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银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银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银杯教学反思1
《银杯》是一首短调民歌(民俗性宴歌),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境强化音乐感受
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在上课开始,我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三种不同的蒙古舞蹈,并鼓励学生和学生一起跳三种蒙古族舞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自然而然的溶入到蒙古族音乐的氛围中来,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结尾“演草原”,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通过影片、创编表演的方式再现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热闹场面,增强音乐表现力,激起对其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和音乐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在演唱歌曲教学中,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展现音乐形象放在首要位置上。本课是一堂唱歌课,所以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恰当的表现歌曲上。在教学设计中,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先跟随范唱进行默唱;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三、通过扮演加深音乐感受
《银杯》是一首风俗性宴歌,它有其特定的产生环境,因此,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这首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让学生扮演蒙古包主人款待客人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再现场景,增强音乐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银杯教学反思2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随水草而居,性情粗犷、豪放。《银杯》这首歌曲是蒙古族歌曲中的一首短调的祝酒歌,歌曲的速度中速稍快、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是一首每当宴会时都要必唱的的一首祝酒歌曲。
本节课,我采用自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的方式一下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愿望。在学唱歌曲时,我认为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跟节奏熟读歌词和准确无误的演唱歌曲旋律。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歌曲的节拍、节奏完全掌握。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最后的拓展延伸部分,一下把本节课、学生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但是本节课还有很多设计不好的地方,比方说附点音符的讲解方式,感觉学生听得不是特别明白,还有忽略了歌曲的装饰音、下滑音的讲解。
在以后的课程设计中,我觉得我应该注重把教材研究清晰、研究透彻,环节设计合理得当。尽自己最大力量,给学生一个生动、欢愉的课堂学习。
银杯教学反思3
一、设计意图:
《银杯》,人音版初中音乐第十三册第三单元,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属于蒙古族短调,多采用大跳音程,抛物线形的旋律线条、短小的曲调、整齐的节奏,欢快、热烈的情绪彰显出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豪情和**族短调的艺术特点。演唱中多用倚音、滑音装饰音,表现了蒙古族民歌的`鲜明特点。本节课目的是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艺术特点,了解短调的创作手法。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取长补短进行学习《银杯》这首歌,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歌曲短小简单易学,因此在学唱时应把学习重点放在蒙古民歌风格特点上,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感受其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同时,使用导学案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把知识拓展的内容以学案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加快课程的进度,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教师则可以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反馈上课之初
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没有把歌曲奔放热情的情绪表达出,因此我想到了引导学生联想在距离远的地方喊人的情景,让学生互相喊名字,不仅活跃了气氛,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评价环节,让学生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自我评价,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自己提高的动力,也是学生主体课堂的体现。最后由教师正确的引导,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四、问题设计内容有些求全,学生渗透不足,对学生程度掌握不够,导致有些环节效果不理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银杯教学反思4
本节课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本单元是让学生知道蒙古族,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的音乐。在本节课的内容上,我选择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导入。
一、听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听这首歌曲时,让学生听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赞美草原的',学生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情感,歌曲情绪悠扬、抒情,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学唱歌曲《银杯》
