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天狗》 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狗》 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狗》 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搜集背景材料、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在本诗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诗作的艺术魅力。
3、触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感受“天狗”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2、了解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建立在学生对“天狗食月”这一民间传说“考据”的基础上,教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上请同学讲故事,意在激发学生兴趣。
备选材料一:郭沫若《月蚀》: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象遇着甚么灾难的一样。全村的寺院都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食了,击钟鸣鼓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小时读的书上,据我所能记忆的说:《周礼》《地官》《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春官太仆也赞王鼓以救日月,秋官司寇更有救日之弓和救月之矢。《谷梁传》上也说是天子救日陈五兵五鼓,诸侯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这可见救日月蚀的风俗自古已然。北欧人也有和这绝相类似的神话,他们说:天上有二狼,一名黑蹄(Hati),一名马纳瓜母(Manangarm),黑蹄食日,马纳瓜母食月,民间作声鼓噪,以望逐去二狼救出日月。
备选材料三:在日本,天狗都是身材高大、穿着修验僧服和高齿木屐、长着双翼、红脸和大长鼻子、手持羽扇、宝槌的奇怪家伙。通常居住在深山之中,具有令人难以想象怪力和超能力,是日本妖怪中相当强悍的一种。中国的天狗最早出自《山海经西山经》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它是人们对二郎神杨戬的孝天犬的称呼,它不仅能帮助二郎神降妖除魔、还能吞下整个月亮。
二、整体感知,初步鉴赏。
1、播放《天狗》录音后,全体学生齐读,从感性上体会诗作的强烈感情。
2、请同学交流初读此诗的感受。
3、学生展示成果,教师适当补充。
学生课前查阅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以及郭沫若先生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诗人创作本诗时期的思想状况,做到“知人论世”。
备选材料一: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备选材料二:郭沫若的传奇人生(参见“资源库”《郭沫若简介(1)(2)》)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笔名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1914年,他怀着报国济民改革社会的理想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考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接受了西方及日本进步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世界观倾向于泛神论。“五四”时期,郭沫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并出现了他的“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结集为《女神》出版。《女神》共收诗57首,出色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由体的形式、浪漫主义特征,开了一代诗风。郭沫若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酝酿成立了创造社。后又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星空》、《瓶》和《前茅》等。1926年参加北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1928年初,在上海创作了他的第五本诗集《恢复》。1928年到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小说等。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了国家和科学文化机关的领导职务。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越,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三、探究学习,细加玩味。
设想学生可能涉及到的问题,教师适当提示、点拨:
(1)“天狗”的形象塑造:
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天狗》可谓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诗人把自我的情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我”横空出世,“我”雄居宇宙,“我”主宰一切,“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
(2)诗人情感的抒发方式:
《天狗》是直抒胸臆之作,它抒写的是青春生命高峰状态的一种神奇的独特情感体验。《天狗》第一段所表现的,就是青春生命自我扩张的美好希冀及其征服自然的浪漫憧憬。鲸吞日月、鲸吞宇宙的天狗,正是青春生命高峰体验状态下君临万物的狂放心态的具象化。接下来诗人进一步表现青春生命高峰体验状态下的种种微妙感觉,即中国传统哲学中“与天地同流”、浑然忘我的审美“坐忘”境界。所以,当天狗吞了日月星辰之后,便发生一种幻觉:“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高峰体验状态下的青春生命力,仿佛处于原子核的不断裂变状态,仿佛“一种燥热,一种搅动,一种热辣辣的疼痛”,“在剥他的皮,在吃他的肉,在吸他的血,在咬啮他的五脏六腑”。这种种焦灼感、燥热感、疼痛感,“在他的周身流转着,好象跑过他的神经、脊髓和头脑”,而自身躯体的承受力终归是很有限的,诗人想象中青春生命活力终将自我引爆,向四周迸射……
