生命写了哪三个事例。
2、写出副板书。
1、学生小组学习,填出老师事先设计的表格。在组长的带领下读两次课文。
2、全班汇报。
梳理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研读欣赏
扣文章重点句。
1、课文是通过哪些句子来体现出生命的可贵与价值。
2、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在课件上出示重点句子。
3、2段4、5、6句。通过读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生命的力量)
4、课件出示第三段,老师重点突出两个词“竟然”“竟使”。
5、老师播放课件。心脏跳动的声音。你有什么感觉?出示第四段有关句子。抓住单单这个词。
6、出示第四段第二句。
1、学生汇报。
2、让学生反复的读,抽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
3、生谈体会,个别个性化朗读。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4、小组分读有“竟然”和“竟使”的句子和没有这两个词的句子。从中谈自己的体会。通过不同的读体会出生命的意义就是奋发向上。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5、请学生闭眼手摸着胸膛,随着课件心跳的律动感受自己的心跳。体会单单。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6、生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在朗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表达出心中所想,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反复的齐读课题,让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
拓展延伸
出示一组课件,配乐。一组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却做出了不朽事迹的人。(杏林子、张海迪等)他们在好好的利用自己的生命。而我们呢?板书生命的价值。
出示最后一段。
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讨论应该怎样好好利用自己的生命。汇报。再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突出“好好”“白白”。
引导学生读。
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升华主题
师:看着板书总结。我们拥有了生命的力量,我们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我们更要创造生命的价值。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再次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完善板书。总结提升。
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说名言
2、出示诗歌《珍爱生命》,配乐朗诵,轻松,结束新课。
1、连贯性的说出学生收集到的关于生命的名言。
2、学生朗诵。结束新课。
通过进一步的拓展,丰富学生积累。升华情感。懂得生命的价值。
板书设计
拥有力量
理解意义
生命生命
实现价值
珍惜美丽
副板书:飞蛾求生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相关联接:
珍爱生命
生命是如此珍贵,
生命是如此憔悴,
生命中充满磨难,
磨难是书,
直使你奋起直追!
生命是缘,
直使你生死相随。
啊,朋友,
勿要轻视生命,
丢掉它有去无回。
啊,朋友,
珍惜生命,
宇宙间唯独有你!
朋友啊朋友,
快乐每一天,
生命每时都闪耀光辉。
生命的名言:
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
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
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
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始,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
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
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
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读自悟:
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
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教师抓住每一部分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提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字句,并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有限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举例说一说什么是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现;
3、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复习回顾:
1、师:课前,先请同学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
师: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
预设:生:我听到了婴儿啼哭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婴儿嬉笑的声音。
2、师:同学生听得真仔细,听了刚刚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生:婴儿刚刚出生时在大声啼哭;婴儿开心的笑了。
哭声和笑声昭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3、评价语:是啊!随着一声“哇、哇”的啼哭声,一个小小的生命便降临到了这个世界。都说生命极其宝贵,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说生命及其短暂,因为人生在世,不过百年。
4、师: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意和深情,走进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生齐读课题)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课题和我们之前读到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自由回答)
师:也就是说,这个课题中出现了两个词语,而且这两个词语是?
生:相同的。
师:是同一个词语的重复,对吗?
生:对!
师:说得真好!那像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谁来试试?
(生举手来读)
师:他会读!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强者对生命的热情的呼唤!像他这样高声的读(全班齐读)谁还想试试?
(生举手来读)
师:他也会读!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强者对生命的不屈的挑战!像他这样大声、有力的读。(全班齐读)
5、评价语:是啊同学们,读书就是要这样,读的有味道,读出自己的理解。
6、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8课,有感情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把句子读通顺。在读的过程中,请你仔细的想一想:课文用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你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PPT出示提示):
体会句子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
抓住标点符号体会
通过联想或想象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师:刚刚看到很多同学读的声情并茂,老师都被感动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课文用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呢?(学生举手回答)
师板书: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心脏跳动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学习飞蛾求生部分:
1、师:同学们,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心脏跳动,其实是三件极为细小、极其普通的事情,可是它们却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这三个故事想一想:这三件事情中的那些句子最能额、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请你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如果你对这个句子有很深的体会,可以再旁边写一写,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间带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2、评价语:刚刚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认真的做批注,真好!读书就应该有这样良好的习惯。
3、师:文中那哪些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呢?接下来,让我让我们一起走进“飞蛾求生”的故事。
(学生自读有所感悟的句子)
PPT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4、师:“极力”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预设:生:用尽全力
5、师:说得真好!飞蛾那种极力求生的欲望让作者没有想到,让我们也没有想到。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放了这只原本讨厌的飞蛾呢?
