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28 09:46:3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1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14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接龙是中国的传统经典优秀,我们的童年或许都有它的伴随,也在和它的互动中朦胧的了解了数字,接受了数的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幼小的我们或许都没感觉学数是痛苦的`、枯燥的,反而是乐此不疲。我认为这样一种蕴含数的概念、给予孩子快乐学数的游戏假如引入今天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是适宜的,因为它符合了“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数学”……等等等等《纲要》新精神。因此我从接龙游戏入手,以接龙游戏特点为切入口,设计了这样一次数学活动,尝试通过了解接龙、走进接龙、设计接龙等环节帮助孩子初步感知中国传统游戏——接龙的排序规律,并在探索简单的推理方法中,学习制作接龙卡。

  重点:

  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难点:

  1.孩子对前后卡片的界限区分。成因是接龙卡本身有两小部分所组成,容易会造成孩子辨别卡片上的混淆。

  2.操作中的前后推理。成因是由于幼儿的逆向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被附近一个已知数所误导。

  解决策略:

  1.逐步化解法:借助双色的卡片做教具,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顺向推理向逆向推理逐步过渡。

  2.资源共享法: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操作活动,能以兵兵互教的形式化解补缺的难点,达到资源共享。

  活动目标:

  1.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2.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经验表明意思。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舞龙”引出课题。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在哪里见过“龙”。

  教师目标:为学习接龙游戏做自然的衔接与铺垫,潜意识中渗透对中国传统的颂扬。

  第二环节:观察并寻找接龙卡规律。

  这条“龙”是怎么接起来的?身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目标:2.通过形象的图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到接龙游戏的基本方法,激发参与操作的愿望。

  第三环节:分层操作:接龙和补缺

  (四类不同难易的操作材料)

  教师目标:让不同能力孩子以不同的材料学习接龙游戏方法,体验游戏的乐趣,并能将规律活学活用于推理之中。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数物接龙卡。

  教师目标:提升接龙游戏的规律难度,促使幼儿的思维要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数量关系,学习按数字的大小规律排序。

  2.让幼儿在自由组合排序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字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

  活动重点:

  会按大小顺序给数字排序 。

  活动难点:

  找错字。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9

  2.四张实物卡

  3.幼儿数字卡片1-9若干

  4.幼儿数字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数字1-9 (9:50-9:55)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2.幼儿操作活动:找错 (9:55-10:05)

  出示数字操作卡,请幼儿玩找错字的游戏,将写错的数字圈出来。

  3.音乐游戏:1234567 (10:05-10:25)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并在地上的线上排队站好。”

  第一次游戏,幼儿自由排序报出门牌号码,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第二次游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报出门牌号码。

  第三次游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并报出门牌号码。

  (2)尝试4个数字进行排序,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找朋友。

  5.活动结束

  这一环节,幼儿掌握的较好,大部分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这一环节有一张上面有两个错误,幼儿只找出了一个,我也没有仔细的检查漏掉了。

  幼儿在找朋友做家时很高兴,但是在按要求排序时有点乱,特别是报门牌号码时,幼儿只顾自己的号码,不能替别人检查。

  幼儿的.倾听习惯需要培养。

  活动反思: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教法要符合幼儿的学法,孩子们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活动“有趣的数字”设计依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处处皆是的数字,进行教学活动。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激发幼儿自生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学习。

  活动中首先是生活化的体现,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游戏“1234567”。让幼儿带上数字牌三个人自由组合一个家,选出一个代表报出门牌号码,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而自然,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学”让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的学到科学道理,从而掌握有关数学的奥秘。

  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游戏的过程便是学习过程,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自身,活动中采取的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而且丰富刺激,鼓励幼儿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生受益。但是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情绪高涨,表现的特别兴奋。特别是要求幼儿排好队报门牌号码时,每个孩子只关注自己的,对别人的结果不认真倾听,所以显得活动有点失控。

  让幼儿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活动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变“教师为主”为“幼儿为主”变“个别”与“群体”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孩子们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张扬个性,而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放似骏马驰骋,而收则立拢,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真真正正成为学的主人。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练习视觉辨认的能力。

  2、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帽子图片,衣服图片,小熊,小猪形象卡片,投影仪,《我的数学》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猪、小熊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两位动物朋友,你看是谁啊?

