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时间:2024-06-14 09:02:4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土壤中有什么》是在三下《混合》单元的《研究土壤》和四下《岩石和矿物》单元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第一部分“寻找土壤的成分”分三步进行,观察新鲜的土壤、观察干燥并弄碎的土壤、土壤沉积实验。让学生明白土壤中有肉眼看看得见的物质,也有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教材第二部分“土壤和生命”通过一幅图生动地描述了土壤与生命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请的颗粒后沉积。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物、植物残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教学难点: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铲子、塑料盒、报纸、放大镜、圆柱形玻璃瓶、镊子、小棍、水、牙签。

  教师演示:小黑板几块。酒精灯、石棉网、玻璃片。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师: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实验材料,猜测一下,我们今天会研究什么?(研究土壤)

  师:“土壤”我们在三年级研究过,四年级学习岩石时也提过,你们知道土壤中有什么?

  板书:“土壤中有什么”这节课我们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翻看课文,读课文第一段。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土壤中究竟有什么? [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对土壤作更深一步的研究,激起探究的欲望。]、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师:这是一份刚从地里挖来的新鲜土壤,把它倒在一张白纸上。材料员拿出白纸放在桌子中间,再把新鲜的泥土倒在白纸上,同学先用肉眼仔细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书本第3页的表格中。

  学生分组研究土壤。

  汇报: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有水分、动植物活体或残体、沙子、黏土、腐殖质等)。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

  果汁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

  牛奶

  液体 热胀冷缩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2.他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3、愿意与同学交流使用斜面的好处和不足。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

  谈话:要把一大桶油从地面运到汽车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既简单又省力的.方法,是从地面到车厢斜着搭一块木板,把油桶沿着倾斜的木板推上去。一块木板,当把它从低处到高处搭成一个倾斜的平面,并沿着它向上搬运物体时,它就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板书课题:斜坡的科学)

  二、研究斜面的作用

  1、讨论:一大桶油很重,一个人搬不动;可是沿着斜面,一个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车。这说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2、感受:把一个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体验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由什么不同。

  3、分析斜面的工作图,提出自己的猜想: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2)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

  (3)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

  我们小组的猜想是 。

  4、设计实验方案,分小组开展实验。

  ①把木块立在桌上,将木板(光滑面朝上)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②每组滚轮用测力计把它提起,观察用多少力?

  ③把滚动的圆木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滚动,速度要慢、匀,观察用多少力?

  ④及时记录好有关数据。

  5、分析整理。

  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第二课时

  三、把斜面“卷”起来

  1、照图做一做,看看斜面卷起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2、讨论交流:

  (1)分析两图中蚂蚁爬行的路线由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卷起来的斜面由什么优点?

  3、画出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将它们剪下来,卷在铅笔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4、交流本组的发现。

  四、斜面的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分析。

  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实例?

  板书设计:

  4、斜坡的科学

  斜面能省力

  斜面不省距离

  斜面越长越省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准备: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2、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四、课后小结: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发现丝巾的特征。

  2、能愉快的参加活动,体验丝巾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丝巾、箱子一只(魔术箱)。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活动。(手指箱子)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箱子和一般的箱子不一样,这是个魔术箱,它会变魔术。

  今天这个魔术箱给小朋友变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箱子里有东西吗?

  2、老师盖上盖子,我们一起来说变变变看老师变出了什么?

  丝巾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这么漂亮的丝巾有什么用呢?漂亮的丝巾戴在脖子上,怎么样?

  你想不想戴漂亮的丝巾,没有了怎么办?我们一起说丝巾丝巾快出来。

  二、了解丝巾的各种特征

  1、丝巾的颜色:

  教师:你们手里的丝巾是什么颜色的?

  请拿红色丝巾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数数红色丝巾有几条?

  (继续引导幼儿给其他颜色的丝巾分类)

  教师结:丝巾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多种的颜色。

  (引导幼儿说出五颜六色)

  2、丝巾的柔软、光滑

  教师:小朋友用手摸摸你手上的丝巾,摸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丝巾摸在手上软软的,滑滑的。

  3、丝巾的透明与不透明

  4、游戏躲猫猫

  教师:你们想不想用丝巾玩躲猫猫的游戏,我们一起说躲猫猫,躲猫猫,快快躲好,谁也找不到。

  (教师和幼儿一起躲到自己的丝巾下)都躲好了吗?

  怎么有的小朋友我可以看见,有的看不见啊?

  教师总结:看得见的是透明的,看不见的`是不透明的。

  5、丝巾的大、小

  教师:想不想再玩躲猫猫的游戏?