预设:生: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使杏林子忍不住放了它,因为作者感受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所以放了它。
6、师:同学们,飞蛾为了求生,它竭尽全力,可是若要结束它的生命只需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就在这天差地别的力量悬殊面前,飞蛾却极力鼓动着翅膀、奋力挣扎,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此刻,我想问问你们:知道飞蛾的生命有多久吗?
(生自由回答)
师:九天!飞蛾的平均生命只有九天。为了这短短九天的生命,这只小小的飞蛾在杏林子的手中挣扎,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为什么这只小小的飞蛾会做如此挣扎?
生:它想活下去。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假设一下,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只飞蛾,会在心里怎样鼓励自己活下去?
(预设3名学生说)
7、评价语: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求生,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震撼,此刻杏林子清楚地感受到:握在手里的不仅仅是一只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生命生命!
8、师:此刻,杏林子也完全明白了,生命就是(出示PPT):
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
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飞蛾强烈的求生的欲望
(二)学习瓜苗生长、静听心跳部分:
1、师:默读第3第4自然段,你能用前面的方法找出重点词句并加以体会吗?(预设1名学生找句子)
2、出示重点句:“那小小的种子里……仅仅只活了几天。”
3、师:读着读着,有没有一个词跳入你的眼中,让你特别有感受呢?
预设:竟然——感受是?可以用什么词代替它?
竟使——感受是?
师:此处连用两个相似的词,说明了什么?
预设:作者没有想到,出乎意料。
4、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会是怎样的?(没有阳光,没有泥土)
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板书“不屈”)
从哪里感受到的?(冲破,坚硬)
揣摩“不屈”“顽强”的意思。
5、师:此刻,面对墙角的这株香瓜子,杏林子的内心情感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不可思议
震撼/震惊
感动
师:所以,杏林子站在墙角看到了这样几句话:(PPT出示,生齐读)
生命是傲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不屈向上的决心。
6、师:一株小小的瓜苗尚且如此,那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静听心跳这一段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你的理解是?
师板书:对自己负责。
(预设1人找)
7、出示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8、师:我们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这句话中有哪两个关键词?
(“使用”“糟蹋”)
9、师: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哪些行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
(生自由说)
10、师:看来大家的确理解了“糟蹋”这个词,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糟蹋”。作者怎么写出了这样的句子?作者是怎样“糟蹋”自己的?
(师简述:当时杏林子忍受着剧痛,生不如死,于是她自杀,但是被医生救活了。)
11、师:现在你们知道课文中的“糟蹋”是指什么了吧?那么该如何好好使用我们的生命呢?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2、师: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大家?
(生个读)
预设:自豪——自豪地读
激动——激动地读
兴奋——兴奋地读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自豪、激动、兴奋的心情一起告诉大家,告诉全世界。
(生齐读)
师:所以,作者对自己说:我要对自己负责,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让我们读出作者的态度!(生齐读)
13、师:在“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之间,杏林子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一共写下了四十多部作品,有小说、有散文、还有剧本,这四十多本作品的出版,使她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还将一生所得的稿费全部损出来,成立残障基金会,帮助了100多万无助的残疾人。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自己负责”的庄严承诺,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课件)
三、回读课文、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生命是什么?