(3)诗歌语言的特点:
闻一多将写诗比作戴着镣铐跳舞。鲁迅说,“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郭沫若不这么看,他说:“诗的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即“情绪的自然消涨”,至于诗的外在形式,诸如语言之类则象衣服,“诗无论新旧,只要是真正的美人穿件什么衣裳都好,不穿衣裳裸体更好!”《天狗》就是郭沫若这一诗学观念的极端化创作,全然不讲诗歌的“形式”,丝毫不考虑诗句的“勇唱动听”,一任感情的渲泻,急不择言,信口开河。全诗二十九行,每行都以“我”起首,长短不拘,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中国读者低吟浅唱、一唱三叹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起,兴尽嘎然而止!这种自始至终的单调句式反而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锁性,信口开河、不加打磨的粗厉语言反而强化、凸现了诗的力度,拒绝包装、径直袒陈的赤裸情感反而更易于与读者交流共鸣。这样,全诗浑然一体,如灼热的岩浆冲破地壳,火山爆发般喷涌不已;又如天山之巅暴发泥石流,汹涌澎湃、呼啸奔突,一泻如注……,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4)诗人的奇特想象:
天狗的形象在传说中带有很大模糊性,而在诗中则具化成为有着无限能量、充分得以解放了的个性“我”的形象。他一会儿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一会儿成为月底光、日底光、一切星球底光,一会儿又飞奔、狂叫、燃烧,而且在神经上飞跑、在脊髓上飞跑、在脑筋上飞跑,这都表现了诗人的自由解放。
然而,这个个体独立、个性张扬、自由自在的现代人并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无知狂人,他是一个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掌握了先进科学知识的现代知识分子,他懂得天文学(月、日、星球、宇宙),懂得现代医学(X光线、神经、脊髓),也懂得物理学(Energy、电气),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作为保障,这“天狗”才能气吞寰宇而不显癫狂,行为超常却仍不失合理性。同时,天狗对自己的“剥”、“食”、“吃”、“啮”,则表现他对自己的批判和勇敢的否定,诗人以“天狗”来表达自己除旧布新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
2、重新朗读全诗,从理性上把握诗人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
郭沫若的《天狗》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面上看通篇都是情语,细细咀嚼则不难发现其中情中藏景。它需要鉴赏者根据诗歌语境,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诗歌意象的二度创造。这正如制作音乐TV时为音乐旋律构思艺术画面一样,鉴赏者要在想象中有意识地为那一行行被激情裹挟的坚砰诗句“配像”。请同学们试着由情生景地描绘一幅神奇神奇的画面。
例文:……天色将明未明时分,月亮即将西沉,太阳刚露脸庞,天上还残留着稀疏晨星。一声呐喊,横空窜出一条天狗,向西一窜,把月吞了!向东一窜,把日吞了!然后,在天空中卷一个圆圈,将所有的星星全吞了!接着,它张开硕大无朋的海口,把宇宙一口吞了!于是,天狗成了宇宙中的唯一光源,通体明亮,不断地向四周幅射七彩的光波……。而且,在天狗体内,如喷泉喷涌般不断有光团生成,不断有热能释放。由于受躯体的阻遏,这些井喷似的光和热,又无可奈何地向心脏回抽!倒灌!这样,这些不断裂变、喷涌、例灌的光和热,便在天狗躯体内奔突撕扯,让天狗身上彻头彻尾的毫末角落,无不受到自我的煎熬、撕扯与咬啮!物极必反,躯体的阻遏总有限度。终于,一声呐喊,天狗爆炸,灰飞烟灭……
《天狗》 教案2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文是人教社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精读篇目。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认识诗中“生命的律动”。诗歌是最不能缺少自我的文体,它是极能张扬个性的样式。“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郭沫若语)读诗,就要读出诗中的一个个“我”来,感受诗人跳动的脉搏,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欣赏。
对于学生而言,要理解这首诗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中大胆的夸张、拟人的手法乃至于泛神论的思想都是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障碍,这种障碍不利于学生阅读鉴赏兴趣的`激发。此课拟通过有效的导入、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激发其鉴赏兴趣,结合时代背景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本,理解作品的内容,认识其价值和地位。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质疑和交流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2.通过本诗的学习鉴赏郭沫若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学生大声自由诵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内容和情感)
三、 由全体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朗诵并作评价。(教师据此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四、教师范读。
五、学生默读作品,进一步感知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并自主质疑。
六、师生交流。(通过生生互助、师生互助解决前一阶段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提醒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1.作者到底要借这首诗表达什么?
