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学反思>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08 13:37: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之我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来,让我感受颇多。刚开始实行的一段时间,学生们非常兴奋,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而热烈的讨论、展示,虽然还有部分学生有些不好意思。但学生的积极和变化让我感到很欣慰和高兴。以为,执行小组合作学习原来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频繁和深入的使用,我又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首先,课前的.预习,当时间比较充裕的时候,学生们能预习的比较充分和深入;当时间比较紧张的时候,学生们根本不能保证预习的质量。

  其次,学生们自学的能力目前不是很高,在预习的过程中,有部分问题,优秀的学生都理解不好,更何况其他学生呢。(有人说把难问题分解,但难问题就一定能分解吗?即使能分解,那分解后就一定不难了吗?)再次,刚开始的时候后进生还非常积极,但后进生并不是三天两头就能赶上来的。新鲜劲过后,他们又开始犯一些“老毛病”,比如说懒,不只是身体上了懒,还有大脑的懒。

  最后,就是小组的评价问题。只有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措施,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学习。但目前,虽然几经考虑,我还是没能想出一个合理评价措施。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感悟和困惑,望大家不吝指正。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在课堂中,让学生回顾角的知识,让学生从角的顶点和两边入手去寻找对顶角的特征,让学生有明确的方向向教学目标靠拢。在寻找对顶角的练习中明确指出两条相交线就可以组成两组对顶角,这为最后的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在探究对顶角的性质的时候,引导学生从已学的知识推倒对顶角相等,这符合学生的思维学习过程。在讲解例2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分析解题的.思路,并将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答案进行结合并板演,这为习题的解题过程书写提供了格式。在合作探究时,先告知学生在寻找对顶角组数时应先明确两条相交线就可以组成两组对顶角,这与前面前后呼应,最终总结出寻找对顶角的方法。

  最后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回顾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起到强调巩固作用。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一、教学初步设想

  本课时是属于概念介绍课,因此,这一课时我设计为先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多项式的次数”等概念,然后完成相关练习的模式,整一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老师只作为协助者。其中关于“多项式的排列”这一内容,教材只在讲到合并同类项时作了一个很简单的介绍。为了对这个知识点作一个清晰的介绍,为后面学生书写规范作明确的要求,我决定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以设计好学习卷的脚手架的形式在这里让学生一并学习。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上课伊始,我按照原来的设想,首先想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翻开课本,阅读P56~57,根据从课本中获得信息,完成自学检测。指令发出了,但有部分学生反应不过来,过了好久还在等我发出进一步的指令;有的学生看完了课本,只是茫然地看着我,轻声说:“老师,这是什么意思?我看不懂!”;只有小部分的学生可以马上领悟我的意思,迅速翻开课本进行阅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自我检测。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多项式的概念”、“多项式的相”基本上都能理解,只是在“多项式的次数”的确定这一概念的理解上出现了困难。

  一段时间以后,我估计学生应该把课文看完了,于是示意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黑板上,结合课本的概念,我以多项式5x2+3xy3-7y2-1为例,边讲边板书,把多项式以加减号为分界线,带符号分成:5x2 / +3xy3 / -7y2 / -1四段,介绍“项””的概念,强调每一项必须带符号看。接着,由学生分别求出每一项的次数,结合课本“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概念的陈述,解析“次数最高项的`次数”,确定这个的多项式的次数为4,这个多项式称为四次四项式。经过这样的评析,学生基本上明白了这些概念,可以自己完成“自学检测”的相关内容了。

  当到了“把下列多项式重新排列”时,由于课本上没有相关的描述和举例,有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又不敢下笔了。我只好先鼓励学生根据铺设的提示完成,有的学生就出现了用">""<"连接的排列形式,或者是用“,”把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开等等的错误。于是我又集中进行了评析。

  经过了这样多次、反复的点评,从学生完成后面的练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还是掌握的比较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几点思考

  1、注重学生的双基训练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3、教学的重构思

  总之,一堂课的教学总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我要在不断的思考和总结中调整,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教材的变化和课标的要求。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第一、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提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或有能者有大作为,小能者有小作为的练习。

  第二、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但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

  第三、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评价手段,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本学期所任教的班的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形成双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有些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较为积极。另外也有十几个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有理数乘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在教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要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有理数乘方运算顺序。有理数乘方书写格式,有理数乘方常见错误等五个方面来教学。

  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即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即。a。a。a…a=,记作。在教学上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一、乘方是一种运算。相当于“+、-、×、÷”。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其书写方法,及格式。强调幂的意义,幂的意义与“和、差、积、商”一样。如的结果是8。所以说的幂是8。与2×4一样,2×4=8。所以不能说8是幂,说成23的幂是8。同时强调具有两种意义,它既表示n个a相乘。又表示乘方的运算结果。

