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学资料>教案>《赵普》教案

《赵普》教案

时间:2024-07-11 18:06:3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赵普》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赵普》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赵普》教案

  《赵普》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宋史》,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有冗笔。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他们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二、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引出赵普。

  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三、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

  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

  生回答:本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刻苦读书与推荐人才。

  四、重点字词句及全文的翻译。(见幻灯片3——9)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古今异义、固定句式(“九阴真经”:增、删、留、换、移、固、意、直和定)

  五、细读课文,思索:

  1、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试举例说明。

  “阖户启箧取书”、“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六、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七、过渡语:

  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吗?并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

  八、总结:

  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刻苦学习。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重点字词句的练习。

  3、收集刻苦学习的名言、名句、故事。

  十、备课素材:

  从宋太祖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大功。宋太祖拜赵普为宰相,事无大小,都跟赵普商量。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快。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宋太祖信任赵普,赵普也敢于在宋太祖面前坚持自己意见。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做官。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这下可触怒了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成两半,扔在地上。

  赵普趴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退朝回家以后,赵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宋太祖见赵普态度这样坚决,只好接受了他的意见。

  再有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宋太祖不批准。赵普就像前次一样坚持自己意见。宋太祖说:“我就是不准,你能怎么样?”

  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国家着想,陛下怎能凭个人的好恶专断!”

  宋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一甩袖就往内宫走。赵普紧紧跟在后面。宋太祖进了内宫,赵普站在宫门外不走。

  宫门前的卫士见宰相站在门口不走,只好向宋太祖回报。这时候宋太祖气已经平了,就叫太监通知他,说皇上已经同意他的请求,叫他回家。

  十一、教学后记:

  1、由于上期在教学《幼时记趣》、《三峡》等古诗文时,我注意要求学生读准文言文的停顿、重音等知识,同时向学生讲解了古文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文言文翻译的“九阴真经”、“三字经”),因此,本学期在讲《赵普》一文时,学生基本能准确朗读课文的节奏,基本能回忆起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注意事项,并运用到重点字词句的翻译中。

  2、从本学期开始,我每周向学生提供一至两篇浅显的文言文,并分层进行练习,让学生培养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本课的教学,我改变了上期精讲全文字词的做法,实行重点突破,并利用幻灯片展示我的做法,让学生抓住重点进行学习,效果明显。

  《赵普》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课前学习:

  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译课文,圈划疑难。

  课堂学习:

  一、导课: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二、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再齐读课文,然后请学生个别朗读。

  四、翻译全文

  1、学生自译课文,质疑,师生解疑。

  2、请学生全文翻译,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

  (注: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并突出词类活用的字。)

  五、细读课文,思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哪些性格特点?

  2、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六、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七、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

  八、学生交流

  九、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努力学习。

  十、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有关刻苦学习的成语、名言、故事。

  《赵普》课堂掠影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赵普》中“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以下是该课的一个片段:

  师:“古代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那你还知道对死的其他别称吗?

  生:驾崩是称天子之死。

  生:还有称太史之死的卒,称诸侯之死用赛。

  师:看来同学们的积累还是很多的。这些都是社会某一阶层的特定用词,那对普通人又是如何说呢?

  生:一般人死都称逝世,去世。

  生:寿终正覆。

  师:什么人才如此说?

  生: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死才用寿终正覆。

  生:未成年人死亡称做溺。

  生:用“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称年高的长辈之死用“百年”。

  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生: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作古:旧时称年长者之死。

  生:有人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叫遇难。因意外之事而死称遇害。

  师:以上称呼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讲都是中性,那对死之称可有带褒义或者贬义的呢?

  生:见阎王指做过坏事的人之死。

  生:上西天也指做过坏事人的死亡。

  生: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生: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生的人为用殉国。殉难同样也是这个用法。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是丰富,只要如此积累下去,再凭同学们的钻研精神,相信你们能一定能成为知识型的学生。

  本处教学细节,并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而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赵普》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活动步骤活动内容活动方法与要求奖励设定

  预习交流与反馈各组交流课前学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在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二、检查预习,了解赵普:

  1、走近赵普——学生简介赵普情况。

  2、加点字注音

  阖户 启箧 处决 既薨 发箧 龌龊 奏牍

  3、加点词解释

  少习吏事 寡学术 发箧视之 龌龊 明日 颜色 深沉有岸谷 小组完成☆

  活动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活动步骤活动内容活动方法与要求奖励设定

  一、整体感知课文熟读全文,理解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或指名朗读(朗读水平高的学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3、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语句意思。

  要求:小组内全文翻译,其他成员帮助纠错;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书上标记出来,举手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4、词句理解检测教师对一字多义,词类活用等重点词语加以提醒;对特殊句式,如: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②、读之竟日。(倒装句)等句子的翻译可予以指导。

  (注: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并突出词类活用、古今异意、一词多义的字。)

  小组合作☆

  主动表达☆

  二、分析人物形象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齐读课文。

  2、思考并小组讨论: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哪些性格特点?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②、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主动表达☆