①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见板书)
②联系作品创作背景深入理解: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旧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呼唤“新人”。
2.“一切好诗都是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注意本诗“绝对的自由”,作者的情感的自然宣泄而不加节制。
3.“生命的律动”——一首诗就是一颗跳动着的心脏留下的一段“心电图曲线”。我们能从中真切的感受到诗人的跃动的脉搏,鲜活的“自我”。
4.一首诗和一个时代——神奇的比喻,夸张的形象,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体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八、学生再次自由诵读,加深理解。(可让一生独立诵读)
九、课堂小结;推荐学生课下自读郭沫若《炉中煤》,把握诗中“生命的律动”。(强化单元教学目标,拓展学生对诗人创作风格的认识。)
《天狗》 教案3
学习要点
1.结合五四运动对青年郭沫若的思想影响,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2.认识天狗形象的象征寓意。
3.具体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作品背景《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己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于是,“在一九一九年的下半年和一九二〇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创造十年》),教案《《天狗》教案》。《凤凰涅槃》、《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是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天狗》也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天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事物,古人常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诗人在他的一篇小说《月蚀》中,就曾经写到过他的家乡四川乡下在月蚀时击钟鸣鼓赶走天狗救出日月的风俗: “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像遇着什么灾难的一样。全村的寺院都要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吃了,击钟鸣鼓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小时读的书上,据我所能记忆的说:《周礼》《地官》《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春官太仆也赞王鼓以救日月,秋官庭氏更有救日之弓和救月之矢。
《谷梁传》上也说是天子救日陈五兵五鼓,诸侯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这可见救日月蚀的风俗自古已然。北欧人也有和这绝相类似的神话,他们说:天上有二狼,一名黑蹄(Hati),一名马纳瓜母(Managarm),黑蹄食日,马纳瓜母食月,民间作声鼓噪,以望逐去二狼救出日月。”思想内容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艺术特色本诗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比喻新颖生动。天狗本来只存在于民俗传说中,而诗人却将其拿来作为崇尚歌颂的偶像。诗中的天狗形象,成为旧的时代、旧的传统、旧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成为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个性解放与新的世界、新的社会、新的'未来创造者的象征。这一比喻手法的运用,既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又在诗歌意象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诗人将“我”比作是“X光线的光”、“如电气一样地飞跑”等,也都体现着当时崇尚科学的时代特点。
2.想象大胆奇特。天狗的形象在传说中带有很大模糊性,而在诗中则具化成为有着无限能量、充分得以解放了的个性“我”的形象。他一会儿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一会儿成为月底光、日底光、一切星球底光,一会儿又飞奔、狂叫、燃烧,而且在神经上飞跑、在脊髓上飞跑、在脑筋上飞跑,这都表现了诗人想象的大胆奇特。
3.感情奔放激越。诗中全篇都以“我”的口吻来写,诗人以天狗自喻,通过天狗气吞宇宙的非凡之势来抒发内心豪情。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感情,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4.讲究韵律和节奏感。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也极有特点,诗人多采用简短的句式,并将其与叠句、排比等手法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逼人的气势。此外,诗的语言自由而又大致押韵,可以看出诗人对韵律感的重视。
《天狗》 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搜集背景材料、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在本诗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诗作的艺术魅力。
3、触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感受“天狗”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了解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建立在学生对“天狗食月”这一民间传说“考据”的基础上,教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在日本,天狗都是身材高大、穿着修验僧服和高齿木屐、长着双翼、红脸和大长鼻子、手持羽扇、宝槌的奇怪家伙。通常居住在深山之中,具有令人难以想象怪力和超能力,是日本妖怪中相当强悍的一种。中国的天狗最早出自《山海经西山经》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它是人们对二郎神杨戬的孝天犬的称呼,它不仅能帮助二郎神降妖除魔、还能吞下整个月亮。
二、整体感知,初步鉴赏。
1、播放《天狗》录音后,全体学生齐读,从感性上体会诗作的强烈感情。
2、请同学交流初读此诗的感受。
3、学生展示成果,教师适当补充。
学生课前查阅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以及郭沫若先生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诗人创作本诗时期的思想状况,做到“知人论世”。
