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长尾巴》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尾巴》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尾巴》教案1
课题生成: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时代信息瞬间万变。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馆21世纪的孩子,不仅仅对猫、兔之类的动物感兴趣,电视里各种各样关于宇宙星球、外星人之类的动画片给了孩兴趣和知识,遐想和疑问。抓住时机,适当传授关于宇宙的浅显知识,对于满足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培养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及热爱科学的学习习惯是极有用的,所以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我运用电脑、投影仪、彩喷机等电教材料,制作好天体概况的教学软件,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把认识,制作,玩彗星到创编儿歌串在一起,构成了这个综合性系列活动。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天上”的星星,让幼儿了解拖着“长尾巴”的星星——彗星。
2. 培养幼儿利用旧物品制作玩具,废物利用,发扬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3. 在做“彗星”的基础上通过动脑筋,玩“彗星”练习,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及探究宇宙的兴趣,懂得做事要持之以恒。
活动准备:
1. 电脑,有关星星的教学软件。
2. 洗净晾干的破旧布头。
3. 人手一只洗净的旧弹力袜,一块吸铁石,3-5根40cm长的'塑料包装绳。
4. 人手一只自制“彗星”,两块磁性黑板做太阳。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机器人”邀请幼儿到太空游玩,激起幼儿兴趣。
(2)请幼儿闭上眼睛,两臂平伸做平衡游戏《小小宇航员》。
(3)请幼儿睁眼参观太空的同时,老师启动有关教学软件,内容是关于太空的录象。
(4)将录像锁定在彗星的画面上,并将其最大化。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个奇怪的星星。听听老师的介绍:彗星的样子很特别,身体发亮,头部圆圆带尖,尾部长长散开,像大姐姐拖着长辫子,又像扫地的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彗星可不是用肉眼就能看到的,它自己本身不会发光,天空中的彗星很多,就像大海里的鱼儿那么多。
(5)告诉幼儿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彗星记录的国家,我们为此感到自豪,说明我们祖先热爱科学,喜爱观察,我们也要学习祖先。
(6)介绍哈雷慧星,告诉幼儿科学家哈雷发现彗星的故事,使幼儿不仅知道哈雷慧星76年靠近地球一次,还要学习科学家哈雷,像他那样做事情爱动脑筋,持之以恒。
基础部分:
1, 出示范例“彗星”,引起幼儿兴趣。
(1) 请幼儿观察,这个圆脑袋,长尾巴的东西像什么?
(2) 请幼儿看一看,捏一捏,搓一搓,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做成的。
(3) 将“彗星”慢慢拆开,一边拆一边讲解做法。
2, 组织幼儿分组操作,边做边交流自己做彗星的方法。
方法一:把破布头塞进长袜,搓圆后用包装绳在一头系上,再把长袜卷成布团,把袜口翻出,把露出的包装绳撕成一缕缕的。
方法二:把破布先团成团,然后用卷的方法,用袜子卷成布团,用包装绳系好,再翻袜口,把露出的包装绳撕成一缕缕的。
3, 幼儿做好后与教师的“彗星”比较,少一样什么?(吸铁石)教幼儿掀开袜口,把吸铁石放进“彗星”里,这样才能做出个顶部有尖的圆头“彗星”。
4, 教师总结:让个别幼儿讲讲自己的“彗星”是怎样做的。教育幼儿只有肯动脑筋,用废旧东西也能做出有用,好玩的东西,要爱惜能用的旧东西,发扬艰苦朴素的传统。
结束部分:
(1) 幼儿做《机器人模仿操》。
(2) 幼儿带自制“彗星”,练习向上抛高和向前掷远的动作数次。
(3) 玩游戏《飞向太阳》。
a教师介绍活动方法,幼儿两组,手持“彗星”向距离5米远的“太阳”——黑色磁性板掷去,以粘上“太阳”为成功。
b幼儿练习,比比看,哪组小朋友的“彗星”飞向太阳的最多。
(4) 游戏评价
为胜利的一组幼儿颁发奖励,结束活动离开活动室。
《长尾巴》教案2
设计意图:
本词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看图讲述让幼儿知道应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并学说一边······一边······。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知道应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学习词:一边·······一边······
活动准备:
挂图第九号,幼儿活动材料第14—17页《长尾巴》。
活动重点:
观察图片,理解图意,并能学习一边······一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讲述图片的大意,语句通顺。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引出内容——(出示图1)小朋友你们在这张图上看见了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为什么宝宝后面跟着那么多小动物(鼓励幼儿自由猜想)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出示图1)这是在哪里?宝宝在什么?