  二、创设第一个情景:四件衣服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四件衣服中的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小猪和小熊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它们喜欢一模一样的东西。有一天,他们来到商店,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他们只想买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谁愿意助它们?哪两件衣服是一模一样的呢?

  2、一一验证:其他衣服哪里不同

  三、创设第二个情景:五顶帽子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五顶帽子中的两顶一模一样的帽子

  师:小猪和小熊有一顶一模一样的帽子,他们很喜欢,可是不小心给混在一起了。谁愿意助他们找到这两顶帽子?

  2、一一验证:其他帽子哪里不同

  四、创设第三个情景:五辆车子

  1、引导幼儿观察书中的五辆车子

  师:小猪和小熊还有一辆漂亮的车子呢,可是在停车场里有许多车子,到底哪两辆车子会是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一一验证:其他车子哪里不同

  五、幼儿操作

  幼儿将一模一样的车子圈出来

  活动反思:

  1.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在“住新房”的设计中有问题,每张纸有三间房子,可是小动物却需要住四间,虽然老师发现这一问题,给每个幼儿增添一间房子,仍有幼儿不愿意让小动物住进去,给幼儿找相同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3.教师知道使用浆糊是一个困难,但是担心使用双面胶更难,担心使用胶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动中没有将幼儿的粘贴问题解决。

  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的思路不灵活,认为:找相同的记录要人手一份。其实,分局小小班的特点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形式的记录,让小动物住进房子。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按大小,多少,序数等进行1—5排序。

  2、训练幼儿排序能力,体验排序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5个瓶子(装有不同颜色并有刻度)、头饰、带序号的5个小椅子、带序号(1—5)的可挂脖子的纸牌、套卡(5套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形状的卡纸组成)。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昨天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却不知道站在队伍的什么位置?

  二、排队排序

  1、先请三名小朋友上前面来,请一名“老师”帮他们排队

  师:我先请一名小朋友当老师,这名小“老师”要帮助这三名小朋友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队

  四名小朋友排队

  师:刚才那名小“老师”排得不错,我们都觉得很好,现在我再请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名继续当小老师,帮助后上面的小朋友排到队伍里。

  当排好后,老师再请另一名小朋友上来帮助四名小朋友重新排队,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下面的小朋友当评委,看他排得对不对?

  五名小朋友排队(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为五名小朋友排队)

  (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目测高矮,能够要据老师的要求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进行纵队排列)

  2、过渡: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不错,可以当老师了。遇到了一个麻烦,想让小朋友帮这五个瓶宝宝排排队

  教师出示5个不同的颜色,不同容量的瓶子,事先打乱顺序。请小朋友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排列后请幼儿说出排列的理由。

  (注:幼儿可根据多少,也可以根据刻度的大小,还可以目测高低。)

  过渡:小朋友最爱吃哪种水果呢?

  3、教师这有5盘苹果,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5盘苹果,每盘苹果的个数由1—5个,可让幼儿自由发挥: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只要说出理由即可。

  4、过渡:小朋友有些累了。排了半天队,先帮小朋友然后是瓶子和苹果现在我想请表现不错的小朋友玩一个“找椅子”的游戏

  游戏规则:5名小朋友带着5个不同的序号的纸牌,有5个按顺序排序的椅子,每个椅子背上贴上序号(1—5),当老师说:“预备,坐”!小朋友可根据自己纸牌上数字去找椅子。看哪个小朋友又快又好!

  (适当增加难度)将椅背上的数字去掉,根据老师的指令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1—5坐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快。

  (让幼儿学会按序数排序)

  三、区域活动

  过渡:游戏结束了,下面到了自己动手的环节了

  过程:教师给每一组小朋友发一套卡片,套卡是由5种形状5个大小5种颜色组成的25张卡纸图形

  教师让幼儿自己想象排序,其中发扬小朋友的团结协作精神,可按图形、颜色、排出队来。但按大小排列出来有些困难,教师可给予提示,因为按大小排列颜色和图形就不同,思维跨度较大!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饭盒、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游戏,感知搭配活动中的规律性和次序性。

  学习看懂图意,,根据图示进行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丁丁旅行"引出课题

  提问1:孩子们,什么叫一套衣服?