  表述精当☆

  三、调动积累,拓展延伸:

  1、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刻苦读书,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到三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2、“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学习了课文,你认为为官者应具备怎样的才能?(学生交流)

  及时展示☆

  主动表达☆

  表述精当☆

  《赵普》教案 篇4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

  赵普

  高邮市送桥镇初中 江平

  学习目标:

  1、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 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学习重点、难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 诵读

  教学手段: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大胆进谏的忠臣,请同学们列举几个例子,如:魏征、商鞅等。正是因为他们,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位冒死举荐人才的忠臣——赵普。

  二.点拨正音、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

  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

  三.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

  1、关于《宋史》:

  《宋史》,元代脱脱等撰。四百九十六卷,修于顺帝至正三年到五年。纪传体宋代史。首创《道学传》,以道学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本书卷帙浩繁,成书仓促,北宋详,南宋略,理宗、度宗以来尤多缺漏。资料剪裁、史实考订,论舛颇多。如纪志表传间相互矛盾,一人两传,有目无文等。但保存了不少今已散失的原始资料,为研究宋代历史的基本史料之一。明、清以来对《宋史》进行改作或补充者颇多,成书的有柯维骐《宋史新编》、钱士升《南宋书》、陆心源《宋史翼》等。

  2、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祖为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迁镇州(今河北正定),再迁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起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削弱地方武力;实行更戍法,经常变换军队防地,使兵将分离;解除石守信等兵权,防止大将夺取帝位。对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及对辽采取守势的策略,都参与谋划。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922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四.重点字词句及全文的翻译。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古今异义、固定句式(“九阴真经”:增、删、留、换、移、固、意、直和定)

  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则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片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五.整体感悟

  1、 谋篇立意

  本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明确]课文共两段,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主题: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文章脉络

  [明确]文章记了两件事,第一段主要写赵普刻苦读书。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用了“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读之竟日”来表现赵普的勤奋学习精神。

  第二段中,通过赵普“四奏荐人”的事迹,体现了赵普为国荐才的精神。其中,细节描写如“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细读课文,思索:

  1、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试举例说明。

  [明确] “阖户启箧取书”、“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七.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八.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吗?并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

  九.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刻苦学习。

  十.作业:

  1、背诵课文。

  2、重点字词句的练习。

  3、收集刻苦学习的名言、名句、故事。

  《赵普》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能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能掌握一些文言句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认识赵普的勤奋学习、富有实效、勇于荐才、学以致用、为国荐才的精神。

  重点

  1.积累重点词句,进一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难点

  2.学习采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突破

  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诵读法

  课前

  准备

  预习查阅资料

  多媒体

  教学设计详案

  集体交流意见

  一、导入

  “人生不可无书”。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明白,刻苦读书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们今天所学课文中,赵普少时读书不多,晚年读书勤奋,整天读书,死后书箱里就是一部《论语》。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那么北宋著名大臣赵普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人物介绍。

  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

  二、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1.教师组织学生用范读、学读、比读等多种方式朗读。

  2.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朗读,最终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受。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自读自译,画出不懂之处。

  3.学法指导。

  如何翻译文言文?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

  (3)添加省略成分。

  (4)调整语序。

  三、疏通文意

  1.师生通过小组合作、互助释疑、向老师质疑等方式,研读第1段并翻译。

  (1)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宗常劝他读书。

  (习:熟悉。寡:少。及:等到。常劝以读书:常劝(之)以读书,以:用。)

  原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第:府第,大的住宅。私第:自己的府第。阖:关上。启:打开。箧:书箱。竟日:整天。)

  原文: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译文: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处决:处理决断。如流:像水往下淌,比喻快速。)

  原文: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他死后,家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薨:古代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发:打开。)

  2.分组讨论,研读第1段并思考。

  (1)太祖劝赵普多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赵普读书非常勤奋?

  (3)你能说出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吗?

  (4)你读了这一段还有什么新发现?

  3.研读第一小节明确。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译文: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性深沉:性情沉着。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忌克:对人忌妒刻薄。也作“忌刻”。)

  原文: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译文: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主语。)

  原文: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译文: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荐:推荐,介绍。)

  原文: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第二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明日:第二天。)

  原文: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补缀:修补,连结。卒:终于。)

  4.分组讨论,研读第2段并思考。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大意。

  (2)本段刻画赵普奏荐人才有哪些细节描写?

  (3)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赵普什么样的.性格?

  5.互助质疑。

  (1)简要归纳文章主要介绍了有关赵普的哪些事情?

  明确:刻苦读书与奏荐人才。

  (2)赵普如何向太宗奏荐人才?太宗反映如何?从中看出赵普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尝奏荐复奏其人又以其人奏复奏如初

  不用亦不用怒,碎裂奏牍掷地乃悟,卒用其人

  明确:说明赵普不畏皇威,敢于冒死为国荐才的精神。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能从赵普身上学到什么?