(生自由说)
2、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说,同学们课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教师小结:
1、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由衷的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兴荣,因为顽强拼搏而茁壮,因为负责、珍惜而充满魅力,这就是生命。
2、师:让我们时刻告诫自己:(出示PPT)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1
【设计简说】
《生命生命》一文从寻常生活小事入笔,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文章浅显易懂,易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试图从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出发,循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夯实阅读基本功”、“研探领悟,激发主题探究欲”、“拓展导学,引导学生求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关爱生命的人文熏陶。
【教学过程】
一、以文本为例子,夯实阅读基本功
1.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景:尝试用激昂的音乐来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可以用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音乐旋律迸发出的坚毅、顽强的生命力中去感受生命、珍视生命。
2.导入新课。生命,是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中外艺术大师都为此不惜努力,为探索它的真谛而历尽艰辛。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今天,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更是饱蘸着作者生命的汁液,从心灵深处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3.介绍作者珍爱生命的故事。
杏林子,本名刘侠,中国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强忍病魔的折磨,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中国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获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中国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议,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全身心的投入课文,去体验、领悟。同作品、同自己的心灵对话。
(一)美读。【叩击心灵,感知大意】配乐朗读,便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A、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B、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C、“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同时,感知整体结构是前叙后议。
(二)精读。【领悟内容,解读文意】方式采用四部曲: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组——同桌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师生研讨)。设计的问题组如下:①文章前半部分是记叙,叙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词。②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有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③三个事例有三点思考,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④用心体味、探究作者的写作用意,畅谈你从中得到的教益。
(三)品读。【品评词语,咀嚼警句】
指导学生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仅仅活了几天”、“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等,品味、分析,为学生积累词语和妙句做准备。
(四)赏读。【整体回味,领略精妙】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赏读,回味全文,体验作品的精妙。
二、以文本为靶子,激发主体探求欲。
利用课后同题文章《生命生命》(美国克伦沃森)给学生搭建合作探究的活动平台。可围绕以下思考题来阅读、讨论。
1.思考问题:两篇《生命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同杏林子的'《生命生命》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内容都是感悟生命,都是选取生命中的寻常小事。
3.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同课文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1)课文选取三件事,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选取一件事。(2)课文在记叙的基础上,以议论形式揭示题旨;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主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显现主旨,结尾言尽旨远。
三、以文本为引子,引导学生求发展
以“生命”为引线,给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与疾病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人士的事迹,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作品。
①听朗读录音:奥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安排学生课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讲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③讲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事迹。课外阅读其感悟生命的文章《秋天的怀念》等。
【板书呈现】
叙述议论
小事
飞蛾的求生欲生命的意义
珍惜
香瓜子的生命力思考生命的价值
自己的心跳生命的把握
铺垫感悟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
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
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
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始,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
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
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
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读自悟:
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
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教师抓住每一部分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提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自主品读:
轻声吟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2、小组交流:
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
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
2、练习背诵: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
3、积累名言:
⑴投影出示: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⑵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4、布置作业:
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一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解决生字词。查找作者杏林子的材料(作品、生平)。
教师准备课件及音乐材料(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自己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感情。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学生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学生:这是首什么曲子?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
师(过渡):贝多芬一生的遭遇可以说是十分的悲惨,可是他凭着惊人的精神和意志,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而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在我们所了解的人中也有许多类似这样的人物,如张海迪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也与他们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让我们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悟作者的心灵。
学生齐读,教师强调1、2是重点。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之间互查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多媒体:
读准下列加粗字词的音:
小憩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糟蹋
庸碌辜负骚扰茁壮
⑴找学生读,其余同学认真听。
⑵纠错。
⑶教师强调应注意的几个字词:憩糟蹋辜
2、师:扫清了字词障碍,让我们共同走进这篇给我们心灵带来震撼的课文。要想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必须认真朗读课文。首先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大家认真听,可以同时在下面小声仿读。
三、学法指导
多媒体出示朗读方法:
(包括语气、语速及重音的把握)
思考两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
1、作者列举的三件小事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文章导语和题目思考。分析结束,全班齐读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的段落。
五、研读赏析
师(过渡):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感知外,更重要的是读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具体的研读可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深入地感悟作者的心灵。
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朗读知识,边读边思考问题。
1、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说说为什么感触最深?