——宝宝是怎么吃饭的?(学说一边······一边·······)——你们吃饭的时候和他一样吗?你们觉得宝宝这样吃饭好吗?
——宝宝吃饭的桌子为什么会这么脏?
——掉下的饭被谁吃了?它们吃得怎么样?
——教师总结:宝宝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饭菜掉在桌上、地上,小公鸡、小猫、小狗吃得真开心。(请个别幼儿小结)——(图2)小公鸡为什么宝宝吃完饭了,小公鸡、小猫、小狗还是跟着他跑?
——这样一来,宝宝身后好像长了一条什么?
——教师小结:宝宝吃完饭时,小公鸡、小猫、小狗都跟他后面,还想再吃,宝宝身后好像长了一条长尾巴。(请个别幼儿讲述)继续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忙宝宝改正坏习惯吗?(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吃饭的常规对宝宝提出意见建议)——(图3)宝宝现在是怎么吃饭的?(引导幼儿看图说出碗、勺子怎么拿,残渣怎么处理)——(图4)在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小动物们都这样吃饭了?
讨论:你是怎么吃饭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看图讲述的时候应该侧重知道孩子看,再慢慢的引导孩子讲,教师应该以启发和提示的方法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抛给幼儿答案,这样孩子才有思考的空间,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语速过快,这些都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多多钻研,多多实践。
《长尾巴》教案3
活动意图: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时代信息瞬间万变。给了孩子兴趣和知识,遐想和疑问。抓住大班幼儿对宇宙的好奇心、扩大幼儿知识面,培养幼儿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及热爱科学的学习习惯是极有用的,所以结合幼儿特点,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一:认识“长尾巴”的星星
活动目标:
1、观看拖着“长尾巴”的星星彗星。
2、认识彗星的形状、国际符号,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星象记录的国家,了解常见的哈雷彗星、恩克彗星。
3、在电脑中,运用各种几何图形,绘制出太空飞行物。
4、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及探索宇宙的兴趣,懂得做事持之以恒。
活动准备:
1、电脑,有关星星的教学软件,彩喷机,投影仪。
2、配班老师身套充气橡胶人做“机器人”。
3、用于绘制太空的星星、月亮、宇宙飞船、火箭的软件。
4、与有关大学联系参观天文台事宜。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机器人”邀请大三班幼儿到太空游玩,激起幼儿兴趣
(2)教师拉上窗帘,请幼儿闭上眼,两臂平伸做平衡游戏《宇航员》。
(3)“机器人”请幼儿睁眼参观太空的同时,老师启动有关软件,内容是关于太阳系内太阳、月亮、九大行星及小行星、塑录像。(深入浅出地讲解)
2、基本部分。
(1)“机器人”将录像锁定在彗星的画面上,并将其最大化幼儿仔细看看这个奇怪的星星。听听录像里的介绍:彗星很特别,身体发亮,头部圆圆带头尖,尾部长长散开,像大姐姐拖着长辫子,又像扫地的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彗星可不是用肉眼就能看见的,它自己本身也不会发光,天空中的`彗星很多,就像大海里的鱼儿那么多。
(2)告诉幼儿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彗星记录的国家,我们为此感到自豪,说明我们的祖先热爱科学,喜爱观察,我们也要学习祖先,介绍彗星国际通用符号。
(3)介绍哈雷彗星、恩克彗星,告诉幼儿科学家哈雷发现彗星的故事,使幼儿不仅知道哈雷彗星76年靠近地球一次,还要学习科学家哈雷,像他那样做事情爱动脑筋,持之以恒。
活动延伸:
(1)到大学天文观察台参观。
(2)欣赏关于uFo、外星人的故事。
活动二:制作“彗星”(手工活动)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彗星形状的认识。
2、培养幼儿利用旧物品制作玩具,废物利用,发扬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3、训练幼儿手部肌肉群的活动能力。
活动准备:
1、洗净晾干的破旧布头。
2、人手一只洗净的旧弹力袜,一块吸铁石,3~5根40 cm长的塑料包装绳。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彗星”,引起幼儿兴趣。
(1)请幼儿观察,这个圆脑袋,长尾巴的东西像什么?