  明确:学习赵普勤奋学习、学习致用、为国荐才的精神。

  (4)文章简约明了的白描式人物刻画。

  四、揣摩研究

  1.本文在表现人物方面善用细节描写,结合课文找出相关例子,并试作简要分析。

  ①“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阖”表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其要读书的决心之大。

  “阖”、“启”、“取”、“读”:一连贯的动作描写凸现出赵普为国而勤奋学习的精神。

  ②“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拾”:此举非常冒险,极有可能再次触犯龙威。

  “补缀”:要恢复原样,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

  “复奏”:反映他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这些细节,以形传神,写出他不顾个人安危,为国荐才的精神,表现出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③“碎裂奏牍掷地。”

  “碎裂”、“掷”表示愤怒的程度,连续的动作可见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

  这是关于太祖的细节描写,写太祖是为了衬托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荐才的精神。

  2.体会一下本文在叙事方面简洁的用笔,试举例分析一下。

  明确:如“不用”、“亦不用”、“卒用”共七个字,省去若干对话;寥寥数笔作者共写了赵普四奏:一奏、二奏、三奏、四奏,作者不介绍何人及为什么要荐,却通过“复奏如初”显示出赵普的为人,反映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3.赵普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奏荐某人为官而不惧怕触犯太祖?

  明确:赵普之所以不惧怕触犯太祖,而一再奏荐某人为官,是出于公心,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文中所说的“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是他处事的出发点。

  五、巩固提高

  1.翻译下列句子。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③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用自己的话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劝赵普多读书。

  3.用原文回答读书给赵普带来了怎样的好处?

  4.请你再举两个古今中外名人刻苦读书的例子。

  5.文章共写了哪两件事?中心是什么?

  6.阅读文章后,你觉得赵普是个什么样的人?

  7.根据文意发挥想象,说说“太祖乃悟”悟出了什么?

  (答案:1.①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物,他学问不多。②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③(太祖)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2.因为赵普学问太少。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4.孙康映雪读书、李密牛角挂书等等。5.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中心是:以天下事为己任。6.有智慧、有心计、有勇气、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爱国等等。7.赵普推荐是正确的,其人一定有才能。(意思对即可)

  六、结束语

  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因为勤奋学习而成才,并留下了千古佳话,如春秋时颜回箪食瓢饮、战国时苏秦刺股读书、孙敬悬梁读书、西汉匡衡凿壁偷光、三国王肃三余读书、晋代卫恒临池学书、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北齐颜之推闭户读书、梁代刘绮然荻读书、魏代崔光昼耕夜诵、南朝江泌映月读书、唐李密牛角挂书、宋欧阳修画荻学字、陆游磨穿铁砚寒夜读书,还有我们本课所学的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弟,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一个感人的故事是一股力量。这些仁人志士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打动我们的心灵,这种精神更像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推动着我们战胜困难,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刘罗锅刚正不阿,令人钦佩;纪晓岚才思敏捷,让人称道。而鲜为人知的宰相赵普又让我们领略了别样的风采——一个“以天下事为己任”风格高尚的宰相,一个以“半部《论语》冶天下”美誉天下的宰相。

  《赵普》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复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在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并简介。)

  二、检查预习,了解赵普:

  1、走近赵普——学生简介赵普情况。

  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2、加点字注音

  阖户启箧处决既薨

  发箧龌龊奏牍

  3、加点词解释

  少习吏事寡学术发箧视之

  龌龊明日颜色深沉有岸谷

  三、熟读全文,理解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或指名朗读(朗读水平高的学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3、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语句意思。要求:小组内全文翻译,其他成员帮助纠错;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书上标记出来,举手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4、词句理解检测教师对一字多义,词类活用等重点词语加以提醒;对特殊句式,如:①、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②、读之竟日。(倒装句)等句子的翻译可予以指导。

  (注: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并突出词类活用、古今异意、一词多义的字。)

  四、作业

  1、预习课文,解读赵普形象

  第二课时

  初备

  复备

  一、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齐读课文。

  2、思考并小组讨论: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哪些性格特点?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②、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板书

  刻苦读书(读书)--勤奋好学:“晚年手不释卷”;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奏荐人才(荐官)——冷静沉着:“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意志坚定:一奏、二奏、三奏、四奏,“复奏如初”

  以天下为己任

  二、调动积累,拓展延伸:

  1、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刻苦读书,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到三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例如:学而不厌韦编三绝凿壁偷光

  2、“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学习了课文,你认为为官者应具备怎样的才能?(学生交流)

  三、课堂总结,勉励学生:

  侧重鼓励学生胸怀天下,努力学习。(这是学生读完全篇最大的启发)

  四、布置作业,理解运用: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课外多收集赵普的有关资料,以《我心中的赵普》为题,写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

  3、完成相关练习。

  《赵普》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4.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学重点: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课前预习:

  1.查工具书解决古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能读通课文。

  2.搜集几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或名言。

  3.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赵普的资料,了解赵普生平事迹: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等。

  教学过程:

  导入:引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交流展示收集的有关赵普资料,较多的了解赵普其人其事,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展示预习卡积累的字词情况,对文章理解进行质疑。

  老师提示: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一、感知课文:

  (一)读:

  1.自读,将自认为难读难写的字词写到黑板上。例如:

  寡阖箧薨龌龊循默奏牍补缀

  2.指名读,纠正误读处。

  3.老师范读。

  4.训练快速读。

  师示范读,计时。生练习,自荐快速读比赛。

  5.练习背诵。

  师生比赛背诵,看谁错误少。

  (二)解释、合作翻译课文。

  1.两人一小组,对照书下注释,试译课文,学生不理解的文言字词提问,老师解答。

  2.质疑。师将学生提出的疑问中的重要点板书,精讲。

  (1)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2)读之竟日。(倒装句)

  (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省略句)

  (4)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

  3.学生翻译全文。

  老师提示翻译的方法:

  (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可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添加省略成分。

  (3)调整语序。

  (4)引用的内容可不翻译。

  二、分析课文:

  (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1.赵普刻苦读书。2.赵普以天下为己任,冒死举荐人才。

  赵普虽然对人苛刻,但他是一个刻苦读书,胸怀天下、热爱国家,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的人。(评价人物要用全面的观点)

  (二)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学生思考。

  明确:

  1.刻苦读书:“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冒死举荐人才:“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过程:尝奏荐→不用

  复奏其人→亦不用

  又以其人奏→怒,碎裂奏牍掷地

  复奏如初→乃悟,卒用其人

  (三)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三、质疑:

  赵普居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可能吗?

  各抒己见。

  老师谈看法:书并不在于读的越多越好,而是在于读精,读透,还要有自己的感悟,最后再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把书读好。

  四、拓展:

  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

  例如:凿壁偷光、粘壁独身、燃薪夜读、负薪苦读、隔篱听讲、囊萤苦读、编蒲抄书、映雪读书、织帘读书、手不释卷、韦编三绝、发愤图强等故事。

  学生交流书对自己的影响。

  五、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努力学习。

  板书 内容: 中心 写法

  刻苦读书 勤奋 细节描写

  四奏人才 以天下事为己任 语言简洁

  六、课后学习:

  1.假如把赵普放到当今社会中,你认为他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吗?为什么?

  2.收集刻苦学习的名言、名句、故事。

  3.背诵课文。

  4.阅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和《狂生赵普》一文。

  5.扩写赵普冒死举荐人才的故事,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

  《赵普》教案 篇8

  课题

  赵 普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流程:检查预习—自主合作—学以致用——总结提升——检测反馈

  教师导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在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并简介。)

  二、检查预习,了解赵普

  1.走近赵普——学生简介赵普情况。

  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2.给划线字注音:

  阖户启箧处决 既薨

  发箧龌龊奏牍

  3.解释划线的词

  少习吏事 寡学术 发箧视之 龌龊

  明日颜色 深沉有岸谷

  三、熟读全文,理解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或指名朗读(朗读水平高的学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3.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语句意思。

  要求:小组内全文翻译,其他成员帮助纠错;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书上标记出来,举手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4.词句理解检测教师对一字多义,词类活用等重点词语加以提醒;对特殊句式,如: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②读之竟日。(倒装句)等句子的.翻译可予以指导。

  (注: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并突出词类活用、古今异意、一词多义的字。)

  5.思考并小组讨论: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哪些性格特点?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②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四、调动积累,拓展延伸

  1.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刻苦读书,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到三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例如:学而不厌韦编三绝凿壁偷光

  2.“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学习了课文,你认为为官者应具备怎样的才能?(学生交流)

  学生识记目标后,师检测预习情况,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课本P26-P27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二大题第1.2.3题,最后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教师指定小组回,其中词句检测通过小组展示明确。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定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订正。

  三、总结提升:

  侧重鼓励学生胸怀天下,努力学习。(这是学生读完全篇最大的启发)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四、课堂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课外多收集赵普的有关资料,以《我心中的赵普》为题,写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

  3.完成相关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教师巡堂辅导个别学困生,发现共同难题,集体讨论后明确答案

  五、板书设计

  刻苦读书(读书)--勤奋好学:“晚年手不释卷”;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奏荐人才(荐官)——冷静沉着:“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意志坚定:一奏、二奏、三奏、四奏,“复奏如初”

  以天下为己任

  六、教后反思

  《赵普》教案 篇9

  一、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解决重要实词的音、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重点语句翻译、理解,尝试背诵全文。

  二、导学题:

  (一)字词积累:

  1、初读课文,为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吏事()寡学术()阖户启箧()()既薨()

  龌龊()()奏牍掷地()()补缀旧纸()卒用其人()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及划线词。