  提问2: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的衣柜里有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

  二、幼儿操作图片,教师运用课件验证

  (一)幼儿操作

  1、提供给幼儿操作材料,请幼儿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

  3、教师小结: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

  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3、比比谁最快搭配好

  (三)交流方法

  三、巩固练

  提问:这些菜你们吃过吗?它们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呢?

  请你看看今天的'菜谱,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儿每人一个饭盒,自由走动搭配荤菜和素菜。

  2、教师利用课件验证。

  四、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2、3、4的分解组成。

  2.知道2、3、4各数分成两份各有几种不同的答案。

  3.能够按规则进行操作活动,初步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备红、绿篮子各1只,南瓜16个,数字1~4若干。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南瓜》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胡萝卜》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茄子》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西红柿》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

  1.教师出示数字5。

  教师:我们来玩“碰球”的游戏,你们的球和老师的球合起来是5。

  2.教师介绍游戏“碰球”的玩法:老师先报一个数,小朋友再报一个数,这两个数合在一起是5。

  老师边拍手边说“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小朋友则边拍手边回答“嘿嘿,你的1球碰4球”。

  3.教师有意识地按从1~4或从4~1的顺序报数,和幼儿玩碰球游戏。

  4.此游戏可采用集体、小组和个别的形式反复进行。

  (二)游戏“分南瓜”。

  1.教师出示贴绒南瓜和红、绿篮子。

  教师:老师要将4个南瓜被分放在红、绿两个篮子里,每一次分放在蓝篮子里的南瓜数目都不一样,可以怎么分呢?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

  教师:你是怎样分的?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分法。

  幼儿和旁边的同伴相互交流各自的分法,如红篮子放1个,绿篮子放3个;红篮子放2个,绿篮子放2个;红篮子放3个,绿篮子放1个。

  3.请个别幼儿演示每次将4个南瓜分放到红、绿篮子里的具体分法。

  教师:每次将4个南瓜分放在红、绿两个篮子里,且每一次分放在蓝篮子里的南瓜数目都要不一样,可以怎么分呢?谁来试一试?

  4.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该名幼儿分南瓜的操作结果,集体检查和讨论:是否每次把4分成了两份?每一次分成两份的数目是否都不相同?分成的两份数目合起来是否依然是4?记的`和分的结果是否一致?还有没有其他分法?

  全体幼儿对照上述标准,逐条对照检查,如果有幼儿发现问题或错误,则请他说出和指出,同时进行修正。

  (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第一、二组:分南瓜。

  2.第三、四组:分胡萝。

  3.第五组:分茄子。

  4.第六组:分西红柿。

  教师强调:

  将每种蔬菜分成两份,并将结果记录在方框中,每排的答案都不能相同,分的和记的要一致。

  (四)集中交流,感受2.3.4.各数分成两份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1.分别请几名分不同数量物品的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活动和记录的结果。

  2.集体按规则检查记录结果是否按总数要求取分物品,判断其分合是否正确,有无遗漏和重负的,并进行改正。

  3.师幼讨论:为什么每种蔬菜分得的结果都不相同?(因为每种蔬菜的总数不同,有2.有有4)

  4.集体小结:2、3、4分成两份各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并认读分合式。

  教师:谁能告诉我们2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是哪种?

  教师:谁能告诉我们3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是哪两种答案?

  请个别幼儿或集体做回答:3分成两份有2种不同的分法,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

  教师:谁能告诉我们4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是哪三种答案?

  请个别幼儿或集体回答:4分成两份有3种不同的答案,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区域里投放教具,将篮子改成盘子等进行操作练习。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

  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

  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

  4.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

  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

  3.记录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

  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

  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

  (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

  (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

  (3)鼓励幼儿自主玩这个游戏。教师可以用激将法,比如说: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让你看“图”玩“藏手指头”的游戏你能行吗?

  (4)出示“图卡”,逐张和幼儿讨论图画的意义: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们藏几个手指头?