备选材料一: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备选材料二:郭沫若的传奇人生(参见“资源库”《郭沫若简介(1)(2)》)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笔名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1914年,他怀着报国济民改革社会的理想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考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接受了西方及日本进步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世界观倾向于泛神论。“五四”时期,郭沫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并出现了他的“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结集为《女神》出版。《女神》共收诗57首,出色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由体的形式、浪漫主义特征,开了一代诗风。郭沫若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酝酿成立了创造社。后又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星空》、《瓶》和《前茅》等。1926年参加北战。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1928年初,在上海创作了他的第五本诗集《恢复》。1928年到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小说等。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了国家和科学文化机关的领导职务。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越,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三、探究学习,细加玩味。
1、请学生就下篇习作,进行充分讨论后,发表个人或小组观点,教师也发表见解,畅所欲言。
(1)“天狗”的形象塑造:
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天狗》可谓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诗人把自我的情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我”横空出世,“我”雄居宇宙,“我”主宰一切,“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
(2)诗人情感的抒发方式:
《天狗》是直抒胸臆之作,它抒写的是青春生命高峰状态的一种神奇的独特情感体验。《天狗》第一段所表现的,就是青春生命自我扩张的美好希冀及其征服自然的浪漫憧憬。鲸吞日月、鲸吞宇宙的天狗,正是青春生命高峰体验状态下君临万物的狂放心态的具象化。接下来诗人进一步表现青春生命高峰体验状态下的种种微妙感觉,即中国传统哲学中“与天地同流”、浑然忘我的审美“坐忘”境界。所以,当天狗吞了日月星辰之后,便发生一种幻觉:“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高峰体验状态下的青春生命力,仿佛处于原子核的不断裂变状态,仿佛“一种燥热,一种搅动,一种热辣辣的疼痛”,“在剥他的皮,在吃他的肉,在吸他的血,在咬啮他的五脏六腑”。这种种焦灼感、燥热感、疼痛感,“在他的周身流转着,好象跑过他的神经、脊髓和头脑”,而自身躯体的承受力终归是很有限的,诗人想象中青春生命活力终将自我引爆,向四周迸射……
(3)诗歌语言的特点:
闻一多将写诗比作戴着镣铐跳舞。鲁迅说,“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郭沫若不这么看,他说:“诗的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即“情绪的自然消涨”,至于诗的外在形式,诸如语言之类则象衣服,“诗无论新旧,只要是真正的美人穿件什么衣裳都好,不穿衣裳裸体更好!”《天狗》就是郭沫若这一诗学观念的极端化创作,全然不讲诗歌的“形式”,丝毫不考虑诗句的“勇唱动听”,一任感情的'渲泻,急不择言,信口开河。全诗二十九行,每行都以“我”起首,长短不拘,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中国读者低吟浅唱、一唱三叹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起,兴尽嘎然而止!这种自始至终的单调句式反而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锁性,信口开河、不加打磨的粗厉语言反而强化、凸现了诗的力度,拒绝包装、径直袒陈的赤裸情感反而更易于与读者交流共鸣。这样,全诗浑然一体,如灼热的岩浆冲破地壳,火山爆发般喷涌不已;又如天山之巅暴发泥石流,汹涌澎湃、呼啸奔突,一泻如注……,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4)诗人的奇特想象:
天狗的形象在传说中带有很大模糊性,而在诗中则具化成为有着无限能量、充分得以解放了的个性“我”的形象。他一会儿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一会儿成为月底光、日底光、一切星球底光,一会儿又飞奔、狂叫、燃烧,而且在神经上飞跑、在脊髓上飞跑、在脑筋上飞跑,这都表现了诗人的自由解放。
然而,这个个体独立、个性张扬、自由自在的现代人并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无知狂人,他是一个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掌握了先进科学知识的现代知识分子,他懂得天文学(月、日、星球、宇宙),懂得现代医学(X光线、神经、脊髓),也懂得物理学(Energy、电气),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作为保障,这“天狗”才能气吞寰宇而不显癫狂,行为超常却仍不失合理性。同时,天狗对自己的“剥”、“食”、“吃”、“啮”,则表现他对自己的批判和勇敢的否定,诗人以“天狗”来表达自己除旧布新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
2、重新朗读全诗,从理性上把握诗人的情感。
3、思想内容
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4、艺术特色
本诗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1。比喻新颖生动。天狗本来只存在于民俗传说中,而诗人却将其拿来作为崇尚歌颂的偶像。诗中的天狗形象,成为旧的时代、旧的传统、旧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成为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个性解放与新的世界、新的社会、新的未来创造者的象征。这一比喻手法的运用,既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又在诗歌意象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诗人将“我”比作是“X光线的光”、“如电气一样地飞跑”等,也都体现着当时崇尚科学的时代特点。
2。想象大胆奇特。天狗的形象在传说中带有很大模糊性,而在诗中则具化成为有着无限能量、充分得以解放了的个性“我”的形象。他一会儿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一会儿成为月底光、日底光、一切星球底光,一会儿又飞奔、狂叫、燃烧,而且在神经上飞跑、在脊髓上飞跑、在脑筋上飞跑,这都表现了诗人想象的大胆奇特。
3。感情奔放激越。诗中全篇都以“我”的口吻来写,诗人以天狗自喻,通过天狗气吞宇宙的非凡之势来抒发内心豪情。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感情,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4。讲究韵律和节奏感。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也极有特点,诗人多采用简短的句式,并将其与叠句、排比等手法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逼人的气势。此外,诗的语言自由而又大致押韵,可以看出诗人对韵律感的重视。
四、布置作业:
郭沫若的《天狗》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面上看通篇都是情语,细细咀嚼则不难发现其中情中藏景。它需要鉴赏者根据诗歌语境,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诗歌意象的二度创造。这正如制作音乐TV时为音乐旋律构思艺术画面一样,鉴赏者要在想象中有意识地为那一行行被激情裹挟的坚砰诗句“配像”。请同学们试着由情生景地描绘一幅神奇神奇的画面。
【《天狗》 教案】相关文章:
区域活动教案_小班教案06-22
小班安全教案防火教案02-10
大班语言教案下雨了教案06-10
大班安全教案火灾逃生教案06-23
大班安全教案电梯安全教案06-23
中班主题教案在农场里教案06-09
中班主题教案好玩的纸教案06-09
大班科学教案桥教案05-24
爱迪生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