  老师要和一个小朋友躲在一起,谁愿意和老师躲在一起的?

  为什么这条丝巾遮得住老师,就遮不住小朋友,遮得住小朋友就遮不住老师?

  原来是丝巾太小的缘故,谁的丝巾大?

  三、结束活动

  教师:这些丝巾真漂亮,我们一起来戴一戴。(幼儿相互帮助扎丝巾)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司机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集体游戏。

  2.辨别一个许多,感知两者的关系。

  3.能按指挥行动。

  活动准备:

  玩具方向盘,每个幼儿一个。皮球,每个幼儿一个。

  活动过程:

  1.布置停车场。

  出示一个玩具汽车,说说汽车要休息了,停在哪里?知道集中停汽车的地方叫停车场。

  教师带领幼儿布置停车场,教师当停车场指挥,幼儿各拿一个方向盘当小司机,做开汽车的动作,玩一玩。要求汽车要听指挥行动。

  2.停车场有许多车。

  汽车都停在停车场内,一个幼儿代表一辆汽车,指挥问:停车场里的汽车多不多?让幼儿感知有许多辆汽车。

  3.一辆一辆开走了。

  指挥发出信号,让小司机将汽车开出停车场,每辆汽车出场时,要让小司机说:我开走了一辆车。汽车都开走了后,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停车场的许多汽车到哪里去了?知道许多分成了一辆、一辆。

  4.一辆一辆开回来。

  指挥发出信号,让小司机都把车开回停车场,进场时要说:回来一辆车。汽车都进场后,看一看,停车场里怎么又有许多车了?知道一辆、一辆合起来是许多。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分解光的实验和光的混合实验

  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3,能够对阳光的分解和单色光的混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4,能大胆想象阳光的色彩

  5,愿意和同学合作进行关于颜色的探究活动

  6,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

  7,知道利用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

  8,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6

  教学难点:目标2,8

  教学准备:三棱镜,水槽,水,小镜子,活动手册,牛顿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天空中神奇美丽的彩虹令人神往,我们能不能制造出这样的彩虹呢

  二、做一个水棱镜

  1,师演示三棱镜分解阳光的实验

  师介绍分解阳光的'方法和工具

  认识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

  寻找太阳光谱的规律

  2,用水棱镜分解阳光

  让学生制作水棱镜,

  让学生思考想办法用水棱镜制造彩虹,

  看看水棱镜分解出的太阳光谱的特点

  3,拓展活动

  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思考并讨论彩虹的形成原因

  三、制作牛顿盘

  师:太阳光被三棱镜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还能混合成白色的吗?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混合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

  学生制作牛顿盘:制作完成牛顿盘,探究组合产生的效果,交流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

  让学生讨论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如何有单色光混合到白色光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扩好耳朵。

  二、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略多于幼儿人数(会发声的乐器如小铃、铃鼓等,铁罐若干,内装米粒、黄豆、纸团)。

  2、空铁罐若干,黄豆、米粒、报纸若干。

  3、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感知声音。

  ——请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

  ——听一听都有些什么声音?是怎么听到的?

  2、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教师摇动铁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分别将黄豆、米粒、报纸装入空罐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并根据幼儿用手指指出声音来源的方向。

  ——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3、讨论怎样保扩耳朵。

  ——没有耳朵会怎样?

  ——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怎样保扩耳朵? (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四、活动建议

  1、活动后可带幼儿到产外散步,听一听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

  2、除了游戏“谁的耳朵灵”外,还可带幼儿到产外空地上进行听辨音源的游戏。方法:幼儿戴上头饰遮住眼睛,教师敲击铃鼓或小铃,幼儿根据声音的来源朝相对应的方向前进。

  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搬椅子、收拾玩具、脱衣服、脱鞋等。

  2、体育游戏:滚大球。准备各种大球1软性材料制成,直径为100厘米)。玩法:①双手推滚大球,边推边跑。②用力把球推出,球向前滚动时,幼儿快跑,追上后继续滚。③两名幼儿距离2米左右,相对推滚大球。④幼儿推滚大球比赛。朝同一方向,同时推滚。

  3、游戏:挠痒痒。准备小草、羽毛等轻柔物品。玩法:①幼儿自选一种物品在脖子、脸、手臂等部位轻轻拂过,说说自己的感觉。②在空地上(最好铺有地毯或地板)相互挠痒痒,感受肌肤接触的乐趣。