  二、在有理数乘方的教学中主要强调它的运算,所以特别注意有理数乘方符号法则的教学。法则是: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是正,是0,负数的正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教师在教学时强调做乘方时先确定符号再计算,如=4。

  三、教有理数综合运算时应该强调运算顺序。即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同时注意教学生的书写格式。分清与的区别。注意–5的平方与1/2的平方的书写方法。

  四、注意讲清有理数乘方中的常见错误。如,的区别。前者是表示2的平方的相反数,后记者是表示–2的平方,写法不同计算的结果不同。同时分清分数的乘方的书写。与分清小数的乘方的书写有理数乘方是在乘法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运算,要结合乘法来教乘方。同时讲清楚区别与联系

  同时我们作为老师应当做到:

  一、博采众长,有效反思

  在学校,向学生学习,向同组教师和老前辈学习。学生学习愉快或困惑,是我们反思的最基本源泉,为什么学生学习会愉快、轻松或困难,怎样使学生学习更轻松愉快,怎样使学习解除困难,我该怎么做,可通过问卷或谈心让学生说说心里话。同学校向老前辈学习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听老教师的课或请老教师听课评课,与他们一起讨论,可以让你增加教学的经验,提高教学理论修养。在不断的听、评与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走出校外多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同样能从别人的上课和评课中增加自己的反思力。

  课余,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实践中的问题与理论结合起来,把特殊的问题归纳到一般化,问题和经验经过提升和拓展,再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不断提高反思的有效性。如写文章和搞课题研究其实也是一种很好反思行为。

  二、记教学失败之处

  大的方面看,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媒体运用是否收到成效;重点、难点是否突破,学生的思维是否打开;小的方面看,语言是否生动,情感是否充足,板书是否合理等。记得有一次上洋流这一课,课前化了很多时间制作了一个authorware课件,每页背景很鲜艳,有海水运动音乐,整个课件设计为直线型,一直往下讲。虽然有洋流运动的境头,可整节课让人感觉很死板,没有板书设计,交互不强,鲜艳的背景使学生分心。效果还不如没用课件,这节课使我在以后的课件制作时,考虑到实效性,考虑究竟需不需要课件,什么样的课才适合用课件,到底是整个课件好,还是用积件好。记得刚走上讲台时,举例没贴近学生生活,没有典型性,问得不多,老是自己讲,问问题也没有注意情境和层次,教学效果不好。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我在上数学常规课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理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或是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我有以下的几点浅显的认识:

  1、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教师变“教育权威”为“朋友同学”,学生到处可见教师灿烂的笑容,亲切的笑脸,到处可听到“你真行!”“你讲得真棒!”“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赏识的教学评价语,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2、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3、教学过程可以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用在哪?”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直接介绍圆的特征,然后应用这些特征进行相应的练习,而新的教学方法却从问题出发,研究圆的特征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动机;利用已有经验,用折(把圆形对折,再对折)、描(描出圆心、直径、半径)、找(找出圆的特征)等方式对圆的特征进行研究;学习了圆的特征,又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创造性地从不同方式画图;再把学到的圆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学习的成功,体会学习的功效,整个过程让学生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而教师只从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只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4、课堂提问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

  传统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教师问得浅显直露,无思维价值,探索的空间太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师问生答,似乎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灌输另一种表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探索性思维就泯灭了,哪里还有创造能力?在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等问题状态之中,学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创意的做法或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与成就感,才能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比如说近几年兴起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第二年的教学自己也明显感到从容了许多。一方面,虽然教材的版本又有了变动,但那些相同的内容,上课时就能有比较好的把握,方向也好定位;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把控经过一年的实践也更有自信了。

  过去的一年,其他老师也一直在和我提的一个问题是:说话的语气是不是太硬了?学生会不会因为怕你而不喜欢这一门课?一直以来,我也在课堂上提醒自己。现在我的学生形容课堂上的我已经是幽默的。我也相信我的课堂是紧张有序而不失轻松的。学生的反映也比较喜欢。

  我任教的两个班级的风格和特点有很大的区别。3班的学生大都比较“乖”,能很认真地听老师的“说”,也能比较好的完成布置的作业,但是“贫富”差距比较大,而且优秀的学生思维的开拓度也不是很大。所以我在3班的课堂上有时讲得会相对多一些。而四班喜欢数学数学的学生相对比较多一些,而且基础弱的`学生相对来的少,所以我在4班的课堂上,要求就要高一些,可能同样的题目在4班我给予的时间就要少一些,有时也会在课堂上放下几题有些难度的题。