  1.少习吏事

  2.寡学术

  3.及为相

  4.手不释卷

  5.每归私第

  6.阖户启箧

  7.读之竟日

  8.及次日临政

  9.处决如流

  10.既薨

  11.发箧视之

  12.虽多忌克

  13.龌龊

  14.循默

  15.尝奏荐某人为官

  16.普明日复奏其人

  17.太祖怒

  18.碎裂奏牍掷地

  19.补缀

  20.普颜色不变

  21.复奏如初

  22.太祖乃悟

  23.卒用其人

  (二)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一个主题:赵普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举例分析赵普的性格特征。(紧扣文中相关词句)

  (三)资料链接:

  作者________(公元922年-公元992年8月14日),字则平,______(朝代)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赵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是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的预谋者、“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三度为相,封魏国公,为一代名臣,从政50年,终年71岁。他年少时虽足智多谋却不好读书,后在赵匡胤的劝告下开始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课中参与(实战演练区)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文言词“以”“其”“之”“为”“而”的意思。

  以:1、太祖常劝以读书: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普又以其人奏:

  4、跪而拾之以归:

  其:1、未有其比:

  2、普明日复奏其人:

  3、普又以其人奏:

  4、卒用其人:

  之:1、读之竟日:

  2、发箧视之:

  3、跪而拾之以归:

  为:1、及为相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而: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跪而拾之以归:

  (二)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尝试翻译全文,特别是下列重点句子。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3、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6、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7、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8、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9、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10、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课后参与(拓展延伸区)

  一、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4分)

  以语使讶其文

  及启封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2、选出下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师惊异之,以语使”相同的一项()

  A、能以天下事为己任B、跪而拾之以归C、不敢以故人之私D、徐喷以烟

  3、翻译下面句子,翻译时注意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译:

  4、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3分)

  二、宋太祖怒责宋白

  太祖时,宋白知举①,多收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注释】①知举:主持考试。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乃先具姓名以白上当斫汝头以谢众

  取舍汝当自决

  6、翻译下列句子。(2分)

  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7、回答问题。文中太祖的一段话义正辞严,语气激烈,使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反问句,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名著《西游记》第16—20回

  (一)补全回目

  16、观音院僧谋宝贝________17、________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18、观音院唐僧脱难________19、________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20、________半山中八戒争先

  (二)填空题

  1、“只见半空中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这个妖精是________。

  2、“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軃穗长。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________。”(人物)

  3、观音禅院中,老住持金池长老为谋占唐僧的,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________(人物)借来________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________山的________怪趁火偷走袈裟。

  4、悟空上山寻妖索袈裟。第一次与那怪斗了十数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变作________

  被那妖怪识破后,又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负。最后只能请来________,悟空变作

  ,顺口儿滚下那怪的.肚里。最后,那妖怪到________(地名)做了守山大神。

  5、________(地名)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高翠兰迷惑妖怪,后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逃到________(地名),取出一柄________来战。那妖怪本是________临凡,只因投错胎,以相为姓,唤名________。________给他起了法名________,________又给他起了个别名________。

  6、师徒三人行过了乌斯藏界,来到________,遇到________,得《________》一卷。

  7、黄风岭黄风洞________的先锋________将________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nuò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________打死。(填人物)

  (三)写出以下地名:

  ①山南有青松碧桧,山北有绿柳红桃。闹聒聒,山禽对语;舞翩翩,仙鹤齐飞。香馥馥,诸花千样色;青冉冉,杂草万般奇。涧下有滔滔绿水,崖前有朵朵祥云。真个是景致非常幽雅处,寂然不见往来人。()

  ②高的是山,峻的是岭;陡的是崖,深的是壑;响的是泉,鲜的是花。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说不尽千丈万丈挟魂崖。崖后有弯弯曲曲藏龙洞,洞中有叮叮当当滴水岩。()

  ③万壑争流,千崖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卷翠屏张。山草发,野花开,悬崖峭嶂;薛萝生,佳木丽,峻岭平岗。不遇幽人,那寻樵子?涧边双鹤饮,石上野猿狂。矗矗堆螺排黛色,巍巍拥翠弄岚光。()

  ④竹篱密密,茅屋重重。参天野树迎门,曲水溪桥映户。道旁杨柳绿依依,园内花开香馥馥。此时那夕照沉西,处处山林喧鸟雀;晚烟出爨,条条道径转牛羊。又见那食饱鸡豚眠屋角,醉酣邻叟唱歌来。()

  《赵普》导纲答案

  一、刘宣苦读成才

  译文: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日日夜夜(都)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春秋》,老师惊异(于)他的才能,把(这件事)告诉卫使,卫使便给他优良的待遇,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感到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开始认识了刘宣,而且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大了。

  1、告诉对……感到惊讶等到更加

  2、A

  3、(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4、(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二、宋太祖怒责宋白

  译文:宋太祖时,宋白主持科举考试,收受他人的贿赂,在评选时偏袒他人。他怕红榜贴出后,别人会有争议,于是先列出中举人的名单报告给皇上,想假托是皇上的旨意来为自己开脱。皇上愤怒地对他说:“我让你去主持科举考试,中举的名单应当是你自己决定,为什么要向我报告?我怎么知道这些人适不适合呢?如果红榜贴出后遭到别人的非议,我将你斩首向天下人谢罪!”宋白极其恐慌,更改红榜,让它符合人心之后再公布。