(2)请幼儿看一看,捏一捏,搓一搓,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做成的。
(3)将“彗星”慢慢拆开,一边拆一边讲解做法。
2、组织幼儿分组操作,边做边交流自己做彗星的方法。
方法一:把破布头塞进长袜,搓圆后用包装绳在一头系上,再把长袜卷成布团,把袜口翻出,把露出的包装绳撕成一缕缕的。
方法二:把破布先团成团,然后用卷的方法,用袜子卷成布团,用包装绳系好,再翻袜口,把露出的包装绳撕成一缕缕的。
3、幼儿做好后与教师的“彗星”比较,少一样什么?(吸铁石)教幼儿掀开袜口,把吸铁石放进“彗星”里,这样才能做出个顶部有尖的圆头“彗星”。
4、教师总结:让个别幼儿讲讲自己的“彗星”是怎样做的。教育幼儿只有肯动脑,用废旧东西也能做出有用、好玩的东西,要爱惜能用的旧东西,发扬艰苦朴素的传统。
活动延伸:
带上自制“彗星”到户外,启发幼儿想想,“彗星”可以怎样玩?总结“彗星”可以抛、接、踢、夹、掷等多种玩法。
活动三:飞向太阳(体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做“彗星”的基础上通过动脑筋,玩“彗星”练习,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
2、练习在5米以内,肩上挥臂投远。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自制“彗星”,两块红色磁性板做“太阳”。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幼儿做《机器人模仿操》。
(2)幼儿带自制“彗星”进入活动场地,围成圆圈,练习向上抛高和向前掷远的动作数次。
2、基本部分。
玩游戏《飞向太阳》。
(1)教师介绍活动方法,幼儿排成四路纵队,手持“彗星”向距离5米远的“太阳”——红色磁性板掷去,以粘上“太阳”为成功。
(2)幼儿练习,比比看,哪组小朋友的“彗星”飞向太阳的最多。
3、结束部分。
幼儿自由玩“彗星”。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探究“彗星”吸上“太阳”的秘密,了解磁性板的构成材料。
活动四:创编做“彗星”儿歌(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做、玩“彗星”的基础上,学编儿歌。
2、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鼓励幼儿长大探索宇宙的奥秘。
活动过程:
1、教师启发:我们把“彗星”做出来了,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东西做的?怎么做的?做成什么样子?我们是怎么玩“彗星”的?官发幼儿积极动脑筋,踊跃发言。
2、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把做“彗星”、怎么做、怎样玩的事编成儿歌,儿歌的句子要短,语言要美,念起来很顺口。
3、教师逐句启发,选择编得较好的诗句组成一首儿歌。
附幼儿编的儿歌:
我的小彗星
我是大班小朋友,
找来手绢旧布头,
团一团,搓成球,
做成“彗星”投一投,
爱动脑,勤动手。
塞进袜头别打皱,
加条尾巴像扫帚。
嗖嗖嗖,嗖嗖嗖,
飞向左,飞向右, 飞向宇宙游一游。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将自编儿歌口述给家长听,并请家长指导,记录后交给老师。
活动反思:
宇宙太空是神秘浩瀚的,外星人、飞碟、地球超人,星球大战成为20世纪90年代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抓住幼儿的兴趣所在,向幼儿传授关于“彗星”的科学知识,使之进一步了解太空,是活动的初衷。从彗星奇特的形状人手,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先让幼儿认识带尾巴的星星——彗星,利用手工技能做“彗星”,接着又把自制的“彗星”作为体育器具。练习肩上投掷;最后,请幼儿回忆、制作、玩耍“彗星”的全过程,并创编儿歌。整个活动内容充实,集科学、手工、体育、语言教学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