  我们备课组统一有预习作业,看书时做到“有问必答、有问必提”这八个字。有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学生的预习作业无法完成,我就会在课堂上给他们5分左右的时间看书。因为我始终觉得学生如果能带着问题来上课,那效果会好很多,至少他该明白老师上课的内容。我还会根据学生的预习作业的状况,调整课堂的知识点的安排。比如“代数式的值”这一节课,学生的预习作业做得还可以,加上作业上有要求,我就把“整体代换”的思想加进了课内,一来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思维能力。有时我也会把一些浅显的例题让他们观察解题过程,让他们自己来谈看完之后的体会——要抓住哪几条重要的信息。我想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在我的课堂上我始终让学生学会的一件事情是——做完一道题,做一类题。如:这样的选择题:两数相乘,若积为正数,则两数为(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C.都是正数或都是负数 D.一个正数一个负数做了这一题,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两数相加和为正;两数相减差为正;两数相加和为负;两数相减差为负;两数相乘积为正;两数相乘积为负;两数相加和为正、积为正;两数相加和为负、积为正等等情况下这两个数的正负性情况。在课堂上我也及时让学生学生学会总结,哪怕是因为“粗心”做错的题也要总结一下,“粗心”的内容是什么,是因为不明白 的具体含义,还是计算差错,都要把自己犯错的原因记下来。

  初一的学生学习数学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我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也是有意识地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数学是很easy的!只要你稍花些时间和精力下去,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我觉得最难上的课属 “试卷分析课”的了。我也一直在探索,怎样设计好课,才能让学生有“学有所获”的感觉。我现在让学生先把试卷订正好,订正的同时还让学生把做错的题考的知识点或者自己犯错的原因写下来。上课时先给10分钟时间分小组解决问题,时间一到,一起来探讨学生觉得集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也正因为是复习课,对于那些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如何让他们也学有所获,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控制好课堂的节奏等等,一大堆的问题还有待思考。

  我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角度还不够多;有时上课的情绪也受学生状况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还不够。

  总之:我去认真做了,也尽力去做了,给我以很多的收获,不足之处也衷心地恳求以批评指正。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对于《整式的加减》这一章,教材的安排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继而介绍了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

  我们认为这样安排也有欠佳的地方。首先,重点内容是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把它放在全章书的最后来学习,这样会让知识体系与第二章相关内容分开较久,学生容易忘记。其次,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一起讲,易混淆,对理解知识体系并没有帮助。

  具体的安排如下:

  (一)同类项:

  通过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表示方法,如□+□+□=3□,让学生模仿例子做练习,然后推出同类项的定义。课前练习要有模仿性及代表性,能让学生易于观察推出结论。因为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类的东西”是容易理解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是学会辨认同类项就不难了。

  (二)合并同类项:

  先讲系数这个概念,既避免了与单项式的次数一起讲所带来的易混淆性,又是合并同类项所必须掌握的基石。然后,重点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去括号:

  运用乘法分配律引入及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四)整式的加减:

  可用两个课时把重点知识巩固好。

  主干知识掌握之后,对概念和纯文字的叙述,不追求精确的形式而注重其实质的理解与领悟。接下来,第二单元将整式的相关概念用两至三个课时逐一学习。如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等等。

  通过实践,突出了重点,加强了练习,让学生在主干知识的循环学习中不断充实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在这一期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整个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七年级上册全部内容,其中包过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

  首先顺利的完成了制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安排。其次,从测试与电话反馈来看,本次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班的优秀率达到了80%,其中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都能接受并能运用。二、在电话反馈中,绝大部分家长对学校与老师都很满意。

  在教学过程中,从平时的练习和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惰性表现突出。在新授的知识中,理解的内容少,记忆的内容多,特别是学生对记忆,掌握不够,容易出现三天不记,几乎忘记的现象。另外家庭中帮手较少,上课提问有时鸦雀无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新型的数学老师,就要促进自己的课堂由静态的,片面的数学观向动态的,情景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来判定学生的好坏。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转眼一个学期又快要结束了,对于自己教的这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比较了解了。班中学生整体学习情况还比较好,在十六个班级里面排名第五,但是还是不免有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存在。但是我始终都在不断努力的帮助学困生,希望没一个孩子都不掉队。

  从发展心理的角度分析,七年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他们进入了初中的学习阶段,面临全新的学习任务。他们能否顺利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不但决定了当前的学习状况,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的学习。七年级学生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一点常常造成他们不能适应数学教学的新要求。那么,如何搞好七年级数学教学呢?