  5.报告,告诉

  砍谢罪

  决定

  6、宋白很害怕,就将榜单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贴了出来。

  7、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加强语气

  三、阅读名著《西游记》第16—20回

  (一)补全回目

  16、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17、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18、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

  19、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20、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二)填空题

  1、“只见半空中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这个妖精是猪八戒。

  2、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軃duǒ穗长。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黑风王(黑熊精、熊罴怪)。”

  3、观音禅院中,老住持金池长老为谋占唐僧的锦襕袈裟(锦襕佛衣),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广目天王(人物)借来辟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黑风山的黑熊怪趁火偷走袈裟。

  4、悟空上山寻妖索袈裟。第一次与那怪斗了十数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变作金池长老被那妖怪识破后,又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负。最后只能请来观音菩萨,悟空变作一粒丹药,顺口儿滚下那怪的肚里。最后,那妖怪到落伽山做了守山大神。

  5、高老庄(地名)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高翠兰迷惑妖怪,后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逃到云栈洞,取出一柄九齿钉耙来战。那妖怪本是天蓬元帅临凡,只因投错胎,以相为姓,唤名猪刚鬣。观音菩萨给他起了法名猪悟能,唐僧又给他起了个别名猪八戒。

  6、师徒三人行过了乌斯藏界,来到浮屠山,遇到乌巢禅师,得《心经》(摩诃般若bōrě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7、黄风岭黄风洞黄风怪的先锋虎精将唐僧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猪八戒打死。(填人物)

  (三)写出以下地名:①浮屠山②黄风岭③黑风山④高老庄

  《赵普》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准确地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叙事简洁的方法;

  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商量确定本课的学习方式

  读译讲,以读为主。

  三、熟读背诵课文。

  1、自读,将自认为难读难写的字词写到黑板上。例如:

  寡阖箧薨龌龊循默奏牍补缀

  2、指名读,纠正误读处。

  3、领读。

  4、训练快速读。

  师示范读,计时。生练习,自荐快速读比赛。

  5、练习背诵。

  师生比赛背诵,看谁错误少。

  四、合作翻译课文。

  1、两人一小组,对照书下注释,试译课文。

  2、质疑。师将学生提出的疑问中的重要点板书,精讲。

  (1)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2)读之竟日。(倒装句)

  (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省略句)

  (4)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

  注:有些知识只要求学生了解,不要求掌握。

  3、学生翻译全文。

  五、简析、精讲课文。

  1、概括课文内容。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赵普读书勤奋的词语。

  3、比较三、四两次上奏与一、二两次上奏在写法上的不同。精讲细节描写的作用。

  4、归纳赵普的性格特征,归纳文章中心。

  六、小结、布置作业。

  整理笔记

  《赵普》知识点荟萃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经常劝说他要多读书。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时,他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宋太祖不任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推荐这个人,宋太祖还是不任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上奏推荐,宋太祖非常生气,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些日子,他把撕碎的旧奏章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宋太祖这才明白过来,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练习:1.文章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为国荐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方法的例句分析:(1)“阖户启箧取书”:动作描写、细节描写,“阖”字,说明赵普闭门谢客、排除外界干扰,表明他读书决心之。(2)“晚年手不释卷”“读之竟日”:细节描写,表现他刻苦勤奋的精神。(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细节描写,比喻、夸张,表现他学以致用、学习效果突出的特点。(4)“则《论语》二十篇也”:细节描写,表明他学习内容不在于一味地求多,而在于精读善读,注重质量的特点。(5)“碎裂奏牍掷地”: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宋太祖怒不可遏、非常生气的样子,反衬赵普沉着冷静、锲而不舍的精神。(6)“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细节描写,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荐才,表现了他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和刚毅果断的品行风格,表现他不畏权势、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特点。(7)“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细节描写,再次表现赵普意志坚定、毅力超人、锲而不舍、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3.赵普四奏,面对“太祖怒”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答: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答:(1)为治国而勤奋读书(或刻苦读书);(2)以天下为己任而奏荐人才(为国荐才)。

  5.太祖乃悟,他悟到了什么?答:(1)悟出赵普的良苦用心和赤胆忠心;(2)悟出其所荐之人必定是个可用之才。

  6.说说宋太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太祖是个偶尔固执,但最终仍会明辨是非的开明君主。

  7.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答:(1)读出宋太祖悟出了赵普的良苦用心和赤胆忠心,由此也悟出了其所荐之人必定是个可用之才。(2)读出了太祖是个偶尔固执,但最终仍会明辨是非的开明君主。

  8.赵普的性格特点有哪些?答:第一节(刻苦读书):从善如流、刻苦勤奋、学以致用。第二节(为国荐才):刚毅果断、沉着冷静、不畏强权、意志坚定、毅力超人、锲而不舍、爱国。