  4、建筑游戏。提供插塑积木若干,引导幼儿拼搭成花、房子、枪等各种形象,互相介绍、展示。

  5、美术活动:美丽的泡泡。

  6、在日常喝水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清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

  7、欣赏故事《六个朋友回家》,参见附录。知道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还有小手、小脚是六个好朋友,虽然它们各自的本领都很大,但离开了谁都会觉得非常不便。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主题教学说明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作为一幼儿园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主题教学说明》,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主题成立的价值:

  声音在哪里?你听,我的身体会发出各种声音,好像会唱歌;拿个勺子敲敲,啪啪啪、笃笃笃,这里、那里都有特别的声音;厨房里的炒菜声、瓶罐声、油锅声汇成有节奏的生活乐曲在想一想、做一做、听一听的过程中,幼儿知道声音的有无,辨别声音的差异,确定声音的方位,表达自己对声音的喜好,发现自己和周围的`联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有趣的声音、奇怪的声音、悦耳的声音给生活增添了丰富的意义;然而,无止无休的声音、惹人心烦的大嗓门却令人生厌。故事《爱唱歌的大恐龙》幽默诙谐,让幼儿在笑声中领悟到自觉地控制声音是一个融入社会的必要修养。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和幼儿一起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去减少噪音。

  内容选择的依据:

  听觉是幼儿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奇妙的声音创设了以声音为主题脉络的学习情境,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幼儿感知着、理解着、创造着、发展着。在听一听、找一找中,幼儿发觉自己的身体会发出如此奇妙的声音,发觉听觉感知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多的享受。声音不但可以感知,还可以去创造。在有趣的游戏中,我们引领幼儿汲取了隔音的科学知识,培养了积极自觉的社会性行为,或许辩证的意识也正在悄然潜入他们的心灵。

  主题达成的目标:

  1、能根据声音辨别乐器,并能找到相应的摆放位置。

  2、尝试用身体来发出声音,体验身体唱歌的乐趣。

  3、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声音太大会影响别人,学习控制自己的声音。

  4、能选用不同颜色以及点、线、面的组合,表现自己对不同水声的感受。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技能。通过资料比较的方法,看到自己的成长,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喜悦。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感受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解决问题

  1、师:上一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询问自己从哪里来的,你们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生命的来源”问题交流一下好吗?

  生:好!

  板书课题:我从哪里来

  师:谁愿意把你们询问的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太精彩了,也非常丰富,老师都佩服你们现在的能力,看来同学们,基本上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了。

  师:我们来看看书上45页的资料卡,师生共同学习了解。

  2、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

  是啊,听到你哇哇的啼哭声,妈妈巨大的疼痛,满脸的汗水、无力的四肢似乎都已经忘记了;听到你健康有力的哭声,手术室外,爸爸紧张焦急地等待终于换来了开心的笑容。其实,在你生下之前,你已经在妈妈肚子里呆了将近10个月了。你想知道自己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生长变化的吗?

  1、开展活动,给小宝宝安家。(要求阅读活动的规则,分组把图片剪下,贴在书上,在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相互打闹,用完后立即收好。)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

  认识书上46页的小资料,认识子宫。

  2、认识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有些动物是胎生,有些动物是卵生)简单的了解胎生和卵生的特征。

  游戏: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

  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妈妈当年怀孕的辛苦。全体起立,把书包挂在胸前,做如:转身原地走,弯腰拾东西,系鞋带,上楼梯(在老师指令下做)等等一些日常。注意,要保护好你肚子里的小宝宝。

  坐回位子后,请学生说说,现在你感觉怎样?(很累,很不方便)你们想想。

  师:我们才做了2分钟的妈妈,而且是一些简单的动作,就已经感觉到很累,很不方便,可妈妈要经历长长的10个月,期间还要做很多事:买菜、做家务、爬楼梯、上班等,妈妈真的好辛苦啊!让我们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妈妈这么不容易,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你为了生育我,忍受了那么多的痛苦,谢谢你妈妈!

  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你真勇敢,你真伟大,我今后一定会更加孝敬您!

  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今后我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您。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如果你回家后把这些话说给妈妈听,妈妈一定会十分感动的。我们每个人的妈妈都是一个勇敢的妈妈,了不起的妈妈,她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在我们出生之后仍然辛勤地养育着我们,给了我们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应该好好用实际的行动来报答自己的妈妈。

  四、感受成长的快乐,感激父母的养育

  1、妈妈经过辛苦的10个月,终于平安地把你生下来了。当时你们很小。经过爸爸、妈妈的辛苦抚养,在这10来年里,身体、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难道你们不为自己健康的成长鼓鼓掌吗?