在学习歌曲环节中,通过多次的聆听——感受——表现,进而学会歌曲。第一遍聆听,让生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感受歌曲的旋律起伏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演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呼吸,尤其是一字多音处的大跳音程,这也是歌曲的难点处,教师要用手势带唱,为了更好地体会蒙古族歌曲的特点,再次范唱,让学生听一听,歌曲的哪些地方民族风味特别浓,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学生会说出如一音多字的运用,旋律中的大跳,及装饰音的加入等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这也是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歌曲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首先,教师对歌曲的难点处预设不够,如:大跳、倚音等。虽然只有短短的
三、四句,但歌曲气息不容易把握,切分音及一字多音处的演唱还有部分同学唱不准。其次,教师的讲解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在教学环节中,有拽着学生学习的痕迹。相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主动性不强。还应在课堂中设置课堂拓展活动,是课堂知识再次升华。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充分地备好课,做好预设。
银杯教学反思5
一、研读课标,细读文本——实现“高效”的前提
(一)教学内容——源起于我的蒙古情节
内蒙古大草原一直都是我向往的地方,草原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更是众所周知。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一年,有一次听到隔壁班级在唱一首内蒙古民歌,优美的旋律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首歌曲。课后我去问音乐老师刚才那首是什么歌曲,她告诉我是六年级十一册中的歌曲《银杯》。这次,我一接到开课的通知,立刻就确定了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银杯》,聆听歌曲《天堂》。
(二)确定目标——立足于课标的深层解读
本次的教研主题是“高效”课堂。要想上出高效,教师必须对音乐课程标准有透彻、深刻的领悟,优秀的课堂设计必定来源于教师对课标的深层次解读。因此,确定内容后我又再次静心品读了《音乐课程标准》,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对执教年级段的学生所设定的标准、要求都是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学习的形式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分别为:
1.通过学唱歌曲《银杯》和聆听歌曲《天堂》,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征,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进而激发对蒙古族音乐和草原人民的喜爱之情。
2.通过听、唱、舞、演等音乐形式及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歌曲。
3.能够了解蒙古族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的风格特征。
(三)挖掘内涵——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
当我们面对教材时,首先就是确立教材要我们教的是什么,是一首歌,是认知歌曲中的音乐,还有音乐文化的内涵。只有充分吸收了教材中所有存在的音乐价值和可传达的信息,才能精心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环节。因此,本节课的重点预设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乐于主动探究歌曲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特征并用自然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银杯》。难点为把握蒙古族短调歌曲的风格特征并再现蒙古族人民款待宾客的热闹场景。
二、巧思妙想,独具匠心——打造“高效”的关键
《银杯》这首歌曲,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歌曲第一乐句的附点和中间的切分节奏都极难把握,除此之外还有演唱时气息如何支撑,歌曲的风味如何演绎等,这些都需要巧思妙想,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
(一)在活动中感知
现代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它要求“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听、唱、舞、演等师生互动活动来学唱歌曲。
1.巧用筷子,解决难点
首先我尝试在蒙古族问候语攀森贝努(你好吗?)和森贝努(你好)加入附点和切分两种节奏,想在问好环节不知不觉的解决歌曲的难点。但实践证明,不仅难点没解决反而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有一次在和同事讨论课时,她的话让我有了灵感,她的长处是舞蹈,她说如果她来上这节课就跳上一段筷子舞。于是我便上网搜视频打算学一段这样的`舞蹈,但回头一想我的用意是什么?就为了舞而舞吗?灵感来了!我可以先让孩子们欣赏筷子舞,再让他们学一学筷子舞,把这首歌的两个节奏难点在这一环节解决。这样学生既欣赏到了蒙古族特有的舞蹈,又更深的了解了蒙古族同胞们能歌善舞的性格特点,进而激发他们对草原人民的喜爱。这样的设计也完全体现出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原以为打击乐的运用只有在中低段才能体现出较好的效果,通过这节课,证明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教学设计。或许单纯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的击打对高段学生而言的确缺乏吸引力,但在本节课中,通过欣赏筷子舞,再学打筷子节奏,使教学情境的创设与筷子的运用有机融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实践证明,这样做孩子们的参与性极高,而筷子的运用,也很好的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
课后老师们还为我出了很多好点子,比如可以用筷子打肩、打腿,还可以打凳子,使其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并建议最后表演唱环节也可以加上筷子舞,我想如果加上这样的设计一定可以让孩子们将歌曲演绎得更精彩。