  9.相关“勤奋刻苦”的成语、典故或格言。答:成语: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一丝不苟、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天道酬勤;典故: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韦编三绝、闻鸡起舞。格言:(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历史上大胆进谏的忠臣:唐朝——魏征;明朝——海瑞。

  11学了本文后,对你的学习或生活有什么启发?答:(1)对待别人的正确建议,要学会从善如流、虚心接受。(2)在学习方面,要善于排除外界的干扰,要专心致志,勤奋刻苦才能有所收获。(3)在学习效果方面,要学以致用,注重实效。(4)在学习内容方面,学习的内容不在于一味地求多,而在于精读善读,注重质量。(5)在学习态度上,懂得学习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成果的必由之路的道理,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下决心努力,先天不足,后天补,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6)遇到挫折时,要沉着冷静,刚毅果断,锲而不舍。(7)要有爱国精神,树立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⑻面对强权,要镇定自若,沉着冷静。

  12.文章的第二节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答:文章第二节采用了概括介绍与具体的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13.赏析“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答:这句话是对赵普为人的客观评价。既体现出其观点,也概括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品质,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奏荐人才的故事。

  1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赵普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答:(1)年少时就任要职,为国效力;(2)年老时刻苦读书,从收中寻求治国安民的方法;(3)为给国家举贤,不惜冒着惹怒圣上的危险一次次举荐。

  15.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赵普是个怎样的人?答:赵普尽管他有忌妒刻薄的缺点,但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读书勤奋刻苦,专心致志,知人善任,做事刚毅果断,是一个做事持之以恒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的人。他一奏不行,再复奏,复奏未果,又三奏,三奏未通又四奏,有不畏皇威,敢于冒死为国荐才的精神。

  16.作者叙述赵普这则故事,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突出了他什么样的特点?

  答:主要运用了反复、对比、白描、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突出了赵普为人深沉,能以天下为己任的特点。

  17.请举例说明本文“叙事简洁,不用冗笔”的写作特点。答:(1)写太祖的“不用”、“亦不用”主“卒用”,总共才七个字,省去了若干对话和过程,真可谓惜墨如金。(2)通篇没有说明赵普所荐者何人,为何荐此人,而把笔墨医治在一奏、二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反映了他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

  18.试举例说明文中如何采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的。答:(1)把年轻时的赵普“寡学术”与年老时的赵普“手不释卷”进行对比,突出赵普为国勤奋读书的精神;(2)把其他在相位者与赵普进行对比,突出赵普的刚毅果断。

  19.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举例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

  答:㈠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或典故:①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孔子读《易》的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后就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②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③囊萤映雪:囊萤是指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是指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④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㈡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事例:①范仲淹,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②文天祥,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官至右臣相。元军大举进攻宋朝,文天祥带兵奋起抗战,终不敌被俘。元朝多次派人劝降,文天祥至死不降,最终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

  ㈢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名句有:①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③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20.赵普为国荐才不惜触怒龙颜,但是作者又写他“虽多忌克”,这不是有损于他的形象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作为一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赵普也是一个有缺点的人。但正是这一缺点才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可信,也符合史家“秉笔直书”的写作原则,看人应看主流、长处,应看到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唯才是举的优点。这样才能全面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而且,本文也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既写出了真实的赵普,又突出了他的爱国之情,反而使他的形象更高大。

  21.学习完《赵普》后,班里举行了“选举心中最伟大的具有‘以天下为己任’思想的圣贤人物”活动。有人列出了以下选项,你选择的是哪位?理由是什么?请在班会上陈述。( )A.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B.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屈原—汩罗江自沉,以身报国D.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示例一:选A理由:赵普忧国忧民,在政事上一直勤勤恳恳,到了晚年仍不忘学习来提高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是活生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例子。示例二:选B理由: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警示着后人,他也用卓越的政绩表明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报负。】

  22.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也不必学习那么多知识,而只研究透彻《论语》就能在社会上立足?(不少于30字)

  示例一:当然不能。《论语》里虽然包含了学习、做人、处事、治国等各方面的知识,是孔子一生思想理论的精华,但是这些理论只能充实我们的思想,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我们不能仅凭它们就想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立足。我们必须用大量的文化知识来丰富自己,武装自己,将来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示例二:赵普的身份决定了他的工作性质。他工作的目的和方向都可以从《论语》中找到答案,用到实际中来,这就是赵普只用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的原因。而我们不是古代的官吏,即使以后从政也不仅仅是一部《论语》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复合型人才,所以,只研究透彻《论语》就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是生搬硬套古人的可笑想法

  《赵普》教学反思《赵普》是一篇文笔凝练、叙事简洁的文言文,文章围绕“以天下事为己任”这一中心,精选了赵普一生中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来展示赵普好学上进,忠言直谏,刚正不阿的秉性。教学过程中,要“言”、“文”并重,既要注重文言知识储备,培养学生阅读前线文言文的能力;又要引领学生学会审美,着力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文的能力;还要关注历史人物赵普,领略人物风采,提升自我修养,鉴于古今语言之别,加之文本可圈可点的东西较多,我安排了两课时,本节汇报课为第一课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