  (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

  (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 “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学运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

  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

  (1)将“10一1”变化成“10一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你会怎么回答?

  (2)结合情境小结“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

  (3)通过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一”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数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哪些题目我们回答比较快?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让我们“回答得慢”的题目再快一点呢?

  小结: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 (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杨红梅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七只小猴在哪里

  杨红梅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人手一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境故事导入“喜羊羊智斗灰太狼”

  2、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喜羊羊逃出狼堡呢?

  二、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这两个面积是否一样?怎么比的?

  (1)第一关: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吗?你是怎么比的?

  (2)第二关:先判断,再验证。

  (3)第三关:幼儿先猜测,再操作。

  把幼儿分成四组,用塑胶板学具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得出的结果?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4)用同样的方法闯第四关。

  2、继续讲述情景故事:闯完这四关,喜洋洋特别高兴的来到大门,可是门口的小花园挡住了去路,原来这里还有一道关卡。这里有四块场地,它们的面积是不是一样大?

  (1)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幼儿人手一块塑料板。(20人,分四组,每组12块)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四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2)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3)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四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四块场地一样大。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预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多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把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多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多个?短头发多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定头发长与短的尺度”)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轻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 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 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 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 你们统计什么?统计成果如何?

  ② 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 你们碰到过什么艰苦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四周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定能力、战胜与战胜艰苦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为今后进入小学的书写做准备。

  2、培养幼儿有序、细致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听指令做出正确反应。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模拟大子一间(旅馆)。

  2、材料:小猴木偶一个,牛、鸡、兔、狐狸动物卡片各一,田字格、各种几何图形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方位。

  1、教师操纵小猴木偶: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的旅馆开张了(出示旅馆外壳),但是来了太多小客人,地方不够住,请小朋友帮我把这间大子分成两间同样大的间,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2、引导幼儿思考,把子再分成四间同样大的间,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3、启发幼儿给分成田字形的四间子起名字,明确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空间方位。

  4、教师帮助幼儿归纳出田字格的概念,给旅馆取名为“田字格旅馆”。

  二、加深幼儿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1、教师:今天“田字格旅馆”开张,来了许多小客人,看看它们住在哪儿?教师在田字格内摆放小动物卡片,请幼儿说出他们分别住在哪一格。

  2、教师:“小动物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捉迷藏,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教师背向幼儿将小动物的位置调换,然后让幼儿说说哪只小动物换了间,从哪里换到哪里。

  三、幼儿操作练习,巩固田字格方位。

  1、幼儿听教师指令,用手指在田字格中指出教师所说的方位。

  2、幼儿听教师指令,在田字格中相应的.位置摆上几何图形,如:请将红色正方形摆在左上格。

  3、教师用各种几何图形在田字格上摆出图案,幼儿看清楚后,在自己的田字格中摆出来。

  四、教师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以后田字格还要跟小朋友玩很多游戏,上小学以后,还要在田字格里面学写字。”

  以上是这篇教案的详细内容,主要分享了森林旅馆位主题活动的大班数学教案内容,教案设计给,大红旗镇北街幼儿园,作为公开教案,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换下道具和场景,老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需要注意道具的安全,大家可以在下面写出你的分享,更多幼儿园教案请直接登录育儿天堂官方网站。

  本次教案在很多幼儿园进行实践的时候,老师都发现了很多孩子对上下左右能有准确的认识,但是对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方位意识很模糊,老师在操作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小朋友站在原地,另外一个小朋友站在其他地方,让这个小朋友感受一下这四个方位。

  大班数学教案 篇1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区别上下

  活动目标

  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2、能正确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3、发展方位知觉,初步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上下(1-47)

  2.毛绒玩具7-8件,分别放与教室内不同物品的的上下、前后位置上。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做吗?游戏的`规则是你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例如:上面拍拍手(在头顶上面拍手)下面拍拍手(在膝盖处拍手)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增加难度,例如:上面拍3下,下面拍4下。

  二、展开

  1、教师讲解:上、下

  教师:刚才我们在玩游戏时,你是怎么理解上下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上就是仰头,下就是低头,前是我们眼睛直接看到的位置,后就是屁股后面的位置。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上面是什么?