  2、但是,你们知道这十来年里,爸爸妈妈为你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吗?

  (1)为了让你吃得好,穿得好,爸爸每天拼命地工作。妈妈细心地照料着你,怕你哭,常常是一手抱着你,一手做着活。为了哄你吃饭,多少次妈妈自己的饭菜早已凉了;

  怕你踢翻了被子冻着,多少个夜晚,妈妈一次次起来,为你掖被角。遇上感冒发烧,妈妈更是心疼地日夜守护着你,常常累得自己都倒下了。孩子,你一天天长大了,是爸爸妈妈教你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是他们陪你游戏玩耍,是他们陪你学知识学本领在我们的身上,已数不清倾注了爸爸妈妈多少的心血。

  (2)、我想每个小朋友一定都有很多难忘的事值得回忆,指名交流。 (3)、让我们一起由衷地对爸爸妈妈说:“谢谢你们!” 五、指导行为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可以用哪些行动去感谢爸爸妈妈呢?四人小组讨论。

  2、交流

  3、师补充(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记住妇女节(三月八日)、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6月第三个星期日),为他们送上最合适的礼物;平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再撒娇耍脾气;为爸爸妈妈递上拖鞋,倒茶,洗脚等)

  小结:同学们我们感谢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生命,感谢他们的.辛勤养育,当我们来到学校学习知识的时候,老师又在无私的关怀和传授我们知识,将来在我们成长的路程中,有很多帮助和关心我们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关心我们的人和这个社会!

  同学们,我们除了会感恩,同时还要珍爱我们的生命,就让我们把你最真挚的话语写在卡片上,在20xx年的第一天送给我们要感恩的人,作为新年礼物吧!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卡片。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初步的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源,重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不足之处,时间的安排不够紧凑,在开展给小宝宝安家的活动中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体验做妈妈的活动时间少,让学生没有充分的感觉到做妈妈的辛苦。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 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 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 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 “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

  1、小苗的诞生

  适当的水分

  适当的气温

  阳光

  2、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 教学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

  水能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12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主要通过手影游戏明白影子形成的三个条件,再通过几个探究实验,获得影子的相关特点:影子的长短、方向随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必要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2.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探索光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源的意义;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难点: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三、教学准备:

  课件

  手电筒、橡皮、实验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一)手影表演,激趣引入

  1、手影视频引入,初步感受影子产生的条件

  1)提问引题:今天的教室有没有什么不同?(比较暗)对了,这是为了学习光和影特别布置的'。

  2)说到影子,同学们玩过影子的游戏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非常好看的手影表演,想看吗?不过大家要在看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影子是怎么产生的?课件出示视频。

  2、好看吗?你们能玩的这么好吗?那降低要求,同学们能制造一个影子吗?

  (二)影子游戏,探究影子产生条件

  1、同学们认为只要有光源和遮光物就会产生影子,真的是这样吗?(师拿手电筒照到手上,投影到远处的墙上,怎么找不到影子呢?)

  2、引出另外一个条件:屏(教师适当解释下屏的定义:接受光的屏幕)

  3、课件出示:影子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屏这三个条件。

  4、改变屏的位置,请学生指出光源、遮挡物、屏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认识光源,奠定基础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你知道哪些物体能发光?(学生举例)

  图片(电灯、月亮、太阳、镜子、火柴、萤火虫),它们会发光吗?

  2、都是自己发光吗?为什么?

  3、总结梳理,揭示“光源”概念: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没有通电的电灯和没有点燃的火柴,算不算光源呢?也不算,因为它们虽然能自己发光,但是处在没有发光的状态,所以不能不能算光源。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时,首先要在发光的前提下,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而不是发射其他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才叫光源。

  (四)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影子特点

  1、玩影子,探索影子变化的特点。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造影子,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玩影子。

  A、改变光源的位置,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呢?

  (1)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根据记录单上的提示,用老师提供的手电筒、橡皮和卡纸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影子及时画在记录单上,以备待会儿的交流。(2)学生利用手电筒、木块、卡纸来玩影子。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学生说,教师引导)(3)学生到投影仪前汇报得到影子。(4)说一说改变手电筒(光源)的位置,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影子的长短会发生变化,手电筒照的时候放的越平,影子就越长,手电筒照的时候放的越陡,影子就越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的方向相反的)(5)教师出示结论: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光源斜射得越厉害,影子就越长。

  B、在保持光源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木块(遮挡物)离手电筒(光源)的距离,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1)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根据记录单上的提示,用老师提供的手电筒、橡皮和卡纸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影子及时画在记录单上,以备待会儿的交流。(2)学生利用手电筒、木块、卡纸来玩影子。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3)学生到投影仪前汇报得到影子。(4)说一说在保持光源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木块(遮挡物)离手电筒(光源)的距离,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说,教师引导)(5)教师出示结论(影子的大小变化与遮挡物和光之间的距离有关:当光源与屏位置不变,手电筒与木块距离越远,得到的影子就越小)

  C、改变遮挡物的对光面,影子会发生变化吗?