  (以敢于忠言直谏的历代名称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盛世王朝,都有敢于以死直谏的忠臣,他们是智慧的象征,更是正义的化身。请同学们举个例子。(学生发言,如比干,魏征等)正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了进步。今天我们将要结识的是一位敢于冒死举荐人才的忠臣,他就是赵普。

  二、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为背诵课文奠定基础)

  2、尝试运用“移、换、调、补、删”翻译课文第一段。

  3、学习赵普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朗读感知,了解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和句读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读的沸沸扬扬,自在而放肆,同桌之间你读我听,相互纠正读音和节奏,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字正腔圆。

  四、合作探究、翻译课文

  教师先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知识,原则------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方法------移换调补增删。

  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力求文字通顺。发现问题,同桌之间沟通解决。教师巡视,及时答疑解惑。

  五、欣赏品析:

  文章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赵普读书的(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

  六、拓展延伸

  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有关勤奋读书的名言或事例(通过此环节,使课内与课外,实践与文本有机的结合起来,再联系中让学生夯实基础,在发散中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根据新课标提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素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学思路不枝不蔓,脉络清晰。依托文本,按“五步教学法”逐层推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超越文本,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展示交流,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文学素养。

  当然,有待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

  1、课堂容量不足,本节课只翻译了第一段,容量较小,因而课堂结构略显松弛。

  2、朗读不够深入。

  读有多个层次----感知性朗读、理解性朗读,品味性朗读,本节课只停留在感知性朗读层面上,没有真正实现以声传意,借声传情的美读。

  3、自主研读少,合作探究多

  本节课意在培养学生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力求从文章中读出自我,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学生在讨论中迷失了自我。独立思考的实践较少。

  《赵普》教学反思

  《赵普》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文,展示了一位“以天下事己任”的封建官员——赵普的人物形象。由于上学期在教学《幼时记趣》、《三峡》等古诗文时,我注意要求学生读准文言文的停顿、重音,同时向学生讲解了古文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本学期在讲《赵普》一文时,学生基本能准确朗读课文的节奏,基本能回忆起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注意事项,并运用到重点字词句的翻译中。

  在赏析人物形象时本课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集体交流。在集体解疑的过程中,把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主要写的是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为何还要说他“多忌克”?这不是很矛盾吗?这个问题的提出,顿时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兴趣,他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的答案是写人的文章既要写出人物光辉的一面,也要写出他的不足,这样才能体现真实性。我觉得这个回答很有道理!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本节课最令我满意的了。作为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质疑思考的时间,学生许多思考的火花才能和教师进行碰撞,达到教学相长

  《赵普》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结合课文内容,认识赵普的勤奋学习、学以致用、为国荐才的精神。

  课前预习:

  1.查工具书解决古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能读通课文。

  2.搜集几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或名言,

  3.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赵普的资料,了解赵普生平事迹: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等。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1.师:“人生不可无书”。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明白,刻苦读书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那么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发言后,不忙着下结论)请同学们从北宋著名大臣赵普身上来对照一下吧!

  2.学生交流展示收集的有关赵普资料,较多的了解赵普其人其事,激发学习的兴趣。

  3.学生展示预习卡积累的.字词情况,对文章理解进行质疑。

  二、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1.教师组织学生用范读、学读、比读等多种方式朗读。

  2.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朗读,最终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受。

  三、疏通文章。

  1.学生独立学习。

  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译出大意。

  2.老师巡视,借机做好个别辅导。

  3.学生合作学习,先四人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明确。

  4.教师组织讨论、归纳,帮助学生积累重点词句。

  四、评价人物,探究写法

  1.教师设疑导学。赵普是怎样一个人?你觉得文章中哪部分写的最精彩?赵普举荐何人?作者没写举荐的原因,没有记叙赵普与太祖的对话,这样写突出了什么?

  2.学生思考、讨论。

  3.教师组织交流归纳。

  板书

  内容: 中心 写法

  刻苦读书 勤奋 细节描写

  四奏人才 以天下事为己任 语言简洁

  五、研究学习

  1.教师出示材料。(投影)

  资料上说:“赵普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课文中,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整天读书,死后书箱里就是一部《论语》。

  2.学生根据材料,说一说自己的研究发现。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点拨研究的角度、方法。

  六、加深理解,能力迁移。

  1.学生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及开放性题目设计。

  3.学生按要求积极参与。

  4.教师组织学生解疑及对设计题作积极评价。

  七、课后学习

  整理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及特殊句式。

【《赵普》教案】相关文章:

《卡普里岛》音乐教案02-22

推普周主题班会教案01-29

赵常高中作文02-05

“漂亮”的赵阿姨作文01-24

赵高奸计揽大权哲理故事02-03

推普周活动总结09-19

推普周活动总结06-30

推普周活动总结01-06

普工辞职报告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