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报告范文>开题报告>翻译硕士开题报告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

时间:2022-09-27 02:24:40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大学毕业前大家都要写毕业设计,在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翻译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1

  一、翻译项目

  1、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翻译长度为10000字以上、难度适中的中外源文本。在源文本选择上,要尽量选取以前未经翻译的文本;如果该文本已有译本,学生应予注明并阐述再译的理由,且应提前获得导师的同意。另外,源文本必须是完整、**的文本,或者内容相关的一组文本;

  2、学生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比如翻译策略、译文风格及形成原因、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案、翻译工具的使用等写出不少于8000字的研究报告;

  3、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物,举例充实洽当,能够充分运用在翻译理论及翻译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4、论文须符合写作规范,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或研究成果要注明出处,文献目录应采用通行形式。

  二、实验报告

  1、论文须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并较详尽地介绍相关文献和研究方法;

  2、在导师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进行小规模的、观察描写性或实验性研究,并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

  3、对实验数据和结果做出合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

  4、实验报告不少于10000字,引文、数据分析以及文献目录等符合学术规范。口译研究应提供相应的语篇音像资料和讲稿。

  三、研究论文

  1、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翻译理论、翻译训练和翻译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撰写研究论文;

  2、论文要求论点明确,文献详实、可靠,论证充分,语言精炼,结论合理;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

  3、论文须符合写作规范,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或研究成果要注明出处,文献目录应采用通行形式。

  四、翻译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要求

  1、翻译硕士学位论文格式应符合《xx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的统一要求;

  2、翻译硕士学位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中文封面;

  (2)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4)中文摘要;

  (5)abstract;

  (6)目录;

  (7)符号说明;

  (8)论文正文;

  (9)参考文献;

  (10)翻译实践译文部分;

  (11)附录(如译文原文、口译语篇音像资料和讲稿等);

  (12)致谢;

  (13)学生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2

  一、研究目的

  本文从探究交往能力理论三大功能,即陈述功能,意向表达功能和以言行事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交往能力理论应用于翻译主体间性问题的可行性。在实证分析方面选取《红楼梦》正册金陵十二钗判词的两个英译版,研究交往能力理论在翻译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与比较,探讨翻译主体间性在翻译实践中如何通过交往能力得到体现。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翻译活动的历史几乎像语言一样悠久,从有语言之始便有了翻译这一人际交往活动。翻译这项活动中必然涉及到双语之间的转换,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就包含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交往能力。翻译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传统翻译研究到现代多视角翻译研究,翻译大致经历了三种范式。以不同主体作为中心,翻译研究范式可分为:作者中心论范式、文本中心论范式和译者中心论范式。这些研究范式都以一个主体为研究中心,其本质都属于单主体范式研究。可以明显看出,这些研究范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研究都过于侧重参与翻译过程的某一单一主体或客体,这种弊端会造成在翻译过程中忽略其他主体之间的交往,也就是所说的翻译主体间性。哈贝马斯在交往能力理论中提倡“以主体间性为中心”,这一思想改变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使其由原来的支配关系变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话语交往关系。同样的,翻译过程也不是主体与客体二者的分离,更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支配,而是主体间的共存,是主体与客体间的交往与对话。

  二、研究问题

  在国内外的翻译研究中,研究者们对翻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研究一直保持较高的关注并已成为研究中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研究者们都注意到了主体间性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对于哲学理论的选择和研究范式的选取上有着不同的分歧。在众多的研究中,有一部分学者是从论述纯理论的角度出发,没有结合具体实例对翻译主体间性问题进行探讨。而另一部分学者对具体实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但大多以主体的.主观自主性为研究重点,忽略了作者、译者、读者和文本等多种因素的参与。前辈学者的研究为翻译主体间性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但在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过程中,也能发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研究问题 1,交往能力理论能否有效解决翻译主体间性相关问题?

  研究问题 2,交往能力理论在翻译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研究问题 3,在个案翻译实践过程中翻译主体间性如何通过交往能力理论得到体现?

  三、研究内容

  论文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并对全文内容进行梳理。

  第二章为理论框架及文献综述。首先,对本章涉及到的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从主体的产生到主体性的含义再到主体间性的特征都分别进行一一介绍,同时也介绍了哈贝马斯对该理论的贡献并对翻译主体间性的概念进行梳理并总结翻译主体间性的特征即差异性、同一性和建构性。接下来介绍和评析了普遍语用学视域中的哈贝马斯交往能力理论。介绍了普遍语用学的产生以及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能力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存在环境。本章还重点介绍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能力理论,就其内容和功能着重说明。其次,本章还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介绍,分别为翻译主体间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交往能力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为研究方法,首先,介绍该研究的研究方法采用定性研究与实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其次,本章论述了该研究的材料来源,具体论述为什么以《红楼梦》正册金陵十二钗判词的两个英译版本为研究材料,以及为什么选取杨宪益和霍克斯这两个英文译本。最后具体阐述了该研究的研究设计。

  第四章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基于交往能力理论的翻译主体间性的实践。

  本章主要以《红楼梦》的两个英文译本作为研究材料。首先,对十二个判词进行文本分析,具体介绍判词所描写的内容,并对两个英文译本在用词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次,从译者与作者主体间性和译者与读者主体间性两方面对文本进行对比研究。

  第五章是讨论部分,此部分包括发现和启示两方面。首先为翻译主体间性在译者主体和作者主体间的体现,其次是翻译主体间性在译者主体和读者主体中的体现,最后是翻译主体间性在译者主体和文本客体中的体现。本章从三个方面详细的论述翻译主体间性在翻译活动过程中如何通过交往能力理论发挥作用进行阐述。最后,总结实例分析对翻译主体间性的启示。

  四、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方面,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研究经历了三种范式的变化。翻译主体间性对翻译研究的影响也越加明显。翻译作为研究的重点,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强大而又富有合理性的理论来进行支撑,而哈贝马斯的交往能力理论正是对主体间性的研究。如果想实现成功的交往,言语行为就要符合一定的有效性要求,这就需要交往主体具有交往资质,也就是所说的交往能力。交往能力理论重要性的最生动的表达在于他是主体的一种资质,在这种资质的作用下主体之间可以相互理解并达成共识。交往能力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合适的理论支撑和新的研究方向。

  实践意义方面,通过对交往能力理论及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发现:翻译的本质就是各主体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并实现翻译结果的完美呈现。交往能力理论中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的延伸,他对翻译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在现实社会中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沟通,沟通的重要性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意识到翻译的特殊意义,翻译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手段。

  然而如何更好有效地沟通却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翻译的成功离不开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同样的,如果想得到完美的翻译结果也离不开翻译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意义上,这种回归性的研究都会对翻译活动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翻译硕士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硕士的开题报告12-03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01-07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01-23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2-24

开题报告答辩11-15

课题开题报告11-20

英文开题报告09-29

医学开题报告01-19

论文开题报告01-04

科研开题报告02-07