  首先我找准起点,增强吸引力。七年级数学上册包括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其中每一章都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对此,我不惜花时间,下功夫,让学生消除害怕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使其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数学学科,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我上课时,一些很基本的问题会给他们机会,如果回答对了,会给予表扬,让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信心,热爱这门学科!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行的。如果回答错了,也会适当引导!对于作业反馈,我会耐心的讲解给他们听,对于他们有难度的题目,我会一步一步设疑,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许多简单的小问题,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解答。也许这样的成效不是很明显,但当我看到他们能把一道难的题在我引导下能解答出来,会很开心。平时有时间的话会经常去问问他们哪些不会,并做相应的指导。一个学生在校的时间比较短暂,所以光光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所以我也和他们的家长沟通过,有些家长在家能够很好的辅导孩子。这样双管齐下,这些学生成绩虽提高的不明显,但起码没有落下。可是对于家长并不是很关心的孩子,成绩总提不上,家庭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我真不知道对于这些学生我该怎么办?不过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心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密切相关的。一些学生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是十分关心的,有时布置有点难度的家庭作业,一些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困难会求助家长,家长也会耐心的讲解,遇到他们不知道怎样讲解的题目也会与老师联系,向老师求教,这类家长是很负责任的。只要家校一起努力,我相信再差的学生也是会有进步的!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9月21号学校组织了九课全体任课老师赴马牧池中学学习教学经验,听了俩节数学课收获较大.

  老师的教法各有风采,但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竞争,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解决,不讲求该节课的内容完成如何,重在讲求解决问题的力度,深度,范围的大小.这样的课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效果较好.

  课上学生忙,课前老师忙。要想课上学生不懒,需要教师课前不懒。只要老师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学法指导、备好------,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自我、放飞自我,这样呈现出的课堂就肯定是有用课堂、高效课堂了。

  总之,做到了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我想在这样的教法下,在老师每节课的不断积累总结下,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习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习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1.分组,应该合理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们建议4-6人,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2.分工,为了合作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交往,需要互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4.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师也以学习一员的身份进行研究或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展示研究结果。在不经意中,老师很自然地成为同学们的一名合作伙伴,师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认识渐趋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也渐趋深刻。

  “交往的对象”包含学习上的交往对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对象。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互助互爱、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一种对峙的交往,而是一种和谐的交往,教师已经是学生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对学生来说,研究之初,他们需要得到指导。研究之中,他们需要得到帮助,遇到阻碍或困难时,他们需要倾诉和鼓励,获得成功时,他们需要肯定和欣赏。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沟通,已不限于认知领域,早已扩展到情感、态度、技能的范围。

  5.评价,指向过程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纸质的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适时适度的评价,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从评价方式看,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每一小组汇报后,既有学生“评委”发表意见,又有教师即兴点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学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悄然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不仅出色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一)

  反思性学习是应课程改革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反思性学习,是强调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反思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元认知意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反思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会学习.这样以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使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达到终生受用的目的`。

  (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半年来,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半年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要想让七年级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但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曾经教过王磊,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定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初中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在七年级数学第三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学生对同伴的质疑与帮助。例如:“请问某某同学,生活中有哪些角的实例?” “怎样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我觉得他们都做对了!” “我认为他画得比较好,就是有点小,建议以后画大些,才能看清楚”……学生回答得好,其他的学生也能热情地给予掌声肯定。在自我评价中,有的学生自信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现,有的学生谦虚地对自己提出了希望。在质疑环节中,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问“角是否都能只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有的提出“我们都知道蜂巢是一个正六边形,那怎样画一个正六边形呢?”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因此,我觉得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要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片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半学年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断的摸索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在“以学论教”的今天,结合一些具体案例,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一、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二、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三、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四、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体自我探索

  在教学《七巧板》中,教师事先让学生上网查询课件,让学生去拼七巧板,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教师讲,学生死记的教学方式。两个班学生兴奋投入了学生。

  综合来看,新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好比一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生的面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通过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脚。同时,新教材还有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考虑:七年级的学生还很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所以教材编排了很多想想做做、剪剪拼拼游戏中的数学,学学玩玩,玩玩学学的24点计算,火柴棒、排方桌等生活中的数学,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 从教学的方面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好比“机器零件”供应商,要从讲台上的“独奏者”转变到后台的“伴奏者”。教师必须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寻找相关数学资源、图片、实物模型,创造和平共处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

  新教材的优点很多,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困惑: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新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1-04

数学教学反思02-15

数学教学反思07-23

数学教学反思06-22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5-17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3-14

趣味数学教学反思03-20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6-17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