2.以情带声,朗读歌词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意境,在孩子们学会演唱这首歌曲后,我设计的其中一个问题是:歌词中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宴会中举杯共饮载歌载舞的情景?学生回答:朋友们欢聚一堂敬请干一杯。接下来我又请他们带上情绪念一念,接着加入动作念一念,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把邀请的感觉,豪迈的感觉加进来了,接着我又让他们自主讨论这一句的情绪和力度,他们很自然地说出了情绪应该是热情的,豪爽的,力度可以用渐强来表现。
通过以情带声的朗读,通过对歌词文本的仔细揣摩孩子们进入了情境,此时一种深层的美被挖掘出来,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歌词的涵义,并生动、准确地表达出了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在后面的演唱中,他们在唱这一句时也是最有感觉的。
(二)在情境中体验
每一首歌曲都有特定的情境描写,在教学中如果能把这种情感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走进歌曲情感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就能达到审美的目的。
1.注重导入,三次尝试,改出高效
初次尝试我把聆听歌曲《天堂》观看MV做为课前导入,意在呼唤学生内心情感。但试教时发现从《天堂》过渡到《银杯》的学习效果不佳。由于两首歌不同的风格,以致在过渡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有些脱节,并且由于聆听《天堂》占去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学习不能深入,只能蜻蜓点水似的学唱。教研员也指出这样的导入是低效的,他建议把欣赏曲放到课的最后进行。
第二次我设计了谈话导入,为了切入《银杯》是一首风俗性宴歌这样的特点,我设计让学生说一说逢年过节义乌的待客礼仪再过渡到蒙古族同胞的待客礼仪。但由于两个民族的差异太大,学生还是无法感受到草原特殊的风俗民情。
最后我用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作为课前聆听曲并通过几张图片直接把学生的视线拉到内蒙古大草原。当学生伴随着美妙的女中音走进音乐课堂,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又看到了想象中的画面,这样的情境创设,既诠释了歌词又诠释了音乐的情绪和意境。我的第三次导入终于改出了高效。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彰显高效
在初次的尝试中我从歌曲的生活背景出发,创设了献哈达的情境,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很高,气氛也很热烈,但教研员楼老师的一句反问:“你这节课主题是什么?”这句话,引起我的重新思考。对啊,这节课的主题是银杯,这是一首祝酒歌,我需要呈现的是歌曲本身的意境,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的风俗习惯,而不是纯粹为了制造气氛。于是我整理思路,重新设计,到网上找到了敬酒的视频,又开始积极寻找类似的银杯,还准备了奶茶。最终有了我在课上手捧银杯,唱着祝酒歌向学生敬茶的情景。这也是整节课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三、重视审美,凸显技能——评判“高效”的标准
本节课最让人遗憾的地方是孩子们在演唱歌曲《银杯》时最终也没能把蒙古族民歌的感觉很好地表现出来。为了唱好一字多音的两个乐句,我精心设计了歌声问好的环节并且创编了一条练声曲,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对气息的运用能力。但由于教学中的深度不够,只是匆匆带过,学生体验不够深,最后唱时缺乏气息的支撑,歌曲的情绪也无法得到很好的表现。听课的老师们也普遍认为这一环节的教学缺乏高效。
这样的遗憾也是因为我没有领会课标的精神造成的。新课标中的“自然的歌唱”绝不是指没有技巧的歌唱。20xx年“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研讨会与展示活动”提出了唱歌教学的九字方针即“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体现了对中小学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要拥有正确的歌唱呼吸,在气息支持下松弛柔和的歌唱,也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它需要长期的有效积累,厚积薄发。
因此,唱歌教学在重视感悟、体验情感的同时,还要凸显音乐本位的技能训练。唱歌教学应以审美情感为主线,通过感受、体验音乐,达到情感性、音乐性、技能性的完美统一,这才是评判唱歌课是否高效的标准。
四、行中有思,思中有行——领悟“高效”的真谛
当天上完课,在教研员的带领下,老师们还进行了评课辨课等活动。几位教坛新秀在看到我上课亮点的同时,也给我点出了不足,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细细思索,除了以上所述几点之外,还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精选内容,有效整合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依据目标来进行,选择学生喜爱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在《银杯》这节课中,我选择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银杯》这三首歌曲,并让学生欣赏了筷子舞,还学会了蒙古族问候语。教学中应该把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并利用一定的情境把内容串成一线,在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尽可能多的有用的知识与技能。
2.教学技巧,千锤百炼
现实中,教师的教学技巧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技巧也必须在实践中千锤百炼。除了具备音乐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唱、弹、跳”三大基本功,需要锤炼的还有教学语言技巧的掌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这次的课,收获最大的就是学会了制作课件。因为我们的音乐教室没有多媒体,所以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以往每次参加教研活动,看到上课老师们精心制作的课件都羡慕不已。这次在同事的帮助下,我制作的课件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这是我最开心的地方。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的就是思、学、做之间的关系。今后我不仅要注重在文本上写反思,更要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实践,去行动。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帮助我领悟到了“高效”的真谛。