2、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结束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去谈。
学生先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进行赏析,赏析结束其他学生补充或评价。
在学生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如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在这里教师可以提问,竟然可否换成居然,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使人敬佩的感情(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
学生教师再读最具震撼力的段落。
师小结:文中香瓜子的顽强值得我们敬佩,在这里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在生活中,无论什么事,我们都要珍爱生命,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用奋斗让我们的人生更为光彩。
六、拓展延伸
师(过渡):课文学习完了,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你认为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珍爱生命?
师生之间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校园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学生可能就一些敏感问题发表见解如歹徒行凶时我该怎么办?有人在海里喊救命我该怎么办?,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生命,不要去做无谓的牺牲,在特殊情况下,我们要学会见义智为。
七、作业
1、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等书。
2、阅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将自己的理由写成一篇小文章。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
事例思想感情
飞蛾求生强烈的生命意识
瓜子抗争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倾听心跳坚强乐观面对生活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3
【教材介绍】:
《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方法】:
朗读法(朗读、诵读、品读、悟读)、谈话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杏林子的资料、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自由读文,感知内容;记忆生字,指导书写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欣赏画面,说说听到这段音乐、看到画面的感受。
板书:19、生命生命
2、回想: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列出小标题。
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设计理念: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在十岁左右,最有效的注意力在课堂前15-20分钟,导课不宜过长,从音乐、画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直接点题,与将要学习的文本进行接轨,铺就本文的情感基调。
列小标题,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理清脉络,提炼语言,在四年级渗透学习,养成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二、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1、飞蛾求生;
1)、生读第一个事例,边读边画出含义深刻的语句,思考体会到什么。
2)、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3)、想象体验:有一只飞蛾正握在你的手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就是那只被人抓在手中的飞蛾,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小小的飞蛾尚且如此珍惜生命,我们人又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让我们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一起呼唤生命——(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5)小结学习方法:
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等方法学习了第一个事例。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下两个事例。
出示要求:
①、快速阅读两个事例,划出每个事例写得精彩、含义深刻的语句。
②、简单标注对所画语句的体会。
③、有感情朗读所画语句。
2、瓜苗生长:
1)、交流学习收获,汇报所画语句及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2)、词语训练:区分带“然”字的常见词的用法。
(课件出示:选词填空:竟然依然显然)
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显然)不易生长,但它为了生存(依然)努力着,那小小的种子,(竟然)可以冲破重重阻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3)、带着顽强勇敢,再一次呼唤生命——(齐读:生命生命)
3、静听心跳:
1)、汇报第三个事例所画的语句及体会。
2)、体会自己的心跳,感悟:“这就是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
3)、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一次呼唤—(齐读:生命生命)
【设计理念:文中三个事例在生活中微乎其微,而作者从审视、质问中,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文本语言简洁、朴实而使人感动。这三个自然段,也是文本的重心所在,如果教师牵手不放,引导学习,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但是,生命这个话题又是厚重的,完全进行开放式教学,凭学生直观、兴趣认识,又不能较深刻的使学生触动,因而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先共同分析“飞蛾求生”,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体验等方法学习,给学生一个导向,一种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在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中阅读、思考、感悟,学习“瓜苗生长”“静听心跳”的故事,一步步让学生触动生命的内涵。
学习中,相机引导,抓住动词“挣扎”、“鼓动”、“跃动”,启发学生想象飞蛾求生的.画面,感悟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通过体验自己的心跳,用实实在在的感受,用数字的真实罗列,体验到生命的震撼。在学生对作者的想法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诵读、品读、悟读,把自己的感受送进文字中,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诵读课题,升华情感。
语文课要区别于思品课或其他科目,要上出语文的价值,要有听说读写的训练,我抓住“竟然”一词,理解作者的震惊,区别“显然、依然、竟然”的意思,练习准确运用词语。设计“你就是那只被人抓在手中的飞蛾,你想对自己说什么?”“面对这株幼小的瓜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倾听自己的心跳,你如何选择生命?”“你想对作者杏林子说什么?”等口语练习,让语文课上的真正有语文味,让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介绍作者——杏林子
2)、联系生活理解“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板书: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3)、为了生命的美丽,我们再次呼唤——生命生命
【设计理念:语文学习,始终要以真实的、原味的文本为主。教材的选编是慎之又慎,经典课文的语句是精之又精,老师再好的分析、讲解,只能是过多的支离文本,支离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因而,事例学完之后,再次浏览课文,回归文本,亲近文本,再走出文本。在轻柔、低缓的乐曲中简介文章作者——杏林子。
杏林子自12岁起就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但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