  (1)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根据记录单上的提示,用老师提供的手电筒、橡皮和卡纸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影子及时画在记录单上,以备待会儿的交流。(2)学生利用手电筒、木块、卡纸来玩影子。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3)学生到投影仪前汇报得到影子。(4)说一说改变遮挡物的对光面,影子会发生变化吗?(学生说,教师引导)(5)教师出示结论: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侧面形状有关。光源垂直照到物体的表面上,得到的影子叫做投影。

  (教师介绍)投影在生活中很有用处,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等很多地方用到了投影画(课件出示一些投影画),当让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只有光源从正面照到物体上得到的影子才是投影。

  (五)实验小结,运用实践

  1、出示三个实验的结论

  2、学手影(课件出示)。请学生根据要求(让影子变大、变小;让影子变换形状)表演手影,应用得到的实验结论。

  五、板书设计

  光和影

  形成条件:光源、遮光物、屏

  影子特点:1.与影子不同侧

  2.大小与遮光物和光源的距离有关

  3.形状与不同侧面有关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13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

  第一课时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或查阅资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的手段获取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

  3.初步认识人体消化器官及功能,能在自己身上指出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消化器官。

  教学难点: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消化过程。

  教学准备:

  每人一小块馒头。

  做消化器官模型需要的纸(挂历纸、卫生纸等)及剪刀、胶水等。

  有关人体消化器官及作用的资料。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人体的消化器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健康的认识,包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及自己对健康的理解。

  2.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对健康的理解进行整理,并记录在书上。

  3. “健康从饮食开始。吃下的食物要靠我们的消化器官消化后人体才能吸收,我们首先来学习有关人体消化器官的知识。”

  二、探究内容:

  1.认识消化器官。

  体验活动:把一小块馒头放进嘴里,咀嚼后慢慢咽下。根据我们的感觉和经验,说说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会经过哪些地方?我们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交流: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教师板书)

  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找到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

  小组活动:制作一个消化道模型。

  对照人体消化系统的挂图,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2.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人体的消化过程。

  刚才咽下的馒头在我们身体里是怎样被消化的?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的路线。

  在这个过程中,消化器官的各部分起什么作用?对照图写出各部分的作用。

  看课件了解消化器官各部分的作用。

  思考:人体的消化道大约长9米,食物在人体中停留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这些数字使你产生了什么想法,和你原来的想法一致吗?

  3.理解使用人造材料的好处。

  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大量使用人造材料,人造材料有什么好处?

  4.保护消化器官。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要靠我们的消化器官,怎样保护我们的各个消化器官呢?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吃食物要细嚼慢咽。

  不用开水或汤泡食物吃。

  不能边吃边看电视。

  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不偏食,少吃零食。

  不吃腐烂变质和不清洁的食物。

  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3)我们有过消化器官生病的经历吗?原因是什么?

  5. 小结。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向家里人讲述你学习的知识。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饮食和健康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是能量的来源,能量在维护人体正常活动中的作用;

  2.通过计算我们每天需要的能量和实际摄入的能量,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

  3.试用科学的标准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做到热量分配合理,营养均衡;

  4.对照检查自己的饮食习惯,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4、蚯蚓的选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垫圈(钢丝条)、 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

  、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了前面观察铜球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尝试去观察其他金属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他们根据观察材料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法,教师只要稍作提示,学生们可以想出各种有效的观察方法来)

  三、金属热胀冷缩吗

  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对之前所观察到的一个个单个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做个提升,需要组织学生加顾一系列观察实验的现象 ,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板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

  铜、钢...... 大多数金属 热胀冷缩

  (锑 、铋 ---- 热缩冷胀)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案:彩虹的秘密02-18

科学教案【经典】10-09

[精选]科学教案11-18

科学教案(精选)09-25

科学教案(经典)08-28

科学教案07-20

春天科学教案01-28

科学教案(实用)08-09

(精华)科学教案08-09

(荐)科学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