【后记】这次的研讨活动让我体会到了进步的成就感,也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的六年时间里,我从未间断过对声乐的学习,虽然走过很多弯路,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这次上课我的范唱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这证明我的努力,我的坚持是正确的。在教学上我同样需要拥有和学习声乐一样的执着、追求!俗语有曰:梅花香自苦寒来,梅以它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同样应具备和梅花一样的精神!芳香是由苦涩中孕育出的,只有经历风雨之后,才能体味到那种沁人心脾的芬芳。对于帮助过我的人来说,我的进步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现在我要做的就是静下心,认真的面对教学,面对每一次挑战,耐心等待属于我的那一袭芬芳!
银杯教学反思6
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本单元是让学生知道蒙古族,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的音乐。在本节课的内容上,我选择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银杯》两首歌曲。
一、听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首歌曲听了两遍,师生演唱一遍。第一遍听,让学生听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赞美草原的,学生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说一说,第二遍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情感,歌曲情绪悠扬、抒情,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第三遍,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带有视频画面的歌曲,让学生随着唱一唱。在几遍的听赏与学唱中,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学唱歌曲《银杯》
在学习歌曲环节中,通过多次的聆听——感受——表现,进而学会歌曲。第一遍聆听,让生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这是需要教师在学生聆听中用手势提示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起伏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演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呼吸,尤其是一字多音处的大跳音程,这也是歌曲的难点处,教师要用手势带唱, 为了更好地体会蒙古族歌曲的特点,我再次范唱,让学生听一听,歌曲的哪些地方民族风味特别浓,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学生会说出如一音多字的运用,旋律中的大跳,及装饰音的加入等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这也是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歌曲的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首先,教师对歌曲的难点处预设不够,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句,但歌曲气息不容易把握,切分音及一字多音处的演唱还有部分同学唱不准。其次,教师的讲解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在教学环节中,有拽着学生学习的痕迹。相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主动性不强。教师个别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充分地备好课,做好预设。
银杯教学反思7
《银杯》选自七年音乐教材,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本课我采用了老师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学生参观旅游景点的方式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聆听教师范唱,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使之喜爱上这样的民族歌曲,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自然而然的溶入到蒙古族音乐的氛围中。
本课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背唱《银杯》,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展示舞蹈,让学生聆听音乐,直接从听觉、视觉上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再运用谈话的方式,欢迎孩子们来到鄂尔多斯大草原,感受蒙古草原的气息,在课堂中运用旅游口号“我快乐,我歌唱,音乐之旅我最棒”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旅游景点的方式进行逐步教学;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银杯》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银杯》是一首风俗性宴歌,它有其特定的产生环境,因此,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这首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于是让学生观看相关蒙古包主人款待客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再现场景,增强音乐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旅游团旅游的形式进行学习,观光旅游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课堂中马蹄声声,酒歌嘹亮,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能够集中学习音乐知识及歌曲,课后孩子们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音乐是不分国界的,我们民族的音乐,也走上了世界,看到酒歌走进世界顶尖级音乐大厅,心中无比的自豪与激动”。
【银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匆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19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5-17
教学的反思01-06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26
地理教学反思12-16
掌声教学反思02-24
快乐教学反思02-24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02-26
美术教学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