此时的作者介绍,让孩子们感到震惊,写出这篇文章的作者竟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生存状态下,会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去感悟:绝不要放弃生命,一定要珍惜生命,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引导学生再一次理解课题,诵读课题,唤起学生的共鸣,升华情感,在深深的感悟中结束学习】
四、课外拓展,抒写感言:
1、背诵课文,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2、创编珍爱生命的小诗。
3、阅读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设计理念:“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统一,文本教材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海洋中更加自由的徜徉,如果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中,则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宗旨,因而让学生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查找霍金、张海迪的感人事迹,让他们的视野更宽广,品味更高远。
听说读写,“写”是语文学习的回归,文本的学习是由说到写,由阅读到实践的一个学习过程,另外也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爱护每一位孩子出发,作业分层设计,联系生活,使学生逐步养成读书时认真思考,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的意识。】
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生命有限
瓜苗生长
价值无限
静听心跳
【设计理念: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清晰、突出重点,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真正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9课《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出示杏林子对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指名学生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说生命是一桩奇迹)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细细地品读课文。
【本课我以杏林子对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导入新课,在师生交流对名言的理解和感悟中,以质疑的形式提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即“为什么说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也是本课的教学主线。】
二、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是由哪些事例来感悟生命的?
2.再读三个事例,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生命是桩奇迹?划下来。
3.交流:
(1)感受“飞蛾求生”:
关键句:“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想想飞蛾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一只飞蛾平均能活9天,为了这短短的9天,它在拼命挣扎着,无论怎样危险,无论是否成功,它都没有放弃。伸出手,想象你的手中就有一只极力鼓动双翅的飞蛾,体会它强烈的求生欲望,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句子。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唯有“读”是最好的方法。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从而读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一切的'读都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2)体会“瓜苗生长”:
关键句:“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读句子,说说在你心中这是一粒怎样的瓜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读句子,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一桩奇迹。
(3)感悟“倾听心跳”:
关键句1:“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作者说心跳给了她极大的震撼?
闭上眼睛,静听自己的心跳。(播放录音:心跳声)说说听了这鲜活的心跳,你有什么感受?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关键句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糟蹋”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糟蹋生命的现象?
怎样才算好好地使用生命呢?
【在读书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听心跳声,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好好地使用生命,把体验内化为行动。】
4.杏林子是怎样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的呢?我们来认识认识她。
(出示杏林子照片)从照片看,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示杏林子资料)听老师介绍杏林子的生平,说说看杏林子创造出怎样的生命奇迹?
【新课标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活用课程资源尤为重要。本节课我整合了课内外教学资源,在适当的地方加以运用。如:为学生激情讲述了杏林子的生平主要事迹,为深化文本,体会“生命是奇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6.你还知道哪些人也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
三、再悟课题
1.再来看课题,你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去掉一个行吗?为什么?
2.指导读课题。
【引导学生把整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浓缩到课题这四个字中,通过朗读课题展示出来。学生理解不同,因此读得语气语调也不同,但都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情真意切才是最珍贵的。】
四、拓展
作者领悟到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挣扎,生命是瓜苗从砖缝中冒出的勇气,在你的眼中,生命还是什么呢?打开你的记忆,把五彩的生活放进来,以“生命是什么”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个性化的解读,我为学生提供了升华文本的空间,引导学生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写成一首小诗,尽管语言稚嫩,却意味深长。
读书是学生对文本的吸收,对经验的构建,而写作则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学习的收获。以说名言开始学习活动,以写小诗结束学习活动,整个教学在诗一样的意境中进行。】
五、板书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奇迹瓜苗生长珍惜光彩有力
倾听心跳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5
【教材解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为了落实重难点我在设计中在力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深入课文抓住课文关键的词句进行体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新词的含义,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2、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给予是快乐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生谈。)
师小结: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好!上课!
一、揭题导入,初谈感受
读题目,初步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海峡,海峡两岸和生命桥,解决对于海峡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说说大意
过渡语:《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与台湾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们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格外感动。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一件怎样的事在感动着我们?