  (有灯、风扇、屋顶)

  我们的下面是什么?(地面砖)

  2、游戏:变变变

  (1)请三个幼儿来前面站成一纵队,请大家看看并说一说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的又是谁?

  (2)再请这三个小朋友往有图有真相后转身,再让大家看看现在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是谁?

  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玩此游戏,相互说说方位关系的变化。

  3、找一找

  教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许多的毛绒玩具,你们去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在什么位置?(请若干个幼儿寻找,并说出玩具所在的位置)

  教师指导幼儿将话说完整,例如:小猫在橱子的上面。小狗在钢琴的下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3

  第一课:沙数字板,0-4的书写第二课:沙数字板,5-9的书写第三课:纺锤棒箱第四课:数字与筹码第六课:序数第六课:相邻数第七课:数棒1第八课:数棒2第九课:彩色串珠第十课:金色串珠第十一课:塞根板l第十二课:塞根板2笫十三课:1-100板第一课第十四课:1-100板第二课第十五课:片珠(百位数的认读)第十六课:片珠(数与量的对应)笫十七课:块珠(千位数的认读)第十八课:块珠(数与最的对应)第十九课:银行游戏笫二十课:超市游戏

  第二十一课:千位的'加法(不进位)第二十二课:千位的加法(进位)第二十三课:千位的的乘法(不进位)第二十四课:千位的乘法(进位)

  笫二十五课:千位的加法乘法游戏课第二十六课:千位的减法(不借位化)第二十七课:千位的减法(借位)第二十八课:千位的除法(不退位)第二十九课:千位的除法(退位)第三十课:邮票游戏加法第三十一课:邮票游戏乘法第三十二课:邮票游戏减法第三十三课:邮票游戏除法第三十四课:加法蛇第三十五课:减法蛇

  第三十六课:加法板(不进位)笫三十七课:加法板(进位)第三十八课:减法板(不借位)第三十九课:减法板(借位)第四十课:乘法板笫四十一课:除法板第四十二课:平方第四十三课:立方第四十四课:分数小人笫四十五课:时钟(整点)第四十六课:时钟(半点)笫四十七课:二项式三项式公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14

  玩牌能激发幼儿对数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锻炼幼儿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常用的是扑克牌,教师也可利用各种材料自制,如数字牌,自制牌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硬纸板,或者利用计算活动中的数字卡代替。以下介绍几种幼儿牌类游戏。

  一、比大小

  目的:对13以内的数字能够熟练地比出大小。

  玩法:将一副扑克牌放在桌子中间,参加游戏的幼儿各摸一张牌,然后比一比谁的牌面大,小牌归大牌所有,遇到大小相同的牌为公有,即不归个人所有。反复进行,直至扑克牌全部摸完,最后比较谁得到的牌多,多者为胜。

  二、抽“乌龟”

  目的':能够给数字熟练地配对。

  玩法:两人以上参加玩牌游戏。先将扑克牌随意抽取一张盖住当“乌龟”,并把牌逐一分给参与者;然后各人整理好自己手上的牌,两张大小相同的对子,抽出放在一边;再朝顺时针方向轮流将邻座中的牌抽取一张,若这张牌能与自己手中的牌结合对子,就放在一边,不能成对则插入自己的牌中;直至剩下最后一张牌,将“乌龟”亮出,与“乌龟”成对的,即是输者。

  三、“吃”牌:

  目的: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玩法;两人参加游戏,先协商决定玩加法还是减法,然后各摸相等数量的牌进行游戏。游戏时两人同时各出一张牌,谁先算对两对牌相加或相减后的得数,谁就将对方的牌“吃掉”;若两人都算不出来或同时算对,就一起将牌放在一边。手中的牌全部算完后,比比谁“吃”的牌多,谁就为胜。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11-04

(通用)大班数学教案08-07

大班数学教案(精品)08-05

大班数学教案(实用)08-19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08-02

【热】大班数学教案03-24

大班数学教案【热】03-24

大班数学教案【精】03-24

【精】大班数学教案03-27

大班数学教案【热门】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