要求:放声读课文,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生自由读课文。
2、初读检查:
A组:凋零、含苞、绽放。读通相关句子。理解三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凋零:(草木)凋谢了,这是用来形容小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含苞:花朵裹着花苞即将开放。就在生命力是最旺盛的时候小钱的生命却遭受到了死神的威胁。)
(绽放:花朵盛开,这里是比喻让让小钱重新获得健康,恢复生命力。)
B组:谈何容易。理解词义,把相关句子读通顺。
(谈何容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相当困难。)
C组:辗转。注意读音,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展转: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3、谁能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这里主要是对初读的检查,同时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解决第2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小钱情况的危急。)
三、聚焦感激,深层理解
过渡语: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爱心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爱的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钱,你会怎么想?
(预设1感激,预设2感谢那名台湾青年。)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交流。
1、感激点1:台湾青年
过渡语:师: 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找出相关的句子划出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
⑴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① 自由谈谈感受;
② 补充地震的资料,理解袭击,余震的'意思。
(余震也有一定的破坏力。)
③ 从中你感受了一颗怎样的心?根据感受朗读句子。
⑵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 地震中的青年安然无恙,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呢?
② 海峡的这头正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正满怀希望,这是一个怎样的希望呢?
③ 现在你又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呢?用你的感受来读读这个句子!
⑶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① 你能体会到这无法预计的余震给青年带来的是什么吗?
② 面对这样的一位青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③ 带着你的理解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⑷ 师: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是他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感激点2:李博士
⑴ 体会会小钱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过渡句:小钱是不幸的,刚满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小钱又是幸运的,终于在治疗期限内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小钱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的心情,我们能够体会,也已经体会到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更细心的体会小钱心中的那份感激,他还会感激谁呢?(李博士)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抓住了哪些词句?
① 抓住:
步履匆匆、沉着,体会不顾安危,一心救人。
② 抓住:
奔波、连夜,体会不顾劳累,急人所急。手术艰难,更显真情。
⑵ 单介绍李博士。
⑶ 让我们把对李博士的感激和尊敬融入在深情的朗读中吧!
(读课文第5,6自然段。)
⑷ 是啊,李博士用他高尚的医德,用他的爱心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激感点3: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
过渡句:师:我们已经两次走进小钱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次走进他的心里,小钱还会感激谁?
⑴ 在小钱被确症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⑵ 当李博士取到骨髓到为小钱做移植手术之间。
(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师:同学们是小钱的父母和朋友给了在病床上的小钱以最大的安慰。当他急需骨髓时新闻媒体给予极大的关注,社会各界为了给小钱找到合适的骨髓而四处奔波,又是医护人员不眠不休日夜奋战才将小钱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回来。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付出和努力,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配乐朗读,激情结尾
过渡句: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一朵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让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融。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深情的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让我们在爱心的拥抱下结束今天的课。起──
【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新词的含义,把学习新词和理解课文主旨两者结合了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效果还算是可以的,学生能够比较扎实地掌握了新词同时又来学生体会到了小钱当时情况的危急。但是在设计时没有非常严谨地对板块进行梳理,所以在教学时显得较为随意。如果能够在预设时能更为周全一点,让板块的思路再清晰一点,过程的重点在突出一点,可能教学效率会再高一点。
在整节课中我一直努力去调动学生的情绪,关注学生对于文本的体验,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我想如果我对具体环节的预设再充分一点,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会更自如一些。
可能在最初的设计时我没有把握好节点的选择,为了追求课的完整性,导致整节课的容量过满,使学生对于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浅尝辄止。如果设计为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台湾青年的行为,从台湾青年的身上体会到海峡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的话,学生的学习会更为有效更为扎实。把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改为青年静静的躺在病床上为主线的话,思路也许会更加清晰。
另外对于过渡语的设计还欠缺考量,我的语言不够精练,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孩子。
以上是我对这节个一个简单的思考。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的教学设计09-18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10-22
《生命生命》优秀教学设计01-24
《生命的药方》教学设计09-26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0-11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10-24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10-25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2-10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